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黄建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思考黄建清

发表时间:2018-02-26T10:54:35.7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作者:黄建清

[导读] 摘要:古村落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传统文化的明珠”和“民间收藏的国宝”。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古村落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传统文化的明珠”和“民间收藏的国宝”。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的深入,为传统古村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古村落也面临着保护和消亡的压力。因此,如何处理好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走出一条可持续和谐发展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开发;可持续发展

1 古村落概念认定和类型

1.1古村落的认定

古村落的界定目前尚无统一的口径,笔者认为古村落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一是悠久的历史,至少有着五、六百年历史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历史文化遗存;二是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或史文化资源地域基本未变;三是基本保留原来村庄的体系以及鲜明的地方特色;四是聚落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保存较好的村落。

1.2古村落的类型

古村落因其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平地村落、山地村落、水乡村落和沿海(河湖)村落等。如果按照村民从事的行业,则可区分为农业村落、林业村落、渔业村落、牧业村落等。还可以按聚落的方式可以分为集居型村落、散居型村落。

(1)平地村落。一般地形平坦,便于村落布局,形成的规模比一般村落要大,交通也比较便捷,往往形成一些较大规模的集市,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2)水乡村落。位于水网密集的平原地带,建筑多临河而建,形态上取决于河道的走向、形态和宽窄变化,从而形成格局特色的情趣和景观效果。

(3)山地村落。位于山区地形起伏的山坡之上,有与等高线平行布局的,也有相垂直布局的。从风水和自然环境考虑,其位置多选择在阳坡山麓一定高度上,沿山势有呈外凸或内凹弯曲的形式。

(4)沿海(河湖)村落。位于沿海(河湖)地区,可以分为以渔业为主的村落和农渔混合的村落。前者即所谓的渔村,临于江河湖海之滨,村民以渔业为生,民居建造于水边或水中,在温暖地区多用竹木作为结构骨架。后者多位于近岸的台地或断崖等处,以农业为主,其特点与平地或山地村落十分相似。

2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问题

2.1盲目拆旧建新,古建筑受到破坏

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不能回避。一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新村建设,结果许多古建筑在盖新房、建楼房的大拆大改大建中遭到破坏。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作为古村落主体的农民富裕之后,认为乡村传统建筑是“土气”,人们追“新”求“异”,喜欢盖高楼,显富有,村民纷纷营造新房或盲目将旧房翻新,不是因地制宜推广适合本地风土人情的新户型,而是用西洋的建筑充斥乡村。

3.2保护意识淡薄,监管措施缺位

一方面是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辐射面不广,加之农民受本身文化水平有限,改善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影响,出现“遇村拆建,逢庄粉墙,凡路水泥化”千村一面的局面,使历史古村落陷入了“有文脉没文化”的尴尬。另一方面乡村两级是古村落的直接管理者,也是直接保护者,其思想认识还不到位。

3.3过度旅游开发,受毁于商业化

不可否认,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保护古村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过度开发也会出现众多弊端。有的餐饮设施、宾馆和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破坏了古村落的整体性。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当古村落成为“景区”后,古朴而富有传统的乡风民俗受到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大量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在追求短期效益下被破坏。

3.4经费支撑短缺,有效保护较难

古村落的保护建筑多,年年有残损,年年需修缮,否则就难以做到保持古村落的完整性。但现实情况是各级财政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有限,且大多没有年初预算,造成许多古村落、古民居因缺乏保护经费而得不到有效保护和修缮,同时保护应急机制建立也难,一旦出现古建筑突发性破损,常常束手无策。

3、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上的几点思考

3.1解决产权困扰

产权问题是古村落保护困扰已久的难题。目前不少古村成为空心村,保护、修缮工作难以开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古村中大部分老建筑都属于私人所有,修缮所需大量资金,村民自己没有承担能力,同时也缺乏对老建筑进行保护和维修的动力,但如果是由政府投入进行修缮,一方面古村落中大量的老建筑需要修复,政府未必能承担大量的资金,而另一方面老建筑的所有权并没有改变,用公共资源用于私人物业的修缮存在不合理,在现实中很难开展。

3.2统筹新村和古村建设

新村、古村统筹建设应首先明确定位新村和古村的不同功能,做好相互衔接,其中一个重要思路应该是“利用古村吸引游客,利用新村完善的设施服务游客”,一方面要保护旧村的原生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旧村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发旅游特色资源;另一方面是做好新村的规划、整治,为村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并建设完善古村旅游服务的各项设施,避免在古村过度的建设而破化古村的古朴氛围。

3.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城市化建设的精髓和关键在于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我国很多农村的城市化多为大拆大建,将原来很多富有乡村韵味及历史价值的元素无形中抹杀,兴建了大量现代的建筑,使大部分村庄千篇一律,没有了自己的特色和历史底蕴,这也是当今农村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大误区。因此,要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首要就是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对古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

以保护古村的整体风貌为前提,改善居住环境。新村的基础设施应按较高的标准进行建设,以满足村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及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

3.4维持古村的整体风貌

一是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前提下,采取原来的特色建筑材料和传统的建筑工艺,对老建筑进行适当修葺和改装,维持老建筑原来的古朴外观和建筑装饰;二是可根据老建筑的用途,在尽量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和风格的前提下,大力改善内部的生活设施,如厕所、水电、网络、照明等,满足现代日常生活、办公的需要。

3.5加强古村的文化建设

文化保护和建设是古村保护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原居民逐渐迁出古村,古村的生活气息、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逐渐流失,最终使古村变成一个只有历史建筑物,而没有软文化的空壳。加强古村的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的措施是要给传统文化注入活水的源泉,使其与现代文明适应,在村镇(乡村)的不断建设、发展中传承下去,并散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孙明泉.江南古村落的景观价值及其可持续利用[M].徽学研究,2001(第3期).

[2]邵秀英等.古村落旅游地旅游环境评价及案例研究[M]——以碛口古镇为例[J].旅游科学,2007(第6期).

[3]张杰、庞骏、董卫.古村落空间演变的文献学解读[J].《规划师》,2004(第1期).

[4]马寅虎.徽州古村落人文理念初探[J].黄山学院学报,2001(第5期).

项目:浙江省丽水市科学技术局2012年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规划视角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以丽水市松坑圩村为例》(项目编号:2012ZC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