过程控制系统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要求,提高控制质量。1975 年,世界上第一台分散控制系 统在美国Honeywell公司问世,从而揭开了过程控制崭新的一
页。分散控制系统也叫集散控制系统,它综合了计算机技术、控
制技术、通信技术和显示技术,采用多层分级的结构形式,按总 体分散、管理集中的原则,完成对工业过程的操作、监视、控制。 由于采用了分散的结构和冗余等技术,使系统的可靠性极高,再 加上硬件方面的开放式框架和软件方面的模块化形式,使得它组 态、扩展极为方便,还有众多的控制算法(几十至上百种) 、较好 的人—机界面和故障检测报告功能。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它已 日臻完善,在众多的控制系统中,显示出出类拔萃的风范,因此,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分散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发展史上的一个里 程碑。
§0-4 过程控制的组成及术语
一、系统组成
以液体储槽的水位控制为例进行说明。 1、控制原理(如下图) 液位变送器
液位控制器 执行器
1-1典型单回路控制系统
2、系统方块图
3、主要组成部分
(1)、被控对象:生产过程中被控制的工艺设备或装置。 (2)、检测变送单元:仪表课中已做介绍。 (3)、控制器:实时地对被控系统施加控制作用。 (4)、执行器:将控制信号进行放大以驱动控制阀。常见的
优化。它表现的最大特征是仿人脑功能,这一点在某种程
度上是回复到初级阶段的人工控制,但更多的是在人工控 制基础上的进步与飞跃。
§0-3 过程控制的特点
过程控制的目的:保持过程中的有关参数为一 定值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1、被空对象的多样性 2、对象特性的难辨性
白色系统、黑色系统、灰色系统的概念 3、普遍存在滞后 4、特性往往具有非线性: 如间歇式加温、齿轮运动等。
有气动和电动两种。
(5)、控制阀:控制进料量。有气开式和气关式之别。
二、常用术语
1、被控对象 (简称对象或过程):前已述及。 2、被控参数:按照生产过程要求,某些变量应该维持在 稳定的变化范围内,如果对其施加控制作用,就称其为被控参 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等。
3、干扰: 凡是影响被控量的各种作用均叫做干扰或扰动。分内 干扰和外干扰。(内干扰如原料成分变化等。)
4、操纵量:即调节介质。如储水槽液位控制系统的给水量。
5、测量值:被控变量经检测变送后即是测量值。
6、给定值:即被控变量的设定值。
7、偏差值:准确地说,应是被控量的给定值与实际值之差。但 能够直接得到的信号是被控量的测量值,故通常把测量值与给 定值之差称作为偏差。
对于控制系统而言,外部输入为给定值,故偏差定义为:
第0章 绪论
1.2 1.3 1.4 1.5 1.6
§0-1 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安排
1、过程控制的概念
凡是采用数字或模拟控制方式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或 某些物理参数进行的自动控制通称为过程控制。(另有运 动控制方向)
2、过程控制是自动化专业的主要内容之一
(1)、从专业特点看 (2)、从实际应用看
3、教学安排 (1)、学时、实验情况 (2)、内容安排
4、按控制器的动作分类:
5、按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分类:
有
、。
P PI PID
位式
二、按设定值形式分类
1、定值控制系统
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最大的一种过程控制系统。 在运行时,系统被控量的给定值是不变的。有时根据生 产工艺要求,被控量的给定值保持在规定的小范围附近 波动。
2、随动控制系统
是一种被控量的给定值随时间任意变化的控制 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克服一切扰动,使被控量随 时跟踪给定值。
从过程控制采用的理论与技术手段来看,可以粗略地把它划为三个 阶段:
第一阶段 70 年代之前
初级阶段,包括人工控制,以古典控制理论为主要基 础,采用常规气动、液动和电动仪表,对生产过程中 的温度、流量、压力和液位进行控制,在诸多控制系 统中,以单回路结构、PID 策略为主,同时针对不同 的对象与要求,创造了一些专门的控制系统,如:使 物料按比例配制的比值控制,克服大滞后的Smith 预估器,克服干扰的前馈控制和串级控制等等,这阶 段的主要任务是稳定系统,实现定值控制。这与当时 生产水平是相适应的。
第三阶段 90 年代后。
高级阶段。目前,过程控制正朝高级阶段走来,不论是从 过程控制的历史和现状看,还是从过程控制发展的必要性、 可能性来看,过程控制是朝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 智能控制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要手段,对企 业的经营、计划、调度、管理和控制全面综合,实现从原 料进库到产品出厂的自动化、整个生产系统信息管理的最
给定值-测量值(sp-pv)
对于控制器而言,外部输入为测量值,故偏差定义为:
给定值-测量值(pv-sp)
8、调节器输出:根据偏差值、经一定算法得到的输出值。调节 器输出亦称控制作用。
§0-5 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
一、一般分类
1、按工艺参数分类: 有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 统、成分控制系统、物位控制系统等。 2、按系统的任务分类: 有比例控制、均匀控制、前馈控制等。
4、主要参考书
(1)、过程控制工程,孙洪程,化学化工出版社
§0-2 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
生产过程自动化是保持生产稳定、降低消耗、 减少成本、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安全和提高劳动生 产率重要手段,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制系统在控制结构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散控制阶段, 集 中控制阶段和集散控制阶段。
第二阶段(70 年代——90 年代初)
发展阶段,以现代控制理论为主要基础,以微型计算机和高档仪 表为工具,对较复杂的工业过程进行控制。这阶段的建模理论、 在线辨识和实时控制已突破前期的形式,继而涌现了大量的先进 控制系统和高级控制策略,如克服对象特性时变和环境干扰等不
确定影响的自适应控制,消除因模型失配而产生不良影响的预测 控制等。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克服干扰和模型变化,满足复杂的
过程控制系统及工程
第一章 绪论
2 3 4 5 6 第二章 过程控制对象的特性
第三章 单回路控制系统 2 3 4 5 第四章 串级控制系统
第五章 比值控制系统 2 第六章 前馈控制系统
第七章 均匀控制系统 2 3 4 第八章 其他控制系统
第九章 过程控制中的计算机应用 2 3 4
23 2345
23 234
页。分散控制系统也叫集散控制系统,它综合了计算机技术、控
制技术、通信技术和显示技术,采用多层分级的结构形式,按总 体分散、管理集中的原则,完成对工业过程的操作、监视、控制。 由于采用了分散的结构和冗余等技术,使系统的可靠性极高,再 加上硬件方面的开放式框架和软件方面的模块化形式,使得它组 态、扩展极为方便,还有众多的控制算法(几十至上百种) 、较好 的人—机界面和故障检测报告功能。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它已 日臻完善,在众多的控制系统中,显示出出类拔萃的风范,因此,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分散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发展史上的一个里 程碑。
§0-4 过程控制的组成及术语
一、系统组成
以液体储槽的水位控制为例进行说明。 1、控制原理(如下图) 液位变送器
液位控制器 执行器
1-1典型单回路控制系统
2、系统方块图
3、主要组成部分
(1)、被控对象:生产过程中被控制的工艺设备或装置。 (2)、检测变送单元:仪表课中已做介绍。 (3)、控制器:实时地对被控系统施加控制作用。 (4)、执行器:将控制信号进行放大以驱动控制阀。常见的
优化。它表现的最大特征是仿人脑功能,这一点在某种程
度上是回复到初级阶段的人工控制,但更多的是在人工控 制基础上的进步与飞跃。
§0-3 过程控制的特点
过程控制的目的:保持过程中的有关参数为一 定值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1、被空对象的多样性 2、对象特性的难辨性
白色系统、黑色系统、灰色系统的概念 3、普遍存在滞后 4、特性往往具有非线性: 如间歇式加温、齿轮运动等。
有气动和电动两种。
(5)、控制阀:控制进料量。有气开式和气关式之别。
二、常用术语
1、被控对象 (简称对象或过程):前已述及。 2、被控参数:按照生产过程要求,某些变量应该维持在 稳定的变化范围内,如果对其施加控制作用,就称其为被控参 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等。
3、干扰: 凡是影响被控量的各种作用均叫做干扰或扰动。分内 干扰和外干扰。(内干扰如原料成分变化等。)
4、操纵量:即调节介质。如储水槽液位控制系统的给水量。
5、测量值:被控变量经检测变送后即是测量值。
6、给定值:即被控变量的设定值。
7、偏差值:准确地说,应是被控量的给定值与实际值之差。但 能够直接得到的信号是被控量的测量值,故通常把测量值与给 定值之差称作为偏差。
对于控制系统而言,外部输入为给定值,故偏差定义为:
第0章 绪论
1.2 1.3 1.4 1.5 1.6
§0-1 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安排
1、过程控制的概念
凡是采用数字或模拟控制方式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或 某些物理参数进行的自动控制通称为过程控制。(另有运 动控制方向)
2、过程控制是自动化专业的主要内容之一
(1)、从专业特点看 (2)、从实际应用看
3、教学安排 (1)、学时、实验情况 (2)、内容安排
4、按控制器的动作分类:
5、按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分类:
有
、。
P PI PID
位式
二、按设定值形式分类
1、定值控制系统
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最大的一种过程控制系统。 在运行时,系统被控量的给定值是不变的。有时根据生 产工艺要求,被控量的给定值保持在规定的小范围附近 波动。
2、随动控制系统
是一种被控量的给定值随时间任意变化的控制 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克服一切扰动,使被控量随 时跟踪给定值。
从过程控制采用的理论与技术手段来看,可以粗略地把它划为三个 阶段:
第一阶段 70 年代之前
初级阶段,包括人工控制,以古典控制理论为主要基 础,采用常规气动、液动和电动仪表,对生产过程中 的温度、流量、压力和液位进行控制,在诸多控制系 统中,以单回路结构、PID 策略为主,同时针对不同 的对象与要求,创造了一些专门的控制系统,如:使 物料按比例配制的比值控制,克服大滞后的Smith 预估器,克服干扰的前馈控制和串级控制等等,这阶 段的主要任务是稳定系统,实现定值控制。这与当时 生产水平是相适应的。
第三阶段 90 年代后。
高级阶段。目前,过程控制正朝高级阶段走来,不论是从 过程控制的历史和现状看,还是从过程控制发展的必要性、 可能性来看,过程控制是朝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 智能控制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要手段,对企 业的经营、计划、调度、管理和控制全面综合,实现从原 料进库到产品出厂的自动化、整个生产系统信息管理的最
给定值-测量值(sp-pv)
对于控制器而言,外部输入为测量值,故偏差定义为:
给定值-测量值(pv-sp)
8、调节器输出:根据偏差值、经一定算法得到的输出值。调节 器输出亦称控制作用。
§0-5 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
一、一般分类
1、按工艺参数分类: 有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 统、成分控制系统、物位控制系统等。 2、按系统的任务分类: 有比例控制、均匀控制、前馈控制等。
4、主要参考书
(1)、过程控制工程,孙洪程,化学化工出版社
§0-2 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
生产过程自动化是保持生产稳定、降低消耗、 减少成本、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安全和提高劳动生 产率重要手段,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制系统在控制结构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散控制阶段, 集 中控制阶段和集散控制阶段。
第二阶段(70 年代——90 年代初)
发展阶段,以现代控制理论为主要基础,以微型计算机和高档仪 表为工具,对较复杂的工业过程进行控制。这阶段的建模理论、 在线辨识和实时控制已突破前期的形式,继而涌现了大量的先进 控制系统和高级控制策略,如克服对象特性时变和环境干扰等不
确定影响的自适应控制,消除因模型失配而产生不良影响的预测 控制等。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克服干扰和模型变化,满足复杂的
过程控制系统及工程
第一章 绪论
2 3 4 5 6 第二章 过程控制对象的特性
第三章 单回路控制系统 2 3 4 5 第四章 串级控制系统
第五章 比值控制系统 2 第六章 前馈控制系统
第七章 均匀控制系统 2 3 4 第八章 其他控制系统
第九章 过程控制中的计算机应用 2 3 4
23 2345
23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