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进展述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进展述评
摘要:为全面了解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状况,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十年来公共体育服务为研究对象,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总体状况、理论体系、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
研究发现: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呈递增的趋势,研究的视阈逐渐增多,但也存在着理论性研究过多,实证性研究缺乏等问题。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治理转型、标准化、跨学科界限研究等是后续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进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4―0128―05
《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的基本公共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知识产权和人口与计划生育等服务”[1],公共体育服务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因此通过文献梳理、逻辑分析等方法,对10年间我国的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剖析,从整体上把握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进展、研究的热点及以后研究趋势,对准确把握以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走向,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
义。
1 公共体育服务总体状况分析
1.1 公共体育服务总体趋势分析
体育理论界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定义未形成统一的共识,尚存在着“体育公共服务”和“公共体育服务”两个内涵基本相同的概念,但自2008年以后我国官方文件开始正式使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也正式使用“公共体育服务”一词。
因此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NKI网络版)以2005―2015过去的十年时间为界限,以“公共体育服务”,进行主题检索,统计形成趋势图(见图1),研究发现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总体趋势持续上升,说明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热点。
为进一步了解公共体育服务文献数量的准确性,又以2005―2015年为时间界限,以“公共体育服务”为篇名进行搜索,总共检索到文献1803条,文献主要来自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137条),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03条),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87条),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173条),总体趋势与主题检索相似呈逐年递增趋势。
如图2所示,根据趋势图可将其划分为平稳增长阶段(2005―2007年)在此期间文献数量较少,增幅不明显,加速增长阶段(2008―2010年)文献的数量逐渐
增加,高速增长阶段(2011―2015年)文献数量急剧增加,年均数量较大,且迅猛增加,表明我国的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1.2 研究视阈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广泛性,在中国知网中以公共体育服务为篇名进行分类检索,搜索与公共体育服务相关的研究领域,进而分析研究的热点,从检索结果来看,与公共体育服务相近的视阈近20个,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体系、供给、现状、社区、均等化和机制等,综合公共体育服务视阈分析,近10年的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视阈逐渐增多,研究的领域逐渐扩大,但也也存在着重复性、理论性、宏观性研究较多,而实证性、微观性研究不足等问题。
2 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进展分析
2.1 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兴起
公共体育服务是公共服务理论的演化及延伸,因此,首先需要对公共服务理论进行梳理:我国有关于公共服务的研究始于2002年之后,如《中国农村公共服务》(徐小青,2002),论述了“农村公共服务的现状以及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关系密切的村民组织化问题”。
《公共服务型政府》(李军,2005),主要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模式与战略,提出了“建立服务型政府、建立公共治理体制”等观点,再
此还有《服务型政府》(张勤,2005),《非政府公共部门与公共服务》(丁元竹,2005)。
始于2002年的公共服务迅速发展并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始于刘艳丽和苗大培在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04-10-01)上提出的《社会资本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论题,揭开了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能够检索到最早的有关公共育服务的
文章体是李艳丽和姚从容在2004年《西安体育学报》发表的,她们“从经济学的视角论述了体育公共服务产业的概念及生产主体需多元化的问题,并提出了在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提供主体和生产主体应适当分离,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相结合的多元化生产的趋势。
”[2]
2.2 公共体育服务理论体系的研究
2?q2?q1关于“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的讨论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产物,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是理论建构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3],对于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的研究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过解释、探讨和分析,总结起来各主要学者主要从三个角度对公共体育服务进行界定:从公共行政学的角度,肖林鹏、李宗浩等“从社会实践活动分析的视角,对公共服务中政府、组织和个人等构成要素等进行理性剖析,提出了公共体育服务是公共组织为满足公共体育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者混合物
品”[4]从公共体育服务目的性角度,“公共服务公共体育服
务的对象是人,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体育需求为目的,着眼于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既给市民提供体育文化享受,也提供并保障社会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体育环境与条件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称”[5]。
从供给需求的角度来看,肖林鹏、杨晓晨、郇昌店等学者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满足公共体育需求的服务,从需求的视角出发,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为满足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各种体育服务和活动的
总称”[6]。
以上对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的界定大都从宏观视角对公共体育服务概念进行界定,强调公共体育服务的职能作用,大都认定公共体育服务就是公共体育产品或者体育服务,通过认真分析已有的概念界定,并进行总结归纳,个人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提供体育公共产品和满足体育需要的总称。
但究其真正的概念定义,需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q2?q2有关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具体来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对于社区公共体育服务
体系的研究始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重要组成部分,此后各学者展开了对社区公
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孔祥阐述了“政府组织、市场组织、社会组织等各供给要素的主要职能以及资源依托来讨论社
区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模式,并提出了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途径”[7]还有学者从“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功能定位出发,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内容分为休闲体育活动服务、场地设施服务、组织服务、信息服务、培训指导服务、监督反馈服务以及效果评价等服务内容并对各服务内容进
行了系统的阐述,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以整合机制、协作机制、激励机制作为社区体育服务的运行机制”[8]这些学者的研究为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提供
了依据和理论参考。
(2)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q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我
国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公共服务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建设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具有重要意义,有关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的阐述,鲍明晓认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以满足广大农民体育文化需求保障广大农民基本体育权益的所有公益性或以公益性为主的体育机构
和组织及其提供的体育服务所构成的一个系统”[9],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农村场地不足和缺乏活动经费以及农村体育消费观念和意识
不强,导致农村对体育的消费结构和方式单一,基础性设施
的建设与实际的需求服务严重滞后”[10]等问题。
针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齐立斌倡导建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运行的协调机制包括“多部门、定向分工协作;服务信息反馈和传输;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保障以及建立以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考评
机制。
”[11]
(3)县域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所谓县域是以县制所涉及的空间范围为边界的区域,县域公共体育服务是我国城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对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县域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过渡时期、人民公社时期、改革开放初期以及新世纪以来的发展时期,对县域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理机制和模式选择的研究,强调我国目前的县域公共体育服务应是“一主多元的协调合作”的模式以及多元化主体协同的治理机制”
[12]。
2.3 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机制的研究
2?q3?q1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面的研究
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面的研究,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东亚模式以及莱茵模式,反观国内对于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主要概况为以下几点:(1)关于公共体育服务模式研究;对体育公共体育服务模式的探讨,众多学者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供给主体上,如
“现阶段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应该坚持政府主导,旨在深化“一主多元”的供给格局,即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要发挥强势作用[13]”,武东海则提出了“以政府、社会、市场三者互为支撑的多中心治理供给”[14]樊炳有“从导致我国体育供给不足和低效率的源头出发,提出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供给渠道以及供给方式的多元化,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其他供给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体制”[15]以上学者对于模式的探讨有其道理所在,究竟我国应采取何种的供给模式,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具体的体育环境来确定,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学者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2)关于公共体育服务转型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朱毅然分析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模式的转化从“举国体制―公平至上”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出现阶段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模式应该从“多元竞争与合作―均等共享”转型[16],二是刘玉根据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认为我国体育发展逐渐由基本没有公共服务职能,到逐步实现了“发展导向―效率优先”向“进步导向―均等共享”转型,坚持体制创新、理念创新、方式创新[17]。
2?q3?q2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研究
有关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研究,主要包括均等化的涵义、现状及对策研究等。
(1)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公共体育服务均等
化是均等化政策在体育领域中的重要体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而展开的“是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在体育领域的体现,是指公共组织考虑到公民的体育需求,提供基本的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18],刘玉
认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政府为
公民基本的、不同时间段用不同的衡量标准、最后大体均等的体育公共产品及服务。
对于内涵的确定,学术界未能达成一致的共识,但普遍都认为:均等化供给的主体是各类公共体育组织;均等化不是平均化;是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按照一定的标准提供的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
(2)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现状:由于我国的服务供
给制度、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公共体育组织的不健全,造成了目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非均等化的现状:“公共体育
服务总量严重不足,区域、城乡、阶层差异明显,例如人均场地占有量,体育社会指导员的数量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等”
[19]我国体育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已成为客观的现实,学者们
对成因的探究也基本围绕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展开。
如“投入主体单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20]等。
(3)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对策研究:由于我国的公共
体育服务均等化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解决之道的研究较
为丰富,学者们大都围绕造成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不均等化的因素展开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统筹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制度;建立可持续的财政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和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等”[21]针对性的对策分层次、分阶段、分重点逐步推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简要评价
3.1 理论研究薄弱
首先基础理论性研究薄弱,我国的公共体育服务理论来源于公共服务,相对于公共服务的研究,公共体育服务理论缺乏本质的理论性指导,对基础性问题的研究也缺乏哲理性思索,甚至还存在着概念性分歧,依据存在着“公共体育服务”和“体育公共服务”两个概念,对公共体育服务范畴的把握不足,导致公共体育服务与其他公共服务混淆,服务的内容和分类迷糊;其次研究视角局限,现阶段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大都基于经济学的理论视角,视角结构单一缺乏系统性以及新的研究途径,研究的出发点和论证体系都印刻着经济学痕迹;再次,研究的理论深度不够,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尚未形成独自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主线以及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理论,对于供求关系、提供服务的主体和服务对象的关系以及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研究不足,对政策制定的支持力度不够;最后,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普适性很高,研究缺乏针对性,通过梳理发
现,理论的研究尤其在模式研究方面,基本上都围绕“多中心治理”等方面展开,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各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政策的倾向性,研究的方法方面也多局限在理论陈述和逻辑分析,过分强调理论推演缺乏可行性考虑,对政策性指导意义不足。
3.2 实证研究匮乏
总体来说,对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证研究深度不够,数量不多,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性探索,现在公共服务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但公共体育服务相关性问题研究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例如城乡之间“二元化”导致的政策、模式、现状的差异研究缺乏,对公共体育服务实践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健身产品方面,其发展重点和方向与当前公共体育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使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端跟需求端失衡,导致部分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成为无效供给,导致整个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乃至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急需结合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 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前瞻
4.1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治理转型研究
现阶段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的研究,在“多中心治理”、“一主多元”等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的经济改革大背景下,以往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仍然没脱离政府主导的理念,供给
体制落后于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并且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治理转型的研究甚少,尤其是将分析框架置身于在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的背景之中的理论模型还是未来走向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因此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转型研究是以后研究的重点跟难点。
4.2 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研究
公共体育服务标准是均等化的核心参数,是均等化的标准,现阶段对均等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均等化的内涵、现状以及对策领域,对均等化标准的研究甚少,制定统一的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促进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是实现绩效考核与改进的重要方式以及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基础。
因此,对均等化标准的研究是以后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另一个亟待研究的方面。
4.3 跨学科界限的研究
公共体育服务是由公共服务理论发展延伸而来,公共服务理论涉及了公共政治学、公共经济学以及公共管理理论等诸多学科门类,当前公共体育服务理论研究相对还比较的薄弱,未能形成独立的学科门类,处于一系列知识科学交叉的尴尬地位,因此需要加大对公共体育服务相近知识理论体系的研究,以此为突破点,使公共体育服务理论尽早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
4.4 公共体育服务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经济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的经济
结构性改革,旨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具有很大的适用性,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方面依据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供给体系不完善、供给服务方式单一等,急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因此与当前“供给侧”制度紧密结合,进行公共体育服务结构性改革,改善供给和需求端的矛盾,进一步促进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健康发展,是以后研究的重点跟热点。
5 结语
从公共体育服务总体趋势来看,近10年总体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可以分为平稳、加速、高速增长三个阶段,并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是研究的热点。
从公共体育服务视阈来看,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集中在理论体系、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等集中的领域,但存在着重复性、理论性研究较多,缺乏实证性研究等问题。
未来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治理转型、标准体系以及跨学科研究等领域,研究更趋向实用、微观层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2-33.
[2]刘艳丽,姚从荣.从经济学视角试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产业生产主体的多元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5):16-18.
[3]金岳霖.形式逻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44.
[4]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97-101.
[5]刘玉.论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内涵、特性与分类框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0):1-4.
[6]郇昌店,肖林鹏,李宗浩,等.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述评[J].体育学刊,2009(6):20-24.
[7]孔祥.城市市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供给主体及
实现途径[J].体育与科学,2011(4):66-71.
[8]陈新生,楚继军,王宝珠.我国城市社区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结构与运行机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0):35-41.
[9]鲍明晓.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研究[J].南京
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6. [10]
唐鹏,潘蓉,刘嘉仪.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构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11(6):53-57.
[11]齐立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4):44-47.
[12]郑旗.论县域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制度的模式及其治理机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3):1-7.
[13]曹可强,俞琳.国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及启示[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1):11-15.
[14]武东海.多中心治理视阈下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5):36-40.
[15]樊炳有.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机制探讨[J].体育与科学,2010(2):25-31.
[16]朱毅然.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模式转型分析[J].上
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2):14-18.
[17]刘玉.改革开放30年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转型与现实选择[J].体育科学,2013(2):11-21.
[18]郇昌店,肖林鹏.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初探[J].体育文化刊,2008(2):29-31.
[19]张利,田雨普.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137-141.[20]周良君.广东省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与路径选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33-37.
[21]蓝国彬.实现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路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10(2):63-66.
Progress in Public Sports Service Review
Zhang Hongzhu Fan Bingyou(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Jiangsu china,215021)Abstract:To fully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we use the literature review,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decades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for the study of aspects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theoretical system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to sort out summary,the study found:the study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the study visual threshold gradually increased,but there are too many theoretical research,the lack of empirical research and other issues. Public Sports Service management mode transformation,standardization,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s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boundaries.
Keywords:public sports services research development 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