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化学问题情境(备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化学“三化”教学研究
---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情景生活化
1、趣味实验
2、化学故事
3、化学谜语
4、化学成语
5、化学诗(歌)
6、化学环保
7、化学能源 8、化学食品 9、化学科技
一、创设情境的现状: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任务特别是升学的压力仍然很大,部分教师在目标设计过程中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忽略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学生的科学素养未得到应有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化学枯燥无味,兴趣不高,甚至厌学化学。使课堂教学效果欠佳。产生的原因:
1、《课程目标》学习不够,观念转变差;
2、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效果欠佳;
3、教学时间不足,素养培养难以实现;
4、评估内容不凸显,缺乏教学的导向作用;
5、部分教师素质与《标准》要求存在距离。
二、创设情境理论依据
翻开《化学课程标准》第2页课程设计思路,《标准》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又翻开《化学课程标准》第6页课程目标的第一、二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化学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二类是“知识与技能”,第三类是“过程与方法”。从《化学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的非常清楚: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祟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于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与“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过程融合在一起?要落实以上目标,方法之一是创设全新的课堂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象逼真的、通俗易懂的、贴近生活的、寓意深刻的情境创设为抓手,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情操、树立正确人生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体会知识精髓、体验知识形成、师生及生生间互助合作的欢乐的空间。
三、创设情境的界定
“创设情境”是指运用适当
..的.具体活动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或通过一定的手段创设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四、创设情境的作用
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成为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但能帮助学生重温旧经验、获得新经验,而且还可以通过提供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和大量信息,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使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的认知。
五、创设情境应注意的事项
情境教学并不是新鲜事物,凡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能利用创设的情境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去化解难懂的知识点。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是不是追求华丽新颖、复杂深奥,还是图个热闹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根据学生的学习的目标、知识水平以及思维能力等具体情况,那么,创设情境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恰当的手段和途径:(一)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针对化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的专家认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教师更好的讲解知识服务的,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偏离。在一堂课中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多多益善,而应该把握一个度,如果为创设情境而冲淡了教学目标的达成,那是得不偿失的。情境的创设只要为新知识的引入、疑难问题的解决和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例如:蜡烛燃烧试验探究
例如: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此例不恰当
例如:从前,某国有一位使者出使另一个国,面见国王,国王有意刁难使者,于是出了这样一题“我给你一块硬币(相当于一元人民币),去街上给我买东西,并使买回的东西必须能充满整个皇宫。”同学们,请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想一想,买什么东西才能满足国王的要求,好使这位使者免遭杀身之祸呢?
学生兴致高昂,积极讨论,有的说买棉花、有的说买稻草、有的说买泡墓……
2、认知性原则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各类知识还是有局限的,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是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探索,体会化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化学的价值和魅力。
例如:在讲金属与盐反应时,讲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
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尔被迫离开将要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里,装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柜面上。后来,德国鬼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奖章的溶液就在德国鬼子眼皮底下保存了两年,安然无恙,他们却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办法啊!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无穷的智慧。请问同学们,玻尔是用什么溶液使金质奖章溶解呢?采用什么办法把溶液中的黄金全部置换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立即引起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通过上述由知识的实际应用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联想,拓宽思路,活跃思维,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拓展教学内容:原来他用的溶液叫王水。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按1: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的混和溶液。由于王水中含有硝酸。氯气和氯化亚硝酰等一系列强氧化剂,同时还有高浓度的氯离子。因此,王水的氧化能力比硝酸强,不溶于硝酸的金,却可以溶解在王水中。这是因为高浓度的氯离子与金离子形成稳定的络离子[AuCl4]-,从而使金的标准电极电位减少,有利于反应向金溶解的方向进行,而使金溶解。
此例不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