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休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血管的血液
循环,是循环系统最基本的结构,是血
液和组织间进行物质代谢交换的最小功
能单位。它主要受神经、体液的调节。
2020/12/9
6
2020/12/9
7
• • 交感神经 •
小动脉、微动脉和 微静脉平滑肌上 的肾上腺能-受体
血管收缩 血流减少
• •
• 体液因素
•
•
•
2020/12/9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在休克期微循 环淤血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休克期白细胞滚动、贴壁、粘附于 内皮细胞上,加大了毛细血管的后阻力, 此外还有血液浓缩,血浆粘度增大,血 细胞压积增大,红细胞聚集,血小板粘 附聚集,都造成微循环血流变慢,血液 泥化、淤滞,甚至血流停止。
2020/12/9
22
• 休克持续到一定的时间,微循环血管运动现象 消失,终末血管床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血液不再局限于通过直捷通路,而是经过毛细 血管前括约肌大量涌人真毛细血管网,此时微 动脉和后微动脉痉挛也较前减轻。由于血液流 变学的改变可引起毛细血管的后阻力大于前阻 力,组织多灌而少流,灌大于流,血液淤滞, 该期真毛细血管开放数目虽然增多,但血流更 慢,甚至“泥化”(sludge)淤滞,组织处于严 重的低灌流状态,缺氧更为严重。
血压低
心血管运动中枢 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 儿茶酚胺大量释放
疼痛 内毒素拟交感神 经系统作用 -受体
-受体
皮肤、内脏 血管明显痉挛
动静脉短路开放
微循环非营养性血流通道 使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锐减13
• 此外休克时体内产生其他体液因子,如 血管紧张素Ⅱ、加压素;血栓素、内皮素、心 肌抑制因子(MDF),及白三烯类物质等也都 促使血管收缩的作用
1、微循环淤滞及发生机制
2020/12/9
19
• (1)长期缺血和缺氧引起组织氧分压下降、
CO2和乳酸堆积,发生酸中毒。导 致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
降低,尤其是毛细血管前扩约肌。
• (2)长期缺血和缺氧可导致局部代谢产物
增多,引起血管扩张,如释放组胺增
多,ATP分解的产物腺苷、激肽类物
质生成增多,这些都可以造成血管扩
休克
shock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0/12/9
1
• 休克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 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 障碍,其特点是:重要脏器 的微循环有效血液灌流不足 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 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 程。
2020/12/9
2
一、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2020/12/9
3
分类
• 按病因分类
• 1、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 • 2、烧伤性休克(burn shock) • 3、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 • 4、感染性休克(infectious shock) • 5、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 • 6、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 7、神经源性休克(neurogenic shock)
重新分布——保证心脑重 生命器
官血液供应,病人神智清楚。
• (2) 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肝储血
库的收缩——“自我输血”
• (3) 组织液返流入血——“自我输液”
• ⑷ 交感兴奋,心收缩力增强,外周阻
2020/12/9 力 增加,有利于血压维持。
17
3、临床表现
2020/12/9
18
(二)淤血性缺氧期 (stagnant anoxia phase)、 休克期 、失代偿期
2020/12/9
9
2020/12/9
10
二、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
2020/12/9
11
(一)、缺血性缺氧期 (ischemic anoxia phase)、
代偿期、休克早期
1.微循环灌流变化及发生机制
2020/12/9
12
• 低血容量
•
• 心力
• 衰竭
• 烧伤
• 败血症
•
•
•
Leabharlann Baidu
•
•
•
•
2020/12/9
2020/12/9
25
4、临床表现
2020/12/9
26
(三)休克难治期、微循环衰竭
期、DIC期
• 1、DIC形成
•
进入淤血性缺氧期后,由于血液进一步浓缩,血
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血细胞聚集、血液
粘滞度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
酸中毒越来越严重,
•
内毒素进入血液,
•
败血症休克,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与毒素均可损伤
2020/12/9
4
按发生休克的起始环节分类
• 1、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 失血、失液、创伤、烧伤
• 2、血管源性休克(vasogenic shock) 感染、过敏、神经损伤
• 3、心源性休克 急性心衰、严重心律 紊乱
2020/12/9
5
微循环
•
微 循 环 ( microcirculation) 一 词
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加压素、TXA2和内皮素
组胺、激肽、腺苷、 乳酸、PGI2、内啡肽、 肿瘤坏死因子和一氧化氮
血管舒张
8
• 正常生理情况下,全身血管收缩物质浓度很少 变化,微循环血管平滑肌,特别是毛细血管前 括约肌有节律地收缩与舒张,主要由局部产生 的舒血管物质进行反馈调节,以保证毛细血管 交替性开放,
2020/12/9
14
微循环变化特点: 在休克早期全身的微血管运动增强。
⑴小血管都持续痉挛,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 力
⑵真毛细血管网关闭毛细血管血流限于直捷通路 ⑶ 动静脉短路开放 ⑷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2020/12/9
15
2020/12/9
16
2、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
• (1) 微循环反应的不均一性导致血液
2020/12/9
23
2020/12/9
24
3.休克期属失代偿期 (decompensatory stage)
• 该期微循环血管床大量开放,造成有效循环血 量的锐减,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和血压进行 性下降,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灌流不足,出现心脑
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 由于毛细血管后阻力大于前阻力,血管内流体 静压升高,自身输液停止,血浆外渗到组织间隙。
张,大量血浆外渗,血液浓缩。
2020/12/9
20
• (3)内毒素作用:
除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败血症外, 休克后期常有肠源性细菌(大肠杆菌)和 脂多糖(LPS)入血。LPS和其他毒素可以 通过多种途径,引起血管扩张、持续性 低血压。
2020/12/9
21
• (4)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