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方法及评价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旦发生,不仅会打乱一定区域 内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还会造成 人员死亡、国家财产的巨大损失和生 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4.健康危害的复杂性
➢急性中毒、刺激作用,造成群死群伤 ➢慢性毒作用、环境中降解很慢的持久性
污染物,则可以对人群产生慢性危害和 远期效应。
三、分类
生产易过燃程易爆危险品泄漏、爆炸事件
2003年来先后发布 《国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有毒化学品泄漏、扩散事件
污原染因物性质运 贮输 存溢非过或油正程处或常置油大气量过井废程喷水事排件放事泄件 露或爆炸
人为放破射坏性物品丢失、泄露事件
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污染事件
重点城市大气污陆上或海上油田井喷和天然气喷发事件 海上油轮溢油或有毒化学品泄露事件
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 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
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Ⅱ级)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 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 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
基本特征
1.发生时间的突然性
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往往突然发 生、始料未及、来势凶猛,有着很大的 偶然性和瞬时性。
2.污染范围的不确定性
由于事件的原因、规模及污染物种 类具有很大未知性,所以其对众多领域 如大气、水域、土壤、森林、绿地、农 田等环境介质的污染范围带有很大的不 确定性。
3.负面影响的多重性
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
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较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Ⅲ级)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 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 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方法及评 价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一、 概述
突发事件(abrupt accidents):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 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 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 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abrupt environmental accidents)
加重或恶化,如高血压等
六、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准备
198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并发布了“地区级 紧急事故意识与准备(APELL)计划,旨在提高人 们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认识,并提醒人们应随 时做好充分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emergency preparation) 一个国家和地区针对突发性事件的预防、预警、 紧急处置和恢复重建所制定的一系列工作计划。 是环境应急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的前期工 作。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一般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Ⅳ级) 1.发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
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四、危害
1.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 急性刺激作用 ➢ 急性中毒和死亡 ➢ 外照射急性放射损伤 ➢ 对暴露人群的慢性、潜在性健康危害
(一)急性刺激作用 1.轻者可引起接触部位、眼睛、咽喉局灶性急
性炎症;重者可致角膜脱落,皮肤灼伤。
2. 急性中毒性肺水肿 ➢ 剌激期:接触毒物和发生轻微上呼吸道剌激症状 ➢ 潜伏期:约2~8天,剌激症状减轻 ➢ 水肿期:症状与非中毒性肺水肿相似 ➢ 恢复期:肺水肿逐渐消退,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
▪ 2003年12月25日 重庆开县发生“井喷” 事故。两名儿童的眼睛被有毒气体伤害。
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 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 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 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abrup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s)
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化学品、易燃 易爆危险品、放射性物品,在生产、运输、储 存、使用和处置等环节中,由于操作不当、交 通肇事或人为破坏而造成的爆炸、泄露,从而 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民群众健康危害的恶性事 故。
(四)对暴露人群的慢性、潜在性健康危害 ➢ 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如重金属汞、镉、铅、
铊、砷; ➢ 某些放射性核素,如镭、钴、铀、铯等。
(五)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群心理的影响 ➢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 由于心理受到刺激,可使原有的某些心身疾病
▪ 2003年12月开县井喷事故,16H矿井在钻杆还剩下 208米时发生井喷,富含H2S和SO2的天然气喷至30米 高,造成243人死亡,6万多名受灾群众被转移疏散。
(三)外照射急性放射损伤 若放射源丢失、失控、意外事故或人
为破坏所造成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可 使得人群暴露于高强度外照射,从而引 起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二)急性中毒和死亡
窒息性气体或其它有毒化学品所致突 发环境污染事件,可引起群体性中毒、死 亡。
2.对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社会安定的影响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05 年 11 月 19 日哈 尔滨市 超市內瓶裝水柜台前 人们在抢购。
印度博帕尔事件:异氢酸甲酯,2500多人 死亡,20万人中毒。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Ⅰ级)
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Ⅱ级) 污染等级 较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Ⅲ级)
一般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Ⅳ级)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Ⅰ级)
1.死亡30人以上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 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 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
4.健康危害的复杂性
➢急性中毒、刺激作用,造成群死群伤 ➢慢性毒作用、环境中降解很慢的持久性
污染物,则可以对人群产生慢性危害和 远期效应。
三、分类
生产易过燃程易爆危险品泄漏、爆炸事件
2003年来先后发布 《国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有毒化学品泄漏、扩散事件
污原染因物性质运 贮输 存溢非过或油正程处或常置油大气量过井废程喷水事排件放事泄件 露或爆炸
人为放破射坏性物品丢失、泄露事件
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污染事件
重点城市大气污陆上或海上油田井喷和天然气喷发事件 海上油轮溢油或有毒化学品泄露事件
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 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
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Ⅱ级)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 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 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
基本特征
1.发生时间的突然性
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往往突然发 生、始料未及、来势凶猛,有着很大的 偶然性和瞬时性。
2.污染范围的不确定性
由于事件的原因、规模及污染物种 类具有很大未知性,所以其对众多领域 如大气、水域、土壤、森林、绿地、农 田等环境介质的污染范围带有很大的不 确定性。
3.负面影响的多重性
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
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较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Ⅲ级)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 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 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方法及评 价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一、 概述
突发事件(abrupt accidents):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 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 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 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abrupt environmental accidents)
加重或恶化,如高血压等
六、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准备
198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并发布了“地区级 紧急事故意识与准备(APELL)计划,旨在提高人 们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认识,并提醒人们应随 时做好充分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emergency preparation) 一个国家和地区针对突发性事件的预防、预警、 紧急处置和恢复重建所制定的一系列工作计划。 是环境应急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的前期工 作。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一般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Ⅳ级) 1.发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
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四、危害
1.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 急性刺激作用 ➢ 急性中毒和死亡 ➢ 外照射急性放射损伤 ➢ 对暴露人群的慢性、潜在性健康危害
(一)急性刺激作用 1.轻者可引起接触部位、眼睛、咽喉局灶性急
性炎症;重者可致角膜脱落,皮肤灼伤。
2. 急性中毒性肺水肿 ➢ 剌激期:接触毒物和发生轻微上呼吸道剌激症状 ➢ 潜伏期:约2~8天,剌激症状减轻 ➢ 水肿期:症状与非中毒性肺水肿相似 ➢ 恢复期:肺水肿逐渐消退,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
▪ 2003年12月25日 重庆开县发生“井喷” 事故。两名儿童的眼睛被有毒气体伤害。
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 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 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 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abrup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s)
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化学品、易燃 易爆危险品、放射性物品,在生产、运输、储 存、使用和处置等环节中,由于操作不当、交 通肇事或人为破坏而造成的爆炸、泄露,从而 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民群众健康危害的恶性事 故。
(四)对暴露人群的慢性、潜在性健康危害 ➢ 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如重金属汞、镉、铅、
铊、砷; ➢ 某些放射性核素,如镭、钴、铀、铯等。
(五)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群心理的影响 ➢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 由于心理受到刺激,可使原有的某些心身疾病
▪ 2003年12月开县井喷事故,16H矿井在钻杆还剩下 208米时发生井喷,富含H2S和SO2的天然气喷至30米 高,造成243人死亡,6万多名受灾群众被转移疏散。
(三)外照射急性放射损伤 若放射源丢失、失控、意外事故或人
为破坏所造成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可 使得人群暴露于高强度外照射,从而引 起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二)急性中毒和死亡
窒息性气体或其它有毒化学品所致突 发环境污染事件,可引起群体性中毒、死 亡。
2.对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社会安定的影响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05 年 11 月 19 日哈 尔滨市 超市內瓶裝水柜台前 人们在抢购。
印度博帕尔事件:异氢酸甲酯,2500多人 死亡,20万人中毒。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Ⅰ级)
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Ⅱ级) 污染等级 较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Ⅲ级)
一般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Ⅳ级)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Ⅰ级)
1.死亡30人以上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 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 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