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1.(2020·广西省桂林市高三联合调研)钠硫电池以熔融金属钠、熔融硫和多硫化钠(Na2S x)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的反应物,固体Al2O3陶瓷(可传导Na+)为电解质,总反应为2Na+xS Na2S x,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极a为正极
B.放电时,内电路中Na+的移动方向为从b到a
C.充电时,电极b的反应式为S x2--2e-=xS
D.充电时,Na+在电极b上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放电时Na 失电子,故电极a为负极,故A错误;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Na+向正极移动,应从a到b,故B错误;充电时该装置是电解池,电极b是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S x2--2e-=xS,故C正确;充电时,电极a是阴极,Na+在电极a上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2020·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二调)金属(M)-空气电池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M+O2+2H2O =2M(OH)2。

(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质中的阴离子向多孔电极移动
B .比较Mg 、Al 、Zn 三种金属-空气电池,Mg -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C .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负极反应式2M -4e -+4OH -=2M(OH)2
D .当外电路中转移4mol 电子时,多孔电极需要通入空气22.4L(标准状况)
【答案】C
【解析】原电池中阴离子应该向负极移动,金属M 为负极,所以电解质中的阴离子向金属M 方向移动,故A 错误;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则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越多则得到的电能越多,假设质量都是1g 时,这三种金属转移电子物质的量分别为124×2mol =112mol 、127×3mol =19mol 、165×2mol =132.5
mol ,所以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故B 错误;负极M 失电子和OH −
反应生成M(OH)2,则正极反应式为2M -4e -+4OH -=2M(OH)2,故C 正确;由正极电极
反应式O 2+2H 2O +4e −=4OH −有O 2~4OH −~4e −,当外电路中转移4mol 电子时,消耗氧气1mol ,即22.4L(标准状况下),但空气中氧气只占体积分数21%,所以空气不止22.4L ,故D 错误;故答案选C 。

3.(2020·福建省龙岩市高三质量检测)我国某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能量存储/转化装置(如下图所示)。

闭合K 2、断开K 1时,制氢并储能;断开K 2、闭合K 1时,供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氢时,溶液中K +向Pt 电极移动
B .制氢时,X 电极反应式为22Ni(OH)e OH NiOOH H O ---+=+
C .供电时,Zn 电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
D .供电时,装置中的总反应为222Zn 2H O Zn(OH)H +=+↑
【答案】D
【解析】闭合K 2、断开K 1时,该装置为电解池,Pt 电极生成氢气,则Pt 电极为阴极,X
电极为阳极;断开K 2、闭合K 1时,该装置为原电池,Zn 电极生成Zn 2+,为负极,X 电极为正极。

制氢时,Pt 电极为阴极,电解池中阳离子流向阴极,故A 正确;制氢时,X 电极为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根据化合价可知该过程中Ni(OH)2转化为NiOOH ,电
极方程式为22Ni(OH)e OH NiOOH H O ---+=+,故B 正确;供电时,
Zn 电极为负极,原电池中阴离子流向负极,所以氢氧根流向Zn 电极,电极反应为Zn -2e -+4OH -=ZnO 22-+2H 2O ,转移两个电子同时迁移两个OH -,但会消耗4个OH -,说明还消耗了水电离出的氢氧根,所
以电极负极pH 降低,故C 正确;供电时,正极为NiOOH 被还原,而不是水,故D 错误;
故答案为D 。

4.(2020·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一模)利用CH 4燃料电池电解制备Ca (H 2PO 4)2并得到副产物NaOH 、H 2、Cl 2,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极反应:CH 4+8e -+4O 2-=CO 2+2H 2O
B .A 膜和
C 膜均为阴离子交换膜
C .可用铁电极替换阴极的石墨电极
D .a 极上通入2.24 L 甲烷,阳极室Ca 2+减少0.4 mol
【答案】C
【解析】a 极为负极,负极上甲烷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CH 4-8e -+4O 2-=CO 2+2H 2O ,A 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利用CH 4燃料电池电解制备Ca(H 2PO 4)2并得到副产物NaOH 、H 2、Cl 2,,可知阳极室的电极反应式为:--22Cl -2e =Cl ↑,则阳极室内钙离子向产品室移动,
A 膜为阳离子交换膜,阴极室的电极反应式为:--222H O+2e =2OH H +↑,则原料室内钠离
子向阴极室移动,C 膜为阳离子交换膜,B 错误;阴极电极不参与反应,可用铁替换阴极的石墨电极,C 正确;a 极上通入2.24L 甲烷,没有注明在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钙离子减少的物质的量,D 错误;答案选C 。

5.(2020·河南省开封市高三模拟)现在污水治理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可以通过膜电池除去废水中的乙酸钠和对氯苯酚(),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流从b极经导线、小灯泡流向a极
C.当外电路中有0.2mole-转移时,a极区增加的H+的个数为0.2N A
D.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e-+H+=Cl-+
【答案】D
【解析】a为正极,正极有氢离子参与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e-+H+═
+Cl-,发生还原反应,b为负极,物质在该极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电流从正极a沿导线流向负极b,B错误;据电荷守恒,当外电路中有0.2mole−转移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的个数为0.2N A,而发生+2e-+H+
═+Cl-,则a极区增加的H+的个数为0.1N A,C错误;a为正极,正极有氢离子参与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e-+H+═+Cl-,故D正确;故答案为D。

6.(2020·陕西省高三联考)用石墨作电极电解KCl和CuSO4(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电解过程中溶液pH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H+被还原,溶液的pH增大
B.原溶液中KCl和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
C.c点时加入适量CuCl2固体,电解液可恢复原来浓度
D.cd段相当于电解水
【答案】D
【解析】用惰性电极电解相等体积的KCl和CuSO4混合溶液,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K+,Cl-,Cu2+,SO42-,H+,OH-;阴极离子放电顺序是Cu2+>H+,阳极上离子放电顺序是Cl->OH-,电解过程中分三段:第一阶段:阳极上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铜离子浓度减小,水解得到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pH上升;第二阶段:阳极上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或2H2O-4e-═4H++O2↑),阴极反应先发生
Cu2++2e-═Cu,反应中生成硫酸,溶液pH降低;第三阶段: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4OH--4e-═2H2O+O2↑、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实质是电解水,溶液中硫酸浓度增大,pH继续降低;据此分析解答。

ab段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由于铜离子浓度减小,水解得到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pH上升,氢离子未被还原,故A错误;由图像可知,ab、bc段,阴极反应都是Cu2++2e-═Cu,所以原混合溶液中KCl和CuSO4的浓度之比小于2:1,故B错误;电解至c点时,阳极有氧气放出,所以往电解液中加入适量CuCl2固体,不能使电解液恢复至原来的浓度,故C错误;cd段pH降低,此时电解反应参与的离子为H+,OH-,电解反应相当于电解水,故D正确;故选D。

7.(2020·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二模)复旦大学王永刚的研究团队制得一种柔性水系锌电池,该可充电电池以锌盐溶液作为电解液,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N极发生还原反应
B.充电时,Zn2+向M极移动
C.放电时,每生成1 mol PTO- Zn2+ ,M极溶解Zn的质量为260 g
D.充电时,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PTO+8e-+4Zn2+=PTO- Zn2+
【答案】D
【解析】放电时,金属Zn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Zn2+,即M电极为负极,则N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PTO+8e-+4Zn2+═PTO-Zn2+;充电时,外加电源的正极连接原电池的正极N,外加电源的负极连接原电池的负极。

该原电池中,放电时M电极为负极,N电极为正极,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充电时,原电池的负极M连接外加电源的
负极作阴极,电解质中阳离子Zn 2+移向阴极M ,故B 正确;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2PTO+8e -+4Zn 2+═PTO -Zn 2+,负极反应式为Zn -2e -=Zn 2+,电子守恒有4Zn ~PTO -Zn 2+,所以每生成1molPTO -Zn 2+,M 极溶解Zn 的质量=65g/mol×4mol=260g ,故C 正确;充电时,原电池的正极N 连接外加电源的正极作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TO -Zn 2+-8e -=2PTO+4Zn 2+,故D 错误;故选D 。

【答案】C
8.(2020·福建省漳州市高三测试)我国历史悠久,有灿烂的青铜文明,出土大量的青铜器。

研究青铜器中(含Cu 、Sn 等)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的腐蚀对于文物保护和修复有重要意义。

下图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青铜器发生电化学腐蚀,图中c 作负极,被氧化
B .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 2+4e -+2H 2O=4OH -
C .环境中的C1-与正、负两极反应的产物作用生成a 的离子方程式为
2Cu 2++3OH -+Cl -=Cu 2(OH)3Cl↓
D .若生成2 mol Cu 2(OH)3Cl , 则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O 2的体积为22.4 L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知,O 2得电子生成OH -、Cu 失电子生成Cu 2+,青铜器发生吸氧腐蚀,则Cu 作负极被氧化,腐蚀过程中,负极是a ,A 正确;O 2在正极得电子生成OH -,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2+4e -+2H 2O=4OH -,B 正确;Cl -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粉状锈Cu 2(OH)3Cl ,负极上生成Cu 2+、正极上生成OH -,所以该离子反应为Cl -、Cu 2+和OH -反应生成Cu 2(OH)3Cl 沉淀,离子方程式为2Cu 2++3OH -+Cl -= Cu 2(OH)3Cl↓,C 正确;每生成1 mol Cu 2(OH)3Cl ,需2 mol Cu 2+,转移4 mol 电子,消耗1 mol O 2,则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可得生成2 mol Cu 2(OH)3Cl ,需消耗O 2的物质的量n (O 2)=2?mol 224
⨯⨯=2 mol ,则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O 2的体积V =2 mol×22.4 L/mol=44.8 L ,D 错误;故选D 。

9.(2020·广东高三模拟)我国某科研机构研究表明,利用K2Cr2O7可实现含苯酚废水的有效处理,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为该电池的负极
B.该电池可以在高温下使用
C.一段时间后,中间室中NaCl溶液的浓度减小
D.M的电极反应式为:C6H5OH+28e-+11H2O=6CO2↑+28H+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Cr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N为正极,A项错误;该电池用微生物进行发酵反应,不耐高温,B项错误;由于电解质NaCl溶液被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隔离,使Na+和Cl-不能定向移动,所以电池工作时,负极生成的H+透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NaCl溶液中,正极生成的OH-透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NaCl溶液中与H+反应生成水,使NaCl 溶液浓度减小,C项正确;苯酚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结合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电极反应式为C6H5OH-28e-+11H2O=6CO2↑+28H+,D项错误;答案选C。

10.(2020·福建省厦门市高三质检)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将电解饱和食盐水与电催化还原CO2相耦合的电解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理论上该转化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CO+2e+2H=CO+H O
B.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22
C.Na+也能通过交换膜
D.每生成11.2 L(标况下)CO转移电子数为N A
【答案】C
CO+Cl=CO+ClO,由方程式可以看出该转化的原子利用率为100%,【解析】总反应为--
2
CO+2e+2H=CO+H O,故B正确;故A正确;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22
右侧电极氯化钠生成次氯酸钠,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中钠、氯原子个数比为1:1,Na+不能通过交换膜,故C错误;阴极二氧化碳得电子生成CO,碳元素化合价由+4降低为+2,每生成11.2 L(标况下)CO转移电子数为N A,故D正确;故选C。

11.(202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三一模)化石燃料开采、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剧毒气体硫化氢(H2S),可通过间接电化学法除去,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池中处理硫化氢的反应是H2S+2Fe3+=2Fe2++S↓+2H+
B.电极a为阳极,电极b为阴极
C.若交换膜为质子(H+ )交换膜,则NaOH溶液的浓度逐渐变大
D.若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b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沉淀
【答案】C
【解析】由图示知反应池中,Fe3+与硫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2S+2Fe3+=2Fe2++S↓+2H+,故A正确;a极产生Fe3+,发生氧化反应,所以为阳极,b为阴极,故B正确;若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则H+进入b极,则NaOH溶液的浓度逐渐变小,故C错误;若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Fe3+会向阴极移动,与氢氧根离子生成红褐色Fe(OH)沉淀3,故D正确;故选C。

12.(2020·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二诊)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化学降解NO3-的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为电源的正极
B.溶液中H+从阳极向阴极迁移
C.电解过程中,每转移2 mol电子,则左侧电极就产生32gO2
D.Ag-Pt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O3-+12H++10e-= N2↑+ 6H2O
【答案】C
【解析】A项,该装置中,硝酸根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Ag-Pt电极为阴极,pt电极为阳极,连接阴极的B电极为负极,A为正极,故A项正确;B项,电解时阳离子向阴极
移动,所以H+从阳极向阴极迁移,故B项正确;C项,左侧电极为阳极发生2H2O-4e-=4H++O2,所以每转移2 mol电子时,左侧电极就产生0.5 mol O2即16g氧气,故C项错误;D项,阴极上硝酸根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3.(2020·河北省高三高考模拟)新华网报道,我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取得新突破。

科学家利用该科技实现了H2S废气资源回收能量,并H2S得到单质硫的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a为电池正极
B.电路中每流过4mol电子,正极消耗1molO 2
C.电极b上的电极反应:O2+4e-+4H+=2H2O
D.电极a上的电极反应:2H2S+2O2――2e―=S2+2H2O
【答案】B
【解析】电极a是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为电池负极,故A错误;电路中每流过4mol 电子,正极消耗1molO2,故B正确;电极b上的电极反应:O2+4e-=2 O2−,故C错误;电极a上的电极反应:2H2S+2O2− − 4e− = S2 + 2H2O,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4.(2020·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三模拟)某学习小组设计如下装置进行原电池原理的探究。

一段时间后取出铜棒洗净,发现浸泡在稀硝酸铜溶液中铜棒变细,浓硝酸铜溶液中铜棒变粗。

对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稀硝酸中的铜棒为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Cu2+ +2e- =Cu
B.该装置可以实现“零能耗”镀铜
C.配置上述试验所用硝酸铜溶液应加入适量的硝酸溶液使铜棒溶解
D.铜棒上部电势高,下部电势低
【答案】B
【解析】题意中稀硝酸铜溶液中铜棒变细,浓硝酸铜溶液中铜棒变粗,说明稀硝酸铜中铜作负极,铜变成铜离子进入溶液,电极反应为:Cu -2e- = Cu2+;A错误;稀硝酸铜溶液中铜棒变细,浓硝酸铜溶液中铜棒变粗,这样该装置可以实现“零能耗”镀铜,B正确;配置上述试验所用硝酸铜溶液若加如硝酸,硝酸会与铜电极反应,不发生题目中的电化学,C错误;铜棒上部为负极,电势低,下部为正极,电势高,D错误。

答案选B。

15.(2020·河北衡水中学高三调研)某热再生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放电后,可利用废热进行充电。

已知电池总反应:Cu2++4NH 3[Cu(NH3)4]2+ΔH<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能量转化形式主要为电能到化学能
B.放电时,负极反应为NH3-8e-+9OH-=NO3-+6H2O
C.a为阳离子交换膜
D.放电时,左池Cu电极减少6.4g时,右池溶液质量减少18.8g
【答案】D
【解析】已知电池总反应:Cu2++4NH3∶ [Cu(NH3)4]2+ ∶H<0,放出的热量进行充电,通入氨气的电极为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Cu−2e−=Cu2+,通入氨气发生反应Cu2++4NH3∶[Cu(NH3)4]2+∶H<0,右端为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Cu2++2e−=Cu,中间为阴离子交换膜;充电时,能量转化形式主要为热能→化学能,故A错误;放电时,负极反应为Cu+4NH3−2e−=[Cu(NH3)4]2+,故B错误;原电池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a为阴离子交换膜,故C错误;放电时,左池Cu电极减少6.4 g时,Cu−2e−=Cu2+,电子转移0.2mol,右池溶液中铜离子析出0.1mol,硝酸根离子移向左电极0.2mol,质量减少=0.2mol×62g/mol+0.1mol×64g/mol =18.8 g,故D正确;故答案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