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建设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摘要:水库的建设给防洪、发电、灌溉、供水与旅游开发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以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河流开发单向思维模式修建水库,却忽视了河流的其他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结构,打破了原有的水生生态平衡,对库区、库周乃至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水库建设给流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有利于减少和降低水库建设开发对生态的影响程度,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库建设流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在时间、空间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水库的建设与开发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其潜在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露出来,诸如河流枯竭、物种减少、泥沙淤积、生态恶化等问题。伴随公众生态意识的日益提高和水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水库建设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需要也越来越大。水是清洁能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我国能源开发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共修建了8万多座水库和大量其他水利工程,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通过分析水库建设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能更好地协调处理好水库建设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生态健康水库,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一、全球、我国及云南省水库建设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约 5 万座大坝,另有 10 万多座超过 10 万方库容的小坝,几百万座小于 10 万方库容的更小的坝。全球最大的 44 座水库总库容为 2.5 万亿方,约提供了 5000 亿度水电。全球河流年径流量约为 55 万亿方,
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约有 9 万亿方,至 2007年,全球水库大坝的总库容接近 7 万亿方,其中 98%为大坝库容,全球水库的有效库容约为 4 万亿方,约相当于世界河流年流量的 7.3%。水库总面积为 50 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地球天然湖面的 1/3。目前,我国现有约8.6万座水库。根据中国大坝委员会统计结果,到2003年底,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坝高30m以上的大坝4694座,总库容约5843亿m3,控制着河流20%以上的径流量。截至2002年底,云南省已建或在建30m以上大坝中土坝为386座,重力坝为18座,堆石坝为30座,拱坝为8座共计442座;2003年以来已建或在建100米以上大坝全国共有108座,其中云南省建设的有诸如小湾、漫湾等9座①。中国现代化的大坝建设以三峡、二滩和小浪底工程为代表,其中二滩和小浪底工程已分别于 1999 年,2001 年完工投产,三峡于 2009 年竣工验收。三峡、二滩、小浪底这三座工程标志着中国大坝建设在建设技术上由追赶世界水平到与世界水平同步。我国的水库主要修建于解放后的50多年间,解放前,我国仅有水库23座。建国后,为控制洪涝灾害,充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我国加大了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力度,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期间,是我国水库建设开发高峰期。这期间,由于全民动员修建水库,致使我国水库数量剧增,除兴建了新安江、密云、三门峡、丹江口、刘家峡等一批国家级水库水电站外,还修建了一大批地方级的小型水库。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走入了稳健的发展阶段。这期间,由于技术的成熟,资金充足,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开发加快了步伐,建成了葛洲坝、乌江渡、龙羊峡、岩滩、隔河岩、二滩、万家寨等一大批大型水库水电站,并推动了三峡、小浪底等一批投资大、技术难度大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上马建设。2003—2020年,全国规划建设的重点水库建设项目243座。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水库数量最多的国家。
二、水库建设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大力开发水电是我国能源开发的必由之路。尤其是作为全国水电资源大省的云南,境内水能资源丰富,经济可开发水电站装机容量9795万千瓦,居全国第二。水电工程和水库在发挥巨大效益的同时,对流域生态环境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而生态环境影响类型可以分为直接影①数据来源:中国大坝委员会,/chincold/dbtj/zgdbtj/A271001index_1.htm
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
1.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拦断江河,对天然河流的水文情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河流流量、河流水位、地下水位变化、含沙量及冰清等。这些都会间接的影响到流域生态环境。
(1)对河流流量及水位的变化
水库建设对河流流量变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多年调节型水库,影响较小的是日调节型水库。水库水位的变化与天然江河大不相同,主要取决于不同类型的调节方式。以防洪为主要目的的水库,其水位的变化在季节上与天然河流是相反的,水位变幅较大,汛期水库处于低水位;在汛末蓄水,水库处于高水位。与天然情况相比,增加了江河枯水期流量,减少了丰水期流量,尤其是对洪峰流量有明显的削减作用,提高了下游防洪标准。如三峡大坝汛期蓄水为145m,汛末最终水位将达175m,改变了河流本身的流量和水位。
(2)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提高下游工业和农业灌溉的用水保证。由于流域内的地表水与地下水有着密切的水力联系,河流水文条件的改变也会影响到地下水的水位、水质等。坝址上游水库蓄水使其周围地下水水位抬高,从而扩大了水库淹没范围,导致土地的盐碱化和沼泽化。此外,拦河筑坝也减少了坝库下游地区地下水、河流水的补给来源,致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大片原有地下水自流灌区失去自流条件,降低了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甚至造成大范围干旱。以三峡大坝为例,由于枯水期三峡大坝蓄水拦水,导致下游径流量减少,清水冲刷河床的能力加强,河床下降,导致鄱阳湖水补给长江,鄱阳湖出现连年干旱。虽然原因仍有争议,但似乎也有联系。
(3)对河流含沙量和冰情的影响
拦河大坝的建设,对河流含沙量及冰情都有显著的影响。以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为例,其工程开发的目标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小浪底水库大坝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由于其上游三门峡工程的失败,不仅是其原始设计的主要目的没能实现,而且其负面影响表现在大坝抬高水位后降低流速,加速上游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