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摘要:中国民族音乐的断代、脱节现象实质上是人们对本土文化在认识上的

断代与脱节所致。十九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不平等,使中国民众在对待本土文化的意识和行为上发生了根本转变。故,当务之急就是要求中国民众重新审视民族音乐,在深悟其文化价值基础上,改变“重洋轻中”的不良意识倾向。

关键词:民族音乐;保护;传承

中国的民族音乐中国的民族音乐中国的民族音乐中国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合,同时又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的56个民族都拥有各自风格的音乐,各地都拥有各具地方色彩的音乐,共同组成中国整个大民族的民族音乐。中国的民族音乐基本上可以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宫廷音乐中,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所以,我们应当传承好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自古被各民族视为自身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它不仅蕴涵了各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更是各民族生命、思想、灵魂的生动体现。

传承民族音乐是人类生命、价值的延续和再生。前辈们把民族音乐传给后人不是出于单纯的愿望,而是前辈生命存在的一种需要。老一辈民间艺人持有民族音乐文化,视它们为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生命的有限性使他们认识到,要实现自己更高的文化价值,必须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把后代看作自己文化价值的继承者,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和再生,实现自己文化精神的永恒。作为继承者,承接老一辈民族音乐文化是他们生存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素质,他们必须具备这种音乐文化能力,才能维持和发展自己的生命存在。

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育人功力。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然而精神生活却显得格外贫乏,一些比较低俗的音乐文化形式时时充斥在我们身边。面对这种精神生活质量日愈下滑的现象,我们需要选择一种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音乐文化形式,来弥补和替换那些较为肤浅、世俗的音乐文化形式。中国民族音乐追求的是形神统一和气韵生动,

它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充盈着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的生活气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以及人们自身的处世感悟是民族音乐崇尚和追求的主要内容,这与现代流行的形形色色的音乐形式相比,其精神思想意蕴深远,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效,是活生生的,具有培养和提高人们审美素养的现实版教材。

传承民族音乐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确立本国文化地位之必须每一个文化都有它的“灵魂音乐”,中国文化中的“灵魂音乐”必然是中国民族音乐,面对当今形形色色的音乐文化形态和式样,如果中国文化丧失它的“灵魂音乐”,则意味着它丧失的不仅仅是一种物形态的文化财富,更遗憾的是对民族纽带——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冷漠、遗失甚至放弃。面对全球化的发展,知识文化的差异和个性的张扬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成为世界文化资源的一部分,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只有且必须在挖掘和深化自身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再生产”,才是中国民族音乐得以延续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二十一世纪我们面临的挑战》〔M〕,林军译,载《中国音乐》1998年第4期.

2.《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其展望》〔J〕《音乐研究》1996年3月第1期.

商学院国贸121班徐萌卉

123183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