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关于媒体责任的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公众舆论的重要因素,改变着人们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看法。

人们越来越依赖新闻媒体这个窗口来了解社会,评价他人和社会群体,协调彼此的行为、谋求生存与发展。

新闻媒体也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影响着受众的行为态度和行为取向,同时还作用于整个社会的道德制度、道德观念等。

然而,伴随着日益强大的媒体影响力的却是与日俱增的媒体侵权行为、媒体从业人员的道德失范等现象,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在履行道德责任时经常面临着新闻自由与媒体控制、公众知情权与个体隐私权、公平正义和经济效益等多种道德冲突和利益的考量。

本文就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进行了略论与浅析。

关键词:新闻媒体社会责任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medi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of influencing public opinion, changing people's view. People depend more and more on the news media this window to understand the society, the evaluation of others and social group, to coordinate their behavior, to seek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news media also affects attitudes and
behavior orientation of audience in a very be hardly worthy of
belief strength, but also for the whole social moral system, moral
concept. However, along with the media tort, growing
influence media is grow with each passing day media practitioners of moral anomie phenomenon, the media and its practitioners in the performance of
its moral responsibility is often faced with the freedom of the press and media control, the public's right to know and the individual privacy,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various moral conflicts and
interest consider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news media's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s carried on and analysis.
Keywords: news media social responsibility
目录
浅析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1)
——关于媒体责任的调查报告 (1)
摘要 (1)
一、序言 (3)
二、媒介的正负功能 (4)
(1)地位赋予功能。

(4)
三、媒体担负的具体责任 (5)
(1)完整真实性: (5)
(2)意见交换的论坛: (5)
(3)呈现社会现实情况: (5)
(4)阐明社会目标及价值标准: (5)
(5)充分随时供应消息: (5)
四、媒介不能损害自身公信力 (5)
五、如何避免新闻媒体的负功能影响 (7)
(1)尊重他人权利,加强新闻自律 (7)
(2)确保新闻的客观公正 (8)
(3)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8)
六、小结 (9)
参考文献 (9)
一、序言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

谁也没想到这起严重的核事故竟然在中国引起了一场令人咋舌的抢盐风波。

从3月16日开始,中国部分地区开始疯狂抢购食盐,许多地区的食盐在一天之内被抢光,期间更有商家趁机抬价,市场秩序一片混乱。

引起抢购的是两条消息:食盐中的碘可以防核辐射;受日本核辐射影响,国内盐产量将出现短缺。

而部分非官方新闻媒体不假思索、以讹传讹、盲目跟风和推波助澜,更是大大加速了这一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

另一方面又使这个传言加上了真实和权威的帽子。

这些与事实偏差较大或完全相左的谣言谎话,借助网络和个别不负责任媒体的传播,曾经误导许多不明真相的网民,给群众生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新闻报道虽然能暴露出一系列的社会相关问题,但也的确集中投射出了一个隐藏在背后的重大问题:那就是新闻媒体如何看待自己所肩负的社
会责任。

二、媒介的正负功能
新闻媒介传播有很多客观的作用和功能,而某个东西的功能如果过了一定界限就会产生负作用。

美国传播学家拉查斯菲尔德从社会文化角度对媒体的作用做过精彩的分析。

(1)地位赋予功能。

今天电视上出现过的衣服款式,明天就会全社会流行。

今天上过电视的政治人物,普通人,明天就会成为名人,并且社会地位显著提高,人们刮目现看。

因此媒体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是被人利用,成为毫无抵抗力的宣传工具。

多少人由此发迹,又有很多人身败名裂。

例如在选举过程中,一个人掌握了舆论导向,一个人就可以把自己涂抹干净,大获全胜。

出现在央视的人就和出现地区级的影响力不同。

不用举例了吧。

(2)社会的麻痹药品。

通过娱乐节目可以转移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注意力。

(3)影响社会规范。

大家都说杀小猫不对,没有人敢说杀小猫是对了。

这就是巨大的影响力体现。

大家都说陈凯歌小气,那他就是小气。

大家都认为日本不好,那日本的印象肯定不好,没有几个人敢于公然挺日。

所以通过大张旗鼓的媒体宣传,既可以移风易俗,也可以有隐患。

在这角度上,媒体控制了人们对于社会焦点、问题严重程度、问题有无的认识,而理智地进行思考下,我们其实被舆论乖乖地牵着走,不管你承认与否。

此外,媒体传播还可以渗透式的影响人的世界观。

通过长期的韩剧效应,人们逐渐在认可整容也没有什么的思想。

另外,对于国外司法、
行政的介绍,通过名人的对海外的介绍,我们逐渐认同了国外观念相对确实比较多元,性观念确乎比较不同,还可能比中国好的认识、通过电视剧收看,逐渐形成了犯罪手段真是千奇百怪,社会可能很不安全的认识。

所以媒体可以被人加以利用,通过电视剧,新闻报道的形式灌输某种意识。

三、媒体担负的具体责任
社会责任论列举了现代社会对于大众传媒的五项具体要求:
(1)完整真实性:对事情做真实、正确而完整的报道并赋予其意义,不但对事实报道,而真理背景也是很重要的。

(2)意见交换的论坛:应视大众媒介为一公正讨论的园地,形成一个交换、讨论及批评的场所。

(3)呈现社会现实情况:对社会及团体的活动实况做出确实反映。

正反两面都应顾及,不可失之偏狭。

(4)阐明社会目标及价值标准:澄清社会共同奋斗的目标,表扬社会上善良的一面,使社会大众建立社会高尚的价值标准观念。

(5)充分随时供应消息:对社会大众所需要知道的最新消息,做最充分而周全的报道,使大众能透过报道对公众事务做出明智的决定。

四、媒介不能损害自身公信力
在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原有的道德价值观可能会受到挑战。

当正反对立、相互冲突的道德价值观念出现时,作为新闻媒介的从业人员,不可避免地面临价值观念的正确抉择。

尤其是在追求个人利益或本媒介的自身利益的同时,是否就可以置社会利益、公众利益而不顾呢?答案显
而易见。

因为一时的个人或媒介自身私利,常常会直接影响到媒介的社会公信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界一度出现道德价值观念模糊不清,道德约束苍白无力,新闻媒介管理松懈的现象。

虽然近年来情况大有好转,但是仍然需要警钟长鸣。

一些媒介在新闻业务活动中,为了争夺受众,争夺广告客户,传播虚假信息、“炒作新闻”的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部分媒体刊登骗人的医疗、美容、减肥广告,误导消费者;一些媒体捕风捉影,盲目追求轰动效应,大肆炒作明星隐私,诸如“歌手高枫患病去世”、“毛宁遇刺”等等。

这些事件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媒体见利忘义、恶性竞争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为党和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媒介理应维护自身的权威性,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

如果放弃社会责任,漠视新闻传播内容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漠视公众利益,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然导致新闻传播公信力的下降,从而影响新闻媒介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和形象。

俗话说,“民无信不立”,应用到新闻领域,则是新闻媒体无信而不立。

换句话说,只有新闻媒体作风正派、牢记职业道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信誉,获得受众的信任。

新闻媒介是传播信息的工具,我国的媒介同时还担负着舆论导向的重大功能。

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社会主义国家的媒体,应该加强从业人员的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始终把社会效益置于经济效益之上。

否则将误导受众,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1
1
五、如何避免新闻媒体的负功能影响
(1)尊重他人权利,加强新闻自律
媒体要把握好尺度,做到依理介入、依法介入,以道德及法律为准绳,对报道的对象、内容、场合、方法等做出明确规制,从而进一步规范新闻记者的法制意识与职业道德。

尊重他人权利是法律对每一个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从法律关系上讲,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是一种平等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双方之间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权利、义务也是对等的。

新闻记者的权利是一种不具有强制效力的权利,他的采访只能建立在被采访对象自愿的基础上,利用记者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完成采访任务。

被采访对象有接受采访的自由,也有权拒绝采访。

在某些不涉及公众利益的新闻报道中,电视上经常出现的被采访人遮挡镜头、抢夺摄像机,记者“偷拍偷录”的侵权行为等等,还被作为新闻事实播放出来实在很不应该,因为它本身就是新闻侵权的佐证。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谨慎使用不公开身份的暗访。

记者不应改变自身身份,装扮成国家行使公共权力的人员、违法犯罪的
“嫌疑人”和其他角色的人员。

目前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中暗访尚属空白,弄得不好就可能惹上官司。

慎重对待个人隐私,保护对象的合法权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个人隐私权被视为一种民事权利并受到法律保护,包括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个人通讯秘密权及个人隐私维护权。

对于普通人的隐私一定要慎重对待,不能随意披露,
要使用必须征得本人同意这是对被报道对象的保护,也是预防新闻侵权的自我保护。

(2)确保新闻的客观公正
新闻报道中的“平衡”,指的是记者与媒体应保持的客观公正立场,对报道事件的相关各方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

“平衡技巧”就是保持这种立场与态度的方式方法。

任何报道都有主观成分,如语言的应用、角度的选择、篇幅的长短、位置的安排等等,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色彩。

也就是说,不平衡是肯定的,倾向性是绝对的。

倾向性的方向如果是在合法的一方,造成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就小,反之,可能性就大。

为了保持客观公正,就需掌握“平衡技巧”。

最根本的是不作一方的“代言”,这是新闻报道的一条重要原则。

做到介入而不投入,参与而不包办,有理有节,有法有度,全面报道相关各方的意见(不得断章取义),为对立双方提供发表观点的机会,安排次数相同的同期声以示平等对待。

当然,这些都是形式上的“平衡”,用这种“平衡”来表现公正。

要是没有这种形式上的“平衡”,就很可能造成一边倒的不公正,直接影响社会的评判。

(3)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法律界有一句话叫做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把它借用到介入式报道,也一样是至理名言。

在报道民事诉讼案件时,稍有不慎,就可能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干预司法,给当事人带来严重的后果。

所以,记者的要务是报道事实,用事实说话。

记者不应该也没有必要为事实定性,轻率地下结论,最忌讳的是记者直接出面,越俎代庖,断案问责,裁决问题,进行“媒体审判”。

因为这不是媒体和记者该做的事情。

特别是在刑事案件的报道中,凡未经法院宣判有罪的,不能随意对犯罪嫌疑人称为“犯人”、“罪犯”等。

在平常的报道中,也不能给那些有不良行为的人戴上“匪徒”、“凶手”、“歹徒”、“恶棍”的帽子。

新闻报道必须时刻以法律为准绳,告诉观众最正确的事实。

六、小结
因此,我们对任何一种传播媒介社会影响的性质都不能简单地做出结论,新闻媒体是伴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强有力的大型社信息系统,研究新闻媒体积极功能的同时,必须对它的负面影响有足够的认识,及早防范,尽可能地把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传播媒介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2所以,作为媒体,必须高度重视他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因为大众是期待一个干净的、负责的传媒世界。

参考文献
1.《法制日报》
2.《传媒的四种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