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市交通运输重点工作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全市交通运输重点工作计划
2013年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一个中心,储备一批项目,推进五大工程,凸显三个亮点,落实两项保障,进一步完善惠及民生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力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为全市“两个率先”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具体来说,要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抓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提升交通可持续发展空间。

目前,我市进入审批程序的交通项目有30余项。

其中,需在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办理立项、土地、环保等审批手续的项目有20多个,总规模180余亿元,将为我市未来2-3年交通建设提供有力的项目支撑。

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细化项目方案研究,积极做好部、省对接,最大限度地争取计划、资金及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支持。

要加快推进铁路、干线航道、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港口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其中,徐沛快速通道、三环西路和北路高架快速路、“亿吨大港”二期疏港铁路、黄河故道开发公路、徐州外环公路等项目确保今年启动。

积极推进丰沛运河、徐洪河前期工作研究。

认真开展黄河故道二次开发交通专项规划编制,做好与省有关规划的对接。

在新一轮省干线公路网规划指导下,加快推进徐州外环公路等重点线路的方案研究和项目报批,进一步完善徐州城区外围路网结构和市域干线路网结构。

结合北区汽车站建设,规划形成与徐沛快速通道、轨道交通2号线及三环高架快速路相结合的城市北区综合客运枢纽。

结合镇村公交发展规划,做好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及路网提档升级规划编制工作。

继续推
进“八大中心”交通中心规划,加快构建服务于淮海经济区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全力以赴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提升城市现代化功能。

一是加快完善畅达路网工程。

重点推进城市组团间快速通道和城乡间、重要节点间的连接线建设,为城市化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搭建高效的公路交通平台。

确保三环东路高架快速路完成主体施工。

确保徐明高速公路和徐济高速公路丰县北段开工建设。

加快实施003省道徐州外环西段、272省道徐沛快速通道、324省道黄河故道开发公路等项目。

积极推进沛县、邳州、丰县等县(市)绕城公路建设。

二是大力推进铁路网络升级工程。

全力做好郑徐客运专线征地拆迁、地方关系协调和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争取早日把徐州打造成为传统干线铁路和现代化高铁交汇的“双十字”铁路枢纽。

确保丰沛铁路建成通车,继续推进徐宿淮盐铁路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实现所有县级市铁路贯通。

三是精心打造枢纽门户工程。

全面启用徐州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加快老火车站客运枢纽和北区汽车客运站项目前期工作。

四是加快推进港航建设提速工程。

全面完成“亿吨大港”顺堤河一期工程建设,力争开工二期疏港铁路专用线工程,加快启动双楼、金山桥作业区建设;确保湖西航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航,开展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研究;确保京杭运河徐州水上服务区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徐洪河邳州至睢宁段“五改三”升级工程。

(三)加快推进民生幸福工程,提升公众出行满意率。

构建完善的道路客运服务体系。

继续做好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作,确保行政村班车通达率稳定在100%。

继续推进镇村公交建设,确保列入省厅计
划的10个乡镇开通镇村公交,确保已开通农村客运班车和镇村公交持续、安全、规范运营。

积极优化城郊客运线网布局,建设一批农村等级站和候车亭,引导城乡客运向公交化运营模式转变。

结合高铁综合客运枢纽的启用,进一步优化高铁站区铁路、公路和公交的客流衔接。

逐步构建高品质的公交服务体系。

按照市政府“先试行,后完善”的要求,加快推动公交企业成本规制工作,实现合理补贴、科学补贴,推动公交优先发展,努力打造绿色公交、智能公交、惠民公交,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缓解城市拥堵难题。

进一步健全普惠型的公交服务网络,保障特殊群体优惠乘车。

继续加大公交车辆更新力度,新购环保节能空调车200辆以上,市主城区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25.5%,力争三年内主城区实现绿色公交全覆盖;加快智能公交建设,逐步实现公交车辆实时安全监控、全自动报站、出行信息查询等功能;顺应城市化加速的新趋势,积极拓展公交覆盖面,消除服务盲区,新开辟和优化城市公交线路10条。

构建和谐文明的出租汽车服务体系。

加快出租车提档升级和出租汽车企业整合转型步伐。

大力推动出租汽车行业向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发展,引导企业兼并重组,逐步实施“公车公营”,使出租汽车行业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加大高档出租汽车投放力度,进一步提升市区出租汽车整体档次。

继续在城市客运行业开展“十百千”评先推优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行业文明程度和服务质量。

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环境。

加快实施农村公路提档改善,新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农路桥梁80座。

加强基础设施养护管理。

确保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值)达90以上,一、二类桥梁
比例达95%以上,干线航道通航保证率达95%以上,船闸通航保证率达98%以上,保证交通设施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在行业转型升级上迈出新步伐。

继续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业。

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措施,积极引导传统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加快培育交通物流龙头企业。

大力推进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重点建设与港口、公路和铁路结点功能互动的交通物流基地。

依托徐州交通优势,加快建设徐州港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推进现代港口物流建设。

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方式。

做好多式联运专项规划,推广铁公水联运,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

加快发展甩挂运输,力争培育1家省级甩挂运输示范企业。

加快整合客运经营主体和线路资源,进一步提升道路客运市场集中度和规模化水平。

继续推进客运班车公司化经营改造,市际、县际客运班车公司化率稳定在80%以上。

加快民航业发展,新开航线2条以上,力争开通韩国航线,拓展国际货运业务,完善国际空港功能。

加快运输装备升级步伐。

鼓励发展高级客车、重型牵引车、厢式货车和集装箱车,年内完成中高级客运车辆更新不少于200辆,厢式货车和专用货车比例达30%以上,完成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工程。

推进重点车辆、船舶安装使用卫星定位系统,完成北斗双模终端安装任务。

推进公路养护现代化。

在加快公路养护的标准化和机械化上下功夫,发展与路面维修相配套的综合养护设备和用于日常养护的大中型专业设备,逐步建立系统化、集约化、高效化的机械化养护体系。

(五)深入推进科技信息和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增强交通率先发展新优势。

加强交通科技信息化建设。

要以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提升
行业管理效能,逐步减少传统行业管理中的“盲区”。

完成市、县纵向网、横向网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我市交通电子政务网的全覆盖。

加强交通门户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公众出行、行政服务等功能。

加快智能公交和出租汽车信息化系统建设,开展公交车辆监控设施建设,逐步增加出租汽车的视频监控、录音录像、服务评价、电子结算和电话预约等功能。

推进水上交通安全监控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完成京杭运河徐州段22个监控点和32个渡口监控点建设,开展5个市区水上风景旅游区监控点建设,实现全天候动态监管。

加强交通科技应用研究和省厅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实现市级科技奖零突破。

全面落实省厅和市政府节能减排任务。

在重点领域、行业和企业,积极开展项目申报,最大限度争取部省支持。

要把节能减排要求落实到交通发展的各个环节。

为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空气质量提升,道路运输行业要严格实施市场准入机制,加快淘汰高能耗、技术状况差的运输车辆,重点在城市公交、城际客运和定线货运领域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车辆;在港口作业中,积极采用港口机械油改电、油改气以及港口节能光源等技术,减少港区船舶油污水排放;在公路建设养护中,采用温拌沥青和冷、热再生技术,倡导使用可再生资源,探索绿色养护;在航道建设中,积极推广生态护岸、钢板桩等新型结构形式;全力做好船舶污染防治,开展南水北调徐州段“清洁船舶示范工程”建设,推广使用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船载防污设备,建立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垃圾废水回收机制,遏制水上污染事故发生。

(六)统筹抓好行业管理工作,打造规范高效的行业新形象。

加强法治交通建设。

修订出台《徐州市出租汽车客运条例》, 配套制订
《徐州市出租汽车经营权管理办法》,推动出租车行业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

完成《徐州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修订调研,推动制定《徐州市机场净空环境管理办法》。

全面推进“五项执法行动”,扎实开展基层执法队伍专业化、基层执法站所标准化和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化建设,完成全市96个基层执法站所外观形象统一建设任务。

深入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省市县三级联网。

加强运输市场监管。

继续牵头相关部门开展运输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规营运等行为,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秩序。

继续保持治超高压态势,开展区域联动、部门联动,严格执行“关联处罚、会签放车”制度,推广“四位一体”治超网络,加快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建设,进一步巩固超限超载治理成果。

加强建设市场监管和工程质量管理。

进一步规范交通项目招投标监管,加强交通建设信用工作,减轻施工企业负担,推进交通建设依法用地。

深入推进现代工程管理,规范交通基本建设程序。

全面完善质监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优质品牌”工程建设和“代建制”管理,开展施工标准化建设,创建一批交通品牌工程。

加强港口行业管理。

开展内河港口管理提升年活动,推进港口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港口布局。

(七)深化“平安交通”创建,维护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开展安全生产“三化三整治”活动。

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年内完成33家道路客运、52家危险品运输和2家石油化工码头企业的达标建设。

推进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研究制订各领域和重点环节安全监管规范,构建安全监管绩效评价体系。

加强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统计分析,实时掌握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确保隐患整
改到位。

深入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在全市干线航道开展“三超一无”和超载整治活动,确保干线航道安全通畅,做好苏北运河调水后的水上安全监管工作,确保“调水保安工程”和“救生衣工程”落到实处。

开展危化品运输专项整治,确保规范水、陆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有序。

开展道路交通运输安全专项整治,改善公路安全通行条件,推进公路安保工程。

大力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全面完成交通各类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加快推进水上交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防范和处置能力。

做好应急保障队伍建设和应急资源装备储备,加强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健全行业联动的综治维稳工作体系,加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影响稳定的问题。

(八)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交通行业文明形象。

进一步加强行业党建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继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抓好党建创新创优品牌建设。

抓好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各级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提升班子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

积极推动干部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干部交流机制。

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打造一支“团结协作、敢于担当、善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交通干部队伍。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引进培养一批懂建设、精谋划、善管理的骨干力量。

切实改进行风政风。

不折不扣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和具体办法,严格执行作风建设“约法三章”,着力在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文件、厉行勤俭节约和为民办实事等方面下功夫,见成效。

进一步深化行业文明创建。

加强服务品牌建设,培养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加大行业宣
传力度,全面提升交通行业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深入推进廉洁交通建设。

要在源头防腐上见实效,建立健全以规范权力运行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制度规定,保证权力规范运行。

继续深化工程建设专项治理,加强对招标投标等重点环节的监督,规范建设市场管理和从业行为。

要加强执法、廉政、效能监察和内部审计监督,加大违纪违法查处力度,开展经常性教育工作,督促交通干部自觉养成“两个习惯”,打造“干部清正、行业清廉、政务清明、人民满意”的交通行业新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