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_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的实证分析_靳巧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技术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
——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的实证分析
靳巧花严太华
摘要:文章通过2003-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建立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FDI、OFDI等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知识产权保护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对外贸易、FDI、OFDI对国内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存在知识产权保护门限效应。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未跨过某一特定门槛值时,对外贸易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FDI、OFDI未能对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跨过门槛值后,对外贸易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大,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说明知识产权保护可以通过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正向作用。研究还表明我国大部分省份未跨过门槛值,处于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区域内。这意味着我国整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还较低,制约了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技术溢出;创新能力;面板数据;动态门限效应DOI:10.13510/ki.jit.2017.03.002
引言
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和源泉(贺贵才、于永达,201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技术溢出渠道获取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本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传导途径(苏为华、孔伟杰,2010)。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长,已发展成为国际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李梅、柳士昌,2012)。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对外贸易、FDI、OFDI等多种国际技术溢出渠道纳入到同一分析框架中,深入研究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着《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协议的签订,世界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日益完善。我国也于2008年开始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就加强知识产权保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转型与资源型城市贫困抑制研究”(16BJY013)。靳巧花: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00044电子信箱:276139131@;严太华: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护,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和管理体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那么我国逐渐提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能否对国际技术溢出与国内创新能力的关系产生影响?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文献在分析国际技术溢出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时,往往忽略了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制度因素的作用(李梅,2012;郑展鹏,2014)。我国不同省份间知识产权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变化,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创新能力的影响可能存在非线性转化特征,如果忽略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制度因素,只考虑国际技术溢出与国内创新能力的关系可能会导致误导性结论。因此本文尝试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切入点,研究对外贸易、FDI、OFDI等国际技术溢出渠道与国内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在测算知识产权保护门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国际技术溢出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门限效应,明晰知识产权保护在国际技术溢出影响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机理。
一、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研究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大多数学者认为对外贸易存在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张化尧(2012)的研究发现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都对技术进步带来了积极的技术溢出。曹玉平(2012)、谢建国等(2009)、余官胜(2011)及Kim(2016)、Korhan(2015)、Ho(2013)的研究同样表明对外贸易具有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二是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关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成果较多,且比较全面,但研究结论并不统一。Wang等(2016)通过2009-2013年中国电子工业数据研究发现,外商投资企业的创新活动显著地促进了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Mao等(2016)通过2001-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研究发现FDI对中国酒店业产生了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Buck(2007)、林进智等(2013)、范如国等(2012)、孙晓华等(2012)的研究结论也表明FDI存在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然而蒋仁爱等(2012)利用2001-2007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FDI技术外溢未能显著促进各省份的技术进步。李杏等(2009)和王华等(2010)学者也认为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并不明显。还有学者认为FDI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受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制度环境等因素影响。何兴强等(2014)的研究发现外贸依存度过低或过高时,FDI都不存在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且基础设施越完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力资本水平越高时,FDI 的技术溢出越显著。罗军、陈建国(2014)利用2002-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只有当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劳动投入较高时,FDI才会显著地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三是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李梅,柳士昌,2012)。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逐渐引起了国内学者们的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就OFDI是否存在显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没有统一的结论。Li(2016)和陈菲琼等(2013)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的技术创新。Bitzer和Kerekes(2008)的研究发现OFDI并没有产生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李梅(2012)的研究表明OFDI渠道的国外R&D存量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非常微弱。衣长军等(2015)的研究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和吸收能力是我国能否获取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
综观以上研究,发现研究单一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较多,但是将多种国际技术溢出渠道纳入同一分析框架进行研究的较少。关于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得比较充分,但是关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大部分文献采用静态模型,然而技术创新和前一期的创新积累密切相关,存在内生性问题,传统的静态回归模型并不适用。另外,鲜有文献关注中国不同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如何影响国际技术溢出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基于此,本文运用2003-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为门限变量,构建动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考察在国际技术溢出渠道与国内创新能力关系中是否存在基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非线性门限效应。
二、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一)模型设定
Coe和Helpman(1995)是国际上最早采用的R&D技术溢出模型,简称为CH 模型,但他们只研究了进口技术溢出渠道,忽略了其它国际技术溢出渠道。Lich-tenberg和Pottelsberghe(1998)修正了CH模型的“潜在总量偏差”,对CH模型进行扩展,研究了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及对外直接投资三种途径的技术溢出效应,简称为LP模型。
现有研究普遍采用CH模型及LP模型实证分析国际技术溢出效应。本文借鉴以上两个模型的研究思路,认为国际技术溢出将通过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等渠道实现,从而将三者纳入到同一研究框架中,实证分析它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另外,我们参考有关文献(鲁钊阳、廖杉杉,2012;严太华、刘焕鹏,2015),假设技术创新会受到金融发展、人力资本、高技术产业、市场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当前的区域创新能力受前期创新产出的影响,因此模型中加入因变量的滞后项,设定如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
ln inno it=μi+β1ln inno it-1+αln trade it+βln fdi it+γln ofdi it+β2ln fin it+
β
3ln hum it+β4ln tec it+β5ln mar it+εit (1)
其中,inno
it 表示创新能力;inno
it-1
表示第t-1年的创新能力;trade
it
表示国
际贸易;fdi
it 表示外商直接投资;ofdi
it
表示对外直接投资;fin
it
表示金融发展水
平;hum
it 表示人力资本水平;tec
it
表示高技术产业数量;mar
it
表示市场化程度;
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μ
i 表示不随时间变化的各省份个体效应,ε
it
表示随机扰
动项,且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国重要的制度环境,为了研究国际技术溢出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能否受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影响,在模型(1)的基础上,借鉴Hansen (1999)、Caner and Hansen(2004),建立动态门限回归模型。另外,参考Bick(2010),在模型中加入δI(ln ipp
it≤η),以增加模型的稳健性,最终建立如下扩展形式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