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各县区旅游资源概况及饮食习俗特点

商洛市各县区旅游资源概况及饮食习俗特点
商洛市各县区旅游资源概况及饮食习俗特点

商洛市各县旅游资源概况及饮食习俗特点

整理编撰人:张胜利(雨人)

2011年7月

1、商州篇:

【旅游资源概况】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的商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自然人文景观多姿多彩,仙娥湖、秦王山、清明山、麻街睡仙、砚池河溶洞群等自然景观活灵活现。272处人文景观中有著名的四皓祠、静泉山、牧护关生态旅游度假区、江山风景旅游区、丹水绕城游览区、金凤山公园、莲湖公园、李自成闯王寨、韩愈祠、武则天大云寺、龙山双塔、巴人洞、紫荆遗址、湘子洞、松云寺等。在这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之中,最为有名的要数“商州八景十观”,其中“七景六观”全在商州境内,七景分别为龙山晓日、熊耳晚霞、三台叠翠、四皓古陵、仙娥削壁、丹水环城、秦岭云横,六观分别为仙子神湫、秀阁书声、灵岩松舞、溪岸桃花、水月洞天、龙涎吐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形成了商州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韩愈、温庭筠等屡游商州,留下了“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等千古绝唱。同时,商州充分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经济,目前初步建起或正在建设牧护关、仙娥湖、杨斜、静泉山、杨峪河、沙河子、闫村、黑龙口、龙山等九个各具特色的农家乐集群片区,使农家乐经济成为商州旅游产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饮食习俗特点】商州历史悠久,在全市各县区中文化积淀尤为深厚,其饮食文化有着与山阳、镇安、柞水、商南等县截然不同的特点。受地理及自然条件限制,商州农作物耕种以小麦玉米为主,间作豆类及马铃薯、红薯、红白萝卜、白菜等,群众三餐饮食主要为面食和玉米稀饭。虽然商州不属鱼稻之乡,但烹饪技术也是花样繁多,讲究调味,注重火候,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演变和外来食文化影响,商州饮食自成一格,形成了精致考究、大气铺排和粗放浑厚三者兼容并重的地域性特色。据史料记载,清同治、光绪年间,商州商业繁荣,市场菜馆酒肆鳞次栉比,筵席设置周全,不但地方菜品丰富,而且可以包办“满汉筵席”。据说商州的“满汉筵席”正菜有海参、燕窝、鹅掌、猴头、鱼翅等,特别是商州地方名菜“商芝肉”,曾博得当时在商州中学堂任总教习的于右任先生

的赞赏。商州民间筵席也别具特色,虽然商州山民生活清苦,物资匮乏,但在待客礼数及宴席方面也十分注重,也形成了一定的菜系,比较有名的有“老九道”、“海菜席”、“萝卜豆腐席”(即为商州十三花),以及古老的秋社筵席等。随着商州旅游开发的进一步蓬勃兴起,商州农村菜肴也走进了城市高档酒店之中,比如商州大烩菜、杂粮一盆端等。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入,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农村人过事待客也逐渐选择在城市酒店操办,但城市人却在亲朋来访时多选择在城郊、景区或乡村农家乐进行,充分体现了城乡饮食习俗的交汇与融合,也体现了崇尚自然回归的文化思想内涵,对新时期商州饮食文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助推作用。

2、洛南篇:

【旅游资源概况】洛南地处华山南麓,故又名“华阳”。洛南县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现有旅游景点及在建旅游项目众多,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其中人文景观有全国闻名的洛南花石浪猿人遗址,以及仓颉造字遗、秦王行宫遗址、文庙等;自然景点有老君山、佛山、玉虚洞、香山溶洞、洛河源头等景区。近年来洛南当地群众在县委、政府和扶贫及旅游部门引导扶持下,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农家乐经济,目前基本形成了抚龙湖、老君山、华山南麓、城郊、梁塬、九龙山、石龙庙、金泉山庄、三要、封子山、柏峪寺等农家乐集群或规划雏形。“十二五”期间,洛南县确定以五山(秦岭观华山景区、老君山景区、兑山景区、云蒙山景区、封子山景区)、四水(城郊水利风景区、抚龙湖景区、石龙庙景区、洛河漂流)、三洞(玉虚洞、香山溶洞、罗汉洞)、二文(洛南文庙、花石浪猿人遗址)、一红(红二十五军战斗纪念地)等20个旅游重点建设项目和页山碧霞观、花红华严寺、刘村秦王行宫遗址、尖角禹王阁、仓颉祠、仓圣山景区、洛阳洞、张村水库、云架山、瓮沟河等10个重点预备项目,大力实施旅游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积极采取多项举措抓好旅游重点项目建设,逐步实现以山水生态游、休闲度假游、农家乐旅游、文化宗教游为特色,以“西安的后花园,融入华山旅游圈,打造秦岭南麓百里生态文化旅游长廊”为目标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饮食习俗特点】我市商洛位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其中惟有洛南一县独占黄河水系,文化属性侧重于北方特色,自然也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县区的饮食习俗。建国前,洛南百姓常年以粗粮、洋芋糊口,尚有觅食野菜者,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提高;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土地实行联产承包,粮食产量增加,城乡居民主粮则以小麦为主,秋杂粮次之。此外尚有猪肉、牛肉、羊肉、鲜蛋等,食品结构得到不断改善。早饭多以蒸馍、稀饭或糊汤为主,菜以小菜为主,有时也有炒

菜;午饭多吃面条,长、短、宽、窄皆有,有机压、手擀之分,有时包饺子、烙锅盔、炸油饼,油泼、凉拌、蒸、炒各种面条做法不同,风味各异;晚饭较随和,多为馍汤之类。来客、逢年过节饭菜较为丰盛,必要时还做席面。洛南人祖辈好客,若哪家有红白喜事,定陈设酒席,欢宴宾客,无论荤菜素肴,均能做出名堂。主要有“四到底”(四大碗、四小碗、四大盘、九品凉盘、四碗菜带汤),或作“八大碗”或做一盘端、八个菜的“重八桌”。一般喜事有五荤五素的“十全席”,丧事有四荤四素带大汤称作“八碗一海子”或“四角撑”。素席多用于农村及信佛居士之家。各类酒席因人而定,因时而宜。现在除山区多沿用“四到底”外,川道城镇花样匀在不断翻新。

3、丹凤篇:

【旅游资源概况】丹凤县位于鄂、豫、陕三省中心地段,自古以来就是古都长安的天然门户和贯通南北的水陆要道。丹凤属凉亚热带半湿润与东部季风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湿润,物兼南北。境内山岭连绵、河谷纵横,奇洞怪石鳞次栉比。汉江最大的支流丹江流经丹凤全程,河道迂回蜿蜒,自然景色秀丽独特,久负盛名的“商州八景十观”之中,仅丹凤就占有五处景观,其中一景为“商山雪霁”,四观为“武关胜塞”、“龙潭瀑布”、“昙花胜地”、“鸡冠插汉”。丹凤历史悠久,四千年前舜因契佐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商,即商国;战国时为著名改革家商鞅封地,称商邑;汉代刘邦、唐末黄巢、明末李自成曾先后转战或屯兵于境内;革命战争年代,刘志丹、徐向前、贺龙、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先后在丹凤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丹凤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人文景观丰富,境内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多处,现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处,其中“商鞅封邑”、“船帮会馆”、“武关要塞”、“二郎庙”、“商山四皓墓”等被列入《全国名胜辞典》。近年来,丹凤县委、政府围绕“一山(凤冠山)一水(丹江)一名人(贾平凹)”,大力发展旅游业,目前已建成丹江漂流、商山四皓碑林园、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龙驹寨水旱码头、船帮会馆和凤冠山景区、商山森林公园等,同时积极发展绿色体验游、生态观光游等乡村旅游新品牌,着力打造龙驹冠山、棣花万湾、西三塬、商镇商山风情园、竹林关桃峰、铁峪铺马蜂沟、龙台观、月日月亮湾等农家乐集群,目前基本形成了山水生态、人文历史、红色文化“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丹水凤山是胜游”特色旅游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前来观光。

【饮食习俗特点】丹凤饮食习俗与毗邻的商州、洛南十分相近。粮食出产以小麦、玉米为主,间作豆类及马铃薯、红薯、红白萝卜、白菜等。群众三餐各有特色,以前川道以大米、麦面为主,兼吃薯类、杂粮;深山以马铃薯、玉米为主,“洋芋糊汤疙瘩火,除过

神仙就是我”就是当时山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以后,群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家家柜丰囤满,不管川道山区,日常饮食皆多为细粮,佐餐菜肴也花样繁多起来,木耳、黄花、鸡蛋、肉类等经常出现在寻常百姓的餐桌上。丹凤也是一个客家人多聚县,外来人口与本地人虽有饮食习俗差异,但经过千百年的交融演变,也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地方宴席模式。普通宴席酒菜有三荤三素或四荤四素等形式,正规宴席菜肴多以“九碗十三花”和“八碗坐菜十二道小吃”为主。“九碗十三花”席在明清时期由下湖人引进,一直沿袭至今,主要流传于峦庄、庾家河等北山一代。“八碗坐菜十二道小吃”在丹凤宴席中最为有名,“八碗坐菜”以蒸菜为主,内容有长条、方块猪肉,有鸡鸭鱼肉等,“八碗坐菜”上完后接着上“十二道小吃”,以炒菜为主,有炒肉片,炒肉丝,还有炒素菜等。“八碗坐菜十二道小吃”在解放前流传于龙驹寨一代,现在已辐射到丹凤县内大部分地区,菜的内容也随着群众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在接待重要客人方面,苜蓿肉、商芝肉等特色蒸碗多为丹凤人家宴首选,而山区人至今还保存着用烟熏腊肉、油炸面菜(面牛、面虎)等特色菜品,并配以腊肉煮挂面等招待贵客的习俗。丹凤人在菜肴制作方面非常注重菜的色、香、味、形,同时对食物盛器也十分讲究,一般多用细陶,粗瓷极少使用,现在山区人待客也用上了餐纸,更显高雅文明。

4、商南篇:

【旅游资源概况】商南县地处秦岭东南麓,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喀斯特地貌,境内沟壑纵横,林木葱茏,山泉清澈,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年来,商南县充分挖掘生态资源优势,深入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成功开发了以金丝峡为代表的生态旅游项目,使金丝峡景区在闻名海内外的同时,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中国王牌景区和中国最美十大峡谷等20多项殊荣。商南县被评为陕西省旅游强县和省级旅游示范县。近年来,商南县为提升景区品位、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强县,实现中国秦岭生态旅游目的地和世界游客度假乐园”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和稳步实施,目前已初步建成以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辐射上苍坊、玉皇山等旅游景区的丹江流域山水生态旅游、以赵川革命老区为重点的红色爱国教育文化旅游、以闯王生龙寨为重点的历史遗存人文旅游、以白浪三省石为重点的边界风情旅游、以各乡镇茶叶繁育基地为重点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以任家沟生态休闲园为示范,以太吉河、过风楼、党马、城关镇、富水、梁家湾、赵川、清油河等农家乐集群片区为重点的农家娱乐休闲乡村旅游等品牌项目,近十年来已吸引外来游客500多万人次,仅2009年旅游产业单项收入4.74亿元,有力地带动了商南县域经济发展。

【饮食习俗特点】(待添加)

5、山阳篇:

【旅游资源概况】山阳历史悠久,于公元266年置县,古名丰阳县,明代更名山阳县。山阳县自古以来便是秦楚连接的西南水旱咽喉大通道,南北文化荟萃交融,人文历史积淀浓厚,生态资源丰富,民情民风纯朴。山阳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境内沟壑纵横,山峦绵延秀奇,植被完整,洞穴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气候适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众多的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具有广阔的旅游发展前景。闻名遐迩的古丰阳八景—丰阳图画、漫川环流、九冢星罗、双乳云锁、孤山翠叠、天柱摩霄、石峡线天、金花交会,至今仍令游人流连忘返。近年来,山阳县委、县政府紧密围绕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县域经济,采用投资及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取得了喜人成效。目前已基本建成天竺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月亮洞省级风景名胜区、“水旱码头”漫川古镇、金钱河百里生态旅游长廊、袁家沟革命旧址、苍龙山森林公园、丰阳塔,以及白龙洞、太白洞、石人、漫川田园风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并建起了漫川、长沟、法官、十里及城郊等十多处农家乐集群片区,形成了山水生态、历史宗教、人文旧址、红色文化、农家休闲等旅游资源连片带状分布的产业增长格局。

【饮食习俗特点】山阳地接秦头楚尾,人杂南北数省。当地居民有“本地人”与“下湖人”之分。“本地人”实质上是北人的后裔;“下湖人”实质上是南人的后裔。人们在追求现代文明的同时,仍保持着各自的传统美,构成了五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同时在秦楚文化的交互影响下,又形成了人情淳厚,民风简朴,习尚勤劳的社会风尚以及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一般说来,“本地人”生活习惯近似北方型,“下湖人”生活习惯近似南方型。“本地人”喜吃酸,“下湖人”喜吃腌;一日三餐,岭南农人“早晚两顿不见天,午饭排在正中间”;但岭北农人却一直保持着“先做活,后吃饭”的传统。山阳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洋芋、红薯、水稻及豆类次之。经济作物有荞麦、芝麻、花生、莲藕、魔芋等。林副土特产有商芝、木耳、香菇、猕猴桃、龙须草等。困难时期,山阳人早饭多吃粗粮,午饭菜肴较丰,晚饭多为杂烩,疏食清淡,以饱为安,并流传着“洋芋糊汤,疙瘩火,除了神仙就是我”的顺口溜。改革开放以后,山阳人的生活水平大有提高,饮食习俗也有了明显改观,但是还保持着勤朴节约的优秀传统。人们习惯以豆类和薯类掺饭。如:包谷糊汤、小豆糊汤、洋芋糊汤、红薯糊汤、绿豆米饭、大豆米饭等十多种。如吃面食,各地做法不一样,有吃饺子、面条、馒头、拌汤、面片等,流

岭一带喜吃烩面、糊汤面,鹃岭一带喜吃清水面、哨子面,县城一带及以西,喜吃油泼面和浆水面等。受外来移民生活习俗影响,山阳宴席也十分讲究,漫川一带的“八大件子”席经过千百年的传播,目前已经在山阳县城及各乡镇广泛流行,是宴请宾朋和红白喜事的首选地方筵席。

6、镇安篇:

【旅游资源概况】镇安县地处秦头楚尾,具有独特的地理、历史与人文环境优势,境内生态资源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全县主要旅游板块共八大景区,分别为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山地森林风光、塔云山人文景区、月河峡谷水系景观、南秦岭生态农业区、县城人文景观、滑水河道教文化景观、旬河山水和北阳山喀斯特地貌景观区,以及其他多达数十个辅助景区。旅游资源分森林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宗教、地质地貌和水景流域四大类,各类资源相互交融,相映成趣,美不胜收。木王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镇安县杨泗乡,以林海、杜鹃、奇峰、怪石为主,浓缩了秦岭旅游资源的精华,园内十里杜鹃画廊五彩缤纷、千米石瀑华夏一绝、千丈鹰峰世界罕见。被誉为“天然氧吧”,有“万象森列、天开画卷”之美称,是秦岭自然生态旅游最具魅力和潜力的处女地。塔云山是驰名陕、豫、鄂、川等地的道教名山,位于镇安县城西柴坪镇境内,以奇、秀、险、峻、灵而著称,不但有着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和古朴典雅的庙宇建筑,而且其道教文化厚重久远,影响极为深远广泛。另有河水冰清玉洁,瀑布连潭,溶洞幽远,奇石繁多的月河水景流域景区;地下河流溶洞众多,地表古海洋生物化石琳琅满目的茅坪、高峰、米粮、青铜关镇、关坪河等地的喀斯特地貌景区等。正像唐代诗人王维在《终南别业》中描述的:“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睡,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史,谈知无还期。”近年来,镇安县瞄准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农家乐等旅游服务配套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已在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塔云山风景区和磨木路、镇杨路两路沿线发展农家乐集群5处,使全县旅游产业空间得到更大拓展,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

【饮食习俗特点】镇安饮食,明代万历年以前,无志可考;其后,见于志记和民间习尚,虽说西乡与东乡、高山与低山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精于制作,善为调配,注重营养,有着兼具南北,既有川菜之麻,又有湘菜之辣,还有秦菜之咸,且以川湘为主的地方特点。镇安酒席形式多为“八大件子”和“十三花”。用料以农家自产为主,木王腊肉、山珍野菜为待客佳肴。饭菜加工以铁锅炒、罐炖、笼蒸;酒水以自酿甘蔗酒、玉米酒招待宾朋。在镇安地方宴席系列中,最普遍的要数“八大件子”席。据考证,这“八大件”是周代“八珍”席的沿袭,可见起源之古老。经过几千年的实践,镇安“八大件”的烹

饪技法不断完善,形成了有别于山阳、柞水两地“八大件”的独特风格。开席前,一次摆出四荤四素八个围边盘子,开席后四个大碗、四个大盘交叉而上,必有鸡、鱼、肚片、腰花、肘子等肉类,最后以甜糟食闭席。八个围边盘子依次为:凉拌黄豆芽、凉拌豆腐干、拔丝核桃仁、凉拌莲菜、五香牛肉、镇安薰肠、青椒变蛋、干炸小泉鱼;四个大盘是:腊肉炒粉皮、家常豆腐、镇安小炒、粉蒸肉汤;四个汤碗为:镇安炖肉(甜,红薯垫底),鸡蛋饺子汤,板栗炖土鸡,红薯丸子醪糟。整个席面荤素、凉热、色彩均搭配合理,既丰盛,又可口,充分印证了镇安人淳朴好客的民风。

7、柞水篇:

【旅游资源概况】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因乾佑河两岸盛产柞木而得名。柞水地跨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融雄秦和秀楚于一体。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造化出柞水“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境幻景。清代诗人余作梅以“太乙钟灵聚此间,天开形势占秦关。诸峰翠锁金城固,一水清流玉带环”的诗句,来传达他眼中柞水的极致魅力。柞水纵贯秦岭,人文荟萃,旅游资源独树一帜,可供开发的自然、人文景观达80余处。主要旅游资源有:溶洞景区、凤凰古镇、县城三道井公园、牛背梁国家级森林公园、秦楚古道、锦苑盘谷山庄等。柞水溶洞风景区位于石瓮镇,有大小溶洞118个,目前对外开放的天佛洞、百神洞、风洞最为有名。洞内钟乳石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绚丽多姿,被誉为“北国奇观”,堪称“西北一绝”。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海拔2802米,集雄秀幽奥于一身,这里是水的源头、花的海洋、绿的世界、动植物的乐园,苍山奇峰、清溪碧潭、寂谷密林、峭壁险崖等自然景观比比皆是。其主要景观有,雷劈石、黑琊沟瀑布、红桦林、观山岭、草甸、冰川遗迹、苦竹海、高山杜鹃等。西柞高速开通后,柞水县委、县政府创造性地推出了以“穿越世界长隧,徒步秦楚古道,领略牛背梁风光,观赏溶洞奇景,体验古镇风情”为内涵的旅游品牌计划,确立了“以柞水溶洞为龙头,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乾佑河百里生态景观带为轴线”的旅游开发战略,使柞水旅游产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同时,柞水县充分结合旅游资源分布情况,把农家乐旅游纳入到全县旅游统一规划之中,科学编制农家乐发展规划,目前已建成营盘、乾佑、下梁、石瓮、凤凰等五大农家乐集群区,农家乐经营在柞水全县旅游经济增长结构中的比重日益显著,成为最具活力的品牌项目。

【饮食习俗特点】柞水移民来自全国绝大部分地域,上千年来各地移民带来了各自风味

不同的菜肴及做法,相互渗透交融,相互学习吸纳,加上民俗风情的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菜系。柞水地方菜系历史底蕴深,多与传说典故相伴相生,据说有名的“八大件子”菜就是神话传说中的“八仙”所创。现在,柞水的饮食已不再停留于充饥果腹这一基本生存需求上,早已达到了通过饮食品尝咀嚼当地绵延悠久的饮食文化这一层面。柞水宴席花样繁多,主要有“炒乱盘子”、“猴子翻跟斗”、“四荤四素”、“五荤四素”、“八大件子”、“十二件”、“十三花”、“三点水”、“三台”等,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三点水”、“三台”和“八大件子”。柞水“八大件子”菜为宴席待客之常用席面,多流行于乾佑河流域,此菜开始在桌面一次上到位“四荤四素”八个凉菜,再依程序上八个热菜,因之称为八大件子。凉菜中的四素一般皆采用当地自产的木耳、椿芽、扁豆凉粉、神仙豆腐、绿豆芽儿、黄豆芽儿、豆腐干儿、洋芋丝儿、洋芋片儿等凉调制成凉拌椿芽、凉拌木耳洋芋片、神仙叶子凉粉等;四荤用猪、牛肉或内脏等均可煮卤做熟后凉拌凉调上席,也可用油炸食品做成荤菜如小肠卷、油炸糖酥饺、油炸红薯圆子、面叶、柿饼等上席。桌上四荤四素凉菜后,再在中间上一平盘,也为凉菜,多为鸡蛋与水果拼盘,取吉祥之意。然后依次按道上热菜,即为本席面的中心菜,也“八大件子”的正菜。上菜次序为盘跟大碗交替而上,大碗规定为鸡、蹄、肚、肘,中间夹杂上盘四个,一般为柞水大炒、小炒、鸡蛋闷子、甜糟肉等,也可上其它特色菜,以四盘为限,如大碗扣土鸡、洋芋粉炒腊肉等。八大件子最后一道菜多上元宵或甜糟肉或鸡蛋闷子等,喻示生活甜蜜、美满如意。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旅游概论》旅游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旅游概论》旅游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曾维 一、设计依据: 中职教学要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感性认识出发,发挥想象,通过讨论, 获得理性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方 法及学会做人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概论是中职旅游服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传授旅游基本知识的专 业课程。要了解旅游知识就必须了解旅游构成的三要素,旅游资源就是其中的客 体,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这就 要求全面的认识旅游资源。 2、对教材的处理: 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在旅游活动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和地位。这节就是要通过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旅游资源,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把握旅游资源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学生学会理解和分析各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各种旅游资源价值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在旅游活动中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进爱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2、使学生能够认识我国旅游资源的特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四、教 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2、对旅游资源功能的分析与理解。 教学难点: 对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刚步入职高,对新的专业知识,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而且学生在前面教材的学习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 定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这节课在多媒 1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版纳风情 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北部,云南省的南端。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境内植物密度大,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63.2%,其中药用植物1724种,珍稀、濒临灭绝的植物有50种,橡胶园150万亩,陆栖脊椎动物539种,鸟类429种,鱼类100种,素有“植物王国”与“动物王国”之称。 西双版纳全州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世居傣族、哈尼族、汉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西双版纳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神奇的热带雨林、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丰富奇异的餐饮,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神奇色彩的地区之一。州内奇异的热带雨林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现有景点140多个,是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这就决定了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可发展成为一大骨干经济产业。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决定旅游事业能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旅游资源,这是发展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即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一类是人文资源,即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西双版纳具有这种资源系统,它以绮丽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 二、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特点 1、自然资源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距昆明740公里。景区包括景洪县风景片区、勐海县风景片区、勐腊县风景片区三大块。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地区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各个方面别具特色,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西南边疆。 2、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构成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土地面积为19124.5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种类较多的地区。至2002年总人口数达到8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4.86%,人口密度为37.6人/km 。 3、历史沿革 “西双版纳”一词系傣语,意为“十二个田赋单位”。“西双版纳” 这个名称始于明朝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1950年2月17日全境解放,普洱专员公署分别在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个县成立了人民政府。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辖区除四个县外,还将整董乡、普文、象明、

日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学术资料-旅游管理概论

日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日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作者】乌恩/金波/蔡运龙 【作者简介】乌恩(1971-),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讲师,北京林业城市与环境学系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生态旅游和公园利用研究。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金波蔡运龙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 【摘要题】海外视野 日本是我国最大的市场,1996-1998年间,每年来华旅游者都在150万人以上[1],今年九月,继新、马、泰、韩和澳大利亚之后,日本成为了又一个向我国公民开放自费旅游的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加入WTO,两国间的旅游交流势必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2000年6-7月间,笔者受聘于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赴日进行题为《考虑环境保护的旅游规划》的研究工作,考察了一些日本的自然、人文旅游地,并且访问了一些大学、研究所、旅游规划机构、旅行社、信息。 1日本的旅游资源 日本交通公社调查部等机构将日本的旅游资源分成以下四个级别类型:①特A级 能够代表日本、具有地方(如关东地方、东北地方等)特色的旅游资源;④C 级 主要为县内及周边居民利用的旅游资源。根据这一标准进行调查的结果是,日本共有9300处C级以上的旅游资源[3]。 日本的国土面积仅为38万km[2],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小岛组成,但日本群岛轮廓狭长,呈东北 西南向延伸,长达3000km,因此使其具有了从亚热带至亚寒带的多样气候类型,并且降水丰沛,森林覆盖率超过70%以上。山地面积超过总面积的3/4,地形富于起伏,火山、地震频繁。正是由于上述自然地理特征原因,日本也就有了岛国、森林国、渔业国、火山国、地震国、断裂国、温泉国、梅雨国、台风国、洪水国和冬雪国等诸多的别称[4,5]。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山岳、高原、原野、湿地、湖沼、峡谷、瀑布、海岬、岛屿、岩石、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类型[6]。 日本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现代化的工商业社会,同时又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建筑物、动植物园、博物馆、美术馆和传统节庆活动等[5]。 总之,从旅游利用的视角来看,日本的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很有特色,是一个自然环境质量优良,传统与现代结合得非常自然的国度。 2战后日本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及现状[7] 战后重又出现了学生的修学旅行,这是日本旅游业复兴的起点,1945-1954年间,旅游开发最引人注目的事物是:滑雪学校、观光列车、海水浴和登山。 1955-1965年出现了旅游的大众化趋势,新的旅游地不断出现,国民宿舍和国民休假村是旅游者主要的投宿地,国民参加宿泊型旅行的比率已从1953年的29%上升到了1964年的42%,并于1964年实现了海外旅行的自由化。

旅游资源概况重点

1.掌握理解旅游、旅游资源、旅游产品、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民俗风情等相关概念。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旅游资源:指客观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并因其具有的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前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旅游产品:指为满足旅游者的愉悦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劳务的总和。 自然旅游资源:依照自然发展规律天然形成的旅游资源,是可以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它寓于自然界的一定空间位置、特定的形成条件和历史演变阶段。 人文旅游资源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由人类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悦人事物。 包括五大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居住类、陵墓类、园林类、社会风情类。 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都称为水体旅游资源。 民俗风情:指能够吸引旅游者,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间物质制度和精神习俗。 2.掌握旅游的特征和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一)旅游的特征1. 异地性 2. 暂时性 (二)旅游者行为的特征1. 消费攀高 2. 道德感弱化 3. 文化

干涉 4. 物质摄取 3.理解掌握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 (一)具有形态美,可以开展观赏性旅游活动 (二)具有科学文化属性,可以开展求知、科学考察旅游; (三)具有空间载体特征,可以开展休闲、游乐、体育活动。 4.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 1. 梁柱式的弹性结构体系 “榫卯”结合——“斗拱” 2. 优美的艺术造型 如祈年殿;鸱尾(吻)、走兽,等等 3. 整齐而又灵活的平面布局 如中轴线对称;曲折多变 4. 绚丽而又淡雅的色彩 如琉璃瓦、彩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5. 丰富的雕塑装饰 如石窟寺的雕塑; 6. 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 5.理解并掌握民俗风情的旅游功能。 (一)可以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特点和民族风格,激励大家的乐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可以满足旅游者猎奇心理和丰富知识的需要 (三)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加强民族交流

中国旅游资源评价

中国旅游资源评价 一中国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1 旅游资源为中国十大资源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全国委员会出版的《中国资源》一书指出,中国有十大资源即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物种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报告认为,中国旅游资源在全球具有明显优势,有巨大吸引力。中国国土广袤,山川锦绣,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和辽阔的国土上,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潜力。 2 中国旅游资源四大特征 ①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各种功能。中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海平面以下155米处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拨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绝对高差达9003米。中国不仅有纬向地带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即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不论南北东西都有繁花似锦的美景,不仅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高纬度地区的避暑胜地,而且还有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以及避寒休闲度假胜地海南岛。多样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多姿多彩。 不论是从旅游资源供给的角度还是从旅游消费的角度看,中国拥有

世界旅游活动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可以开发成为适合现代旅游趋势的各种旅游产品。很少有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具有如此多样和复杂的旅游资源系统,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国土辽阔,地质复杂,气候多样,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历史悠久、文明发达有关。资源种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是中国旅游资源的一大重要特征。 ②丰厚性中国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每种资源的积淀丰厚,拥有各种规模、年代、形态、规制、品类的资源特征。不论是古代建筑、古城遗址、帝都王陵、禅林道观、园林艺术、民俗风情,还是自然山水风景、海湖河流、山川原野,都多姿多彩,不可胜数,其资源之丰厚足以位于世界各国前列。以花岗岩山景为例,既有节理发育又经风雨剥蚀塑造的,以奇峰怪石、辟天摩地而著称的黄山;也有因断层发育使巨大花岗岩体突兀凌空,以险称绝的华山;还有因花岗岩主峰特性而导致球状分化,由其形成的造型奇异的各种小尺度的风景地貌散见各地。 ③古老性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资源以历史久远、文化古老、底蕴深厚而著称。古老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既有各兄弟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又吸取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数不胜数,遍及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云南开远小龙潭的古猿化石分属于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的古猿化石,据测定距今有800万年历史。在众多的古人类遗存中,以元谋

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是革命老区,历史悠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汉高祖时置县,以“胡服骑射”着称的战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就埋葬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灵丘因此而得名。境内文物名胜众多,自然景观迷人,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文物古迹。 1、赵武灵王墓是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武灵王之墓,灵丘也因此而得名。它原位于灵丘县城西,现在随着县城的扩张,已经处于中心地带新华西街了。原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现保护面积10900平方米,墓冢巍峨,碑石林立,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文化以及一代英君赵武灵王生平的重要历史文物。现在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修建于唐代天宝元年的曲回寺石佛冢群。位于独峪乡曲回寺村,又称哭回寺。据曲回寺遗址千斤大铁钟记载,该寺为五台山佛寺下院。开元二十一年由北京的大禅师“慧感”奉诏创建,“旨赐曲回山寺”,并且在建寺十年后,从天宝元年开始至天宝十一年间,雕刻了大批花岗石佛像,修筑360座佛塔,埋于曲回寺方圆几十里的地下,其规模宏大实为罕见。目前已查明43座石佛冢,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寺院辽、金、元、明历代均有较大规模重修,清代依旧维持,最后于1939年被侵华日军焚毁。现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觉山寺,位于灵丘县红石塄乡觉山村,又称普照寺,北魏皇家寺院。创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年),是孝文帝拓跋宏为报母恩而敕建的。该寺历代屡有重修,时至五代,战火连绵,觉山寺开始衰落,庙宇毁败,辽代又重加修葺。明天启六年(1626)灵丘

七级大地震,全寺庙宇全部倒塌,惟有辽代重修的砖塔仍巍然屹立。明崇祯三年(1630)重建寺庙。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行修葺,后又倾颓。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五年(1885—1889),寺僧龙诚在本县大儒杜上化等全力支持和四乡民众资助下重建佛寺,除砖塔为辽大安六年重建外,现存庙宇为清代光绪年间重修建筑。寺院座北向南,依山就势,寺内建筑有一井一塔七殿一堂一厅六楼二阁。布局为三条轴线,五个院落,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房屋共计134间,占地8100平方米。寺院西北山崖上悬一洞,称为悬钟岩舍利洞,亦称翠云洞。洞深14米,洞口宽19米,建有观音殿,面阔三间,“文革”后期被毁,2000年动工,现已修葺一新。西南突兀一山,顶置小砖塔,总高5.33米,实心,平面呈方型,背西面东,属寺院附属建筑,是晋北地区最小的砖塔。东北矗立笔架山,交错中显稳定,自然景色与古建筑相映成趣。自古被人们称为“井塔山齐——觉山寺”。属灵丘“九景”之一。 觉山寺辽代砖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砖塔位于觉山寺内,为全寺建筑中的精华。北魏创建,后倾圮,辽大安五年重建,八角密檐式,十三层,高44.23米。塔基由须弥座、平座、仰莲组成。下层束腰每面施壶门三间,内雕人物,门间雕兽面,八角为力士;上层束腰壶门内雕佛、菩萨、歌舞乐伎,门侧立侍女或飞天,门上为二龙戏珠,门间雕力士,转角金刚两侧施龙。砖雕采用剔地突起或圆雕镂刻手法,造型丰满,刀法流畅、洗炼,是砖雕艺术和音乐文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塔身第一层有塔室,南北为板门,东西为格扇假门,其余四面为砖雕假窗。室内八面存辽代壁画62平方米,内容为菩萨、明王、飞天,为壁画中的瑰宝。其上十二层均为实心,木椽砖飞,每层收分7厘米,每层每面悬铜镜,每椽每梁挂风铃。塔刹由镂空天球、相轮、宝盖、仰月、宝珠及刹杆组成。天球可转动,兼起风速风向标的作用。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章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复习题

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第1节至第3节)练习题 一、填空: 1、从旅游资源属性的角度将其分为()和()。 2、旅游资源的特点()( )( )( ). 3、我国位于()东部,()西岸,国土总面积()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占亚洲面积的(),面积仅次于()和(),与整个()的面积相差无几,居世界第()位。 4、我国陆上疆界长达(),有()个邻国,东临(),南接()()(),西部和西南部毗邻()( )()( )(),北部和西北部临( )()() ()( )。 5、我国东部临()()()()四大海域,大陆海岸线北起(),南到(),总长约()。沿岸有大小岛屿6500多个,()是我国第一大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和()等。 6、()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人口约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在地区分布上,东部(),西部()。 7、我国的地貌概况及特征:()( )( )。 8、()有“世界屋脊”之称,()海拔(),为世界第一高峰。 9、我国的河流按水系划分可分为()和(),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大体上沿着( ),止于我国西端国境。我国四条大河()()()()均属于太平洋流域。 10、()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 11、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有()()()()(),湖区多为(),著名的咸水湖有()()和()这里盛产()()等化工原料。著名的人工湖有( )和()等。 12、我国的著名瀑布有()()( )以及()。 13、我国是多泉的国家,仅温泉就有2600多处,居世界();按泉水的温度分类,可分为()()() ( );按泉水的矿化程度可分为()和()。 我国著名疗养温泉有()()( )( )( )( )。 14、我国近海海域从北向南依次划分为()、()、() 和(),其中,()是我国内海,其余为中国近海。 15、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6、我国生物资源的特征:()(0.

河南旅游概况

河南旅游资源概况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及其开发构想》 1. 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 从河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看出,河南是一个地域广大、位置居中、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强的地区。而在这种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的自然景观种类、风景特色和地区分布等方面也必然具有一些特殊性。概括讲,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内涵具有以下特色: (1)多样性 多样性,是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特色之一。 首先,从地貌景观看,从海拔不足百米的黄淮海平原,至海拔2413.8米的河南第一高峰——老鸦岔垴,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的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其次,从气候和旅游资源来看,河南不仅有纬向性的南北地带变化,还有因地形起伏造成的垂直立体气候效应。以避暑山水胜地来说,河南就有山地、林地、湖滨等多种气候景观类型。 第三,从生物景观来看,河南的优势就更为明显。河南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几乎全部是就生物保护而言的,无论植物或动物,旅游资源都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特点。 第四,在风景水体方面,河南也具有除海滨风景以外的多种类型,江河、湖泊、涌泉、溪流、瀑布等,各种水景可谓应有尽有。(2)过渡性

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过渡性特点与其所处的过渡性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在地貌方面,河南省正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之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与此相对立,我国地貌风景的构成由西至东分别是山地、丘陵和平原,其过渡性不言而喻。 在气候方面,河南正处于从亚热带向暖温带、从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气候的温度适中。从旅游的角度看,河南是一个不太冷也不太热、不太干也不太湿的地区,非常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从自然旅游景观形成的角度看,无论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雨景、云雾景,或是北方地区的冰雪景,河南都兼而有之,兼具南北景观综合之美。 并且,由于地形和气候的过渡性,河南生物景观的过渡性也就自然而然了,即生物的“边缘效应”非常明显。 在我国的植物区系中,河南省处于华北植物省和华中植物省的过渡地带,兼有华北暖温带植物区系和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某些特点。伏牛山——淮河以北属华北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温带植物区系和西北干旱地带植物区系的成分;伏牛山——淮河以南属于华中北亚热带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亚热带植物区系和西部高寒植物区系成分。可以看出,河南省的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除河南特有的成分外,还汇集了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西南和黄土高原等区系的成分。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试题.do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试题 一、填空: 1、从旅游资源属性的角度将其分为()和()。 2、旅游资源的特点()( )( )( ). 3、我国位于()东部,()西岸,国土总面积()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占亚洲面积的(),面积仅次于()和(),与整个()的面积相差无几,居世界第()位。 4、我国陆上疆界长达(),有()个邻国,东临(),南接()()(),西部和西南部毗邻()( )()( )(), 北部和西北部临 ( )()() ()( )。 5、我国东部临()()()()四大海域,大陆海岸线 北起(),南到(),总长约()。沿岸有大小岛屿6500 多个,()是我国第一大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 和()等。 6、()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人口约13 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在地区分布上,东部(),西部( )。 7、我国的地貌概况及特征:()( )( ) 。 8、()有“世界屋脊”之称,()位于() 、()两国边境线,海拔(),为世界第一高峰。 9、我国的河流按水系划分可分为()和(),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大体上沿着( ),止于我国西端国境。我国 四条大河()()()()均属于太平洋流域。 10、()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 11、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有()()()()(),湖区多为(),著名的咸水湖有()()和()这里盛产()()等化工原料。著名的人工湖有( )和()等。 12、我国的著名瀑布有()()( )以及()。 13、我国是多泉的国家,仅温泉就有2600 多处,居世界();按泉水的温度分类,可分为()()() ( );按泉水的矿化程度可分为()和()。 我国著名疗养温泉有()()( )( )( )( )。 14、我国近海海域从北向南依次划分为()、()、()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第一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1、我国古代最早的区域旅游地理专著是————。 2、我国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其中又以————、————和————合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8%。 3、————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峡谷。 4、五岳是指————、————、————、————和————。 5、四大佛教名山是指————、————、————和————。 6、四大道教名山是指————、————、————和————。 7、————作为重要的构景要素之一,有“风景的血脉”之美誉。 8、我国五大淡水湖是————、————、————、————和————。 9、世界最高的大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10、我国古代的五大名泉是————、————、————、————和————。 11、我国三大河湖名瀑是————、————和————。 12、————是我国最著名的雾凇奇景。 13、————、————和————被誉为世界三大“活化石”。 14、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是————、————和————。 15、————、————和————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三处古建筑群。 16、————、————、————和————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亭”;————、————和————是我国古代的“江南三大名楼”。 “三大名锦”是————、17、我国的“四大名绣”是————、————、————和————; ————和————。 二、名词解释: 1、旅游地理学: 2、旅游资源: 3、生性旅游资源: 4、萌变性旅游资源: 5、主题公园: 三、简答题: 1、在旅游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方法值得采用? 2、旅游资源有哪些分类? 3、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试分析对比江南园林与北方园林的基本特征和旅游功能。 5、如何认识和处理好我国自然保护区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

旅游资源概述

旅游资源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亦即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即旅游资源”。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的是:“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1)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 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也有的将旅游资源按科学属性划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3个景系(大类)。根据教学需要,本书采用两分法的分类系统,划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以下分为12个基本类型,72个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典型地质构造遗迹、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岩石与矿物、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 峡谷景观、火山熔岩、岩溶景观、风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它地貌、) 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 大气与太空景观(气象、气候、天象奇观、太空景观、) 生物景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古树名木、奇花异卉、观赏动物、表演动物、珍奇动物、自然保护区) 人文旅游资源: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军事遗址、古建筑、石窟碑碣、古代工程、陵墓、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它古迹) 古典园林(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 文学艺术(游记、诗词、楹联、题刻、神话传说、书法、绘画、影视、戏曲、音乐、舞蹈)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 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乡村景观) 现代设施(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民俗风情(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婚恋、节日庆典、礼仪) 饮食与购物(名菜佳肴、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著名店铺)(2)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 世界级旅游资源

旅游客源国概况-----日本

旅游客源国概况-----日本 从这个讲座开始,我们将进入中国客源国之旅,那么第一站就是东亚太地区,也是世界 最主要的客源国,我们的近邻日本。 对于每一个国家,我们主要都是从以下这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2.1 日本的自然环境 2.2 日本的社会与文化特征 2.3 日本旅游业的发展 2.4 日本的旅华市场 2-2-2 1、太平洋上的群岛国家:位于亚洲大陆东侧,是一个群岛国家,从地图上可看出,包 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个主要岛屿和7000多个沿海小岛,包括远离本土的西南 角的冲绳。 2、 70%为山地,大面积森林覆盖,多山峰: 3、世界有名的地震区: 4、地热资源丰富,温泉遍及全国:日本常被称为“火山、地震之国”,“温泉之国”。 5、水力资源丰富: 6、地处温带,四季分明: 2-2-3 2.2 日本的社会与文化特征

国名:日本,日本国,“日本”,“日出之国”。“太阳升起的地方”。取自圣德太子呈递给 中国隋朝的国书中提到的“日出处天子”。 国旗:日之丸旗 国花:樱花 国歌:“君之代” 国鸟:绿稚 2-2-4 2.2.1 历史与文化 1、“无土器文化——绳文式文化”石器时代: 2、大和国——奴隶社会: 3、“镰仓幕府” ——军事封建社会: 4、“明治维新” ——近代资本主义时期: 5、二次世界大战: 2-2-5 2.2.2 经济 1、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近年来经济低迷 2、工业高度发达,由于资源贫乏,对外依存度高 3、森林、近海渔业资源丰富 2-2-6 2.2.3 政治 1、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 2、天皇是国家的象征,无实权 3、近年来,积极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塔城市旅游介绍,简洁版

【塔城市概况】 塔城市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是一座边境口岸城市,边境线长160.9公里,西部和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530公里。塔城市是塔城地委、行署所在地,是塔城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总面积4356.6平方公里,总人口17万人,居住着汉、哈、回、维吾尔、达斡尔、俄罗斯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36%,其中全国10万人以下人口较少少数民族有4个(俄罗斯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塔吉克族)。 【巴克图口岸】 巴克图口岸是与哈萨克斯坦陆路交界最捷近的口岸,也是和城市相连接的口岸。有国家二级公路直达。巴克图口岸作为陆路通商口岸已有250多年历史,这里曾是中外商人汇集之地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文化广场】 有位散文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广场是一个城市的窗户,这句话用在塔城文化广场,可谓十分贴切。文化广场是一个市民休闲、嬉戏、交流、放松身心、陶冶情趣、充满自然风情的大型综合性广场。 塔城文化广场是塔城市第一所开放式多功能的大型综合广场,宽广秀丽的空间,充满自然风情的广场是市民休闲、交流、陶冶情趣的场所。特别是在夏秋两季,每天都有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演出,被市民亲切地成为“没有围墙的剧院”。夜晚的文化广场在不同艺术灯光的照射下,更加光彩夺目,赋予文化广场另一种意境。给游人以人工中自然,现实中浪漫,紧张中松弛,真正达到愉悦心情,陶冶情操之美感。 【红楼博物馆】 红楼博物馆是塔城市历史悠久的地方标志性建筑,1999年7月,红楼被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塔城红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被自治区宣传部命名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作为塔城地区唯一一座综合性博物馆,陈列布展分历史、民俗、革命史诗和成就展览四部分。目前馆藏有文物7900余件,是一座折射着塔城历史文化的代表性建筑。 1914年红楼建成,建筑面积885平方米。上层为起居室和商务会客用房,下层储藏珍贵物品。整个建筑外墙涂以铁锈红,于是民间称之为“红楼”。 【塔尔巴哈台山】 塔城地名就源于塔尔巴哈台山。塔尔巴哈台是蒙古语,意为“旱獭出没的地方”,塔尔巴哈台山位于塔城市北面,又被称之为“北山”,塔尔巴哈台山脉,长约300公里,最高峰为2992米,北坡缓南坡陡,南坡植被茂盛。塔尔巴哈台山山体虽然不高,但是站在山上,这边看的是中国,另一边看的是哈萨克斯坦,一山看两国的豪迈在这里能充分感受。 塔尔巴哈台山周边大部分是草场,主要有苔草、禾草、蒿草、野蔷薇等,蓄草丰富,春夏,牧民就会赶着成群的牛羊来到这里,所以这里也是塔城优良的夏牧场。山里雨量充沛,水草丰美,绿树成荫,山间有很多泉水形成的溪流,气候宜人。 【库鲁斯台草原】 现在我们要去的是全国第二大平原草原,新疆第一大优质草场——库鲁斯台草原,库鲁斯台,系蒙语,意思是长满芦苇和芨芨草的草原。有一望无际的天然草场,有万亩连片的野

吉林省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吉林省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吉林省旅游资源作为东北地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自然带着东北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即: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又有绚丽的人文景观。秀丽的山川和名胜、古迹遍布各地。冰雪旅游独具特色,边境旅游具有异国风情,生态旅游、特种专项旅游具有别样的情趣,民族文化旅游异彩纷呈。 一、吉林省旅游资源现状 到1999年底吉林省有已建旅游资源景点300余处。初步形成中华名山长白山、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吉林雾凇、世界文化遗产集安高句丽古迹、中国最大的电影主题公园长影世纪城“四大”旅游精品和绿色生态、雾凇冰雪、边境风光、民俗风情、工业旅游、观光农业、电影文化、会展节庆等十大行色旅游产品。 按照国家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全国共有98种景观类型,吉林省就有59种,占全部类型的60%。全省旅游资源分类包括地方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八个主类景观,可以说是旅游资源大省。 自然景观资源主要有闻名中外的长白山天池;世界A级湿地、丹顶鹤的故乡向海;天然氧吧、亚洲最大的人工林海长春净月潭;"北国明珠"、青山绿水松花湖;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查干湖;火山口湖群、辉南龙湾国家森林公园;蛟河拉法山、红叶谷等。

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地处东北三省,此地区大部分区域处于中温带,山区冬季雪量大,雪期长,雪质好,适于滑雪旅游。长春净月潭滑雪场,吉林青山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以及北大湖滑雪场等国家训练基地,其中北大湖滑雪场是中国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型旅游滑雪场。冰灯和冰雪旅游景点主要集中在吉林市、长春市等大中城市。此外还有中国四大奇观之一的吉林雾凇。 生态旅游主要有森林观赏湿地观光、界江观光与风情游等。 历史遗迹资源主要有(世界)文化遗产集安高句丽古迹;长春伪满洲国皇宫博物院等殖民遗址;四平叶赫那拉古城;农安辽金古塔;敦化渤海时代文物;靖宇等地的抗联文物等。 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主要有歌舞之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山、永吉乌拉街、伊通等地的萨满文化和满族风情;前郭尔罗斯蒙古族风情;关东文化、东北民俗、吉菜美食等。 城市观光旅游资源主要吉林市以松花江雾淞、吉林陨石雨、冬季运动基地及松花湖等组成的山水树景观为主;长春市主要有亚洲第一长街斯大林大街(今人民大街)、南湖、电影城、汽车城、伪满皇宫等旅游景点。 独特的边境风光旅游资源。中、俄、朝三国交界处珲春防川体验"一眼望三国、犬吠惊三疆"之意境;延边、白山、通化观赏鸭绿江、图们江边境风光带;珲春、图们、集安、长白等口岸出境,十几条境外

中国旅游业竞争状况分析

中国旅游业竞争状况分析 2010-11-30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 视力保护色:【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旅游业运营状况 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7年,48747家旅游企事业单位年营业收入达4042.36 亿元,向国家上缴营业税158.03亿元。 二、旅行社业运营状况 (一)运营绩效 2007年,全国18943家旅行社(仅限填报的有效数据统计,其中国际社1797家,国内社 17146 家。)共实现营业收入1639.30亿元,同比增长16.18%,毛利润总额106.86亿元,毛利率为6.52%,净利润总额10.81亿元,净利率为0.66%;旅游业务营业收入1585.52 亿元,同比增长 15.99%,旅游业务毛利润为 94.59 亿元,旅游业务毛利率为5.97%;实缴税金为10.97亿元,同比增长10.84%;外汇结汇13.10亿美元,同比增长25.61%;全年促销费支出5.75亿元,同比增长 2.09%。 2007年全国旅行社入境旅游业务营业收入为265.52亿元,同比增长6.67%,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16.75%;入境旅游业务毛利润为19.09亿元,同比减少9.91%,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毛利润总额的20.18%。 2007年全国旅行社国内旅游业务营业收入1009.01亿元,同比增长17.86%,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63.64%;国内旅游业务毛利润为60.11亿元,同比增长19.65%,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毛利润总额的63.55%。 2007年全国旅行社出境旅游业务营业收入310.99亿元,同比增长19.13%,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19.61%;出境旅游业务毛利润为15.39亿元,同比增长16.96%,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毛利润总额的16.27%。 (二)运营管理 1.产业链整合力度加大 旅行社为寻求生存空间,不断加大产业链整合力度。中国旅行社数量以几何式增长,但是始终未能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律的行业结构和行业生态,没有形成不可或缺的批零体系,不能适应中国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旅行社的生存空间在不断被收缩,有被逐渐边缘化的趋势。为了改变旅行社业务单一、利润微薄、风险较大的不利局面,不少旅行社借助于自身掌握的客源优势和对游客需求的了解,不断向旅游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介入旅游交通运营、饭店经营、景区开发管理等已成为一些旅行社整合旅游资源、实现集团化发展的既定战略。2007年,中青旅开始了一场旅游产业链的整合战:

塔城地区资源情况及与企业合作意向

塔城地区资源情况及与企业合作意向 一、塔城地区概况 塔城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辖塔城市、额敏县、乌苏市、沙湾县、托里县、裕民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共有85个乡(镇)场,945个村(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域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农八师、农九师、农十师所属的36个农牧团场,与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石化总厂、奎屯市、石河子市毗邻。有汉、哈、维、回、蒙等29个民族,区域总人口133万人,其中地方总人口万人。所辖5个县(市)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524公里。有疆内离城市最近、通商条件最好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巴克图口岸和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巴克图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已有200多年通商历史,距塔城市区仅13公里,口岸辐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8个州、10个工业城市,总人口2500万人,并可通过第三国进入欧洲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潜力巨大。 二、资源情况 (一)农业。塔城地区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发展绿色农业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可耕地1236万亩,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有玛纳斯河、奎屯河、额敏河、白杨河、和布克河等五大水系,大小河流107条,山泉126处,冰川1361条。地表水年径流量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13亿立方米。在新疆属于水资源比较充沛的地区,但季节性和地区间差异较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甜菜等作物生长,还出产红花、番茄、啤酒花、大麦、枸

杞、黑加仑、酸梅、阿巍菇及大芸、甘草等一批独具优势的区域特色产品。特别是棉花纤维长、白度高、质量上乘,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出口基地;红花亚油酸含量高达83%以上,为世界之最,红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5%,是全国品质最优、规模最大的红花种植基地;番茄红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 ,位居全国第一;甜菜含糖量17%,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时,全区设施农业种植面积46211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11634亩,大棚面积34577亩,总产量达13万吨。2009年地区出口农产品10万吨,2010口岸对方市场需求40万吨。 (二)畜牧业。塔城地区现有天然草场10550万亩,其中位于塔城盆地的库鲁斯台大草原面积达606万亩,是仅次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全国第二大连片平原草场。广大农牧民有发展畜牧业的传统和养殖经验,饲养的新疆细毛羊、巴什拜羊、新疆褐牛、塔城飞鹅闻名全国。塔城地区畜牧业生产区远离工业污染,乳肉等畜产品是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同时相对独立的生态区域为牲畜疫病防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是建设绿色畜产品基地的最佳区域,目前牲畜年最高饲养量近700万头(只)。 (三)矿产资源 塔城地区位于全球三大成矿带之一的达勒布特成矿带上,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已发现矿种有九大类52种,探明储量的36种,矿点460多个,最具开发优势的矿种有石油、天然气、煤、铬、金、池盐、芒硝、膨润土、花岗岩、石英砂等。 1、煤炭。塔城地区是新疆重要的煤产地之一。区内和什托洛盖、准西北、准南三大煤田,埋深600米的浅层储量亿吨,煤层面积广,厚度一般为5米左右,距地表200米左右,开采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第一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第一节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特征 一、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 由于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其本身的发展极度为迅速,而为旅游业提供理论指导的旅游科学目前还不成熟,在旅游学术界,由于对旅游中的核心概念—旅游资源存在着泛化的理解,因此直到目前为止,对旅游资源的概念尚未形成全面统一的认识。 以下几种说法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郭来喜:“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休闲、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民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保继刚:“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科院地理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黄辉实(1985):“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往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它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 还有学者认为,旅游资源是能够诱发旅游动机和实施旅游行为的诸多因素的总合。它不仅是作为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也包括旅游者和各种能传达旅游地相关信息的事与物。 分析上述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虽然它们各自的出发点和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就资源的基本属性而言,大体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其次,旅游资源具有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吸引性。 再次,旅游资源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 最后,旅游资源不管是以单体或复合体的形式存在,都依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是绝对不能移动的。 基于以上分析和认识,我们可以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