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鼻窦解剖医学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保护、湿润,吸附、清除
YY
27
鼻腔
嗅部
鼻腔上部(中隔上部和上鼻甲以上的部分) 嗅上皮和固有膜组成,粘膜较厚 假复层柱状上皮(嗅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 嗅细胞为双极神经细胞,细胞体向内发出一无髓轴突,
多个轴突集合成小束而形成嗅丝
YY
28
鼻窦
鼻腔周围含气腔,共四对 内衬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纤毛摆动呈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向,
淋巴
外鼻下部淋巴管沿面静脉注入下颌下淋巴结,外鼻上 部经上、下睑注入腮腺淋巴结,外鼻和鼻腔淋巴管相 吻合
YY
6
外鼻
神经支配
鼻根、鼻桥和鼻侧面上部皮肤—眼神经的滑车上、下 神经的鼻外支
鼻下半的皮肤—(上颌神经)眶下神经鼻外支 鼻背下部、鼻翼和鼻尖皮肤—筛前神经(眼神经)的
鼻外支
YY
7
鼻腔
YY
16
鼻腔
下鼻道:距前鼻孔3cm前 上部有鼻泪管开口
中鼻道:鼻丘、钩突、筛 泡、漏斗、窦口鼻道复 合体
上鼻道:后组筛窦的开口 最上鼻道
YY
17
鼻腔外侧壁
YY
18
鼻腔
鼻腔外侧壁血管和神经 血管 动脉
筛前动脉:眼动脉—与筛前神经伴行—(筛前孔)— (颅)—鼻腔—鼻腔外侧壁前上部
筛后动脉:眼动脉—(筛后孔)—鼻腔外侧壁后上部
呼吸部淋巴网稀疏 前-鼻前庭淋巴管-面淋巴管-下颌下淋巴结 后上--咽后淋巴结 中下-颈上深淋巴结
YY
26
鼻腔
鼻腔粘膜
呼吸部
大部鼻腔
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间有杯状细胞,纤毛向咽方向 作节律性颤动
固有膜内有混合腺、粘液腺及弥散的淋巴组织或淋巴 小结
含有丰富的静脉网和丛,形成海绵体,易受机械、化 学以及炎症的刺激而充血
神经:嗅觉、感觉和植物神经
嗅神经—(筛孔)嗅球—嗅束—嗅三角—嗅觉皮质下 中枢—海马旁回钩处
一般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和上颌神经
鼻睫神经:(眼神经) 滑车下神经:内眦皮肤 筛前神经:鼻外支—鼻前 庭、鼻尖、鼻背 鼻内支 —鼻中隔前 —鼻腔外侧壁前及筛额窦
蝶腭神经:(上颌神经)
鼻后上外侧支—中甲以上鼻外侧壁后部和后筛 鼻后上内侧支—鼻顶和中隔,末支为鼻腭神经 鼻后下神经+腭神经—中下鼻甲及下鼻道、口腔
由鼻中隔分为两个腔,衬有粘膜和皮肤。冠状切 面上每腔呈三角形,上窄下宽,前经鼻前孔通外 界,后经后鼻孔通鼻咽部
组成: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鼻前庭
前——鼻缘(前鼻孔) 后——鼻阈(鼻内孔) 外——鼻翼 内——鼻小柱
鼻前庭覆以粘膜,与皮肤和鼻腔粘膜移行,前方有毛 区和后上方无毛区
YY
8
鼻腔
固有鼻腔 顶——狭窄,由鼻骨、额骨、筛骨筛板、蝶骨构
YY
22
YY
23
YY
24
鼻腔
植物神经
主要管理鼻腔粘膜的血管舒缩和腺体分泌,交 感和付交感纤维均经蝶腭孔入鼻腔
交感神经 节前神经 —颈上神经节—岩深神经 —翼管 —蝶腭神
经节 副交感神经 节前神经—面神经—岩大神经内—翼管—岩深神经 —
鼻腔粘膜内腺体
YY
25
鼻腔
淋巴
嗅部淋巴网丰富稠密 上-硬膜下和蛛网膜下间隙 后-咽淋巴管-咽后淋巴结
骨部位于鼻上部,由鼻骨、 上颌骨额突及额骨鼻部组
成。鼻部撞击易造成骨性
支架骨折,鼻梁塌陷,鼻
腔容积减少,影响呼吸和
嗅觉,有碍容貌
YY
3
外鼻
软骨部位于鼻下部,包括鼻外侧软骨、鼻中隔软骨、 大翼软骨、小翼软骨、副鼻软骨和犁鼻软骨,彼此之 间靠致密结缔组织相连并附于犁状孔缘
血管、淋巴及神经支配
动脉
成,嗅神经穿过筛孔,外伤可引发嗅觉障碍、出 血和脑脊液漏 内——鼻中隔 外——鼻甲及鼻道 底——硬腭,前3/4上颌骨腭突,后1/4腭骨水平 板。前方近鼻中隔处有切牙管开口(腭大动脉终 支、静脉和腭前神经通过)
YY
9
鼻腔
鼻中隔
骨部:位于中隔后部,由 筛骨垂直板和犁骨构成
软骨部:位于中隔前部, 由四方软骨和大翼软骨内 侧脚构成
鼻鼻窦解剖
YY
1
概况
位置
上:颅前窝和颅中窝 下:口腔 两侧:眼眶 后:鼻咽
彼此之间仅隔薄骨板
组成
外鼻 鼻腔 鼻窦
YY
2
外鼻
形状:略似锥体形,上端 狭窄,称为鼻根,下端游 离称为鼻尖,两者之间的 嵴称为鼻背或鼻梁侧面向 下扩展形成鼻翼
结构:骨、软骨和膜组成, 构成外鼻支架,是决定鼻 外形的基础
YY
11
YY
12
鼻腔
静脉 与动脉伴行,分别经内眦、筛、蝶腭、面静脉汇 入颈内、外静脉
YY
13
鼻腔
神经支配
筛前神经鼻内支:眼神经—筛前神经(鼻睫神经)— (颅前窝)—(筛板中的小裂孔)—(鼻腔) 鼻内支 鼻外侧支 鼻外支 鼻内侧支——鼻中隔前 上部
鼻后上内侧支:翼腭神经节鼻后支—(蝶腭孔)—鼻 腭神经—(切牙孔)分支—鼻中隔粘膜
骨与软骨之间有一些交错
的结缔组织,其中还有脂 肪,鼻骨受压时,中隔不 易发生骨折
中隔居中者少,多偏于一侧,右 侧居多
YY
10
鼻腔
中隔血管 动脉
筛前、后动脉—后上部 蝶腭动脉—鼻后中隔动脉—后下部 腭降动脉—腭大动脉—(切牙管)—鼻腔下部 面动脉—上唇动脉—中隔支—鼻前庭和中隔的皮肤 各动脉的分支在粘膜内和粘膜下形成血管网和支,在中 隔前下吻合丰富,易出血,称为Little区或Kiesselbach区
鼻根、鼻背及鼻外侧面——鼻背动脉(眼动脉)、面 动脉鼻外侧支、上颌动脉的眶下动脉
鼻翼和鼻中隔下部分——面动脉的鼻翼支和鼻中隔支
YY
4
1 – 鼻背动脉 2 – 外侧鼻动脉 3 – 角形静脉 4 – 小柱动脉
YY
5
外鼻
静脉
与动脉伴行,注入面静脉和眼静脉,二者通过内眦静 脉相吻合,经眼静脉注入海绵窦
嗅神经——鼻中隔上部
YY
14
YY
15
鼻腔
鼻腔外侧壁
由鼻骨、上颌骨、泪骨、筛骨、腭骨垂直板和蝶 骨翼突组成
下鼻甲:距前鼻孔2cm,后距咽鼓管口1cm,最低 点距鼻底19.2mm,侧壁与鼻中隔最短7.8mm,表 面粘膜厚
中鼻甲:有嗅粘膜和嗅神经分布
上鼻甲:后上方隐窝——蝶筛隐窝(蝶窦口) 最上鼻甲
YY
19
鼻腔
蝶腭动脉:上颌动脉—(蝶腭孔)— 鼻甲和鼻道 后下 部
腭降动脉:上颌动脉—(翼腭管)—口 腔
静脉
鼻腔外侧壁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 鼻腔前部:面静脉搏—颈内静脉 鼻腔下部和后部:蝶腭静脉—翼丛—上颌静脉—颈内、
外静脉
鼻腔上部:筛前、筛后静脉—眼上静脉—海绵窦
YY
20
YY
21
鼻腔
YY
27
鼻腔
嗅部
鼻腔上部(中隔上部和上鼻甲以上的部分) 嗅上皮和固有膜组成,粘膜较厚 假复层柱状上皮(嗅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 嗅细胞为双极神经细胞,细胞体向内发出一无髓轴突,
多个轴突集合成小束而形成嗅丝
YY
28
鼻窦
鼻腔周围含气腔,共四对 内衬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纤毛摆动呈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向,
淋巴
外鼻下部淋巴管沿面静脉注入下颌下淋巴结,外鼻上 部经上、下睑注入腮腺淋巴结,外鼻和鼻腔淋巴管相 吻合
YY
6
外鼻
神经支配
鼻根、鼻桥和鼻侧面上部皮肤—眼神经的滑车上、下 神经的鼻外支
鼻下半的皮肤—(上颌神经)眶下神经鼻外支 鼻背下部、鼻翼和鼻尖皮肤—筛前神经(眼神经)的
鼻外支
YY
7
鼻腔
YY
16
鼻腔
下鼻道:距前鼻孔3cm前 上部有鼻泪管开口
中鼻道:鼻丘、钩突、筛 泡、漏斗、窦口鼻道复 合体
上鼻道:后组筛窦的开口 最上鼻道
YY
17
鼻腔外侧壁
YY
18
鼻腔
鼻腔外侧壁血管和神经 血管 动脉
筛前动脉:眼动脉—与筛前神经伴行—(筛前孔)— (颅)—鼻腔—鼻腔外侧壁前上部
筛后动脉:眼动脉—(筛后孔)—鼻腔外侧壁后上部
呼吸部淋巴网稀疏 前-鼻前庭淋巴管-面淋巴管-下颌下淋巴结 后上--咽后淋巴结 中下-颈上深淋巴结
YY
26
鼻腔
鼻腔粘膜
呼吸部
大部鼻腔
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间有杯状细胞,纤毛向咽方向 作节律性颤动
固有膜内有混合腺、粘液腺及弥散的淋巴组织或淋巴 小结
含有丰富的静脉网和丛,形成海绵体,易受机械、化 学以及炎症的刺激而充血
神经:嗅觉、感觉和植物神经
嗅神经—(筛孔)嗅球—嗅束—嗅三角—嗅觉皮质下 中枢—海马旁回钩处
一般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和上颌神经
鼻睫神经:(眼神经) 滑车下神经:内眦皮肤 筛前神经:鼻外支—鼻前 庭、鼻尖、鼻背 鼻内支 —鼻中隔前 —鼻腔外侧壁前及筛额窦
蝶腭神经:(上颌神经)
鼻后上外侧支—中甲以上鼻外侧壁后部和后筛 鼻后上内侧支—鼻顶和中隔,末支为鼻腭神经 鼻后下神经+腭神经—中下鼻甲及下鼻道、口腔
由鼻中隔分为两个腔,衬有粘膜和皮肤。冠状切 面上每腔呈三角形,上窄下宽,前经鼻前孔通外 界,后经后鼻孔通鼻咽部
组成: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鼻前庭
前——鼻缘(前鼻孔) 后——鼻阈(鼻内孔) 外——鼻翼 内——鼻小柱
鼻前庭覆以粘膜,与皮肤和鼻腔粘膜移行,前方有毛 区和后上方无毛区
YY
8
鼻腔
固有鼻腔 顶——狭窄,由鼻骨、额骨、筛骨筛板、蝶骨构
YY
22
YY
23
YY
24
鼻腔
植物神经
主要管理鼻腔粘膜的血管舒缩和腺体分泌,交 感和付交感纤维均经蝶腭孔入鼻腔
交感神经 节前神经 —颈上神经节—岩深神经 —翼管 —蝶腭神
经节 副交感神经 节前神经—面神经—岩大神经内—翼管—岩深神经 —
鼻腔粘膜内腺体
YY
25
鼻腔
淋巴
嗅部淋巴网丰富稠密 上-硬膜下和蛛网膜下间隙 后-咽淋巴管-咽后淋巴结
骨部位于鼻上部,由鼻骨、 上颌骨额突及额骨鼻部组
成。鼻部撞击易造成骨性
支架骨折,鼻梁塌陷,鼻
腔容积减少,影响呼吸和
嗅觉,有碍容貌
YY
3
外鼻
软骨部位于鼻下部,包括鼻外侧软骨、鼻中隔软骨、 大翼软骨、小翼软骨、副鼻软骨和犁鼻软骨,彼此之 间靠致密结缔组织相连并附于犁状孔缘
血管、淋巴及神经支配
动脉
成,嗅神经穿过筛孔,外伤可引发嗅觉障碍、出 血和脑脊液漏 内——鼻中隔 外——鼻甲及鼻道 底——硬腭,前3/4上颌骨腭突,后1/4腭骨水平 板。前方近鼻中隔处有切牙管开口(腭大动脉终 支、静脉和腭前神经通过)
YY
9
鼻腔
鼻中隔
骨部:位于中隔后部,由 筛骨垂直板和犁骨构成
软骨部:位于中隔前部, 由四方软骨和大翼软骨内 侧脚构成
鼻鼻窦解剖
YY
1
概况
位置
上:颅前窝和颅中窝 下:口腔 两侧:眼眶 后:鼻咽
彼此之间仅隔薄骨板
组成
外鼻 鼻腔 鼻窦
YY
2
外鼻
形状:略似锥体形,上端 狭窄,称为鼻根,下端游 离称为鼻尖,两者之间的 嵴称为鼻背或鼻梁侧面向 下扩展形成鼻翼
结构:骨、软骨和膜组成, 构成外鼻支架,是决定鼻 外形的基础
YY
11
YY
12
鼻腔
静脉 与动脉伴行,分别经内眦、筛、蝶腭、面静脉汇 入颈内、外静脉
YY
13
鼻腔
神经支配
筛前神经鼻内支:眼神经—筛前神经(鼻睫神经)— (颅前窝)—(筛板中的小裂孔)—(鼻腔) 鼻内支 鼻外侧支 鼻外支 鼻内侧支——鼻中隔前 上部
鼻后上内侧支:翼腭神经节鼻后支—(蝶腭孔)—鼻 腭神经—(切牙孔)分支—鼻中隔粘膜
骨与软骨之间有一些交错
的结缔组织,其中还有脂 肪,鼻骨受压时,中隔不 易发生骨折
中隔居中者少,多偏于一侧,右 侧居多
YY
10
鼻腔
中隔血管 动脉
筛前、后动脉—后上部 蝶腭动脉—鼻后中隔动脉—后下部 腭降动脉—腭大动脉—(切牙管)—鼻腔下部 面动脉—上唇动脉—中隔支—鼻前庭和中隔的皮肤 各动脉的分支在粘膜内和粘膜下形成血管网和支,在中 隔前下吻合丰富,易出血,称为Little区或Kiesselbach区
鼻根、鼻背及鼻外侧面——鼻背动脉(眼动脉)、面 动脉鼻外侧支、上颌动脉的眶下动脉
鼻翼和鼻中隔下部分——面动脉的鼻翼支和鼻中隔支
YY
4
1 – 鼻背动脉 2 – 外侧鼻动脉 3 – 角形静脉 4 – 小柱动脉
YY
5
外鼻
静脉
与动脉伴行,注入面静脉和眼静脉,二者通过内眦静 脉相吻合,经眼静脉注入海绵窦
嗅神经——鼻中隔上部
YY
14
YY
15
鼻腔
鼻腔外侧壁
由鼻骨、上颌骨、泪骨、筛骨、腭骨垂直板和蝶 骨翼突组成
下鼻甲:距前鼻孔2cm,后距咽鼓管口1cm,最低 点距鼻底19.2mm,侧壁与鼻中隔最短7.8mm,表 面粘膜厚
中鼻甲:有嗅粘膜和嗅神经分布
上鼻甲:后上方隐窝——蝶筛隐窝(蝶窦口) 最上鼻甲
YY
19
鼻腔
蝶腭动脉:上颌动脉—(蝶腭孔)— 鼻甲和鼻道 后下 部
腭降动脉:上颌动脉—(翼腭管)—口 腔
静脉
鼻腔外侧壁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 鼻腔前部:面静脉搏—颈内静脉 鼻腔下部和后部:蝶腭静脉—翼丛—上颌静脉—颈内、
外静脉
鼻腔上部:筛前、筛后静脉—眼上静脉—海绵窦
YY
20
YY
21
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