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研究
——以平顶山市为例
摘要:审视以煤炭资源开采加工为主的城市的发展,分析其迅速发展的因素,近当代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案措施。
以煤炭资源发展的城市,特别是资源将近枯竭,面临一系列发展问题挑战的平顶山市为例,研究其发展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其他同类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发展转型
The study on the city of product coal’s development Abstract:Look to coal mining and processing-based urban development, nalysis of the factors of its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program measures.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 in the city, especially the resources nearly exhausted, a series of development challenges facing the Pingdingshan City to study its development in transition and sustainable 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similar citi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Coal resources city;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Resource-exhausted cities;Transform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引言
煤炭资源型城市通常是指煤炭工业尤其是煤炭采选业在城市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
地位的城市。
由于煤炭资源的有限性, 经过一定时期的开采之后总会面临资源枯竭和矿井报废的问题, 而城市一旦形成和发展起来就要延续下去。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受着资源基础、开发模式、管理体制和市场流通等多因素的约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煤炭资源开采程度的深入煤炭资源型城市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生态性、功能性、可持续性等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 , 因而,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必将随煤炭资源的递减、枯竭和城市的发展而产生巨大的变动, 煤炭产业的主导地位终将被其他产业
取而代之, 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同样将向其他类型的城市转化[1]。
在发展过程中 ,其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特殊 ,并直接影响其发展的可持续性。
然而 , 煤炭资源型城市也有自身的资源、技术、产业等优势。
充分发挥优势 ,扬长避短 ,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途径和对策 ,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平顶山市是华北地区,也是全国大型煤矿城市之一,其发展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开采程度的深入,其所面临的如:资源枯竭、经济结构单一、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社会结构矛盾等问题也以凸显出来。
因此它作为全国煤炭资源型城市之一,对全国同类城市的研究具有代表意义。
通过对其发展的研究,可以从中总结出其相同的规律和解决方案,对其他同类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1 城市概况
1.1 煤炭资源型城市定义与分布概况
煤炭资源型城市通常是指煤炭工业尤其是煤炭采选业在城市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南、安徽、内蒙古南部、新疆、东北南部、西南贵州等地。
煤炭资源型城市也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
我国目前公认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有60多个, 占全国城市总量的十分之一, 是城市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平顶山市也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1.2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战略地位、作用及发展优势
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在支撑、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是我国城市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我国煤炭工业生产的重要支柱,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经济集中和辐射作用,对推动我国城市化及工业化的进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煤炭资源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突出优势,伴随煤炭资源的开发,煤炭工业自然成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煤炭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相关产业的兴起。
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的比重一直在70 %以上,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在我国一次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资源占70 %以上,而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只占探明储量的28 % ,这就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这将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 [2]。
原煤并非终极产品 ,煤炭资源型城市除了生产和销售原煤以外 ,还可以对煤炭进行深加工 ,获得高附加值产品;许多煤炭资源型城市非煤矿产资源很丰富 ,如平顶山市 ,有丰富的铁、盐、铝土、石墨、石灰石等矿产 ,可以大力开发;另外 ,由于政府长期投资 ,煤炭资源型城市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加上劳动力资源丰富 ,且具有资源、技术、产业等优势 ,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3 平顶山市概况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煤炭保有储量56 亿吨,是一座“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城市。
其地上地下资源丰富。
已查明各类矿产57种。
原煤总产量103亿吨,保有储量80多亿吨,占河南省总储量的51%,素有中原煤仓之称;铁矿总储量6064亿吨,占河南省总储量60.5%,是全国十大铁矿区之一;钠盐预测总储量为2300亿吨,可采储量10.8亿吨,平均品为89%,单层厚度平均达27米,平顶山的盐田开发及深加工已成为河南省的重要产业。
平顶山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共有大中型水库174座,其中大型水库4座,总容量为20亿立方米。
地上地下水总量32亿立方米,充沛的水资源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经过40年的开发建设,煤炭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全国第二大煤炭企业即平煤集团公司,到1996 年底,累计生产原煤5. 89亿吨,供应中南、华东11 省市1000多家大中型企业和居民生活用煤,煤炭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3. 9 %以上,成为支撑平顶山市经济的重要支柱[3]。
伴随着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平顶山市关联配套产业相继兴起,形成了一座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体,以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四大行业为支柱的化工、机电、建材、食品等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成为豫中南的经济中心。
2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 矿竭城衰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障碍
矿产资源具有耗竭性和不可再生性的基本特点,因此,矿竭城衰是煤炭资源型城市
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矿产的基础与总量关系规定了城市个性的存在周期。
煤炭资源型城市从一开始的资源数量就决定了生产规模和企业服务年限,也决定了以煤炭采掘业为主导功能的时间长短。
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可能随之消失,如果没有替代产业则会出现产值急剧下降、大量剩余劳动力无法安置、城市经济和社会问题严重等现象,城市必然衰退。
图1:资源型城市转型最佳期选择资料来源[10]
Figure 1: Transformation of the best resources city of choice
2.2 产业单一 ,经营粗放
依托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本身具有产品结构单一的特点。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全部或绝大部分指令性调出原煤这一初级产品,使煤炭资源型城市大多走上了追求煤炭产量的道路,忽视了资源保护和集约化开发,而有利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提高资源转换效率的相关产业,如煤炭的深加工、煤化工等发展相对缓慢,经济效益低。
平顶山三个产业人员的比例为14.0∶54. 4∶31. 6 ,第三产业偏低,在工业结构中,重工业占58 %左右,其中又以矿业比例为最大,经过几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平顶山尚且如此,更不必说其他煤炭资源型城市了。
2.3 环境恶化 ,城市基础设施滞后,服务功能差
我国煤田回采率普遍较低,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煤炭开采产生大量煤矸石、粉煤灰等废渣;因煤矿开采而产生的地面裂缝,变形及塌陷积水,侵占了大量土地;矿抗排水、煤炭的选洗过程产生尾矿水等废水,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农田;炼焦、发电均造成大气污染。
平顶山煤田回采率为41. 7 % ,矿区开采以来破坏土地面积约7920hm2,需改造复垦塌陷地达3696hm2,现有近40座矸石山,矸石量达4亿t ,占地99hm2。
煤炭资源型城市多依矿而建,地处偏远,基础设施滞后,环境质量差,信息不灵,服务功能差,投资环境差,这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矛
盾[6]。
2.4 价格扭曲 ,资金短缺 ,投资成本加大
煤炭资源型城市“双重利益”损失明显,即低价输出煤炭,高价输入轻工产品,阻碍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投资相对减弱,就平顶山来说,1985年前国家投资占整个投资95 %以上, “七五”下降为74.5 % ,近年只有50 %左右;另外,经多年开采,煤炭浅层资源已经或接近枯竭,开采深层煤炭的投资成本相对加大,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7]。
2.5 科技教育较薄弱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煤炭科技力量较强,但综合的科技教育实力薄弱,大多没有综合性大学。
平顶山市仅有两所专科高等学校,专职教师不足500人,万人拥有文化事业机构不到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的一半,大中专技术人员比例小,劳动者素质较低。
3煤炭资源型城市持续协调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既要遵循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遵循自身的特殊规律。
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矿竭不一定城衰,关键在于发展替代主导产业以及合理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3】。
3.1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优势转化
任何优势都具有明显的时空性,在特定区域内,在一定的时间内,现实或潜在的优势也会消失,甚至成为劣势而阻碍区域的持续发展。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依托于资源赋存的优势,但要保持其持续稳定的发展,并不能仰仗其单一的优势资源,而应发挥综合优势,适时地进行优势转换。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综合优势既有经济基础、主导产业、传统产业、行业技术等现时或潜在的优势,又有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等纵向与横向优势。
平顶山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优势转化方面起步较早,1957 年到60 年代末,重点发展煤炭产业,成为国家新兴的能源基地。
60 年代末到70 年代末,加快发展了煤炭替代产业。
其一是加快煤———电这一优势的转换;其二是实现了优势互补,即利用舞阳的铁矿资源,建立了舞阳钢铁公司;其三是进行优势延伸,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建立了洗煤厂、焦化厂等企业;再就是建立了其它一些工业企业,如高压开关厂等,初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70 年代末到80年代末,是一、二、
三产业调整阶段,轻重工业比重调整为38.5∶64.2 ,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调整为27.8∶50。
1∶22.1。
从90 年代初开始,陆续新上了30 万t 盐厂等一大批项目,开辟了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进入了结构升级,集约增长,化工突破的新阶段【3】。
平顶山产业结构调整虽然有很大进展,但基础产业比重仍然过高,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高新技术产业薄弱,因此,还要继续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煤化工,盐化工,带动资源开发和粗加工工业和精细化工和日用化工,发展煤层气、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形成较长的产业链,加快产业技术改造及高精尖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并为传统支柱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3.2 以煤为本,多种经营
随着煤炭可开采量的减少,大量设备和人员、技术力量闲置,因此,调整企业产品组织结构、资产结构、用潜在的生产力去营造多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在必行。
以煤为本,不能仅单纯地追求产量,而要重视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大煤矿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之就地增值[8]。
目前平顶山有一定规模的矿产品加工企业90 个,年耗原煤1000多万吨,不到原煤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却创年产值92 亿元,为原煤总产值的 1.92 倍,产且安置了大量的就业人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部分矿井进入衰老报废期,是摆在煤炭企业面前的一个尖锐的问题。
平煤集团也不例外,90 年代以来,虽然有个别小矿衰老报废,但它预示着整个矿区的前途,平煤集团将其作为试点,探索矿区产业转移的道路。
几年来,几个报废矿井在煤田边角资源残采的掩护下,大力发展多种经营,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虽然历经艰辛,但都顽强地生存下来、发展起来。
目前平煤香山公司已有6 个多种经营项目,1996 年的经营总值2448 万元,比九矿报废前的1989 年增加1389 万元,实现利税292 万元。
可见,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及发展多种经营是矿区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
3.3 国家应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增大工业布点及投入
根据就近的原则,国家应在投资布点的地区安排上,把能耗高的加工企业重点布局在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国家尚未取消矿产品指令性计划的情况下,加强对煤炭资源型城市投资,在发展煤炭工业的同时,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3.4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投资环境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不仅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和效率,还影响到
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率。
目前我国的资源形成是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努力挖潜,选择了不同的道路[9]。
平顶山今后仍需加大城建步伐,完善城市功能,优化投资环境。
大力发展信息通讯和交通业,构筑起平顶山市经济发展的大开放格局,以便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市场,吸引外资,使经济活动有效地向外扩张和渗透,促进经济向集约化、外向型发展。
而且随着矿业工业旅游的发展,不断挖掘自身矿业历史文化内涵,结合矿业经济,发展矿业旅游经济,还可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5]。
从而进一步改善平顶山的产业结构。
3.5 保护资源,保护环境
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确定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的紧迫性。
煤炭资源型城市必须长期坚持“保护矿产资源,节约、合理利用资源”的方针,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的手段,严禁野蛮开采,制止“三废”乱排滥放,把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引上法制管理的轨道,从整体上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4]。
3.6 科教兴市,提高劳动者素质
煤炭资源型城市长期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路子,经济效益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视科技教育,把经济发展引上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才、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搞好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代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各种技术的进步,传统煤炭资源型城市受着自身发展的各种阻碍,其发展速度,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但多数煤炭资源型城市仍然有其发展转型可依托的多种资源、技术、产业优势和多样发展方式。
本文通过分析平顶山市发展过程和存在的问题,讨论并指出了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并对其他同样类型城市的发展转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胡玉才刘献深王厚伟.能源基地建设[J],中国能源基地研究会,1996(03)。
[2]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
[3]梁亚红. 论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与对策—以平顶山市为例,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第28卷第4期. 1998(12)
[4]庄国泰,王金南.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设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242-251.
[5]李大伟,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对策思考——以平顶山市为例. 商场现代化[J](下旬刊)总第546期, 2008(7) 。
[6]周起业等. 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7]张以诚,矿业城市分类及其发展模式,中国矿业报,1997 (10)
[8]谢焕英等,略论我国煤炭资源税的改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J],1997 ,3 (1) :59~62.
[9]鲍超,方创琳,我国矿业城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与模式[J]. 自然资源学报,2006,11(6)
[10] 齐建珍. 资源型城市转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学年论文成绩评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