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总结一、合作培训
校企合作办学方案随着社会进步和新科技革命的到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学院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作为学校办学重要性、必要性的趋势下,模具专业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如下:
1、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二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等;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六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选择优秀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强化学生实习教学。
学校将选择管理比较规范,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作为学校校外实习教学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实习小组,由学校确定组长负责上班和业余时间的学生管理,确保实习正常进行,同时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听课,对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是否对接进行评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另外学生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要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费、安全等事项,实习期间万一发生事故,可依协议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3、校内强化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我校通过不断努力,通过改造、购买等方式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已基本形成了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的培养方式。学校将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工厂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组成了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把生产的现场作为教学的课堂,在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由企业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把学生以班组的形式进入工厂学习,由学生直接生产操作,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班组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工厂生产经营的任务,增加了企业经济收入,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能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4、校外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
我校在多年办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必须配置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方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并取得组织安排实习教学的自主权。为此,学校将与新乡县华刃机械厂、河南海宝电器有限公司、新乡市新锅容器制造有限公司、新乡市天圆压力容器有限公司,河南克隆集团有限公司,新乡天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学校高层管理、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教师能进行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互利双赢的平台,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
(1)、共同打造师资队伍。为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我校将学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利用假期送至企业培训学习,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课程开发指导委员,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生产车间轮训,以及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等方式,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实施"订单"培养。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习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上岗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
企业的职工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提升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由学校提供培训的师资、场所,达到培训的要求。
(3)、企业搭建实习平台。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其生产车间和培训中心成为实践教学的课堂。
校企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特别是由企业安排其工程技术人员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努力缩短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向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
模具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几年的努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与改革,探索出一套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紧扣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通过教学大纲和严谨的课时安排,充分展现了教学效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及以项目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形式。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研究本专业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调研企业对相关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结合当前中等职业学生的实际,以人才市场调查和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以企业需求与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思想,坚持科学合理,务实够用的原则,密切结合企业岗位设置和技能要求,旨在为模具制造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结合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产实际对专业教学提出的新问题,力求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以培养职业岗位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为主线,体现了中等职业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本专业学生就业主要岗位群,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核心学习领域,细化了3个专门化方向:冷冲压模具制造、塑料成形模具制造和模具装调与维修,设置了弹性课程结构和动态学习内容,加大了校内实训和校外企业实习的力度,在教学中融入了企业标准、规范和企业文化。
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以模具加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典型模具零件加工、装配为引领,全面掌握模具制造相关技术,采用典型模具零部件的加工来进行讲解,根据模具的典型结构进行分类,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模具加工知识相互贯穿融合,前后呼应,使学生有模具整体的概念,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模具加工过程。根据学生水平,结合当前企业的要求,在模具数控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及钳工方面增强有针对性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毕业更好的与企业融合,有利于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式项目训练教学,把以往章节的形式改为以项目的形式,学生学习更加有目的性,学习任务更加明确。围绕职业能力目标来形成典型工作任务,组织课程训练内容,进行教、学、做相结合,并按照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内容地排序和设计,清晰体现职业工作过程。以一个个项目作为主线来展开训练,把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要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问题的深化或功能扩充,来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训练方式。在各项目的训练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从原来的知识讲授者变为项目的指导者和引导人。这种教学模式更能使学生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构建以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的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达到教学目标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场景与工作实训场景对接,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
依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企业生产实际,与模具企业合作发挥模具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的职能,针对高技能人才培训特点,突出技能培养,共同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模具制造专业课程体系。
模具制造专业课程设置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尤其是培养岗位综合能力的实训课程,重构课程体系,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新体系;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课程体系为基础,研究开发每一项职业能力考核的内容、标准和方法,建立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的学生成绩评价新体系,编制新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新的教育标准,编写新的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新的配套专业教学文件建设。因此对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通过模具团队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共同探讨下制定了详细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