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香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香料
商学院国贸1304 刘颖夏1080613405
摘要:香精香料是国民经济中食品、日化、烟草医药、饲料等行业的重要配套产业。

目前,世界上的香料品种约6000种,中国生产的香料就占了约1000种。

中国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香料资源,是世界上主要的香料生产国。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香料的历史渊源,并在阐述富有中国特色的香料同时,分析我国香料行业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香精香料中国特色历史发展
一、中国香料的历史渊源
中国拥有丰富的植物性天然香料资源,有500余种芳香植物广泛分布于20个省市。

我国天然香料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皇帝神农时代,早有采集植香料物作为医药用品来驱疫避秽。

当时人类对植物中挥发出的香气已很重视,闻到百花盛开的芳香时,同时感受到美感和香气快感;将花、果实、树脂等芳香物质奉献给神,芬芳四溢而达到完美的宗教境界。

因此,上古时代就把这些有香物质作为敬神明、祭祀、清净身心和丧葬之用,后来逐渐用于饮食、装饰和美容上。

在夏商周三代,对香粉胭脂就有记载,张华博载“纣烧铅锡作粉”,中华古今注也提及“胭脂起于纣”,久云,“自三代以铅为粉,秦穆公女美玉有容,德感仙人,肖史为烧水银作粉与涂,亦名飞云丹,传以笛曲终而上升”,可见脂粉一类产品早在三代已使用。

春秋以后,宫粉胭脂在民间妇女中也开始使用。

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女们消耗化妆品用量之巨,令人叹为观止。

“齐民记要”记有胭脂,面粉,兰膏与磨膏的配制方法。

丝绸之路的通畅,尤其南方海运的逐渐发达,使南北朝时期,来自南洋诸国和波斯大食等国家的香料大量输入,以及南中国广阔大地上的香料北上中原,除先秦一直被使用的草本香料外,后世被奉为主流的木本和动物性香料几乎全部出现,如: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龙脑香、乳香、丁香、豆蔻、苏合香、安息香、降真香、郁金香、甲香等。

这些种类繁多、数量庞多的香料极大的丰富和流行于上层社会的生活中,和香配方的种类也大为增加;同时,香料也开始进入一般士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增加情趣与添加食物风味的物品。

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阶层也开始使用熏香,并出现许多描写各种香料的诗文,以及记载香料、香药频繁使用的各种社会活动场景。

二、中国特色的香精香料
中国香料历史悠久,以天然香料为主,天然香料是指取自自然界的、保持原有动植物香气特征的香料。

通常利用自然界存在的芳香植物的含香器官和泌香动物的腺体分泌物为原料,采用粉碎、发酵、蒸馏、压榨、冷磨、萃取以及吸附等物理和生物化学方法进行加工提制而成。

分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香料两大类。

1. 植物香料
植物性香料来源很广,植物的根、干、茎、枝、皮、叶、花、果实或树脂等皆可成香。

中国拥有丰富的植物性天然香料资源,有500余种芳香植物广泛分布于20个省市,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有沉香、檀香、丁香、豆蔻、苏合香、安息香、杜鹃、郁金香、琥珀、牡丹等。

(1)沉香
沉香,又名沉水香、沉香木、耳香、上沉、白木香。

"一两沉一两金",自古以来,沉
香就备受人们的关注,所谓"沉檀龙麝"的"沉"指的就是沉香。

沉香十分珍贵,一块沉香的生成,需气候、环境、过程、时间、机缘等因素,是完全不确定的一种产物,优质的沉香形成甚至需要千万年的时光。

沉香有五味:辛、甘、酸、苦、咸,其韵味醇厚、醇和,带甜不凉,生结平和,熟结张扬,其味成片,其香温和略辛或少带果酸味,主要气息是蜜甜香。

(2)檀香
檀香分为白檀、黄檀、紫檀等品类。

“皮质而色黄者为黄檀,皮洁而色白者为白檀,皮府而紫者为紫檀,并坚重清香,而白檀优良。

”檀香,佛家谓之“栴檀”,素有“香料之王”、“绿色黄金”的美誉。

它取自檀香科乔木檀香树的木质心材(或其树脂),愈近树心与根部的材质愈好。

常制成木粉、木条、木块等或提炼成檀香精油。

用檀香制香历来被奉为珍品。

檀香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历来为医家所重视。

檀香木香气醇厚,经久不散,存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其香气虽不甚明显,但温润、醇和,可谓极品中的极品。

(3)零陵香
零陵香,生零陵山谷。

“叶如麻,两两相对,茎方,气如蘼芜,常以七月中旬开花,至香,古所谓薰草是也。

或云蕙草亦此也。

又云其茎、叶谓之蕙,其根谓之薰。

”中国古代零陵香很早就被当作香料使用了,它的香味充满了回忆味道,闻起来就好像置身于艳阳天下的花香田野。

(3)丁香
丁香,花芳香浓郁,沁人心脾,使人倍感大自然赋予的温馨,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香料之一。

丁香还有温胃暖肾,降逆除臭等食疗效用。

丁香花蕾含挥发油、丁香油酚等成分,久服可使体味芳香宜人。

(4)茉莉
茉莉作为香料,因产量极少因而十分昂贵,其具有高雅气味,可舒缓郁闷情绪、振奋精神、提升自信心。

茉莉花作为体香美容膳食,由来已久。

据现代药理研究,茉莉花所含香精油、芳樟醇脂等物质,有抑制皮肤色素形成及活化表皮细胞的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茉莉能香肌、润肤、长发。

中医认为茉莉花馨香异常,并能顺气活血,调理气机。

(5)桂花
《弭愁赋》“整桂冠而自饰,敷綦藻之华文”,在中国的花卉中,最受大众喜爱的当属桂花。

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离骚》中就这样赞叹桂花“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6)兰花
在中国这一众香国度之中,历来就有“香祖”“王者之香”美称的兰花,则是文人雅土最为推崇。

兰香清醇袭远,持久,飘逸,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兰香不可近闻”,其美妙之处,恰在似有若无,似近忽远之间。

“久坐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形象地描绘了兰香的这一特点。

(7)中国牡丹
“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人间第一香”。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牡丹香气雍容馥郁,芳香浓郁,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8)琥珀
中国古代认为琥珀为“虎魄”意思是虎之魂,常见种类有珀、血珀、棕红珀、蓝珀、绿珀、虫珀、蜜蜡、珀根等。

琥珀为古代松科植物的树脂埋藏地下经久凝结而成的碳氢化合物,有镇惊安神,活血散瘀之效。

中国人认为,燃烧琥珀香末的芬芳气味有定神静心的作用,因此琥珀被应用于各种香精中。

2. 动物香料
动物香料品种较少,到目前为止,仅发现麋鹿,灵猫,海狸三种动物及抹香鲸胃内分泌的一种龙诞香。

这类香料在浓烈时带有不适的臭气,但是稀释后则发出优美的香气,且留香力较强,而我国较有特色的有麝香、龙涎香等。

(1)麝香
麝香,又名当门子、脐香、香脐子,其在中国使用,已有悠久历史。

唐代诗人杜甫在《丁香》诗中曰:'晚坠兰麝中'。

麝香是配制高级香精的重要原料。

麝香的香味浓郁优雅,经久不散,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系统有极其显著的影响,在香料工业和医药工业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2)龙涎香
龙涎香是一种外貌阴灰或黑色的固态腊状可燃物质,由鲸消化系统的肠梗阻产生。

作为帝王之香,龙涎香有其独特的甘甜土质香味,具有清灵而温雅的特殊动物香气,既有麝香气息,又微带壤香、海藻香、木香和苔香,有一种特别的甜气和说不出来的“动情感”香气,其留香性和持久性是任何香料无法比的,留香比麝香长一倍,作为固体香料可保持其香气长达数百年,历史上流传龙涎香与日月共存的佳话。

三、中国香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上的香料品种约6000种,年销售额100多亿美元,中国生产的香料约1000种。

香料香精工业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从世界范围来分析,近年来,香料香精工业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其它工业的平均发展速度。

据统计,国内2000年香料香精的产销、出口额为159.30亿元,国内使用香精15.10万t,香料93839t,香精年销售额为72.86亿元,香料约75.07亿元,其中各类加香产品的年销售额高达7000亿元。

由此可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香料工业还将以高于其它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持续高速地发展。

但我国香精香料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现有香料香精生产企业近600家,其中90%以上是小型企业,年销售额在亿元的企业仅有10家左右。

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不规范,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标准化工作也相对的滞后,但中国这块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背景的土地,是其他外来势力难以同化的,她能迅速学习别人的东西并完善自己。

今后几年将是香精香料行业的技术水平大提高,资本结构大调整,经营观念大改变的时期,我国香精香料工业将更好的发展,潜力无穷。

四、总结
有专家评论中国的香精香料行业总体水平至少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20年。

但是中国历来是香料种植、生产和消费大国,先进技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将会通过经济杠杆作用流人中国,而使我国香精香料行业在短时间内接近或同步于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要充分发挥香料的中国特色优势,不断创新,勇于开拓,使香料特色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贾卫民,中国合成香料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香精香料行业大会,2005.
【2】邓鹏飞;杨辉荣,香精香料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现代化工,1999.6-8
【3】蔡云升《香料香精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2001,7(4):34—36
【4】流馨,芬芳的世界最诱人,[R].Special Report,CFI.2004
【5】汪秋安,中国古近代香料史初探,香料香精化妆品,1999,6(2):36-39
【6】舒宏福《关于我国合成香料工业的思考》—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7】孙宝国、何坚,《香精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7) :1 - 20。

【8】赵薇. 香料:从历史传奇到今日繁荣,国内外香化信息,2008(3):4-5
【9】我国香精香料工业现状,国内外香化信息,2010(4):1—2
【10】严小青,惠富平,郑和下西洋与明代香料朝贡贸易,江海学刊,2008,(1):180-185 【11】何坚,季儒英,香精概论,中国石化出版社,1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