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第十二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第十二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标准物质均匀性稳定性和定值讲诉

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定值 一、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统计检验 标准物质的特性应该是均匀的,即在规定的细分范围内其特性保持不变。为了检验样品是否均匀,通常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最小包装单元(可按随机数表所示方法抽样,采用精密度高的试验方法,对抽出的各样品在控制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进行测定,从而使各样品间的差异完全由样品的不均匀性反映出来。 方差分析法是用来统计检验均匀性的最常用方法。此法是通过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的比较来判断各组测量值之间有无系统性差异,如果二者的比小于统计检验的临界值,则认为样品是均匀的。 为检验样品均匀性,设抽取了m 个样品,用精密度高的实验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得m 组等精度测量数据如下: 1. x 11,x 12,……11n x ,平均值1x 2. x 21,x 22,……22n x ,平均值2x ………… m , 1m x , 2m x ,m mn x ……,平均值m x 设 1 = m i i x x m =∑ 1 m i i N n ==∑ 则 组间差方和 211()m i i i Q n x x ==-∑ 组内差方和 2211 ()i n m ij i i j Q x x ===-∑∑ 记 ν1=m -1(组间自由度) ν2=N -m (组内自由度)

21 11 Q S ν= , 22 22 Q S ν= 作统计量F; 2 122 S F S = 由此可见,该统计量是自由度(ν1,ν2)的F 分布变量。 根据自由度(ν1,ν2)及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可由F 表查得临界的F α值。若F

实验十二阿司匹林水溶液的稳定性预测文档

药剂学实验 目录 一、基本知识与技能 一)药剂学实验任务 二)药物剂型的分类 三)药剂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简介 二、验证性实验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二乳浊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及油类所需HLB值的测定实验三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及稳定性观察 实验四氯霉素眼药水的制备 实验五双氯酚酸钠缓释片的制备及一般质量评估 实验六双氯酚酸钠缓释片主药含量及释放度的测定 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及不同类型软膏基质体外释药实验实验八凝胶剂的制备 实验九阿司匹林水溶液的稳定性预测 实验十栓剂的制备 实验十一鱼肝油微型胶囊的制备 实验十二脂质体的制备 三、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包合物的制备 实验二不同软膏基质的制备及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实验三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四、综合性实验 实验一对乙酰氨基酚片剂的制备 实验二对乙酰水杨酸肠溶片的制备 实验三盐酸普鲁卡因注射剂的制备

基本知识与技能 一、药剂学实验任务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处方组成、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随着医学、药学及相邻学科的发展,药剂学的内容有很大的发展。 药剂学实验是一门应用及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药剂学实验是学习药剂学重要的一环。本着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宗旨,通过典型制剂的处方设计、工艺操作/质量评定等实验内容,使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药学各专业本科生,能够进一步掌握主要剂型的理论知识、处方设计原理、制备方法;掌握主要剂型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考核方法;熟悉不同剂型在体外释药及动物经皮吸收实验方法及其速度常数测定;了解常用制剂机械。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试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参加制剂新品种、新剂型、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打下坚实基础,为将来从事制剂研究与生产提供一个实践基础 二、药物剂型的分类 (一)按物质形态分类 1.液体剂型通常是将药物溶解或分散在一定的溶媒中而制成。如:芳香水剂、溶液剂、注射剂、合剂、 洗剂、搽剂等。 2.固体剂型通常将药物和一定的辅料经过粉碎、过筛、混合、成型而制成,一般需要特殊的设备。如:散剂、丸剂、片剂、膜剂等。 3.半固体剂型将药物和一定的基质经熔化或研匀混合制成。如:软膏剂、糊剂、凝胶剂等。 4.气体剂型将药物溶解或分散在常压下沸点低于大气压的医用抛射剂(propellants)压入特殊的给药装置 制成,称为气雾剂。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1.真溶液型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一定的分散介质中,形成均匀分散体系。如:芳香水剂、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醑剂和注射剂等。 2.胶体溶液型以高分子分散在一定的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均匀分散体系,也称为高分子溶液。如:胶浆剂、火棉胶剂和涂膜剂等。 3.乳剂型油类药物或药物的油溶液以微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如:口服乳剂、静脉注射脂肪乳剂、部分软膏剂、部分搽剂等。 4.混悬型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如:合剂、混悬剂等。 5.气体分散型液体或固体药物以微滴或微粒状态分散在气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如:气雾剂。 (三)按给药途径分类 按照给药途径分类,剂型通常可分成两大类,即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和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药物制剂经口服给药,经胃肠道吸收发挥作。如:口服溶液剂、乳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

士的宁标准品溶液稳定性验证方案和报告

编码: 士的宁对照品变更生产厂家 验证方案 方案起草:_________________日期:年月日方案审核:__________________日期:年月日方案批准:__________________日期:年月日 陕西香菊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目的:确定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士的宁对照品是否可以用于替代中检院生产士的宁对照品,用于我公司郁金银屑片以及马钱子药材、马钱子粉含量测定使用。 2.背景:由于中检院生产的士的宁对照品于2015年下半年开始断货,至今不能采购到中检院生产对照品士的宁,而我公司用于郁金银屑片、马钱子药材、马钱子粉含量测定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必须使用到士的宁标准品,因此通过本次验证来确定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生产的标准品是否可以替代中检院生产的士的宁标准品,用于我公司郁金银屑片、马钱子粉、马钱子药材的含量测定。 3. 稳定性研究: .标签:用于对照品溶液变更厂家研究的的溶液瓶上需注明“用于对照品厂家变更验证,且必须注明生产厂家、对照品批号、称量重量、配置人、配置日期等相关信息”。 .对照品溶液配制: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郁金银屑片、马钱子粉、马钱子药材的含量测定项下对照品溶液制备方法:取士的宁对照品适量,精密称量,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士的宁的溶液,再精密吸取2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士的宁)。 .分析方法和接受标准: 3.3.1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L庚烷磺酸钠与L磷酸二氢钾等量混合溶液(用10%磷酸调节pH值至)(21:7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理论塔板数按士的宁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士的宁对照品适量,精密称量,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 含士的宁的溶液,再精密吸取2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士的宁) 分别制备两份士的宁对照品溶液(贴上“对照品配置标签”),混匀,定容后对两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三次,三次检测峰面积数的RSD值不得过%,以中检院的士的宁对照品为对照测定上海诗丹德对照品的有效含量。通过测定含量与标示含量的差值分析是否可以替换中检院士的宁标准品。

2021年对照品稳定性研究报告

类别:确认报告编号: 欧阳光明(2021.03.07) 部门:质量管理部页码:共页,第页 对照品稳定性确认报告 版次:□新订□替代: 实施日期:年月日 授权:现授权下列部门拥有并执行本方案(复印数:) 复印序列号: 目录 一、概述 1 确认目的 2 确认依据 3 确认计划 4 确认职责 二、确认准备 1、确认所需文件 2、确认仪器、人员的检查

三、对照品稳定性考察内容 1、稳定性研究的对照品的标识 2、对照品溶液配制 3、对照品溶液储条件 4、测试时间点 5、程序和可接受标准 5.1 HPLC 对照品考察方法 5.2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照品考察方法 5.3 薄层扫描法对照品考察方法 5.4 GC 对照品考察方法 四、验证结果评定与报告 五、偏差变更 一、概述 1、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为了研 究在方法中未规定有效期的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 2、验证依据 目前在药典和质量标准中均未规定对照品溶液的有效期,为保证分析的准确性,控制检验成本,因此在没有规定有效期的情况下我们来研究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确定对照品溶液的有效期。对照品溶液的有效期适用于常规分析方法,我公司主要有液相、气相、薄层、紫外等方法。 3 验证时间安排 验证时间安为 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至_____ 年_____月______日。 1、 30ug/ml 栀子苷对照品甲醇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2、 70ug/ml 芍药苷对照品稀乙醇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3、 5ug/ml 阿魏酸对照品甲醇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4、 0.75mg/ml 三七皂苷Rb1、0.75mg/ml 三七皂苷Rg1、0.15mg/ml 三七皂苷R1对照品的甲醇混合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5、 80ug/ml 葛根素对照品30%的乙醇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6、 0.4mg/ml 盐酸麻黄碱对照品的甲醇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7、 10ug/ml 黄芩苷对照品甲醇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8、 15ug/ml 麝香酮对照品的无水乙醇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9、 0.043mg/ml 芍药苷对照品甲醇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10、 50ug/ml 红景天苷对照品甲醇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11、 60ug/ml 黄芩苷对照品稀乙醇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2015版药典)分析

范围:药物制剂。 责任:检验员、QA监控员、化验室主任、质保科科长、质量部负责人。 内容: 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是:(1)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用1批原料药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要求用3批供试品进行。(2)原料药供试品应是一定规模生产的。供试品量相当于制剂稳定性实验所要求的批量,原料药物合成工艺路线、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的供试品应是放大试验的产品其处方与生产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如片剂、胶囊剂,每批放大试验的规模,片剂至少应为10 000片,胶囊剂至少应为10 000粒。大体积包装的制剂如静脉输液等,每批放大规模的数量至少应为各项试验所需总量的10倍。特殊剂型、特殊品种所需数量,根据具体情况另定。(3)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和规模生产所使用的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4)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的包装应与上市产品一致。(5)研究药物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药物分析方法与有关物质(含降解产物及其他变化所生成的产物)的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药物稳定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在稳定性试验中,应重视降解产物的检查。(6)由于放大试验比规模生产的数量要小,故申报者应承诺在获得批准后,从放大试验转入规模生产时,对最初通过生产验证的3批规模生产的产品仍需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稳定性试验。 本指导原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料药,第二部分为药物制剂。 1.原料药 原料药要进行以下试验。 1.1影响因素试验 此项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与建立降解产物的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供试品可以用一批原料药进行,将供试品置适宜的开口容器中(如称量瓶或培养皿),摊成≤5mm厚的薄层,疏松原料药摊成≤10mm厚薄层,进行以下

液相色谱对照品或者标准品溶液稳定性验证方案

GMP文件验证篇 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有效期验证方案 方案编号: SOP-COD0400 年月

验证方案审批表 验证方案名称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有效期验证方案 验证方案编号SOP—COD0400 方案起草人起草日期 方案审核部门审核人审核日期审核意见化验室 质量部 批准意见 批准人 批准日期 执行日期

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有效期验证方案目录 1.目的 2.背景 3.稳定性研究 .标签 .对照品溶液配制 .贮存条件 .测试时间点 .分析方法和接受标准 4.参考文件 5.结果报告 6.附件

1.目的:确定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的有效期。 2.背景:因药典中没有规定对照品溶液的有效期,因此,对于没有规定有效期的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进行4个月的研究,来观察其稳定性,并规定其内部使用有效期。本方案适用于常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3. 稳定性研究: .标签: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的溶液瓶上需注明“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 .对照品溶液配制: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中药成方制剂—黄连上清片的含量测定项下对照品溶液制备方法。 .贮存条件:按规定将配制好的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用封口膜封好,放在2~8℃的冰箱内贮存。注意:用于分析前需放置至室温。 .测试时间点:分别在0天、7天、14天、30天、2个月、3个月、4个月内测试。 .分析方法和接受标准: 3.5.1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L磷酸二氢钾溶液(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45nm,理论板数按盐酸小檗碱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液的制备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1 ml含20ug的溶液。 分别制备两份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贴上“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的贴签),在零时间点,对两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两次,互相复核含量。在零时间点以外的测试时间点,分别新鲜配制一份对照品溶液,并用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和用于研究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两次。用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平均响应值,来重新计算用于研究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的含量值。

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胶体分散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水化作用与胶粒的电荷二因素,现将亲水胶和疏水胶的稳定性分别讨论如下: (a)亲水胶体的稳定性 主要靠其强的溶剂化作用与胶粒的水化层。由于胶粒周围的水化层阻碍了粒子的相互聚结,水化层越厚,稳定性越大。因此,凡能破坏胶粒水化层的因素,均能引起亲水胶体的不稳定。如在亲水胶体中添加少量电解质时,不会因相反电荷的离子作用而引起凝结。一旦水化层被除去,形成了疏水胶粒后,则很容易发生凝结面析出沉淀。例如阿拉伯胶、琼脂等胶液中添加乙醇脱水后,胶粒失去水化层,遇阳离子即发生凝结。同样,若在亲水胶体中加入大量电解质,由于电解质离子本身具强烈的水化性质,加入后,脱掉了胶粒的水化层,也必引起凝结与沉淀。此作用称为盐析。 在亲水胶体中加入大量乙醇、丙酮、糖浆等脱水剂,亦可使溶剂化了的胶粒水化层破坏,脱水而析出。或者虽未析出,但对电解质的敏感性增加而更易盐析。亲水胶体若久经光、热、空气等影响而发生化学变化,其变化产物又具有较小的溶解度时,也会出现凝结现象。如在胶体溶液中加入不相混合的液体后通电,或猛烈振摇,或煮沸、冰冻时,均能产生部分或全部胶粒的凝结。紫外线与X射线亦能使胶液对电解质敏感。 (b))疏水胶体的稳定性 由于其胶粒不能水化而主要靠粒子表面带相同电荷,互相排斥才免于凝结而得稳定。但疏水胶粒只有在构成吸附层的吸附离子和部分异性离子存在时才能带电而具一定程度稳定性。若将疏液胶体(一般指溶胶)中少量电解质用透析法除去,胶粒失去电荷,胶体就产生凝结而沉淀。因此,胶体中必须有少量电解质的存在作稳定剂,其正负电荷组成胶粒的双电层结构,使疏水胶粒带一定量电荷而达到一定程度的稳定作用。电解质的加入量必须适当,若加入过多,随着外加离子浓度的增加,可将原来分布在扩散层中的异性离子挤到吸附层中,使其离予吸附层较远的扩散层中异性离子向吸附层靠近,使扩散层逐渐变薄,降低了起稳定作用的电位。当电位降至临界值下,胶粒发生凝结。可见溶胶对电解质是敏感的。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操作规程

山东xx制药有限公司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报告 文件类别:操作文件 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 持有部门: 分发号: 生效日期: 分发部门:中心检验室、质量管理部

1.目的:为研究检验方法中未规定效期的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特制定此规程。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验方法中未规定效期的对照品溶液。 3.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以及各品种质量标准。 4.责任:质量控制部部长、QC主管、QC检验员对规程的实施负责。 5.正文: 5.1.稳定性研究方案:各品种检验中使用的对照品溶液如需在一定时期内重复使用,QC检验员应制定稳定性研究方案,经组长或QC主管审核,质量控制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稳定性研究方案中应明确对照品溶液的名称和浓度,配制过程、检测方法(包括检测前对照品溶液的稀释)、贮存条件、拟研究的时间及测试时间点等。稳定性研究方案应有编号,编制规则:P+方案制定日期(两位年两位月)+两位流水号,如:P120801:5.2.稳定性研究的实施: 5.2.1.标签:所有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的溶液标签上都需标注“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 5.2.2.对照品溶液配制: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应按品种规定的方法进行。 5.2.3.储存条件:对照品溶液一般密封储存在2~8℃冰箱内,用于验证分析前需放置至室温。在研究过程中对照品溶液应始终保存在指定的贮存条件下。 5.2.5.程序和接受标准 5.2.5.1.程序:分别制备两份对照品溶液,在零时间点,对每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两次,互相复核。在零时间点以外的测试时间点,新鲜配制一份对照品溶液。对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和用于研究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两次。用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平均响应值,来重新计算用于研究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的含量值。 5.2.5.2.接受标准:在每次分析前,观察测试用的对照品溶液与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外观是否一致。如果溶液异常(如出现浑浊),则停止对照品溶液的测试。在零时间点,每份对照品溶液互相复核的结果相对偏差不得过1.0%。在每个分析测试点,对照品溶液的活性成分的含量与零点的相对偏差不得过1.0%。 5.3.验证结果评定与报告: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结束后,QC 检验员需要起草报告总结分析数据,报告应有编号(将相应方案中的P替换为R)。报告经组长或QC主管审核、质量控制部负责人批准后,确定的有效期可以生效。QC检验员在有效期生效后应登记台账以便于查对。 5.4.如有必要,可在增加中期报告或进行进一步的稳定性研究。 6.附则: 6.1.相关文件:无。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方案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 方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方案 文件类型:方法研究编号: 文件编号:﹡﹡ 页() 作者 分析师: 审核: 主管/经理 批准: 质量部经理: 签名:日期: 1.目的: 本草案目的是为了研究在方法中未规定对照品溶液的效期饿稳定性。 2.背景 目前,在药典中没有规定对照品溶液的效期(部分方法研究报告中提供对照品溶液的效期)。因此,对于没有规定有效期的对照品溶液可以研究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来确定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对于对照品溶液的研究适用于常规分析方法,例如液相,气相,薄层,紫外等分析方法。 3.稳定性研究: 标签 所有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的溶液标签上都需要标注“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 对照品溶液配制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遵循相应的分析方法。 储存条件 对照品溶液密封储存在2~8℃冰箱中(其他储存条件需在总结报告中说明),用于验证分析前需放置至室温。 测试时间点 测试时间可以用参照下表,更改的时间点需在总结报告中说明。 备注:×=测试点,【×】=可选择点 程序和接受标准 方法 分别制备两份对照品溶液,在零时间点,对每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两次,互相复核。在零时间点以外的测试时间点,新鲜配制一份对照品溶液。对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和用于研究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两次。用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平均响应值,来重新计算用于研究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的含量值。 在每次分析前,观察测试用的对照品溶液与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外观是否一致。如果溶液异常(如出现浑浊),或者色谱图中出现显着的杂质峰,则停止对照品溶液的测试。 在每次分析前,必须首先保证系统满足方法的系统适应性(如重复性,拖尾因子,分离度,理论塔板数等等)。在零时间点,每份对照品溶液互相复核的结果不得过。在每个分析测试点,对照品溶液的活性成分的含量与零点的差异不得过。 UV方法

对照品稳定性研究报告

类别:确认报告编号: 部门:质量管理部页码:共页,第页对照品稳定性确认报告 版次:□新订□替代: 实施日期:年月日 授权:现授权下列部门拥有并执行本方案(复印数:) 复印序列号:

目 录 一、概述 1 确认目的 2 确认依据 3 确认计划 4 确认职责 二、确认准备 1、确认所需文件 2、确认仪器、人员的检查 三、对照品稳定性考察内容 1、稳定性研究的对照品的标识 2、对照品溶液配制 3、对照品溶液储条件 4、测试时间点 5、程序和可接受标准 5.1 HPLC 对照品考察方法 5.2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照品考察方法 5.3 薄层扫描法对照品考察方法 5.4 GC 对照品考察方法 四、验证结果评定与报告 五、偏差变更 1、 30ug/ml 栀子苷对照品甲醇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2、 70ug/ml 芍药苷对照品稀乙醇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3、 5ug/ml 阿魏酸对照品甲醇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4、 0.75mg/ml 三七皂苷Rb1、0.75mg/ml 三七皂苷Rg1、0.15mg/ml 三七皂苷R1对照品的甲醇混合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5、 80ug/ml 葛根素对照品30%的乙醇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6、 0.4mg/ml 盐酸麻黄碱对照品的甲醇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7、 10ug/ml 黄芩苷对照品甲醇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8、 15ug/ml 麝香酮对照品的无水乙醇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9、 0.043mg/ml 芍药苷对照品甲醇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10、 50ug/ml 红景天苷对照品甲醇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11、 60ug/ml 黄芩苷对照品稀乙醇溶液稳定性考察评定与报告表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确认方案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确认方案编号:VDP-DZP-001-00 对照品溶液名称: 起草人:起草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

1.目的: 本草案目的是为了研究在HPLC含量测定特定存放条件下方法中未规定对照品溶液的有效期稳定性。 2.背景: 目前,在2015版《中国药典》中没有规定对照品溶液的有效期。对照品因量小价格昂贵,为获取企业利润最大化,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因此,对于没有规定有效期的对照品溶液研究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来确定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对于对照品溶液的研究适用于常规分析方法,例如液相,气相,薄层,紫外等分析方法。 3.稳定性研究: 3.1标签 所有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的溶液标签上都需要标注“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 3.2对照品溶液配制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遵循相应的分析方法。称样量大于10mg,先配制成贮备液,再用溶剂稀释至规定的浓度范围。 3.3储存条件

对照品溶液密封储存在2~8℃冰箱中(其他储存条件需在总结报告中说明),用于验证分析前需放置至室温。 3.4测试时间点 对照品溶液存放6个月时或7个月时。 3.5程序和接受标准 3.5.1 HPLC方法 3.5.1.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我单位制定对照品溶液的使用期限为半年,所以需对首次配制的对照品溶液在存放6个月后进行标定。具体方法为:用新配制的对照品溶液对存放6个月、7个月的对照品溶液进行标定。新配制的对照品溶液连续进5针做系统性实验,将6个月或7个月前配制的对照品溶液作为样品进行含量测定。 3.5.1.2接受标准 在每次分析前,观察测试用的对照品溶液与新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外观是否一致。如果溶液异常(如出现浑浊),或者色谱图中出现显著的杂质峰,则停止对照品溶液的测试。 在每次分析前,必须首先保证系统满足方法的系统适应性(如重复性,拖尾因子,分离度,理论塔板数等)。 在6月或7月测定的含量与在零月的含量差异不超过5.0%,判定结果为对照品溶液在6个月内含量稳定。计算时以0月配制的浓度为依据。 在6月或7月测定的含量与在零月的含量差异超过5.0%时,判定结果为对照品溶液在6个月内含量降解。同时用新标定的浓度和0月时的配制浓度计算校正因子。在0~6月使用该对照品溶液时,计算该对照品溶液浓度时以0月配制的浓度乘以校正因子为依据。 4参考文件: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药品GMP指南《质量控制实验室与物料系统》P91-P97。5结果报告: 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报告结束后,需要起草研究报告总结分析数据。在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记录复核后,报告经主管领导签字后,新的效期可以执行。如必要,可以增加中期报告,或进行进一步的稳定性研究。 6.附件:

-标准物质管理规定

-标准物质管理规定

————————————————————————————————作者:————————————————————————————————日期:

1 目的 对实验室所用标准物质〔包括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基准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所有用于检测工作中质量控制、分析仪器校正、分析方法比对及评价、技术仲裁和实验室能力测试的标准物质。 3 职责 3.1质控室负责标准物质采购的申请实施工作,负责标准物质的验收、保管、发放。 3.2质控室责标准物质的采购工作。 3.3各相关部门负责对所领用的标准物质的保管及正确使用。 4 工作程序 4.1 标准物质的申购 4.1.1 各部门于每季度初上报本部所需标准物质的名称、浓度范围、数量,交质控室汇总。质控室编制标准物质采购申请表,上报质控室主任审核,由总经理批准。 4.1.2标准物质采购申请表的内容包括:序号、标准物质名称、浓度范围、介质、数量、申购部门(人)、申购日期。 4.2 标准物质的采购 标准物质季度采购计划经批准后,由质控室负责购买,购买的标准物质必须是有证并在有效期内。 4.3 标准物质的验收、管理 4.3.1 标准物质验收时应检查:外观、保质期及证书,标准物质名称、编号、技术特性(均匀性、稳定性、标准值及不确定度等)是否符合使用要求,最后填写《标准物质登记表》,内容包括:序号、标准物质名称及编号、型号规格、标准值及不确定度、数量、研制单位、有效期、验收情况及日期。 4.3.2标准溶液(包括标准气体及其他标准物质)主要用作实验室绘制校准曲线及校正分析仪器。对于标准溶液,需填写《标准溶液领用登记表》,内容包括:标准溶液名称及编号、介质、标准值及相对不确定度、数量、有效期、领用人、领用日期。 4.3.3 标准样品,按每年技术校核计划发放考核标准样品,刮掉原样品安瓿瓶上的标准样

士的宁标准品溶液稳定性验证方案和报告

编码: 士的宁对照品变更生产厂家 验证方案 方案起草: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年—月—日 陕西香菊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 目的:确定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士的宁对照品是否可以用于替 代中检院生产士的宁对照品,用于我公司郁金银屑片以及马钱子药材、马钱子粉含量测

定使用。 2. 背景:由于中检院生产的士的宁对照品于2015年下半年开始断货,至今不能 采购到中检院生产对照品士的宁,而我公司用于郁金银屑片、马钱子药材、马钱 子粉含量测定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必须使用到士的宁标准品,因此 通过本次验证来确定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生产的标准品是否可以替代中检院生产的士的宁标准品,用于我公司郁金银屑片、马钱子粉、马钱子药材的含量测定。3. 稳定性研究: 3.1. 标签:用于对照品溶液变更厂家研究的的溶液瓶上需注明“用于对照品厂家 变更验证,且必须注明生产厂家、对照品批号、称量重量、配置人、配置日期等相关信息”。 3.2. 对照品溶液配制: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郁金银屑片、马钱子粉、 马钱子药材的含量测定项下对照品溶液制备方法:取士的宁对照品适量,精密称 量,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士的宁0.3mg的溶液,再精密吸取2ml,置10ml 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士的宁0.06mg)。 3.3. 分析方法和接受标准: 3.3.1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1mol/L庚烷磺酸钠与0.02mol/L磷酸二氢钾等量混合溶液(用10%磷酸调节pH值至2.8)(21:7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理论塔板数按士的宁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士的宁对照品适量,精密称量,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 含士的宁0.3mg的溶液,再精密吸取2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士的宁0.06mg) 分别制备两份士的宁对照品溶液(贴上“对照品配置标签”),混匀,定容后对两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三次,三次检测峰面积数的RSD值不得过1.5%,以中检院的士的宁对照品为对照测定上海诗丹德对照品的有效含量。通过测定含量与标示含量的差值分析是否可以替换中检院士的宁标准品。 3.5.2接受标准:以中检院的对照品为标准检测上海诗丹德对照品的有效含量,上海诗丹德对照品得测定含量与标示含量的差值不得过1.0%,说明其可以替换中检院对照品用于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方案设计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方案 文件类型:方法研究编号: 文件编号:﹡﹡ 页() 作者 分析师: 审核: 主管/经理 批准: 质量部经理: 签名:日期: 1.目的: 本草案目的是为了研究在方法中未规定对照品溶液的效期饿稳定性。 2.背景 目前,在药典中没有规定对照品溶液的效期(部分方法研究报告中提供对照品溶液的效期)。因此,对于没有规定有效期的对照品溶液可以研究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来确定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对于对照品溶液的研究适用于常规分析方法,例如液相,气相,薄层,紫外等分析方法。 3.稳定性研究: 3.1标签 所有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的溶液标签上都需要标注“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 3.2对照品溶液配制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遵循相应的分析方法。 3.3储存条件 对照品溶液密封储存在2~8℃冰箱中(其他储存条件需在总结报告中说明),用于验证分析前需放置至室温。 3.4测试时间点

测试时间可以用参照下表,更改的时间点需在总结报告中说明。 备注:×=测试点,【×】=可选择点 3.5程序和接受标准 3.5.1HPLC方法 3.5.1.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制备两份对照品溶液,在零时间点,对每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两次,互相复核。在零时间点以外的测试时间点,新鲜配制一份对照品溶液。对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和用于研究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两次。用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平均响应值,来重新计算用于研究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的含量值。 3.5.1.2接受标准 在每次分析前,观察测试用的对照品溶液与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外观是否一致。如果溶液异常(如出现浑浊),或者色谱图中出现显著的杂质峰,则停止对照品溶液的测试。 在每次分析前,必须首先保证系统满足方法的系统适应性(如重复性,拖尾因子,分离度,理论塔板数等等)。在零时间点,每份对照品溶液互相复核的结果不得过2.0。在每个分析测试点,对照品溶液的活性成分的含量与零点的差异不得过2.0。 3.5.2 UV方法 …… 4参考文件: 《中国药典》﹡﹡﹡﹡年版﹡﹡部(或其他方法号) 5结果报告: 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报告结束后,需要起草研究报告总结分析数据。在对照品效期研究记录复核后,报告经主管领导签字后,新的效期可以执行。如必要,可以增加中期报告,或进行进一步的稳定性研究。 6.附件

标准物质特性

标准物质的特性 标准物质最主要的是三大基本特性:均匀性、稳定性、溯源性构成了标准物质三个基本要素,其具体特性有: 1.量具作用:标准物质可以作为标准计量的量具,进行化学计量的 量值传递。 2.特性量值的复现性:每一种标准物质都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或物 理特性,保存和复现这些特性量值与物理的性质有关,与物质的数量和形状无关。 3.自身的消耗性:标准物质不同于技术标准、计量器具,是实物标 准,在进行比对和量值传递过程中要逐渐消耗。 4.标准物质品种多:物质的多种性和化学测量过程中的复杂性决定 了标准物质品种多,就冶金标准物质就达几百种,同一种元素的组分就可跨越几个数量级。 5.比对性:标准物质大多采用绝对法比对标准值,常采用几个、十 几个实验室共同比对的方法来确定标准物质的标准值。高一级标准物质可以作为低一级标准物质的比对参照物,标准物质都是作为“比对参照物”发挥其标准的作用。 6.特定的管理要求:标准物质其种类不同,对储存、运输、保管和 使用都有不同的特点要求,才能保证标准物质的标准作用和标准值的准确度,否则就会降低和失去标准物质的标准作用。 7.可溯源性:其溯源性是通过具有规定的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 使得测量结果或标准的量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基准,通常是国家

基准或国际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标准物质作为实现准确一致的测量标准,在实际测量中,用不同级别的标准物质,按准确度由低到高逐级进行量值追溯,直到国际基本单位,这一过程称为量值的“溯源过程”。反之,从国际基本单位逐级由高到低进行量值传递,至实际工作中的现场应用,这一过程称为量值的“传递过程”。通过标准物质进行量值的传递和追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摘要】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是指配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解离为水合金属离子和配体,当达到平衡时其解离程度的大小。稳定性是配合物在溶液中的一个重要性质,了解配合物对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及其规律,必须从中心离子和配体的本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入手。本文主要讨论中心离子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惰气性、d10型、d10s2型、d1-9型金属离子 1、惰气性金属离子 碱金属: Li+、Na+、K+、Rb+、Cs+ 碱土金属:Be2+、Mg2+、Ca2+、Sr2+、Ba2+及:Al3+、Sc3+、Y3+、La3+ (1)作用力:中心原子与配体间的作用主要是静电作用。 (2)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中心离子的电荷和半径。中心离子的电荷越大,半径越小形成配离子越稳定。 配合物的稳定性随z2/r增大而增大 稳定性顺序为: Li>Na>K>Rb>Cs; Be>Mg>Ca>Sr>Ba 2、d10型金属离子 Cu(Ⅰ)、Ag(Ⅰ)、Au(Ⅰ) Zn(Ⅱ)、Cd(Ⅱ)、Hg(Ⅱ) Ga(Ⅲ)、In(Ⅲ)、Tl(Ⅲ) Ge(Ⅳ)、Sn(Ⅳ)、Pb(Ⅳ) (1)作用力: 化学键在不同的程度上有明显的共价性。 (2)稳定性的规律: ①这种金属离子的配合物一般比电荷相同、体积相近的惰气金属离子的配合物要稳定些。 ②Zn(Ⅱ)、Cd(Ⅱ)、Hg(Ⅱ)这三种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是Hg(Ⅱ)的最高。 ③Zn(Ⅱ)和Cd(Ⅱ)的顺序不一致,在与有些配体配位时,Zn(Ⅱ)的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Cd(Ⅱ)的配合物的稳定性,但与另一些配体配位时则出现相反的现象。 例如:Zn(Ⅱ)、Cd(Ⅱ)、Hg(Ⅱ)与卤素离子形成的配离子时,在Cl-、Br-、I-作配体时稳定性顺序都是ZnCdCl->Br->I-,说明Zn(Ⅱ)的卤素离子配合物中以静电作用为主。

标准物质管理制度

标准物质管理制度 1、标准物质的验收和验证 试验室对所获得的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标准物质首先应当收:检查制造商的资质、证书的有效性、生产日期、有效期及不确定度等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外观、包装有无异常。采用试验室可能达到的方法对标准物质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如与已有的标准物质进行比对,测试已知结果的样品等。 2、标准物质的包装与贮存 (1)标准物质的包装应满足该标准特定的用途。 (2)标准物质的最小包装单元应贴有标准物质标签。标准物质标签上应附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 (3)标准物质的储存条件应适合该标准物质的要求和有利于特性量值的稳定。一般应贮存于干燥、阴凉、洁净的环境中。某些有特殊贮存要求的,应有特殊的贮存措施。 3、标准物质证书 “标准物质证书”是介绍标准物质的技术文件。是研制单位向用户提出的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必须随同标准物质提供给用户。 “标准物质证书”中应提供如下基本信息:标准物质编号、名称、标准物质定值日期、用途、制备方法、定值方法、标准值、总不确定度、均匀性及稳定性说明,最小取样量,使用中注意事项,贮存要求等。 4、标准物质的正确使用 正确使用标准物质是保证测量量值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在标准物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标准物质使用者应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标准物质目标”中

选择与预期应用测量量值水平相适应的标准物质。一般所选标准物质的准确度应比被测仪器或检测方法的准确度高3~5倍。在普通工作场合可以选用二级标准物质,对实验上认证、方法评价、产品监督检验与仲裁等应选择一级标准物质。 (2)所选标准物质的基体组成与被测样品的基体组成一致或尽可能接近。所测量成分的含量也应尽可能相同或接近。同时还要注意标准物质的形态,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是测试片还是粉末,是方的还是圆的。 (3)使用者在使用标准物质前应全面、仔细地阅读标准物质证书,详细了解该标准物质的制备、性质、量值、用途、定值测量方法、定值日期以及最小取样量。这样可避免误用,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 (4)在实际操作中,标准物质与被测样品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同一种方法,并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中进行测量,以保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避免系统误差。 (5)所选的标准物质稳定性和数量应满足试验检测的需要,已超过稳定期的标准物质不能使用。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方案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方案 文件类型: 方法研究编号:文件编号: 页()作者 分析师: 审核: 主管/ 经理 批准: 质量部经理: 签名:日期: 1. 目的: 本草案目的是为了研究在方法中未规定对照品溶液的效期饿稳定性。 2. 背景 目前,在药典中没有规定对照品溶液的效期(部分方法研究报告中提供对照品溶液的效期)。因此,对于没有规定有效期的对照品溶液可以研究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来确定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对于对照品溶液的研究适用于常规分析方法,例如液相,气相,薄层,紫外等分析方法。 3. 稳定性研究: 标签 所有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的溶液标签上都需要标注“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 对照品溶液配制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遵循相应的分析方法。 储存条件 对照品溶液密封储存在2?8C冰箱中(其他储存条件需在总结报告中说明)用于验证分析前需放置至室温。 测试时间点

程序和接受标准 方法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制备两份对照品溶液,在零时间点,对每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两次,互相复核。在零时间点以外的测试时间点,新鲜配制一份对照品溶液。对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和用于研究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两次。用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 液的平均响应值,来重新计算用于研究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的含量值。 接受标准 在每次分析前,观察测试用的对照品溶液与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外观是否一致。如果溶液异常(如出现浑浊),或者色谱图中出现显著的杂质峰,则停止对照品溶液的测试。 在每次分析前,必须首先保证系统满足方法的系统适应性(如重复性,拖尾因子,分离度,理论塔板数等等)。在零时间点,每份对照品溶液互相复核的结果不得过。在每个分析测试点,对照品溶液的活性成分的含量与零点的差异不得过。 UV方法 4参考文件: 《中国药典》* ***年版**部(或其他方法号) 5结果报告: 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报告结束后,需要起草研究报告总结分析数据。在对照品效期研究记录复核后,报告经主管领导签字后,新的效期可以执行。如必要, 可以增加中期报告,或进行进一步的稳定性研究。 6?附件

对照品(标准品)和对照药材溶液稳定性考察报告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考察报告 (薄层色谱法用于鉴别) 报告书编号:YB- 1203·0017-00-01(2013) 一、考察目的:通过薄层鉴别实验,考察葛根素等共33种对照品分别用相应溶剂所配制的相应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从而规定其用于薄层鉴别实验的有效期。 二、考察范围:对照品溶液稳定性考察。 三、考察类型:同步考察 四、考察日期及对照品及相应溶剂种类 考察日期2013 年01 月01 日至2013 年08 月30 日

对照品及相应溶剂种类:大黄素(甲醇液)、大黄素(乙醇液)、丹参酮IIA(乙酸乙酯液)、丹参酮IIA (甲醇液)、丹酚酸B(75%甲醇液)、丹皮酚(丙酮液)、甘草酸铵(甲醇液)、葛根素(甲醇液)、瓜氨酸(稀乙醇液)、桂皮醛(乙醇液)、华蟾酥毒配基(乙醇液)、黄芪甲苷(甲醇液)、黄芩苷(甲醇液)、黄芩素(甲醇液)、汉黄芩素(甲醇液)、苦参碱和槐定碱(混合乙醇溶液)、苦参碱(甲醇液)、氧化苦参碱(甲醇液)、苦杏仁苷(甲醇液)、芒柄花素(甲醇液)、毛蕊花糖苷(甲醇液)、没食子酸(甲醇液)、人参皂苷R0蜕皮甾酮(混合甲醇溶液)、山栀苷甲酯(乙醇液)、8-0-乙酰山栀苷甲酯(乙醇液)、芍药苷(乙醇液)、天麻素(甲醇液)、五味子甲素(三氯甲烷液)、盐酸水苏碱(无水乙醇液)、氧化苦参碱(乙醇液)、异钩藤碱(甲醇液)、栀子苷(乙醇液)、酯蟾酥毒配基(乙醇液)、梓醇(甲醇液)、盐酸小檗碱(甲醇液)、黄芩苷((甲醇液)。 五、考察过程中的偏差及漏项情况: 考察试验过程中无偏差情况发生,考察项目无遗漏;考察实施过程中考察方案无修改,考察记录完整,实验结果符合考察要求,无需做进一步的补充试验。 六、考察过程总结: 检验仪器设备均在检定效期内;试剂试液等实验条件均符合检验要求;人员具有相应的检验能力和资质。整个考察过程严格按《对照品(标准品)和对照药材溶液稳定性考察操作规程》(方案编码:1203·0117-00)进行考察。 七、通过考察确认文件的适用性: 文件名称文件编号 《对照品(标准品)和对照药材溶液稳定性考察操作规程》1203·0117-00 八、考察结论及建议: 本次考察过程中,实验过程严格按《对照品(标准品)和对照药材溶液稳定性考察操作规程》以及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检验过程中未发生偏差,无漏项。确定了葛根素等共33种对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