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采油技术讲义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工艺
表1 矿场MEOR应用的各种工艺
MEOR工艺 生产中的问题
应用微生物的性能
单井激励 强化水驱 调剖 清洗井筒 缓解指进
地层受到伤害,渗透 产表面活性剂、气体,降解烃类 性差
原油受到 毛细管力束缚
产表面活性剂、气体、酸和醇
地层有孔道, 水驱效率低
结蜡
产聚合物或增殖形成生物团
产乳化剂、表面活性剂,降解 烃类
• 能够使石蜡沉积量降低70% • 在地面管线内壁生成生物膜 • 不允许管线内石蜡沉积 • 能够在15-43℃区间生长 • 经济
4、生物降解:一个环保的治理石油废弃物的方法
环境污染源
矿井的油泥
漏油污染的土 地
漏油污染的水
储油站地区的漏油 漏油污染的农田
漏油污染的茶园
油污的环境威胁
•影响土壤质量 •影响淡水生态系统和生态生长环境 •影响海水生态环境和生态生长环境 •影响人类健康 •影响空气质量 •影响气候变化
调整配方; 只要停止注入营养液,即可终止微生物活动;
微生物细胞很小,且能运移,所以能进入其它驱油工艺不能 全及的油层中的死角和裂缝; 微生物只在有油的地方繁殖并产生代谢物,克服了盲目性; 成本低,细菌能自我复制,通过层内繁殖扩大其有利作用; 不损害地层,可在一井中多次应用; MEOR产物均可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
起调剖作用,进行选择性封堵改变水的流向;
脱硫、脱氮细菌使原油中的硫、氮脱出,降解沥青、胶质, 降低原油粘度; 产生有机酸、有机溶剂等; 微生物能使储层表面润湿性反转,改变流动性能; 微生物附着在岩石表面生长形成生物沉积膜,有利于细菌 在孔隙中存活与延伸,扩大驱油面积
4、微生物驱油技术定位
1、国外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1)发展历程
1895年,Miyoshi首先记载了微生物作用于烃类的现象。 1926年, Beckman提出“利用微生物采油”的设想。同年, Bastin等
证实油层水中存在硫酸还原菌等。 1943年,Zobell申请了微生物采油的专利; 1946年,提出应用厌氧硫酸还原菌采油现场实施方案。 1947年,美国首次工业试验。 1953年,Zobell用其它菌型进行采油的实验研究。
• 经常刮井(数天1次,一周一次等) • 导致油井减产 • 更多的能源消耗 • 昂贵的工作
作用机理:
微生物自身具有粘附在金属或粘土矿物等水润性物体表 面生长的特点,能够在金属和粘土矿物表面形成一层微生物保 护膜,具有屏蔽晶核,阻止结晶的作用。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可产生脂肪酸、糖脂、类脂体等 多种生物表面活性物质,这类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和蜡晶发生相 互作用,参与蜡晶形成,促进蜡晶畸变,改变蜡晶状态,阻止 结晶的进一步生长,从而有效的阻止蜡、沥青、胶质等重质组 份的沉积。
化学方法 先进技术包括:增强流度控制、深
层蒸汽、微生物驱等
微生物强化采油过程
微生物强化采油是一种提高采收率技术,通常应用在低产油井以 提高产量。 这项技术包括:向油藏注入耐温、耐压、耐盐、厌氧菌群和营养 液 菌群繁殖生长,分芽繁殖,产生有用的代谢产物(如酸、气体、 溶液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等等)使油向井筒流动
微生物采油技术
一、概述
1、国外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2、国内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3、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机理 4、微生物驱油技术定位 5、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优点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工艺
1、微生物强化采油 2、油井套管防石蜡沉积技术 3、提高原油在地面管线中的流动效率 4、生物降解:一个环保的治理石油废弃物的方法
渗透率 > 50×10-3μm2 温度 < 100℃ 矿化度 < 15万mg/L
水驱后油藏
化学驱后油藏
小断块油藏
5、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优点
对边际油田而言,在经济上具有吸引力,且效果持续时间长; 工序简单,操作方便。一般不必增添井场设备; 可用于开采各种类型的原油,开采重质原油效果更好; 注入的微生物和营养基价格便宜,可针对具体的油藏,灵活
引进专业人才等。 2002年和2004年,中国石油两次召开微生物采油技术研讨会,确定了微
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发展重点和发展规划。 近几年来,大庆、胜利、辽河、大港、吉林、河南、新疆、玉门、长庆、
青海等油田MEOR矿场试验规模越来越大。
(2)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石油在MEOR基础研究和应用的主要成果有: ①分离筛选出多种能够适应特定油藏条件的微生物菌种; ②采用生物技术构建采油微生物菌株方面取得进展。 ③通过基础研究丰富和深化了微生物采油机理的认识。 ④通过对外合作,吸收先进的理论,数值模拟研究取得进 ⑤在油藏评价和施工设计方面,建立了微生物驱油矿场试验
不会使水体污染 不会使空气污染
最低
作用机理
细菌吃掉油或其他有机污 染物
细菌消化油或其他有机污染 物,并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并将二氧化碳和 水释放出来
微生物菌群
•微生物菌群由四株可以吃掉油污的微生物组成 •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生存:15-60℃,最高盐度6%。 •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或损害 •能够很快清除油污,通常是4-6个月 •容易操作
方案设计规范草案 ⑥在矿场应用方面,除塔里木之外的各油田都开展了提高单
井产量的微生物增产措施,取得了成功率不等的效果。
3、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机理
微生物将石油中的长链饱和烃分解为短链烯烃; 微生物代谢产生气体,使原油膨胀,降低粘度,增加油
层压力; 微生物代谢产生具有广泛效果的表面活性剂; 微生物在地下代谢生物聚合物与细菌一起形成物理堵塞,
2、国内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1)发展历程
60年代,玉门、新疆油田等开展过短期MEOR工作。 80年代后期,研究了注水油藏中微生物的生长活动规律,筛选出糖蜜发
酵菌种并在大庆进行了单井吞吐试验。 90年代以后,一方面引进国外技术,一方面组织产学研科研攻关。基础
研究和应用研究一起上。 2000年后,中国石油正式规划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包括实验室建设和
与常规方法技术对比:
热水洗井
化学清蜡剂
微生物试剂
1. 技术较为成熟
1. 操作简便 1. 清蜡效果好,周期长
主 2. 洗井液来源广泛
2. 动用设备少 2. 操作简便,动用设备少

3. 能克服原油集输过程中的结

蜡的问题

4. 干净卫生,无污染
5. 综合经济效益好
主 1. 引起粘土膨胀,造成近 1. 作 用 有 限 , 1. 油井中必须无杀菌剂
传统的补救环境伤害的方法
• 填埋 • 焚烧 • 空气泡沫 • 自然降解(像挥发性有机物的蒸发、自动氧化、光氧化等等) • 表面活性剂 • 化学分解,倒入注入井等等 • 土耕法
生物降解:自然发生微生物将有害的表面转换成无害的成分。用来清除漏 油、油泥、有污染的场所、有污染的水体,任何其他的污染例如杀虫剂 污染等等。
从废弃油
到肥沃的土壤
三、采油菌菌种筛选
1、采油菌菌种来源
①从自然界筛选; ②基因突变; ③通过遗传因素改良; ④油层中的微生物直接利用。
2、筛选菌种的基本条件
筛选适应油层的菌种需从油藏具体环境和微生物自身 的特点两个方面来确定 。试验菌作用于原油、油层后,必 须有助于改善原油、油层的物性使其地下原油能够更有效 地被采出。菌种的生理化特性必须与储层物性(渗透率、 孔隙大小分布、孔隙度、润湿性、黏土矿物),地层水性 质、地层温度、压力相匹配 。
高采收率的试验。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波兰、日本等国都开展了相应的研究试验
工作。
(2)发展趋势
MEOR设想于20世纪20年代末。其后40多年间,发 展缓慢。-基础研究阶段
20世纪70年代爆发世界石油危机,促进了MEOR研 究和应用步伐。-经济技术需求阶段
20世纪80-90年代,生物工程和信息技术的迅速 发展,导致MEOR研究和矿场试验取得了一系列成 果。-快速发展和工业化阶段
细菌产物和他们的作用
酸: 提高孔隙度和渗透率 气体(CO2、CH4):提高孔隙压力、原油膨胀、和降低粘度 溶液:溶解原油 生物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 生物聚合物:流度控制、选择性封堵
微生物强化采油过程的优越性
• 经济 • 操作简单 • 操作设备少 • 应用广泛 • 微生物可以在90℃的油藏中仍具有活性 • 菌群就地繁殖,无致病性、无毒并且对环境无害

井地带堵塞
仍需热洗 2. 对微生物品质要求高
缺 2. 将融化的井底重质组份 2. 对 油 品 质 量
点 推入较远的近井地带, 有不良影响
造成第二次堵塞
3. 污染环境
3. 每次热洗需占用 2~3 4. 现 场 施 工 工
天生产时间,减少油井 作量大
产量
含蜡原油处理前后的对比
百度文库
处理前
处理后
3、提高原油在地面管线中的流动效率
• 最终产品:二氧化碳、水和细胞生物量。
• 与其他传统的方法相比(如下表):例如焚烧,更具经济性和环保。
参数 有效性 应用性
债务 场地要求 环保性
水体污染 空气污染
费用
传统方法 某程度上存在有毒物,不能完全清除
处理技术
生物降解技术 完全清除有毒废物是可能的
应用是有限的,不能就地应用,受场地和机 械的可用性局限。在许多情况这些过程不容
问题
地面管线原油中石蜡沉积 地面管线被沉积的石蜡堵塞 一些管线爆裂,导致原油泄漏 泄漏的原油产生环境危害 管线压力增加导致产量降低
传统的防止管线石蜡沉积的方法
• 管线定期要用溶剂清洗 • 导致产量降低 • 更多的能源消耗 • 昂贵的工作
解决方案:喜温的、厌氧微生物菌群—FIB 19
三、采油菌菌种筛选 四、微生物采油技术现场应用实例
(1)单井吞吐 (2)微生物驱 (3)稠油开采
一、概述
微生物驱油技术(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微生物采油(MEOR)是指将地面分离培养的微生物菌液和 营养液注入油层,或单纯注入营养液激活油层内微生物, 使其在油层内生长繁殖,产生有利于提高采收率的代谢产 物或直接作用于原油改善原油物性,以提高油田采收率的 采油方法。
菌群微观照片
微生物强化采油工程的实施
将微生物菌种和媒介从实验室运到 井场
通过膜过滤法对媒介进行消毒
微生物强化采油工程的实施
将消过毒的媒介转到罐中
用搅拌器将菌群和媒介混合
微生物强化采油工程的实施
将菌种和媒介注入油井
2、油井套管防石蜡沉积技术
问题:石蜡堵塞井筒
结 蜡 部 位 油 藏
问题:传统的防护措施
烃氧化菌对原油中石蜡等长碳链的碳氢化合物的降解作 用。
应用条件:
日产液量(m3/d):1~60; 含水率(%):5~85; 适应温度(℃):25~70; 矿化度(%):< 15; H2S含量(%):< 6; 原油密度(g/cm3):> 0.85; 含蜡量(%);> 3; 通常热洗周期(d):< 50。
上述工作奠定了细菌采油的基础。
1954年,美国阿肯色州成功进行MEOR的矿场试验。 86年~90年美国 (NIPER)2次资助俄克拉荷马州Delawere-Childers油
田的矿场试验,原油产量提高13%和19.6%。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MEOR研究; 俄罗斯从88年开始在Romashkinskoe油田进行激活地下本源微生物提
易实施
Present
要求有独立的场地
可以普遍应用(可以用来处理水、土壤、泥等)可 以就地应用,对场地的依赖性小,过程容易实施
eliminated 可以就地实施不需要独立的场地
不环保,直接或间接产生二次污染
水体污染的原因 空气污染的原因

相当环保的方法。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死细 胞可以帮助使污染的土地恢复肥沃
地层水或气指进
产聚合物或增殖形成生物团
1、微生物强化采油
问题 大约40%的原油通过一次和二次采油采出来 大约60%的原油留在地下 由于孔隙度非常小传统技术很难开采致密油藏
采油
一次采油可采出大约 12%-15%的原油
二次采油可采出大约 15%-20%的原油, 一般采用注水的方法
提高原油采收率 另外的4%-11%是应用目前的先进 的技术生产的 目前技术包括:热采、注气混相、
施工方法:
用热水或热油洗井,做到井筒无蜡沉积,无有害化学剂,一 般常规热洗即可。 待油井产出液含水恢复正常后(一般为热洗后一到两天), 将配置好的菌液从油套环空挤入即可。
效果评价:
如果不再采用其它常规的清防蜡措施,油井不结蜡, 便可视为完全有效。在短时间的现场试验时,加入菌液 20天~45天后,功图显示没有结蜡,抽油机电流和载荷 没有增加,即为有效。接着再加入2次到3次,使试验周 期达到通常清防蜡措施周期的3倍以上,表示效果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