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理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评论文
历史教学中的理想和道德教育
平江县大坪中学胡恒岳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它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和社会因素。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爱国主义情绪、理想教育及道德教育的教科书。因此,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以丰富的史料,真实的史事展现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人物思想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规律。学好了历史,它会对学生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产生深远的指导作用。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产生影响。
一、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古人云:“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乎国风,以察兴亡。是知文之为用,远矣大矣。”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思想的灌输和阐释。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吸收、运用,从中受益,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历史事实的阐述,特别是历史人物的思想的阐述要公正公平,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过程,而不学生产生偏激思想和表面认识。为学生能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产生同化作用。刘勰说过:“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扬,此立文之本源也。”“夫缀文者情动而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法国文学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说的就是同化作用。即通过阅读可以使读者产生共鸣。不知不觉中达到移情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用为教者,要深钻教材,把弄懂弄透,在讲解过程中除正确评
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时候,不要只单纯地停留在教材的枯燥阐述上,要像评书家一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明白历史道理和指导意义。提高学生的辩别是非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对自己的人生取向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帮助。
三、起指导作用。历史教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世界观。历史教育的内容大多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自然。树立正确的理想和志向。另一方面提供了榜样力量。课文中的人物,都是一些优秀人物,如周文王、汉武帝、唐太宗、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闻一多、华盛顿等,这些人物都具有高尚品德,远大的志向。他们为青少年提供了模仿效法的榜样。激励着青少年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同时,一些历史反面人物同样能为我们提供指导,他们可以使我们明白“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如赵高、董卓、秦桧、汪精卫等,这些人物令人发指的所作所为及可耻的历史下场能为学生提供深刻的历史借鉴。
四、使学生知行一致。历史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与评相结合,学习做人处世。使之行成良好的行为技能和行为习惯。锻炼坚强不屈的意志和遇事不惊的处事态度和能力。
因此,历史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理想和道德教育:一、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国家的
繁荣、昌盛,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的民族气节是何等的忠贞;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的爱国义举是何等的豪壮;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方志敏在狱中怀着满腔热血写下的《可爱的中国》,成为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同样,在世界史上,无数英雄人物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不息。从被法国人民誉为“奥尔良姑娘”的抗英英雄贞德,到出生入死,帮助黑人奴隶获得自由的塔布曼,从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杰佛逊及其所起草的《独立宣言》,到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凯末尔党人制定的《国民公约》,无不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时刻利用教材指导学生,作为一名中学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聪明才智。二、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或者说是对未来的憧憬、向往和追求。陶铸同志在《崇高的理想》一文中指出:“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一个人的理想,是为多数人的利益,为社会的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合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就是伟大的理想。”
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时期。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帮
助他们逐步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特别重要。毋庸置疑,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担负着这一任务。
利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理想教育的内容,对青少年进行理想教育,要帮助他们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强调自我,另一种是胸无大志,缺乏远大的理想。要教育他们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历史教学要通过大量的史实,引导学生从优秀历史人物身上吸取营养,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要使青少年逐步懂得: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总是受社会制约的。因此,个人的理想、抱负是以国家、社会的需要为基础的,个人只有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才能得到社会和国家的承认,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自我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三、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中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注重道德修养的传统,历来强调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优秀的思想成果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儒家历来重视修身养性,孔子主张“温、良、恭、俭、让”,“克己”;孟子强调“善养浩然之气”;诸葛亮重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刘备则主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他们莫不认为注重道德修养是做人之本。中国古代有许多清官,廉洁奉公、忧国忧民,受到历代人民的敬仰。明朝兵部尚书于谦两袖清风,为官清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陶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