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第三、四章导读与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四篇导读与练习
书籍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红星照耀中国》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着全中国。

阅读此书,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1.熟读斯诺对革命伟人的报道,了解他们的思想经历及性格特征;
2.了解长征始末;
3.了解红军的生活、军队制度与政策等内容;
4.学习革命精神,学会在当今社会加以运用。

章节简介
在第三篇(章节名称《在保安》),作者来到保安,记叙了见到毛泽东与其夫人的场景,对毛泽东的生平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就“中国共产党人今天的基本政策是什么”与毛泽东以及共产党的其他领人进行几次淡话,见到红军大学的校长林彪这个首级被悬赏二百方的人物。

在第四篇(章节名称《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作者介绍了毛泽东的童年生活、在长沙的经历、在北京以及游历全国加入共产党的经历,介绍了共产党成立的过和早期不同路线之间的斗争,以及民革命和苏埃运动时期毛泽东的经历,最后介绍了红军的成长过程和红军的相关政策。

重点章节
1.苏维埃掌权人物(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及简单介绍)
2.悬赏两百万元的首级(关于红军大学及林彪的介绍)
3.第四篇毛泽东的革命经历及苏维埃、红军的成长历程。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在保安,美国记者斯诺终于找到了南京同他打了十年仗的共产党领
袖。

斯诺到了后,保安外侨的人数剧增。

另外的一个西方侨民就是一个称作通知的德国人。

2、斯诺对毛泽东的第一次印象是,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对工作一丝不苟,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3、斯诺对毛泽东进行“正式”访问时担任他的译员的一位年轻的苏维埃“干部”是。

4、斯诺到达红军大学,校长邀请斯诺给学员讲话,题目是《》。

5、红军大学以_____为教室,以______为桌椅,以________为黑板。

6、红军大学的校长是___________,他以___________创始者著称。

7、红军剧社的节目可以说是一种___________,共同的地方主要是两个中心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

8、人民抗日剧社的社长是:________.剧团的节目真正让斯诺奇怪的是他们能满足
_______,红军的剧目和歌曲都是自己写的,有些短剧是________,有些是_______写的。

9、毛泽东于一八九三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父亲叫________,母亲在娘家叫
_______。

毛泽东八岁开始在本地小学堂读书,到了他十三岁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同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毛泽东_______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这期间,他读了一本书,叫__________,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

11、在长沙,毛泽东第一次看的报纸是________,它是__________主编的。

毛泽东第一次发表正见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他参加了_________领导的革命军,他一共当了_______年兵,后来进了一所公立高级商业学校,但在那里只住了一个月,因为______________,使他很讨厌。

12、毛泽东后来进了省立第一中学,他读了____________以后,得出结论,还不如自学更好,所以在那里带了六个月就退学了。

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____________去看书。

后来他进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在这里给他印象最深的教员是_______,他和几位朋友成立的一个组织是__________。

在这个时候,他的思想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思想的大杂烩。

13、一九一八年夏天,毛泽东来到北京,______把他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________,让毛泽东做了_______;在这里,他遇见并爱上了_______,思想上赞同___________。

14、一九一九年初,毛泽东回到长沙。

五四运动以后,他是《___________》的主笔,还帮助创办了_________。

15、一九一九年,毛泽东第二次前往上海,见到了_________。

他第二次在北京期间,读了三本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此,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16、一九二一年五月,毛泽东到_______参加共产党成立大会,在这个大会的组织上,起领导作用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17、一九二七年十一月,第一个苏维埃在湖南边界的_______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的主席是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1.在斯诺看来,毛泽东是个“令人感兴趣而复杂的人”。

主要表现在哪里?
2.在什么条件下,中国人民才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的军队?
3.简述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4.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5.早在井冈山时期,红军就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内容是哪些?
6.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几次“围剿”,战绩如何?
7.毛泽东认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三、阅读题。

(一)
红军大学有许多独特无二的地方。

它的校长是一个二十八岁的指挥员,据说他从来没有吃过一次败仗。

红军大学自称有一个班的学员全是老战士,平均年龄是二十七岁,平均每人有八年作战经验,受过三次伤。

有什么别的学校由于“纸荒”而不得不把敌人的传单反过来当作课堂笔记本使用?或者每个学员的教育费用,包括伙食、衣着、一切在校开支,每月不到十五元银洋?或者把那些鼎鼎大名的学员的首级赏格加起来总共超过二百万元?
红军大学就是这样。

最后,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煳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这么一家。

所以不怕轰炸是因为在陕西和甘肃,除了普通房屋以外,还有很大的住人的窑洞、供佛的岩窟、防敌的堡垒,都有几百年的历史。

有钱的官吏和地主在一千年前就修建了这种奇怪的建筑物,用以防御洪水、外敌、饥荒,在这些地方囤粮藏宝,挨过历次的围困。

这些洞窟深挖在黄土岩或硬石岩中,有些有好几间屋子,可以容纳好几百人,是天造地设的防空洞,不怕原来是中国人民送给蒋介石去打日本人的南京新轰炸机的轰炸。

红军大学就是在这种古老的洞窟中找到了奇怪而安全的校舍。

1.结合选段内容,说说为什么“红军大学有许多独特无二的地方。


2.当时红军大学的校长是。

你对他的评价如何?
(二)
第二个节目是《》,由剧社的十几个女孩子优美地演出。

她们光着脚,穿着农民的衣裤和花背心,头上系着绸头巾,跳起舞来动作整齐优美。

我后来知
道,其中有两个姑娘是从江西一路走过来的,她们原来在瑞金的红军戏剧学校学习舞蹈。

她们是真正有才华的。

另外一个独特而好玩的节目叫做《》,表演中国动员抗日。

我不知道他们是用什么魔术变出这些服装来的,忽然之间有一群群青年穿着白色的水手服,带着水手帽,穿着短裤——先是以骑兵队形,后来以空军队形,步兵队形,最后以海军队形出现。

中国人是演哑剧的天生艺术家,他们的姿态十分写实地传达了舞蹈的精神。

接着是一个叫做《红色机器舞》。

小舞蹈家们用音响和姿势,用胳膊、大腿、头部的相互勾接和相互作用,天才地模拟了气缸的发动、齿轮和轱辘的转动、发动机的轰鸣——未来的机器时代的中国的远景。

他们不肯放过我。

天晓得,我除了狐步舞、圆舞曲、《波希米》和《圣母玛丽亚》以外,什么也不会,而这些乐曲对这批斗志昂扬的观众来说是很不合适的。

我甚至已记不起《马赛曲》是怎么唱的了。

他们仍继续要求。

我在极度尴尬的情况下终于唱了《荡秋千的人》。

他们很有礼貌。

没有叫我再来一个。

1.请把文中的空格补充完整。

2.斯诺去看的演出节目由什么单位表演的?他看到的第一个节目是什么?
2、结合选文简要归纳演员、观众的表现。

3、“演出结束了,但是我的好奇心仍旧未减。

因此第二天我去访问人民抗日剧社的社长。

”联系后文说说社长是谁。

(三)
我八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

早晚我到地里干活。

白天我读孔夫子的《论语》和《四书》。

我的国文教员是主张严格对待学生的。

他态度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

因为这个缘故,我十岁的时候曾经逃过学。

但我又不敢回家,怕挨打,便朝县城的方向走去,以为县城就在一令山谷里。

乱跑了三天之后,终于被我家里的人找到了。

我这才知道我只是来回兜了几个圈子,走了那么久,离家才八里路。

可是,我回到家里以后,想不到情形有点改善。

我父亲比以前稍微体谅一些
了,老师态度也比较温和一些。

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这次“罢课”胜利了。

……
我家分成两“党”。

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

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

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

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但我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同我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

父亲喜欢责备我不孝和懒惰。

我就引用经书上长者必须仁慈的话来回敬。

他指摘我懒惰,我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我父亲年纪比我大两倍多,所以应该多干活。

我还宣称:等我到他这样年纪的时候,我会比他勤快得多。

我的不满增加了。

在我们家里,辩证的斗争在不断地发展着。

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

我大约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我们两人在他们面前争论了起来。

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激怒了我。

我骂了他,就离开了家。

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

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

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

父亲坚持要我磕头认错。

我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

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我从这件事认识到,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仍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

1.这是____________的童年经历。

2.请简要概括选段中的几件事。

3.选段体现出“我”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请联系整个章节有关“我”的内容,说说在斯诺的笔下,“我”是什么样的人?
5.分析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特色。

我家分成两“党”。

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

反对党由我、母亲……
6.在毛泽东的个人经历中,书籍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请谈谈对你思想产生影响的一本书。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毛泽东李德2、天生精明3、吴亮平
4、林彪《英美对华政策》
5窑洞;石头、砖块;石灰泥土糊的墙。

6、林彪;短促突击战。

7、杂耍表演;抗日和革命。

8、危拱之女士;真正的社会需要;成仿吾;丁玲。

9、毛顺生;文七妹;用他自己的方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

10、十三岁;盛世危言。

11、《民力报》;于右任;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

黎元洪;半;大多数课程都用英语讲授。

12、御批通鉴辑览;湖南省立图书馆;杨昌济;新民学会;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13、杨昌济;李大钊;图书馆助理员;杨开慧;无政府主义;
14、《湘江评论》;文化书社。

15、陈独秀;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

16、上海;陈独秀;李大钊
17、茶陵;杜修经
二、简答题。

1.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幽默;坚定的内心信念;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机智和老练、世故。

2.(1)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3)目前在日
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才去。

主要条件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团结。

3.1921年成立。

1923年国民党和共产党达成协议称要为实现民主而斗争。

1924年国民党和共产党结成联盟。

1925---1927年的大革命中非常活跃。

1927年国共两党的合作宣布结束。

4.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5.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打土豪款子要归公;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八大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买东西要付钱;要讲卫生,盖厕所离家要远。

6.五次,前四次失败,第五次胜利。

7.(1)一九三三年福建事变中没有能同蔡廷锴的部队联合,(2)放弃了我们以前的运动战术,而采用错误的单纯防御战略。

使用阵地战。

三、阅读理解。

(一)
1、(1)学员都是老战士;(2)用敌人的传单反过来当作课堂笔记本;(3)条件艰苦,校舍奇怪。

2.林彪。

评价略。

(二)
1.《丰收舞》《统一战线舞》
2、红军剧社《侵略》
3、演员表演认真,富有激情观众热情有礼貌。

4、危拱之女士
(三)
1.毛泽东
2.(1)因老师严厉而逃学(2)引经据典反驳父亲(3)因父亲当中骂人而离家威胁父亲
3.(1)具有反抗精神:逃学、会反驳威胁父亲;(2)聪明:懂得用父亲的方法反驳父亲
4.①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②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③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④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⑤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5.这里的“党”一词用得有特色。

它通常指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维护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

这里借用这些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和家中的其他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起来反抗旧势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亲)的有趣故事。

6.写出一本书籍,并说明书籍让人懂得了什么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