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时间:2002年8月26日~9月4日
地点:南非约翰内斯堡
目标:全面审议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
《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和主要
环境公约的执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今后行动
的战略与措施
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 开10周年。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谈判,会议通过了《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这一重要文件。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二)生态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标志 持续性原则要求: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过资 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 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 生态足迹的概念
生态足迹就是指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消费
者,其生产活动及消费对地球形成的压力,每一个人都
需要一定的地球表面来支持自身的生存,这就是人类的
生态足迹。
(二) 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需求)模型
EF N ef
式中, ef为计算中某一定数量人群总生态足迹 (全球公顷, ghm2); N 为总人口。
目的
社会
经济
基础
生态
条件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的公平。
代与代之间人的公平—代际公平。
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2)持续性原则
社会和经济发展不超过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
3)共同性原则 由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标体系
一、生态学方向的指标体系 —生态足迹法
参加了会议,共同讨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这
是人类第一次将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
政治的事务议程。
(1)会议通过了《人类 环境宣言》 (2)大会确定每年的6月 5日为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的意义在于唤起了各国政
府共同对环境问题,特别
是对环境污染的觉醒和关
注。
(二)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的定义。
(三)《我们共同的未来》
该报告提出了“从一个地球走向一个世界”的总 观 点,并在这样的一个总观点下,从人口、资源、环境、 食品安全、生态系统、物种、能源、工业、城市化、 机制、法律、和平、安全与发展等方面比较系统地分 析和研究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各个方面。该报告第一 次明确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内涵(两个基本点)
1) 需求--人的基本权力 基本需求:衣、食、住、行、就业、教育 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达到较高水准的生活 资源开发与环境限度不能被突破 2)限制--“人人平等” 不剥夺后代人
的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
(一)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数量增长:产品、产值等的增长 经济增长 质量提高:指经济效益和经济活 动质量的提高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 国家或者区域生产的全部产品与劳务的价值。 绿色GDP,经济学家称为环境调整后的国 内生产净值。AEANDP(Approx environmental
adjusted net domestic product),是对扣
除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损失以后的修正核算。
(二)《世界自然保护策略》
该报告的主要目的有三个:①解释生命资源保护
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②确定优先保护的
问题及处理这些问题的要求;③提出达到这些目标的
有效方式。
虽然《世界保护策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围
绕保护与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且反复用到可
持续发展这个概念,但它并没有明确给出可持续发展
绿色GDP=(现行GDP)—(自然环境部分虚数) 一(人文部分虚数)
(三) 绿色GDP的应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2006年9月7日向 媒体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 2004》。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总环境污染退化 成本为5118.2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 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
用与保护的论著。
马尔萨斯(1766-1834年)
李嘉图(1772—1823年)
穆勒(1773—1836年)
也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
存在着生态边界。
一、 可持续发展的三次重要国际会议
(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的
斯德哥尔摩召开,来自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
四、系统学方向的指标体系
(一)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指
标体系(略)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独立地开 辟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系统学方向,依据此理论
内涵,设计了一套”五极叠加,逐层收敛,规范权
重,统一排序”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 体系分为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和要 素层五个等级。 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50项三级指 标。
二、关于可持续发展三份重要报告
(一)《增长的极限》
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论点如下。
1. 报告深刻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 之间的关系; 2. 世界系统的五个基本因素:人口增长、粮食生 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五项基本因素的 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 3. 解决的办法:控制发展,必要时不发展。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一)、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WECD,《我们共同的未来》)
“在不危害后代人的需要的前提 之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
的发展途径”
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和沃福德在1993年 所著的《世界无末日》一书中提出了如 下的定义:“当发展能保证当代人的福 利增加时,也不应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四)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
根据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 可以计算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当一个地区的 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则出现生态赤字 ;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则产生生态 盈余,计算公式如下: 生态盈余(赤字):ER或 ED= EC−EF 式中,ER或ED为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
二、经济学方向的指标体系
三、社会政治学方向的指标体系
人文发展指数(HDI)
它由收入、寿命、教育三个衡量指标构成。
“收入”是指人均GDP的多少;
“寿命”反映了营养和环境质量状况;
“教育”是指公众受教育的程度,也就是可持续
发展的潜力。
HDI=1/3预期寿命指数+1/3教育指数
+1/3GDP指数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表的《2009 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 2007年世界人文发展指数平均值为0.753。 人文发展指数居世界前三位的国家是:挪威 0.971居世界榜首,澳大利亚以0.970位居第二, 冰岛以0.969位列第三。我国以0.772位居世界第 92位,属于中等人文发展水平。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 境与发展会议》。这次会议是根据当时的环境与发展形 势需要,同时为了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20周年而召 开的,会议取得了如下成果:
1. 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
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
2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会议将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作为可持续发
展的基本原则。 3. 各国政府代表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 国际文件及有关国际公约。
(三) 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ecological capacity)是指“生态 系 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 容能力(资源持续供给能力,环境容纳废物能力)及其可 维持养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 口数量”。 用EC表示,度量单位与生态足迹相同(全球公顷 , ghm2)。
总体层
系统层
生存支持系统 发展支持系统 中国可持续发展 总体能力 环境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
智力支持系统
第四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
从1992—2009年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17年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变、重
要行动和政策演进,可以从下面所列的重大事
件中充分地体现出来(略)。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 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 内涵与特征(重点)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 指标体系 第四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行动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虽然“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观明 确提出于当代,但在我国,朴素的可持续 发展思想却是源远流长的,朴素的可持续 发展的实践也是由来已久的。早在我国的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对自然资源的持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