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 第十二章 中国地理 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练习 中图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

一、选择题

(2017·安徽示范高中模拟)如果把地区人口分布形象地理解为人口分布图上具有确定的点值和位置的散点群,则在平面上全部力矩达到平衡的支点是人口的重心。区域几何中心是区域空间的中心点,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几何中心和人口重心迁移轨迹。读图,完成1~2题。

1.该省可能是( )

A.安徽省B.广东省

C.陕西省D.河北省

2.该省1989~2009年人口重心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是( )

A.东北部煤炭的开发,人口大量迁入

B.西南部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增长减慢

C.东南部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大量迁入

D.东北部水能的开发,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省的几何中心为(108.87°E,35.20°N),结合我国各省位置分布,应为陕西省。C项正确。第2题,该省1989~2009年人口重心向东北迁移,主要是因该省东北部煤炭资源丰富,随着煤炭的开采加工,大量人口向东北部迁移。A项正确。答案:1.C 2.A

(2017·保定市模拟)“土地流转”是指鼓励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转让,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据此完成3~4题。

3.“土地流转”的直接影响可能有( )

A.耕地面积增加B.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C.农民收入下降D.城市化进程放缓

4.推断下列地区中最先推广“土地流转”政策的是( )

A.太湖平原B.松嫩平原

C.湟水谷地D.河西走廊

解析:第3题,“土地流转”只是转让土地使用权,耕地面积没有增加,A项错误;“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则农产品商品率提高,B项正确;农民转让使用权收取土地承包金,同时从事其他劳动获得收入,收入不会下降,C项错误;“土地流转”促进城市化进程,D 项错误。第4题,最适合推广“土地流转”政策的区域应该是人均耕地少,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答案:3.B 4.A

读下图,回答5~6题。

5.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6.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区有( )

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解析:第5题,105°E在我国由北向南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不经过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以及塔里木盆地,故选B项。第6题,40°N在我国由东向西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有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选C项。

答案:5.B 6.C

(2017·湖南岳阳二模)2015年8月16日~18日,下图所示地区东北部遭遇强降雨,部分城市遭受洪涝灾害。读图,完成7~8题。

7.形成此次降水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受地形影响B.受锋面影响

C.受台风影响D.受高压控制

8.2015年8月8日4时为立秋时分,气候学上常以立秋之后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的始日划分为秋季开始。不考虑地形因素,下列四地中秋季开始最早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7题,8月份我国东部季风区受锋面影响,多锋面雨。另外,也可用排除法做题,图示主要降水区位于内陆而受台风影响很小,高压控制一般不会降水,图示秦岭部位无降水而不可能是受地形影响。故B项正确。第8题,图示①地纬度最高,气温是四地中最低处,应该最早符合秋季开始的温度指标。

答案:7.B 8.A

(2016·高考全国卷Ⅱ)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B.3~6月

C.6~9月D.9~12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解析:第9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该地河床枯水期泥沙淤积,汛期(6~9月)径流冲刷河床。我国东部地区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甲断面形态河床低,受径流冲刷,为汛期的断面;乙断面形态河床高,泥沙淤积,为枯水期的断面。故9~12月最能反映从冲刷到淤积的过程,D项正确。第10题,考查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的影响。水库建成后,河流下游水流更平稳,径流量不会增大,A、C项错误。水库竣工后,水流平稳,流速在洪水期明显降低,对河床的冲刷作用减弱;而潮流带来泥沙淤积,河道淤积明显,河床不会展宽,B项正确,D项错误。第11题,考查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在河口修建水闸,可以在枯水期关闭水闸,使潮流带来的泥沙减少,减少河道泥沙淤积,A项正确。修建水闸,阻碍了洪水下泄,减小了潮流对泥沙的冲淤能力,B、C项错误。不宜拦截河流入海泥沙,因拦截后泥沙会在河道淤积,会加大河流下游洪涝灾害,故D项错误。

答案:9.D 10.B 11.A

二、非选择题

12.读我国某区域及某年1月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1月0℃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2)图示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简析其自然原因。

(3)比较R1、R2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4)简析汉中在历史上的交通地位,并说明判断理由。

解析:第(1)题,受纬度与地形的影响,0℃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第(2)题,从地形、气候的角度分析。第(3)题,R1河段以沉积为主,说明流速较慢;R1、R2之间有支流汇入,因而R2河段流量较大。第(4)题,这里有古栈道经过,又有河流流经,说明汉中在古代可能为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