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
以及本人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思考:小学作文教学如何才能会小朋友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成为一名真正的写作爱好者,把以就把工作中的一点经验总结记录下来,但同时也注意到,在教学中也存在不少的的问题,我经过整理与探索,发现有以下几下是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的:
(一)只注重教师教学,而忽视学生实践
就我现在所教学的小学的作文教学来讲,我本人认为存在以下毛病:语文教师大都遵循“命题——辅导——作文——批改——讲评”这五个环节进行作文教学,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手法的运用,不同文体的写法,甚至常常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注重“一言堂”,走捷径,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没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收效甚微。其流程长,结构散,主客颠倒,反馈少,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思维的训练。而学生作文,只是叫写什么就写什么,不会写的就参考别人写过的,才不管你命题对不对,好不好,因而学生的作文有的牵强附会,有的满篇不知所云,还有的抄袭例文,凡此种种现象比比皆是,而好的作文却寥若晨星。接着绝大多数教师又一手包揽了批改,往往是一气呵成,不通顺的地方用红笔添上,错别字用红笔帮助改正,语句颠倒的用红笔纠正过来,学生领到作文本子以后,不是关心老师
是怎么来批改作文内容的,而是前面的两个红字——等级。这样长期下去,势必形成作文教学的恶性循环。
(二)只注重写作形式,而忽视写作内容
我们也应认识到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问题,即内容与形式问题。作文教学现状是,大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等都要详细讲,反复讲;学生则认真练,反复练。但效果往往不佳,因为它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了。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等问题。”他还在《语文教育书简》中指出:“通过写作关,大概须在思想认识方面多下功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一书中指出:“前人在作文训练中很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这种经验,显然是值得重视的。”这里的质料(思想认识),原料(思想情感),写作兴趣,思考能力等等,我们不是没有注意,而是缺乏足够重视,或者说重视的程度不到位。作文是人写的,但我们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往往比较注意作文本身,而忽视写作文的学生,把作文教学引向传授知识、技巧的死胡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
(三)作文要求上“复杂化”,作文指导方法上“简单化”。
你们注意到没有所谓作文教学要求上的“复杂化”,是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目前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文学化和成人化的倾向,而其
根源在于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过高、过难、过急。例如在对小学生作文的目的要求上,有的竟提出了“有所为而作”和“立意要深”“选材要新”
的目的要求。因此,这样的“目的要求”,必然会挫伤儿童习作的积极性,造成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最后导致学生文风不正或是不会作文。
我们在教学上所谓作文教学方法上的“简单化”,是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长期以来把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的概念混淆了。其实,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口头表达几乎可以将“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出来”,在表达上有时还可以借助体态、语气、环境等因素将“心里想的”顺畅地表达出来,使别人能够听懂。而书面表达时则无法借助这些有利因素。尽管有时候把“心里想的”如实写出来别人也能读懂,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心里想的”东西只有经过了一番构思以后,再用合乎规范的文字写出来,别人才能够读懂。然而,遗憾的是,在作文教学中,有人竟将书面作文简单地与口头作文等同起来,这种“简单化”的做法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没有在学生学习书面表达这个“刀刃上”用力气,致使学生碰到作文越写越怕,越怕越不会写。
二、改进措施
(一)让作文走向真实的生活
作文教学的失误表现在学生身上,根子却在我们的语文观念上。(1)平时对学生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的积蓄,不但不阻遏他们,并且多方诱导他们,使他们尽量拿出来?
(2)平时出给他们的题目是不是切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思想等等?总而言之,是不是切近他们的生活?借此培植‘立诚’的基础?
(3)学生对于作文的反应是不是作为非常自然的不做不快的事,而不认为是教师硬要他们去做的无为之举?”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便可知道写作教学的成绩不好,其原因不尽在学生,训练者是在应该负大部分的责任。
所以,写作指导中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是作文获取感性认识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平时,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触发学生有意注意的兴趣,把听到的、看到的,感悟到的及时写下来。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如有序观察法,定时、定点观察法等,让学生在多角度的观察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周围事物保持一种敏锐的观察力。事实上,现实生活常常是在平凡中孕育着非凡,平淡中包含着新奇。一旦学生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非但不会害怕作文,而且会经常产生写作的冲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注重作文基本功的训练,积累作文素材
为了使学生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老师必须在平时加强指导和训练:一篇文章如何确立题目,如何运用语言准确表达中心思想,如何选材,如何分段,如何前后呼应、开头和结尾相衔接,如何画龙点睛、耐人寻味,如何紧紧把握脉搏,引起读者共鸣,如何详写,如何略写等等,老师不要企图三五次作文就能使学生样样精通,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范文为例,认真分析基本的写作套路,改变学生提笔
无话可说,无话乱说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我自己认为在每个学期都要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按时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摘抄、读书心得,及时表扬或在班内交流。利用阅读课,有针对性地搞专题讨论,学期末搞一次读书笔记大展览,由同学们投票进行评比。通过上述活动,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作文素材,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利用各种情境,激发兴趣
1、实践活动感受情境。
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的感知、体验中丰富了作文素材,培养了学作兴趣。这样,不仅使学生丰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兴趣,而且提高了道德情操。
2、表演活动体验情境。
“角色表演法”让学生按演出写作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栩栩如生地创演或重演事情经过,让扮演者亲自体验事件中的人和事,让观看者亲眼目睹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大家都能在写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来。
3、游戏活动创设情境。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如:参观广场,访问商厦,享受田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