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品德修养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品德修养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把这一目标作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内容,现代国家的合法正当性不仅需要健全的法律或法制,而且也需要健全而高尚的道德伦理和文化精神。

道德建设的加强,必须建立在个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没有个人的品德修养就没有社会的道德建设。

【关键词】个人品德修养;社会道德建设
一、个人品德修养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道德是人们做人处世行为规范的总和;作为行为规范,道德首先是通过对个人的作用来实现其社会作用的。

作为个人,只能在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而有社会关系就必然有维护这种关系、要求个人予以遵守的行为准则,道德便是其中最为普遍、最为基本的行为准则。

这就是说,道德是以规范的形式表现着人所特有的社会关系,表现着人的社会本质。

一个人有无道德,是其是否由生物意义上的人转化为社会意义上的人的标志;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必要的道德素养,才能为社会所认同、接纳,才能取得扮演特定社会角色的资格。

所以,道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之一,是人之成为社会的人的主体性资格之一。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观念表现,凡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道德的存在,道德规范这一“应然之则”依据于社会的“必然之理”。

因而,把握了道德,也就从一个方面把握了社会和人生。

因此,个人品德修养,也是个人认识和把握社会的重要方法。

个人从来都不只是孤立的个体,他总是生活在特定人际关系的网络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而道德原本就产生于调节人们关系的需要,因而,调节和融洽人际关系是道德的根本职能。

正是基于此,人们将道德通俗地理解为“处世之道”。

掌握这一”处世之道”,即修养个人品德,人便可以在人际关系的调节中,化干戈为玉帛,化紧张为宽松,进而建立起和谐、融洽、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

道德不仅对个人具有约束性,即“不应当做什么”,同时,道德对个人还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即“应当做什么”。

个人品德修养正是以“应当如何”的独特方式为个人提供社会价值观的指导,为个人指明正确的人生目标。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人这一主体的能动发展过程,就是在道德“应当”的感召和推动下,个人品德不断提升的过程。

二、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能动作用
道德与其他社会现象的重大区别在于,它是通过个人的道德心理并形成相应
的义务感和良心来发挥作用的。

没有大多数社会成员个人的道德自觉,没有人们的自我完善活动,就难以为社会的有序运行提供道德上的保证,更不可能有社会的道德进步。

个人的品德修养,既是实现社会道德价值的实践,又推动着社会道德的更新与进步,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

(一)社会道德价值的实现只能依赖于个人的品德修养
社会道德价值的实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扬弃社会道德的抽象性,把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道德规范同特定的道德情境结合起来,实现对个人行为活动的操作、调控,将社会道德具体化;二是在超越道德冲突时,在相互矛盾的社会价值中,区分其道德性及其价值等级,以进行行为选择,把社会道德价值现实化。

这两个条件的创造都要靠个人的道德活动来承担和实践。

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怎样,一种群体的道德状况如何,不在于它们有多少道德规范和准则,而在于这个社会或群体中的个体在自己的行为活动中遵循和实践这些道德规范和准则的广度和深度。

而个体要在自己的活动中将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具体化、现实化,就既要认清个人的利益同这种道德规范要求的一致性,扬弃个体需要的盲目性和偏执性,实现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又要分析具体道德情境的各种条件、扬弃自己作为活动主体的主观性、随意性,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同时,还要面对不同道德体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同一道德体系在特定情境中不同准则及其价值的冲突和两难境地,确定自己行为选择的价值方向和价值等级,解决或超越各种道德的矛盾和道德冲突,实现理和情的交融、意志和信念的统一。

所以,社会道德价值的实现,绝不是一种照章办事的刻板过程,而是个人进行积极活动的能动过程。

这是个人品德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二)个人品德的修养也推动着社会道德的进步
社会道德的进步,包括了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两个方面。

前者是指在一定社会道德体系总体不变的情况下,个人根据社会现实利益的变化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在自己的道德活动中创造部分新的道德成分,如开创新的道德领域,建立新的道德关系,形成新的道德规范,达到新的道德境界等等,以发展和完善已有的社会道德体系。

后者是指当某种社会道德体系成为社会前进的阻碍时,个人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和认识,把握社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的发展趋势,扬弃旧的道德,创造符合发展需要的新的道德体系。

三、个人品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个人品德包括许多构成因素,有着复杂的结构。

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情感到意志的过程,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必须遵循道德养成的基本规律。

当前,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智育至上的误区中走出来,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人是社会的产物,更是教育的产物。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道德为本的社会,这种社会的形成与统治阶级加强道德教育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儿童启蒙读
物—《三字经》、《增广贤文》、《弟子规》等,还是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经。

其核心内容都是伦理道德思想。

当前,我国社会片面重视智育的现象尤为突出,尤其是以考试为基础的教育使知识教育事实上成为了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杠杆。

必须真正扭转观念,重视品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使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品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必须有实质性的内容,也就是要有具体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品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也是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重要内容。

可以说,社会主义荣辱观所规定的正是一个人整体的道德要求,对于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助互爱、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将具有根本性作用。

(三)以榜样作用来带动全社会个人品德修养
首先,党政领导干部是个人品德修养的示范群体,要带头加强党性修养,提升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以自身良好形象走在品德建设的前列。

其次,从公务员队伍来说,加强公务员个人品德修养就是旨在通过修养个人品德,使我们的公务员既是一名称职的人民公仆,又是一名受到公民学习、模仿、关注的对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也就是公务员群体个人品德修养的好坏,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最后,青少年是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学校和社会是他们个人品德修养的直接实施者,应根据青少年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地开展个人品德修养活动,让优秀的个人品德扎根于心。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从小培养个人品德会使优秀品德更持久、更稳定,而培养儿童个人品德应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