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社会历史观的两个基本派别: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唯心史观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指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

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指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既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

艺术、科学、宗教观点及其形式,也包括社会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是人类精神生活要素的总和。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

观反映。

●社会存在的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揭示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

@实体性要素

劳动者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智力的人。

劳动者要素是生产力中唯一能动、首要的要素。

劳动资料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以改造、作用劳动对象的各种物质体系,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主要包括劳动工具(骨骼系统);人所掌握的自然能(肌肉系统);劳动对象容器(脉管系统)以及劳动所需的其它物质条件。

劳动对象是指生产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是人们将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对象。

劳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未经人类加工的纯自然物;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加工的自然物。

@生产力的特征

☆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

生产力是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人们只能在既定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之上进行各种社会活动,而不能自由地选择。此外,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性。

☆生产力具有社会历史性

个人的劳动能力是生产力的构成的要素和基础,但生产力绝不是个人劳动能力简单相加之和。生产力是个人劳动能力通过一定的社会结合方式,包括分工、协作等中介环节而形成的社会合力。

@生产关系概念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反映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这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社会经济结构就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关系的两种类型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1.私有制

2.公有制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内容: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1.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促进生产力发展;

2.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阻碍生产力发展。

要求: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应当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思想和政治法律制度、设施和组织。

分类1.政治上层建筑2.思想上层建筑

@国家分为国体政体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这是决定国家阶级性质的方面。

政体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织方式,即政权构成形式。

国体是国家的本质,政体是国家本质的表现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国体与政体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规律

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要求: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本身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合应经济基础,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的始终,制约着其它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及面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的社会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和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另一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

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改革是在保持社会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社会制度的实现形式或某些环节和方面进行的变革,是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或部分质变。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革命性改革,二是改良性改革。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产生的主要途径: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定义: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资本论》为什么从分析商品开始

➢《资本论》论的是资本,资本是能够自行增殖的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并表现在货币上。

➢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在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商品包含着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胚芽,资本主义矛盾都是从商品的矛盾发展起来的。

(二)、商品的两因素

1.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财富

2. 价值和交换价值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