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的典型污染物特点和作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环以下分子量较的多环芳烃多以蒸气态存在,而分 子量较大的则被吸附在颗粒物表面,尤其是在小于5μM的颗 粒上,可以进入肺的深部。空气中的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 几天到几周,从而形成远距离转移。
食品中也含有一定朝气多环芳烃,其主要来源为,在食 品的加工过程中,特别在烟熏、火烤或烘焦过程中滴在火上 的油脂也能热聚产生苯并[a]芘,有人认为这是烤制食品中 苯并[a]芘的主要来源。贮存过程中窗口或包装纸,含有不 纯的油脂浸出溶剂提取的油脂中含有一定量的多环芳烃;在 沥表路上凉晒粮食被沥青污染。
环境中的典型污染物特点和作用
6.1 重金属毒物
有毒重金属是指非人体必需又有害的重金属 元素和化合物,在人体中只有少量存在但对正常代 谢作用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有毒重金属来自于矿物冶炼,材料加工和制成 品应用等发生源,通过各种渠道散入环境。
重金属毒物对人体的毒害程度与其种类、 存在的化学形态、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受害人体 的情况不同。一般以单质形式存在,通过饮食 进入人体呈低毒性,以阳离子或有机态形式存 在具有高毒性。
C2(H O)C H (S H )H C2(H S)H 对重金属有强烈亲合力,并 与之形成溶解度较大的化合物后排除体外。
6.2 有机污染物
6.2.1 典型的有机污染物
酚类污染物 芳烃类污染物 卤代污染物 合成洗涤剂 油类污染物 酞酸酯类污染物 新型污染物
多环芳烃(PAHs)
告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化学合成物质会带来的污 染问题。 1963:美国科学工作者查明:二恶英会给导致畸形儿。 1966:瑞典科学家发现多氯联苯PCB对海洋的污染。
1970:DDT的使用达到最高峰期,全世界每年生产量为10 万吨左右。
197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通过"限制多氯联苯PCB保护环 境决议"
重金属中毒机理
生物机体中含巯基(-SH)的酶与外来重金属 的反应:
2 R S H M R S M S R
(酶分子) (金属配合物)
破坏和中断了某些正常的代谢进程,引发中毒, 这一过程与实验室里向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水溶液中 通H2S,产生金属硫化物沉淀相似。
根据这一中毒机理,人们提出了一种药物解毒 的方法。例如,EDTA、二巯基丙醇
1983:从日本城市垃圾焚烧厂查出二恶英污染
1987:美国环保局查出纸制品中的微量二恶英
1992:丹麦发表调查结果:"在过去50年,男性精子数减少 了一半"
2000:在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召集下,商讨制定抵制 POPs的国际公约
2001:12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斯德哥尔摩公约》
POPs的特性及对人体的危害 高毒性
干扰睾酮的环境化学物质 酞酸酯、林丹、苯乙烯、铅等
干扰甲状腺素的环境化学物质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多卤芳烃等
干扰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素代谢酶及血浆甲状腺素的运转 多卤芳烃、多溴联苯
干扰其他内分泌功能的环境化学物质 铅、可卡因、二硫化碳
概念的提出
20世纪后期,人类及野生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和神经系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异常现象。研究者最早发现, 一些鱼类生殖器管不能发育成熟,雌雄同体,雄性退化,种 群退化;人类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内分泌异常,恶性肿瘤增 多,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新生儿畸形,发育不全等疾病逐年 上升。
迁移性
6.2.3 环境激素
环境激素是指那些进入人体后能对人的生殖 功能产生恶性影响的毒物,直接影响到人类的遗 传性疾病。
与环境激素有关的物质约有145种,日常生活 中常见于人工合成的药物或有机化合物,通过排 放进入环境,人体摄入多数环境激素与正常人体 分泌激素间具有相似化学结构。
拟干扰雌激素的环境化学物质 多氯联苯、酞酸酯、烷基酚、铅、镍等
稳定性
POPs结构稳定,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研究表明,POPs 的半衰期在水中大于2个月,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大于6个 月,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则从1年到10年。因此,即使是10 年前使用过的POPs,在许多地方依然能够发现残留物。
蓄积性
如在水生生物链中,DDT在水体中的浓度约为3ppt,而在 食鱼鸟类的体内浓度则高达25ppm,通过食物链,DDT浓 度被放大了百万倍以上。又如在北极生态系统中,海豹、 北极熊和因纽特人等哺乳动物母体体内DDT浓度为水体中 浓度的千万倍以上。
一大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物,也是最早发 现并研究的致癌物。
结构和性质:
具有稠合多苯结构,成直线排列的多环芳烃化学性质活 泼,成角状的多环芳烃,反应活性较小。
来源和分布
自然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极微. 主要来源于森林火灾 和为山爆发. 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煤矿、木柴、烟叶 以及汽油、柴油、重油等各种石油馏份燃烧,烹调幅烟,以 及废弃物等均可造成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此外,煤的汽 化和液化过程、石油的裂解过程均可产生多环芳烃。
指那些难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途径降 解的有害化合物。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第一批12种POPs名单
艾氏剂、氯丹、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芬 、滴滴涕、六氯代苯、多氯联苯、二恶英和呋喃
POP被人类合成、使用、发现毒性和被禁用时间表
1872:德国首次合成多氯二苯对二恶英。 1874:德国合成滴滴涕DDT。 1881:德国合成多氯联苯PCB。 1950:发现DDT显示活性雌性荷尔蒙特性。 1962:美国化学家卡逊的书《寂静的春天》出版发行。警
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可以使粮食、水果 和蔬菜受到污染。
多环芳烃在环境Leabharlann Baidu的迁移和转化
释放到大气中 的 PAH 存在于固体 颗粒物和气溶胶中;
随石油污染物 进入水体或土壤中 的PAH 可参与光化 学降解和微生物降 解。
6.2.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什么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美国环保局(EPA)对这类化学物质影响内分泌系统的 具体过程描述为:对生物的正常行为及生殖、发育相关的 正常激素的合成、储存、分泌、体内输送、结合及清除等 过程产生妨碍作用。
食品中也含有一定朝气多环芳烃,其主要来源为,在食 品的加工过程中,特别在烟熏、火烤或烘焦过程中滴在火上 的油脂也能热聚产生苯并[a]芘,有人认为这是烤制食品中 苯并[a]芘的主要来源。贮存过程中窗口或包装纸,含有不 纯的油脂浸出溶剂提取的油脂中含有一定量的多环芳烃;在 沥表路上凉晒粮食被沥青污染。
环境中的典型污染物特点和作用
6.1 重金属毒物
有毒重金属是指非人体必需又有害的重金属 元素和化合物,在人体中只有少量存在但对正常代 谢作用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有毒重金属来自于矿物冶炼,材料加工和制成 品应用等发生源,通过各种渠道散入环境。
重金属毒物对人体的毒害程度与其种类、 存在的化学形态、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受害人体 的情况不同。一般以单质形式存在,通过饮食 进入人体呈低毒性,以阳离子或有机态形式存 在具有高毒性。
C2(H O)C H (S H )H C2(H S)H 对重金属有强烈亲合力,并 与之形成溶解度较大的化合物后排除体外。
6.2 有机污染物
6.2.1 典型的有机污染物
酚类污染物 芳烃类污染物 卤代污染物 合成洗涤剂 油类污染物 酞酸酯类污染物 新型污染物
多环芳烃(PAHs)
告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化学合成物质会带来的污 染问题。 1963:美国科学工作者查明:二恶英会给导致畸形儿。 1966:瑞典科学家发现多氯联苯PCB对海洋的污染。
1970:DDT的使用达到最高峰期,全世界每年生产量为10 万吨左右。
197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通过"限制多氯联苯PCB保护环 境决议"
重金属中毒机理
生物机体中含巯基(-SH)的酶与外来重金属 的反应:
2 R S H M R S M S R
(酶分子) (金属配合物)
破坏和中断了某些正常的代谢进程,引发中毒, 这一过程与实验室里向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水溶液中 通H2S,产生金属硫化物沉淀相似。
根据这一中毒机理,人们提出了一种药物解毒 的方法。例如,EDTA、二巯基丙醇
1983:从日本城市垃圾焚烧厂查出二恶英污染
1987:美国环保局查出纸制品中的微量二恶英
1992:丹麦发表调查结果:"在过去50年,男性精子数减少 了一半"
2000:在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召集下,商讨制定抵制 POPs的国际公约
2001:12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斯德哥尔摩公约》
POPs的特性及对人体的危害 高毒性
干扰睾酮的环境化学物质 酞酸酯、林丹、苯乙烯、铅等
干扰甲状腺素的环境化学物质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多卤芳烃等
干扰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素代谢酶及血浆甲状腺素的运转 多卤芳烃、多溴联苯
干扰其他内分泌功能的环境化学物质 铅、可卡因、二硫化碳
概念的提出
20世纪后期,人类及野生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和神经系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异常现象。研究者最早发现, 一些鱼类生殖器管不能发育成熟,雌雄同体,雄性退化,种 群退化;人类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内分泌异常,恶性肿瘤增 多,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新生儿畸形,发育不全等疾病逐年 上升。
迁移性
6.2.3 环境激素
环境激素是指那些进入人体后能对人的生殖 功能产生恶性影响的毒物,直接影响到人类的遗 传性疾病。
与环境激素有关的物质约有145种,日常生活 中常见于人工合成的药物或有机化合物,通过排 放进入环境,人体摄入多数环境激素与正常人体 分泌激素间具有相似化学结构。
拟干扰雌激素的环境化学物质 多氯联苯、酞酸酯、烷基酚、铅、镍等
稳定性
POPs结构稳定,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研究表明,POPs 的半衰期在水中大于2个月,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大于6个 月,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则从1年到10年。因此,即使是10 年前使用过的POPs,在许多地方依然能够发现残留物。
蓄积性
如在水生生物链中,DDT在水体中的浓度约为3ppt,而在 食鱼鸟类的体内浓度则高达25ppm,通过食物链,DDT浓 度被放大了百万倍以上。又如在北极生态系统中,海豹、 北极熊和因纽特人等哺乳动物母体体内DDT浓度为水体中 浓度的千万倍以上。
一大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物,也是最早发 现并研究的致癌物。
结构和性质:
具有稠合多苯结构,成直线排列的多环芳烃化学性质活 泼,成角状的多环芳烃,反应活性较小。
来源和分布
自然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极微. 主要来源于森林火灾 和为山爆发. 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煤矿、木柴、烟叶 以及汽油、柴油、重油等各种石油馏份燃烧,烹调幅烟,以 及废弃物等均可造成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此外,煤的汽 化和液化过程、石油的裂解过程均可产生多环芳烃。
指那些难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途径降 解的有害化合物。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第一批12种POPs名单
艾氏剂、氯丹、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芬 、滴滴涕、六氯代苯、多氯联苯、二恶英和呋喃
POP被人类合成、使用、发现毒性和被禁用时间表
1872:德国首次合成多氯二苯对二恶英。 1874:德国合成滴滴涕DDT。 1881:德国合成多氯联苯PCB。 1950:发现DDT显示活性雌性荷尔蒙特性。 1962:美国化学家卡逊的书《寂静的春天》出版发行。警
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可以使粮食、水果 和蔬菜受到污染。
多环芳烃在环境Leabharlann Baidu的迁移和转化
释放到大气中 的 PAH 存在于固体 颗粒物和气溶胶中;
随石油污染物 进入水体或土壤中 的PAH 可参与光化 学降解和微生物降 解。
6.2.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什么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美国环保局(EPA)对这类化学物质影响内分泌系统的 具体过程描述为:对生物的正常行为及生殖、发育相关的 正常激素的合成、储存、分泌、体内输送、结合及清除等 过程产生妨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