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摘要:中小学要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下足工夫。中小学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转观念、入课堂、进教材、强师资、造环境、重体验。
关键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
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必须保有、传承、发扬这份独特的文化基因。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在教育,唯有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获得创新与发展。中小学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中小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不少突出问
题,各地中小学普遍存在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健全、教材质量不统一、教学方式较单一、师资素养不整齐等乱象。这一切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
新时期,在中小学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文化环境建设等方面下足工夫。只有把传统文化全面融入课程、教材、教学、学生活动、社会环境中,通过开设专门课程、编写相应教材、提高师资水平,搭建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才能让传统文化走进每个学生的心中。
一、转观念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立足点,是国家文化建设的根基,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中小学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全面的认识,没有将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致使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成了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过程中,极易受到不良思想
的影响。在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文明素质,无疑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由此,中小学必须转变观念,重新认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进一步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进课堂
1.在中小学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
课堂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落实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须要设立专门课程,让传统文化融入课堂。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回归中小学教育,既是对“去中国化”现象的纠偏,同时也能使中小学生领悟传统文化之美、汲取传统文化养料,从而更加全面地发展。书法、绘画、中华武术、剪纸、木刻年画等,只有走进课程,成为教学内容,才能够真正被学生掌握。
2.传统文化融入课程,需要有鉴别、有扬弃,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还必须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须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学段有序推进不同程度的课程。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还须针对各地各校的实际,各学校可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结合地域文化选定传统文化项目,通过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风俗民情、传统音乐、京剧等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由此了解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3.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中小学各科教学中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其内容大量地存在于语文、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中,通过这些学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发挥中小学各科课程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对现有中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各学科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科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结合各学科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4.传统文化教育不但要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而且要列为考试科目才能保证其效果
要把《诗经》《大学》《论语》等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纳入到中考和高考范围,促使学生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近年来,在各地的中高考试卷中也逐渐增加了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是近年来最具传统文化含量的一份母语高考卷。试卷中多板块考题的语料选用,都有较强的传统文化色彩,从对联到古诗文、从传统习俗到文化废墟,中华文化的独有特色在试卷中处处闪现。
5.创新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在以往的传统文化教育中,教育途径单一、教育方式刻板,教师一味采取灌输方法教授传统文化知识,未能展现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面貌,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致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抗拒心理。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不能通过说教来进行。要提高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效,应在继承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丰富多彩的教育情境,使教学形式生动活泼,真正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三、入教材
教材是有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保证。2015年1月,我国首套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问世,该教材的推出,对于推进我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将大有裨益。但是,目前无论从教材数量还是质量来看,中小学仍然缺乏高水准的传统文化教育教材,传统文化进课堂无法做到“有本可依”。目前中小学大部分传统文化教材都是校本教材,由于教材编写缺乏资金保障和专家指导,教材或多或少存在一定质量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效果。再从中小学各科教材来看,目前我国中小学各科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所占比重偏低,一些经典名篇逐渐淡出教材。故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就要对现有中小学教材进行修订,在教材中加大传统文化比重,尤其是语文学科应该大大增加古诗词、文言文、京剧唱段等传统文化内容。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还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