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井井筒积液机理及积液预测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栏目合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雅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49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1·06□ 赵婧姝 向耀权 檀朝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昌平,102249)
气井井筒积液机理及积液预测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产水气井不同产水阶段井筒特性参数的研究,分析探讨气井积液机理。在掌握积液规律的
基础上,对出水量较大的生产气井,运用临界携液流量方法进行积液预测研究,为气井控水开发、提高气藏采收率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积液预测 临界携液流量 多相流
1 前言
随着气田的持续开发,储量动用的提高,开发井网的完善,气井出水量和出水气井数呈不断增多的趋势,气井井筒积液和出水影响正常生产等问题逐步显现,气井出水使单相气体渗流转变为气水两相渗流,不仅造成气相渗透率降低,同时大量消耗地层能量,井筒内不能携带的积液降低生产压差,造成气井低产甚至停产。井筒积液和出水已经成为制约气井产能的重要原因。
2 气井井筒积液机理研究
气井积液是从井筒开始的,井筒条件的恶化是导致气井不能正常带液生产的直接条件,研究气井带水生产时井筒参数的变化,对于探寻气井的积液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1]。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建立起成熟的多相流压力计算方法。本文将运用多相流方法,计算气井带水生产时井筒气水流态、持液率、压力等参数的变化,从机理上掌握气井的积液规律。气井生产时,不同的井筒参数反映不同的气井状况,研究井筒参数的变化,可以对产水气井进行积液诊断,从而帮助分析气井的积液机理。
以西部涩北气田的产水气井为例,计算气井在不同水气比阶段气井井筒流态、持液率、气液速度、压力损失的变化,分析气井从正常生产到积液的变化情况。涩北气田是典型的低产水气田,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气井进行分析,气井基础数据如下:井深1130m,地层压力12.3MPa,地温梯度3.0℃/100m,日产气在3×104m3/d左右。分析气井在三个水气比阶段:低水气比阶段(0.03m3/104m3)、中等水气比阶段(0.3m3/104m3)、高等水气比阶段(3m3/104m3),气井出水由小变大时的井筒参数变化。
2.1 不同水气比下井筒流态变化
不同水气比下井筒流态变化分别如图1~图3所示,
其中图1为0.03m3/104m3水气比井筒流态变化,图2为0.3m3/104m3水气比井筒流态变化,图3为3m3/104m3水气比井筒流态变化。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气井产水量较少时,在低水气比和中等水气比生产阶段(0.03~0.3m3/104m3水气比),气井正常带液生产,整个井筒流态为带水能力较好的环雾流,当出水量增大,水气比上升到3m3/104m3时,井筒流态恶化,井筒下部会出段塞流,气井带液生产能力下降,气井可能有积液的危险。
PetroleumEngineeringTechnology 石油工程技术
中国石油和化工2011·06
2.2 不同水气比下井筒持液率变化
出水量对井筒持液影响较大,水气比增大,井底持液率增大,气井带液生产造成的能量损失也增大;气井出水增加,井底持液率增大,持液率越大,积液危险越大。气井出水严重时,从井底到井口,持液率减小,积液危险增大。低水气比条件下,气井井底持液率在0.001左右,中等水气比时,气井井底持液率增大到0.025,但值仍然不大。高水气比条件下,气井井底持液率增大到0.1,增长8倍。不同水气比下井筒持液率变化如图4所示。
2.3 不同水气比下气相液相速度变化
不同水气比下液相、气相速度变化分别如图5、图6所示。通过研究发现水气比越低,气井井底气相速度越高,携液能力越强。低水气比时(0.03m3/104m3),气井井底气相速度为1.52m/s,液相速度是0.41m/s;中等水气比时,气相速度下降到1.34m/s,液相速度下降到0.18m/s;高水气比条件时,气相速度下降到0.6m/s,液相速度下降到0.21m/s。出水量的增加,明显地降低了气井的携液能力。随着气井出水的增加,液体滑脱增大,气体能量损失增大,气速和液体速度差值增大,携液能力下降。
2.4 不同水气比下流体密度变化
不同水气比下气相、液相密度变化分别如图7、图8所示。通过研究发现出水量大小对气体密度影响大,对液体密度影响小,气体沿井筒向上密度不断减小,水气比越小,气体密度减小得越慢,这主要是低水气比下气体能量损失小,气体膨胀程度低的原因。从井底到井口,气体密度差值在10kg/m3左右,液体沿井筒向上,密度不断增大,增大的值较小,不同水气比下,密度差不大,这主要是液体压缩性小的原因。
2.5 不同水气比下压力的变化
出水量大小对井筒压力的影响很大,同一回压下,水气比越大,井筒的压力损失越大。0.03m3/104m3的低水气比条件下,井筒压力损失为1MPa,0.3m3/104m3的中等水气比条件下,井筒压力损失为1.2MPa,3m3/104m3的高水气比条件下,井筒压力损失为2.1MPa。不同水气比下压力的变化如图9所示。
3 气井井筒积液预测
气井产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积液是不可避免的,对气井进行积液预测是掌握气井生产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气井临界携液流量来进行积液预测。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提出了计算气井临界流量的数学公式,现场上常见的临界流速模型有Duggan模型、Turner模型、Coleman模型、Nosseir模型、李闽模型、杨川东模型,这些模型能够方便地帮助现场工程师预测气井积液。本文选择李闽临界流量模型来进行积液预
本栏目合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雅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51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1·06测,根据气田生产数据,分析预测方法的效果。
李闽携液模型通用公式[2]如式(1)(2)所示。
(1)
(2)
式中:—气井临界流速,m/s;—气井临界流量,m3/d;
,—分别是液体和气体密度,kg/m3;
—气液表面张力,N/m;—油管横截面积,m2;—压力,MPa;—温度,K;—气体压缩因子,无因次。运用李闽模型对一些气井进行积液预测,预测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当气井产量低于或接近李闽临界流量模型计算的临界携液流量时,气井通常会在1~4个月内,最晚12个月积液停产,预测精度较好。因此,李闽临界流量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提供气井早期积液的预警,预警时间能够提前1~12个月。
4 结论(1)产水大小是影响气井积液的最主要因素,不同的产水反映不同的井筒状况。产水气井积液规律表现为:气井产水量较小时,井筒流态为携液较好的雾状流,在雾状流下,气水混合均匀,能量运用充分,气井带液生产能力强,井筒中持液率较小,气体速度较高,高于临界携液速度,气液滑脱损失减小;出水达到高出水阶段时,在井筒的下部中会首先出现段塞流,但是上部仍然是雾状流,气液滑脱损失增大,井筒持液增大8倍以上,压力损失增大2倍以上,气井向着积液的方向发展。
(2)气井井筒流态由雾流转化为段塞流时,井底持液率增大、井筒持液率损失增大,这是气井开始积液的标志。改善井筒流态、降低井底持液率,减小井筒持液率损失,是防止气井
积液的主要措施。
(3)根据生产气井井口条件,运用临界携液流量理
论,计算不同工况下的气井临界流量,可以提前预测气井积液1~4个月。
参考文献:
[1] 杨继盛.采气工艺基础[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202~214.
表1 积液预测结果
李闽临界流量(104m3/d)2.242.32.412.322.182.192.272.282.252.192.26
实际产量(104m3/d)
2.222.272.252.112.011.932.091.272.211.96
预测结果1个月后积液关井4个月后积液关井4个月后积液关井1个月后积液关井8个月后积液关井2个月后积液关井1个月后积液关井1个月后积液关井4个月后积液关井1年后积液关井1个月后积液关井
井名涩4-19涩4-13涩4-10涩4-7涩2-13涩3-1(套)涩3-10涩3-11(套)涩3-26涩2-21
涩2-11地层压力(MPa)11.811.8814.413.1610.661112.5312.1811.7610.8
11.6井深(m)1360145114601474112212501268124412881116
1138
地层温度(℃)5557.357.557.948.852.152.65253.148.749.2
基础数据积液预测[2] 李闽,郭平,谭光天.携液新观点[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5):105~106.
作者简介:赵婧姝,陕西大荔人,现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攻读石油工程专业。(注:该文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大学生第十届科技创新论文,获校级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创新学生:赵婧姝、向耀权等;指导教师:檀朝东。)
CP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