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期末试题

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期末试题
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期末试题

机械加工工艺编制

一、名词解释

1.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2.工步是指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内容。划分工步的依据是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是否变化。

3.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4.退火是指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常分为: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

5.主运动是指直接切除工件上的切削层,使之转变为切削,已形成工件新表面的运动。主运动的判断方法是:凡是有回转运动,一般以回转运动为主运动,如果有几个回转运动,一般以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的运动为主运动。

6.进给运动是指新的切削层不断投入切削,以便切完工件表面上加工余量的运动。

7.基准是指用来确定零件上其他点、线、面之间几何关系的点、线、面。8.粗基准是指没有经过加工的表面作为基准。

9.加工余量是指完成某一道工序所需切除金属层的厚度。

10.尺寸链是指由单个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各有关工艺尺寸所组成的尺寸链。11.钻削加工是指在实体工件上加工出孔德一种工艺方法。

12.背吃刀量是指加工表面与待加工表面的垂直距离。

13.钻床夹具是指在钻床上进行孔的钻、扩、铰、攻螺纹的机床夹具。

14.铰孔是指用铰刀从工件孔壁上切除微量金属层,以提高其尺寸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15.电规准是指电火花加工中所选用的一组电参数。

16.特种加工是指直接利用电能、热能、光能、化学能、电化学能、声能等方法。17.电火花形成加工又称放电加工,它是在加工过程中使工具和工件之间不断产生脉冲性的火花放电,靠放电时局部瞬时产生的高温,把金属蚀除下来

二、填空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为: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进给。

2.车刀切削部分由:刀面、切削刃、

3.切削三要素:切削速度V、进给量F、背吃刀量。

4.盘套类零件加工就其结构形状可以分为:段套筒、长套筒。

5.螺纹的加工方法有:车削、铣削、挤压、磨削。

6.螺纹可分为:紧固螺纹、传动螺纹。

7.铣削时铣刀连续转动并且允许较高的铣削速度,而且是多刃切削,因此具有较高的生产率。

8.根据铣刀的齿背形状划分为:尖齿铣刀、铲齿铣刀。

9.铣削方式分为:周铣(顺铣、逆铣)、端铣(对称铣削、不对称铣削)。10.平面的精密加工有:平面刮研、平面研磨、平面抛光。

11.齿轮的功用是:按规定的速度比传递运动和动力。

12.按齿轮刀具的工作原理分类可以分为:形成齿轮刀具、展成齿轮刀具。13.数控镗铣床和加工中心的区别主要在于:数控镗铣床没有自动刀具交换装置及刀具库。

三、问答题

1.编制工艺规程的原则是什么?

答: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注意的问题是: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效益要高,良好的劳动环境

2.编制工艺的原始材料有哪些?

答:①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②质量验收标准

③生产纲领

④毛坯资料

⑤本厂的生产技术条件

⑥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

3.编制工艺规程的步骤

答:①分析零件

②选择毛坯的制造方法

③拟定工艺路线,选择定位基准

④确定各工序尺寸及公差

⑤确定各工序的工艺装备

⑥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⑦确定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⑧填写文件

4.轴类零件热处理的定义及作用

答:意义:是将钢在固态下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与性能的工艺方法。

作用:通过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充分挖掘钢材料的强度潜力,改善零件的使用性能体改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

5.刀具材料的基本要求

答:刀具在切削过程中要求承担很大的切削抗力和强烈的冲击、震动激烈的摩擦和很搞的切削温度。

6.刀具的物理和力学性能

答:①硬度和耐磨性

②强度和韧性

③热硬性

④导热性

7.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是什么?

答:①查表法②经验估算法③分析计算法

8.钻模的结构类型有哪些?

答:①固定式钻模②回转式钻模③移动式钻模④翻转式钻模⑤盖板式

钻模

9.什么事箱体零件?它的功用是什么?

答:箱体类零件是机器或箱体部件的基础件。它将机器或箱体部件中的轴、轴承、套和齿轮等零件按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装连在一起,按一定的传动关系协调运动。

10.加工中保证孔距精度的三种方法是什么?

答:①找正法

划线找正法、用心轴和块规找正、用样板找正

②镗模法③坐标法

11.箱体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共性原则

答:①合理安排加工顺序

②合理划分加工阶段

③合理安排工序间热处理

④合理选择粗基准

12.磨齿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双碟片砂轮磨齿(展成运动传动环节少,传动运动精度高,磨齿机精度要求最高,生产率较低)

②锥形砂轮磨齿(传动误差大,磨齿精度较低)

③蜗杆砂轮磨齿(磨齿精度比较高,一般可达5——6级)

④大平面砂轮磨齿(是目前精度最高的磨齿方法)

13.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答:①分析几何元素的给定条件是否充分

②精度及技术要求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1.刀具后角是指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3.精车铸铁时应选用(YG3);粗车钢时,应选用(YT5)。 4.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增加),切削温度(增加)。 8.机床型号由字母与数字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其中符号C代表(车床)。 11.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误差,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位置)误差。 12.机床制造误差是属于(系统)误差,一般工艺能力系数C p应不低于(二级)。 15.工艺过程是指用机械加工方法直接改变原材料或毛坯的形状、尺寸和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 一、简述切削变形的变化规律,积屑瘤对变形有什么影响?(8分) 变形规律:ro↑,Λh↓;Vc↑,Λh↓;f↑, Λh↓; HB↑, Λh↓ 积屑瘤高度Hb↑,引起刀具前角增加,使Λh↓ 六、加工下述零件,以B面定位,加工表面A,保证尺寸10+0.2mm,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出工序尺寸L及公差。(8分) L=mm 2201.0- 九、在六角自动车床上加工一批18 03 .0 08 .0 φ+-mm滚子,用抽样检验并计算得到全部工件的平均尺寸为Φ17.979mm,均方根偏差为0.04mm,求尺寸分散围与废品率。 尺寸分散围:17.859-18.099mm 废品率: 17.3% 1.工序是指一个工人在一台机床上对一个(或多个)零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剪切角增大,表明切削变形(减少);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减少)。 3.当高速切削时,宜选用(硬质合金)刀具;粗车钢时,应选用(YT5)。 4.CA6140车床可加工公制,英制,模数和径节等四种螺纹。 5.不经修配与调整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互换法)。 6.当主偏角增大时,刀具耐用度(减少),当切削温度提高时,耐用度(减少)。 11.定位基准面和定位元件制造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位置)误差,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位置)误差。 12.测量误差是属于(随机)误差,对误差影响最大的方向称误差敏感方向。 13.夹紧力的方向应与切削力方向(相同),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该(靠近)工件加工表面。 一、金属切削过程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减少金属切削变形?(8分)

0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 一、填空选择题(30分) 1.工序是指 。 2.剪切角增大,表明切削变形(增大,减少);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增大,减少)。 3.当高速切削时,宜选用(高速钢,硬质合金)刀具;粗车钢时,应选用(YT5、YG6、 YT30)。 4.CA6140车床可加工 、 、 、 等四种螺纹。 5.不经修配与调整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互换法、选配法)。 6.当主偏角增大时,刀具耐用度(增加,减少),当切削温度提高时,耐用度(增加、减少)。 7.在四种车刀中,转位车刀的切削性能(最好,最差);粗磨时应选择(硬,软)砂轮。 8.机床的基本参数包括 、 、 。 9.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成形运动、辅助运动)。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 在于多了一条(范成运动、附加运动)传动链。 10.衡量已加工表面质量的指标有 。 11.定位基准面和定位元件制造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工 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 12.测量误差是属于(系统、随机)误差,对误差影响最大的方向称 方向。 13.夹紧力的方向应与切削力方向(相同,相反),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该(靠近,远离)工 件加工表面。 14.辅助支承可以消除(0、1、2)个自由度,限制同一自由度的定位称(完全定位、过定 位)。 15.磨削加工时,应选择(乳化液,切削油),为改善切削加工性,对不锈钢进行(退火, 淬火)处理。 二、端面车刀的切削部分的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绘图表示表示端面车刀的六个基本角度。 (8分) 三、金属切削过程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减少金属切削变形?(8分) 四、列出切削英制螺纹的运动方程式,并写出CA6140车床进给箱中增倍变速组的四种传动 比。(8分) 五、加工下述零件,要求保证孔的尺寸B =30+0.2,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工序尺寸L 。(8分) 六、磨一批d =12016 .0043.0φ--mm 销轴,工件尺寸呈正态分布,工件的平均尺寸X =11.974,均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造工艺习题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 造工艺习题

二、问答题 1、什么是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2、试述分析零件技术要求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3、选择毛坯种类时,一般应考虑哪些因素? 4、在确定表面加工方法时,需考虑哪几方面的因素? 5、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 6、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通常在哪些场合需要安排检验工序? 7、什么是封闭环?它有何特点? 8、什么是工序尺寸?其公差的标注原则是什么? 9、什么是尺寸链?它有何特征? 三、分析计算题 1、成批生产如图1-1所示零件的阶梯轴,试按表中的加工顺序将其工序、安装、工位、工步用数码区分开。 图1-1 2、如图1-2所示零件,若按调整法加工时,试在图中指出:⑴加工平面2时的设计基准、

定位基准、工序基准和测量基准;⑵镗孔4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工序基准和测量基准。 图1-2 3、试选择左图1-3所示端盖零件加工时的粗基准。 4、图1-4所示零件为一拨杆,试选择加工Φ 10H7孔的定位基面。已知条件:其余各被加工表面均已加工好,毛坯为铸件。 图1-3图1-4 加工表面加工要求加工顺序采用机床 阶梯轴上的外圆φ60H6、Ra1.6 盘状齿轮坯的内孔φ80H6、Ra0.8 机床床身导轨平面 1200×100mm2、 Ra0.8 6、一小轴,毛坯为热轧棒料,大量生产的工艺路线为粗车-精车-淬火-粗磨-精磨,外圆设计尺寸为,已知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经济精度,试确定各工序尺寸及其偏差、毛坯尺寸及粗车 工序名称工序 余量 经济精度 工序尺寸 及偏差 工序 名称 工序 余量 经济精度 工序尺寸 及偏差 精磨0.1 0.013 (IT6) 粗车 6 0.21 (IT12) 粗磨0.4 0.033 (IT8) 毛坯尺 寸 ±1.2 精车 1.5 0.084(IT10) 7、加工下左图所示零件,A为设计基准,B为测量基准,按极值法计算A2及其偏差。 8、下右图工件,如先以A面定位加工C面,得尺寸A1;然后再以A面定位用调整法加工台阶面B,得尺寸A2,要求保证B面与C面间尺寸A0。试求工序尺寸A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名词解释 避免空走刀;或是车削完后把工件从原材料上切下来。(4.3) 表面质量:通过加工方法的控制,使零件获得不受损伤甚至有所增强的表面状态。包括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和表面的物理力学性能状态。 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刀具的标注角度是刀具制造和刃磨的依据,主要有: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和刃倾角。切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具安装位置的变化和进给运动的影响,使得参考平面坐标系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刀具实际角度与标注角度的不同。刀具在工作中的实际切削角度称为工作角度。 粗基准——未经过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 常值系统误差当连续加工一批零件时,这类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或是保持不变 刀具耐用度:是指刃磨后的刀具从开始切削至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所用的切削时间 刀具标注后角: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刀具标注前角: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 刀具寿命是指一把新刀具从开始投入使用直到报废为止的总切削时间 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的位置。 定位基准在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积屑瘤粘附到刀具的前刀面上靠近刀刃处,形成的一块很硬的楔状金属瘤,通常称为积屑瘤,也叫刀瘤,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刀具、夹具与被加工工件一起构成了一个实现某种加工方法的整体系统,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把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用工艺文件的形式写出来,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是指零件在机械加工后被加工面的微观不平度,也叫粗糙度 精基准:用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这种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基准:零件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位置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2.2) 夹紧:在工件夹紧后用外力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符合程度。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金属的可焊性——指被焊金属在采用一定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工艺参数 及结构型式的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 金属的可锻性指金属接受锻压加工的难易程度。金属可锻性好,表明金属易于锻压成型。 分型面——两个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称为分型面。 过定位:也叫重复定位,指工件的某个自由度同时被一个以上的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 工步: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工序——机械加工过程中,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一组工件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工序集中就是将零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中完成,每道工序加工的内容多 工序分散:工序数多而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少 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尺寸之差,也就是某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工艺能力系数使公差δ和△随(6σ)之间有足够大的比值,这个比值Cp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工艺规程: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为工艺规程。 工艺基准:在加工和装配中使用的基准。包括定位基准、度量基准、装配基准。

机械加工技术(考卷及答案)整理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机械加工技术》 期末考试试卷 注意:1.在指定的位置填写姓名、班级及准考证号,否则试卷作废; 2.选择题请把答案填写在指定的表格中,否则该题为零分处理; 3.不要在试卷上作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否则以作弊处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包括:工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步和走刀。 2. 切削运动是指在切削过程中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它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 切削用量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要素。 4. 切削液分为:水溶液、切削油和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5. CA6140车床的40是__________________mm 。 6. 根据作用的不同基准可以分为 和 两大类。 7. 车床由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溜板箱等三个 箱体构成。 8. 机床的传动必须具备基本部分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传动件组成。 9. X6132铣床的参数中的1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10. 机械加工中工件上用于定位的点、线、面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设计基准是指 ( )。 A 、零件图中所用基准 B 、加工时用于确定工件位置的基准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工艺规程是生产工人操作的依据 ,在加工过程中操 作 者要不折不扣地按照工艺规程进行生产。随着新技术、新设 备的不断出现 ,作为指导生产活动的工艺规程也必须与时俱 进,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笔者就如何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的步骤谈一下浅显的看法。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1. 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技术文件 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 ,经该工艺规程的主管工艺人员更改 并经批准后才能执行 ,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更改。 件的工艺过程是一个整体 ,对过程中任何工序的更改都要从 整体的观点去分析。 2. 工艺规程是进行生产准备和生产管理的依据 工艺规程是由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的桥梁。为了把零件 的设计图样变成产品 ,必须在物资方面以及生产管理方面做 系列的准备工作。 3. 工艺规程是新厂建设和旧厂改造的重要技术资料 在执行过程中 ,如果发现工艺规程有错误或有好的建议 个零

在建设新厂或在老厂的基础上为某种新产品的投产扩 建车间时,工艺规程可以提供生产需要的机床和其他设备的 种类、规格、数量、各类设备的布局、建筑面积、生产工人的工种、数量以及必须具备的技术等级等数据。 、制定工艺规程所依据的技术资料 制定工艺规程的工作是从研究零件图及其技术条件开 始的。工艺人员在制定工艺规程时,首先要确定其内容,将这 些内容划分成工序,进而为各工序选择适当的设备,并根据零 件图和规定的生产纲领决定取得毛坯的方法。由此可见,制定 工艺规程应当具备以下主要技术资料。 1.产品零件图及有关部件图或总装图 产品零件图和与之相应的技术条件是规定对所制零件 要求的唯一文件,是零件制成后进行检验和验收的唯一依据。 因此,产品零件图应当正确而完善。工艺人员在为制定工艺规程而研究产品零件图时,其主要目的是认真领会零件图的各 项技术要求,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产品质量。 2.生产纲领 生产纲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应当出产的产品数量。有

机械加工工艺题库解读

机械加工工艺题库 A. 在切削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 B. 正交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 C.在基面上的投影值 D. 在主运动及进给运动方向所组成的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 4. 在背吃刀量和进给量 f 一定的条件下,切削厚度与切削宽度的比值取决于 (C) A. 刀具前角 B. 刀具后角 C. 刀具主偏角 D. 刀具副偏角 5. 垂直于过渡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尺寸称为 (C )。 A. 切削深度 B. 切削长度 C. 切削厚度 D. 切削宽度 6. 普通车床的主参数是 (D )。 A. 车床最大轮廓尺寸 B. 主轴与尾座之间最大距离 C. 中心高D. 床身上工 件最大回转直径 7. 大批量生产中广泛米用 (B ) A. 通用夹具 B. 专用夹具 C. 成组夹具 D. 组合夹具 8. 通过切削刃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称为 (C ) A. 切削平面 B. 进给平面 C. 基面 D. 主剖面 9. 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 (A )。 A. 前角 B. 后角 C. 主偏角 D. 刃倾角 10. 刃倾角是主切削刃与(B )之间的夹角。 A. 切削平面 B. 基面 C. 主运动方向 D. 进给方向 11. 车削加工时,车刀的工作前角 (A ) 车刀标注前角。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有时大于、有时小于 12. 用硬质合金刀具对碳素钢工件进行精加工时,应选择刀具材料的牌号为 (A ) A. YT30 B. YT5 C. YG3 D. YG8 13. 有刻度,能量出一定范围内几何量的具体数值的量具为 (C )。 A. 游标卡尺 B. 专用量具 C. 通用量具 D. 千分尺 14. 影响切削层公称厚度的主要因素是 (C )。 A. 切削速度和进给量 B. 背吃刀量(切削深度)和主偏角 C.进给量和主偏角 D.主后角 15. 确定刀具标注角度的参考系选用的三个主要基准平面是 (C ) A. 切削平面、已加工平面和待加工平面 B. 前刀面、主后刀面和副后刀面 C. 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主剖面)D. 笛卡儿坐标平面 16. 通过切削刃选定点的基面是 (A )。 A. 垂直于假定主运动方向的平面 B. 与切削速度相平行的平面 C. 与过渡表 面相切的表面 D. 垂直于刀杆的平面 一、选择题 1.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表面,其主运动是( A.砂轮的回转运动 B. 工件的回转运动 C. 砂轮的直线运动 D. 工件的 直线运动 2.在立式钻床上钻孔,其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B )。 A. 均由工件来完成 B. 均由刀具来完成 B. 分别由工件和刀具来完成 D.分别由刀具和工件来完成 3.背吃刀量是指主刀刃与工件切削表面接触长度 (D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1) 一、填空选择题(30分) 1.刀具后角是指。 2.衡量切削变形的方法有两种,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增加、减少)。 3.精车铸铁时应选用(YG3、YT10、YG8);粗车钢时,应选用(YT5、YG6、YT30)。 4.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增加、减少),切削温度(增加、减少)。 5.粗磨时,应选择(软、硬)砂轮,精磨时应选择(紧密、疏松)组织砂轮。 6.合理的刀具耐用度包括与两种。 7.转位车刀的切削性能比焊接车刀(好,差),粗加工孔时,应选择(拉刀、麻花钻)刀具。 8.机床型号由与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其中符号C代表(车床、钻床)。 9.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条(范成运动、附加运动)传动链。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成形运动、辅助运动)。 10.进行精加工时,应选择(水溶液,切削油),为改善切削加工性,对高碳钢材料应进行(退火,淬火)处理。 11.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 12.机床制造误差是属于(系统、随机)误差,一般工艺能力系数C p应不低于(二级、三

级)。 13.在常用三种夹紧机构中,增力特性最好的是机构,动作最快的是 机构。 14.一个浮动支承可以消除(0、1、2)个自由度,一个长的v型块可消除(3,4,5)个自由度。 15.工艺过程是指 。 二、外圆车刀切削部分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绘图表示外圆车刀的六个基本角度。(8分) 三、简述切削变形的变化规律,积屑瘤对变形有什么影响(8分) 四、CA6140车床主传动系统如下所示,试列出正向转动时主传动路线及计算出最高转速与 最低转速。(8分) 五、什么叫刚度机床刚度曲线有什么特点(8分) 六、加工下述零件,以B面定位,加工表面A,保证尺寸10+0.2mm,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出工序尺寸L及公差。(8分)

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而欠定位则不允许。(√) 机床的热变形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毛坯误差造成的工件加工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磨削淬火钢时,影响工件金相组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磨削热。(×) 加工长轴外圆时,因刀具磨损产生的工件形状误差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 采用合适的切削液是消除积屑瘤、鳞刺和减小表面粗糙度值的有效方法。(√) 喷丸加工,工件表面产生拉应力。 ( ×) 所有金属表面的精加工均可采用磨削加工方法得到。(×) 误差复映系数ε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加工次数的多少。(×) 常值系统性误差不会影响工件加工后的分布曲线形状,只会影响它的位置。(√) 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的定位称为(完全定位) 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预期(大小)(长短)(数量)(组合)有关 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机械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 工艺系统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完整系统。 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成型运动)或(近似的切削刃轮廓)的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 机床主轴回转轴线的运动误差分解(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倾角摆动)。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有(直接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所组成 产品的装配精度,一般包括(相互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相互配合精度) 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的过程称为(D)。 A生产过程;B工艺过程;C工艺规程;D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C)。 A工步;B工位;C工序;D安装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B) A设计基准;B工艺基准;C装配基准;D定位测量基准 零件的生产纲领是指( C )。 A.一批投入生产的零件数量B.生产一个零件所花费的劳动时间C.零件的全年计划生产量D.一个零件从投料到产出所花费的时间 在生产中批量愈大,准备与终结时间摊到每个工件上的时间就愈( A ) A、少; B、多; C、无关 在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持套筒外圆镗孔时,若三爪卡盘与机床主轴回转中心有偏心则镗孔时影响:( D) A、孔的尺寸变大 B、孔的尺寸变小 C、孔的不圆度误差 D、孔与外圆的不同轴度误差工艺系统刚度等于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刚度( D ) A.之和 B.之和的倒数 C.倒数之和 D.倒数之和的倒数 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 D )按实体所估算的刚度。 A 大于B等于 C 小于 D 远小于 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成( B ) A正比B反比C指数关系D对数关系

机械加工工艺习题集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集 一、改错题 1.铰孔可以提高孔的尺寸精度、减小孔表面粗糙度,还可以对原孔的偏斜进行修正。() 2. 铣削时,切削过程是连续的,但每个刀齿的切削是断续的,因此,切削过程中 存在对工件的冲击。() 3. 在工艺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减环和封闭环。() 4. 工件在加工前,使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获得正确位置的过程称为安装。() 5. 车床主轴的径向跳动不影响加工轴的圆度误差。() 6. 钻出的孔一般应经扩孔或半精镗等半精加工,才能进行铰孔。() 7. 定位基准只允许使用一次,不准重复使用。() 8. 进行平面尺寸链计算时,首先要把它换算成空间尺寸链。 9. 生产系统由三个层次组成:决策层,计划管理层,生产技术层。() 10.零件图上确定其它点、线、面的位置,即标注尺寸的起点称为工艺基准。() 11. 拉孔前工件须先制出预制孔。() 12.磨削烧伤的类型有回火烧伤、淬火烧伤、正火烧伤及退火烧伤。() 13.基准重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基准统一。() 14.粗加工所用的定位基准称粗基准,精加工所用的定位基准为精基准。()15.磨削内孔时,在工件孔径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选用大直径的砂轮。()16.欠定位消除的自由度少于六个,有些情况也满足加工精度要求。() 17. 磨削用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是砂轮速度V增加,残留面积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加。 18.采用销连接时,被连接零件上的销孔应将零件组合在一起后加工。()19.是否与设计相符合反映的是设计质量。() 20.阿贝原则就是指零件上的被测线与测量工具上的测量线重合或在其延长线上。 二、选择题 1. 制定零件工艺过程时,首先研究和确定的基准是()。 A.设计基准 B.工序基准 C.定位基准 D.测量基准 2. 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的过程为()。 A.生产过程 B.工序过程 C.工艺过程 D. 生产流程 3. 领用夹具并安装在机床上属于单位时间哪部分()。 A.基本 B.辅助 C.服务 D.准备、终结 4. 轴类零件定位用的顶尖孔是属于()。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模拟试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从形态上看,切屑可以分为带状切屑、节状切屑、粒状切屑和崩碎切屑四种类型。 2. 切削过程中金属的变形主要是剪切滑移,所以用相对滑移(剪应变)的大小来衡量变形程度要比变形系数精确些。 3. 利用自然热电偶法可测得的温度是切削区的平均温度。 4. 刀具一次刃磨之后,进行切削,后刀面允许的最大磨损量(VB),称为磨钝标准。 5. 靠前刀面处的变形区域称为第二变形区,这个变形区主要集中在和前刀面接触的切屑底面一薄层金属内。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划分生产类型是根据产品的( D )。 A. 尺寸大小和特征; B. 批量; C. 用途; D. 生产纲领。 2. 在背吃刀量和进给量一定的条件下,切削厚度与切削宽度的比值取决于( C )。 A. 刀具前角; B. 刀具后角; C. 刀具主偏角; D. 刀具副偏角。 3.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间的夹角为( A )。 A. 前角; B. 后角; C. 主偏角; D. 刃倾角。 4. 用硬质合金刀具对碳素钢工件进行精加工时,应选择刀具材料的牌号为( A )。 A. YT30; B. YT5; C. YG3; D. YG8。 5. 安装车刀时,若刀尖低于工件回转中心,其工作角度与其标注角度相比将会( B )。 A. 前角不变,后角减小; B. 前角变大,后角变小; C. 前角变小,后角变大; D. 前、后角均不变。 6. 标准麻花钻切削部分切削刃共有:( B ) A.6;B. 5;C. 4;D. 3。 7. 基准不重合误差的大小主要与哪种因素有关: ( C )。

机械加工技术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机械加工技术》期末试卷A 适用班级: 一、填空题 1、机械加工是在机床改变工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一种加工形式。 2、刀具切削部分中的三个刀面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机床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4、车床主轴箱主要有来支承主轴部件,并使主轴部件及____________以所需速度____________。 5、铣床可以加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零件等。 6、磨床切削加工中,加工精度可选____________,表面粗糙可达____________。 7、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的工艺文件。 8、毛抷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焊接件、____________、其他毛抷。 9、零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在毛抷选择中直接影响制造过程。 10、选择精基准的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效处理、____________。 12、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三种:____________、查表修正法、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工艺尺寸链是有环、封闭环、组成环三种,其中组成环分为:增环和()。 A、封闭环 B、环 C、减环 D、增环 2、轴类零件的常用材料是()钢,在高精度要求下选用轴承钢等材料。 A、45 B、20 C、60Mn D、合金钢 3、外圆表面的加工顺序是:先加工大直径的外圆,然后加工小直径的外圆,以免降低工件的()。 A、强度 B、刚度 C、硬度 D、韧性 4、在加工小孔或中孔时采用的加工路线是钻孔→()→铰孔。

机械加工工艺题库(答案)

机械加工工艺题库 1. 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表面,其主运动是( A ) 直线运动 2. 在立式钻床上钻孔,其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 B ) 。 A. 均由工件来完成 B. 均由刀具来完成 B. D. 分别由刀具和工件来完成 3. 背吃刀量是指主刀刃与工件切削表面接触长度 A. 在切削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 B. 在基面上的投影值 D. 在主运动及进给运动方向所组成的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 4. 在背吃刀量和进给量 f 一定的条件下,切削厚度与切削宽度的比值取决于 ( C) A. 刀具前角 B. 刀具后角 C. 刀具主偏角 D. 刀具副偏角 5. 垂直于过渡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尺寸称为 ( C ) 。 A. 切削深度 B. 切削长度 C. 切削厚度 D. 切削宽度 6. 普通车床的主参数是 (D ) 。 A. 车床最大轮廓尺寸 B. 主轴与尾座之间最大距离 C. 中心高 D. 床身上工 件最大回转直径 7. 大批量生产中广泛采用 ( B ) A. 通用夹具 B. 专用夹具 C. 成组夹具 D. 组合夹具 8. 通过切削刃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称为 ( C ) A. 切削平面 B. 进给平面 C. 基面 D. 主剖面 9. 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 ( A ) 。 A. 前角 B. 后角 C. 主偏角 D. 刃倾角 10. 刃倾角是主切削刃与 ( B) 之间的夹角。 A. 切削平面 B. 基面 C. 主运动方向 D. 进给方向 11. 车削加工时,车刀的工作前角 ( A ) 车刀标注前角。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有时大于、有时小于 12. 用硬质合金刀具对碳素钢工件进行精加工时,应选择刀具材料的牌号为 ( A ) A. YT30 B. YT5 C. YG3 D. YG8 13. 有刻度,能量出一定范围内几何量的具体数值的量具为 ( C ) 。 A. 游标卡尺 B. 专用量具 C. 通用量具 D. 千分尺 14. 影响切削层公称厚度的主要因素是 ( C ) 。 A. 切削速度和进给量 B. 背吃刀量 ( 切削深度 ) 和主偏角 C. 进给量和主偏角 D. 主后角 15. 确定刀具标注角度的参考系选用的三个主要基准平面是 ( C ) A. 切削平面、 已加工平面和待加工平面 B. 前刀面、主后刀面和副后刀面 C. 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 (主剖面 ) D. 笛卡儿坐标平面 16. 通过切削刃选定点的基面是 ( A ) 。 A. 垂直于假定主运动方向的平面 B. 与切削速度相平行的平面 C. 与过渡表 面相切的表面 D. 垂直于刀杆的平面 17. 刀具的主偏角是 ( A ) 。 选择题 A. 砂轮的回转运动 B. 工件的回转运动 C. 砂轮的直线运动 D. 工件的 分别由工件和刀具来完成 ( D ) 。 正交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 C.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附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卷1)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选择题(30分) 1.刀具后角是指后刀面与切削平面 两种,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2.衡量切削变形的方法有变形系数和滑移系数 (增加、减少)。 、、YG6选用(YT5,、YT10、YG8);粗车钢时应铁3.精车铸时应选用(YG3 YT30)。 、减少)。、减少),切削温度(4.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增加增加 、疏松)组织砂轮。.粗磨时,应选择(软、硬)砂轮,精磨时应选择(紧密5 两种。.合理的刀具耐用度包括Tp 与Tc 6 )刀,差),粗加工孔时,应选择(拉刀、麻花钻7.转位车刀的切削性能比焊接车刀(好具。、钻车床数字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其中符号C代表(8.机床型号由字母与 床)。 )传动链。滚齿时,刀具与.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条(范成运动、9附加运动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成形运动、辅助运动)。 ),为改善切削加工性,对高碳钢材料应进.进行精加工时,应选择(水溶液,切削油10 退火,淬火)处理。行( 、基准位置)误差,工件基准不重合11.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引起的定位误差称()误差。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 、三12.机床制造误差是属于(系统、随机)误差,一般工艺能力系数C应不低于(二级p级)。机构,动作最快的是圆偏心13.在常用三种夹紧机构中,增力特性最好的是螺旋 机构。 )个43v21014.一个浮动支承可以消除(、、)个自由度,一个长的型块可消除(,,5 自由度。用机械加工方法直接改变原材料或毛坯的形状、尺寸和性能,使之成为15.工艺过程是指 合格零件的过程。 二、外圆车刀切削部分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绘图表示外圆车刀的六个基本角度。(8分) 三、简述切削变形的变化规律,积屑瘤对变形有什么影响?(8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在标注刀具角度的正交平面参考系中,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同时垂直于该点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是。 2. 研磨可降低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但不能提高加工精度中的精度。 3. 机床主轴回转误差的基本形式包括主轴径角度摆动、轴线窜动和。 4.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包括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 5. 在机械加工中,自激振动的激振机理通常包括负摩擦颤振原理、再生颤振原理和 。 6. 机械加工中选择机床时,要求机床的尺寸规格、加工效率及等与工件本工序加工要求相适应。 7. 机械加工中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偏差一般可利用进行计算获得。 8. 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加工细长轴时,工件会产生误差。 9. 切削加工45钢时通常应采用类或YW类硬质合金刀具。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工序分散 2. 刀具标注后角 3. 砂轮的组织 4. 工序余量 5. 工艺规程 三、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精基准的主要作用是()。 A. 保证技术要求 B. 便于实现粗基准 C. 尽快加工出精基准 D. 便于选择精基准 2. 夹具精度一般是零件精度的() A. 1/3~1/5 B. 1/2 C. 相同 D. 1/10 3. 从概念上讲加工经济精度是指() A.成本最低的加工精度 B.正常加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C.不计成本的加工精度 D. 最大生产率的加工精度 4. 控制积屑瘤生长的最有效途径是() A. 改变切削速度 B. 改变切削深度 C. 改变进给速度 D. 使用切削液 5. 在麻花钻头的后刀面上磨出分屑槽的主要目的是()。 A.利于排屑及切削液的注入 B.加大前角,以减小切削变形 C. 减小与孔壁的摩擦 D. 降低轴向力 6. 自为基准是以加工面本身为精基准,多用于精加工工序,这是为了()。 A. 保证符合基准重合原则 B. 保证符合基准统一原则 C. 保证加工面的余量小而均匀D 保证加工的形状和位置精度 7. 在切削铸铁时,最常见的切屑类型是()。 A.带状切屑B. 挤裂切屑C. 单元切屑D.崩碎切屑 8.()加工是一种容易引起工件表面金相组织变化的加工方法。 A.车削B.铣削C.磨削D 钻削 9. 在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最大。 A.切削速度 B.进给量 C.背吃刀量 D.三个同样

机械加工工艺试题库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机械加工工艺考试题库 适用班级:机械1015 1016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用√表示,错误用х表示) 1 渗碳易产生工件的变形,应安排在精加工后进行。 2确定工序数有两个基本原则、工序分散原则和工序集中原则。3车刀刀具的前角越大,可使刀刃锋利,切削力减少。 4精镗孔时应先试镗、测量合格后才能继续加工。 5 台式钻床也可以攻丝的 6直流电焊机正、反接都可以焊接工件。 7 使用尾座时、套筒尽量伸出短些。 8 车台阶轴时一般先车直径较小的部分、后车直径较大的部分。9氮化一般安排在工艺过程的后部、该表面的最终加工之前。 10 装卡铣刀时,在不影响铣削的情况下,尽量用长刀杆。 11 切断时、铣刀尽量靠近夹具,以增加切断的稳定性。 12绞孔时铰刀可以正反转。 13装卡刨刀时,刀具伸出长度不用考虑。 14机床在加工前不用润滑和试运转。 15刀具装卡后可直接进行切削加工。 16对有公差要求的尺寸在加工时,应尽量按其中间公差加工。17 在批量生产中必须进行首件工件检查。 18用四爪卡盘装卡不规则偏重工件时,必须加配重。 19铣削前把机床调整好后其他运动方向不用锁紧。 20 按划线钻孔时,应先试钻确定中心后在开始钻孔。 21绞孔完成后停车再把铰刀退出 22拉刀在使用前防锈油可不用洗净。 23修砂轮时,应不间断的充分使用切削液。 24各种下料方法的加工余量是一样的。 25在铸件、锻件等毛坯上进行的划线叫半成品划线。 26毛坯划线一般应保证各面的加工余量分布均匀。 27用台虎钳夹紧工件时可用手锤敲打手柄。 28锯条的安装松紧程度要适当。 29工件的锯削部位装卡应尽量靠近钳口,防止振动。 30锯削薄壁管件时,选用粗齿锯条。 31钢铁件选用单齿纹锉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分解

一、名词解释: 1.前角γ0: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和基面间的夹角。前刀面在基面之下 时前角为正值,前刀面在基面之上时前角为负值。 2.外联系传动链:机床动力源和运动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联系。 3.内联系传动链:执行件与执行件之间的传动联系。 4.定位:使工件在空间相对于机床占有某一正确的位置,这个正确位置是根据 工件的加工要求确定的。 5.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几何要素间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 为基准。 6.粗基准:用毛坯上未经加工的表面作定位基准。 7.机械加工工艺系统:机械加工系统(简称工艺系统)由机床、夹具、刀具和 工件组成。 8.常值系统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皆不变。 9.强迫振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强迫振动是指在外界周期性于扰力的持续作用 下,振动系统受迫产生的振动。 10.夹紧:工件定位后,不一定能承受外力的作用,为使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总能 保持正确位置,还必须把它压紧,此过程称为夹紧。 11.精基准:用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 12.变值系统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加工误差。 13.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 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14.刃倾角: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在主切削刃上, 刀尖为最高点时刃倾角为正值,刀尖为最低点时刃倾角为负值。主切削刃与基面平行时,刃倾角为零。 15.主运动:是使刀具和工件产生主要相对运动以进行切削的运动(其速度称为 v)。 切削速度c 16.进给运动:是使切削能持续进行以形成所需工件表面的运动(其速度称为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1.机床误差是由机床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使用中的磨损引起的,其中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三种几何误差是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误差。2.典型的刀具磨损过程分为初期磨损、正常磨损和急剧磨损阶段。3.精加工基准的选择原则应遵循如下原则:统一基准、基准重合、互为基准 和自为基准等原则。 4.工件的装夹过程就是定位和夹紧的综合过程。 5.在切削加工中,用于描述切削机理的指标是切削层及切削层参数,切削层参数包括切削层公称厚度h D、切削层公称宽度b D和切削面积,其中切削面积=h D×b D。6.由于工件材料以及切削条件的不同,切削的变形程度也不同,因而所产生的切屑也不同,切屑的可分为带状切屑、节状切屑、粒状切屑和崩碎切屑四大类。其中当切削塑性材料,切削速度极低,刀具前角较小时,往往产生节状切屑。 7.切削变形程度有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即变形系数、相对滑移和剪切角。8.在车削外圆时,切削力可以分解为三个垂直方向的分力,即主切削力,进给力抗力和切深抗力,其中在切削过程中不作功的是切深抗力。 1. 从形态上看,切屑可以分为带状切屑、挤裂切屑、单元切屑和崩碎切屑 2. 切削过程中金属的变形主要是剪切滑移,所以用相对滑移(剪应变)的大小来衡量变形程度要比变形系数精确些。 3. 利用自然热电偶法可测得的温度是切削区的平均温度。 4. 刀具一次刃磨之后,进行切削,后刀面允许的最大磨损量(VB),称为磨钝标准。 5. 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安装。 6. 靠前刀面处的变形区域称为第二变形区,这个变形区主要集中在和前刀面接触的切屑底面一薄层金属内。 7. 系统性误差可以分为常值性系统性误差和变值性系统性误差两种 1.刀具后角是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2.衡量切削变形的方法有变形系数与滑移系数两种,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减少)。 3.精车铸铁时应选用(YG3);粗车钢时,应选用(YT5)。 4.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增加),切削温度(增加)。 5.粗磨时,应选择(软)砂轮,精磨时应选择(紧密)组织砂轮。 6.合理的刀具耐用度包括Tc 与Tp 两种。 7.转位车刀的切削性能比焊接车刀(好),粗加工孔时,应选择(麻花钻)刀具。

完整版机械加工工艺题库答案

机械加工工艺题库 1. 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表面,其主运动是( A ) 直线运动 2. 在立式钻床上钻孔,其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 B ) 。 A. 均由工件来完成 B. 均由刀具来完成 B. D. 分别由刀具和工件来完成 3. 背吃刀量是指主刀刃与工件切削表面接触长度 A. 在切削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 B. 在基面上的投影值 D. 在主运动及进给运动方向所组成的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 4. 在背吃刀量和进给量 f 一定的条件下,切削厚度与切削宽度的比值取决于 ( C) A. 刀具前角 B. 刀具后角 C. 刀具主偏角 D. 刀具副偏角 5. 垂直于过渡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尺寸称为 ( C ) 。 A. 切削深度 B. 切削长度 C. 切削厚度 D. 切削宽度 6. 普通车床的主参数是 (D ) 。 A. 车床最大轮廓尺寸 B. 主轴与尾座之间最大距离 C. 中心高 D. 床身上工 件最大回转直径 7. 大批量生产中广泛采用 ( B ) A. 通用夹具 B. 专用夹具 C. 成组夹具 D. 组合夹具 8. 通过切削刃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称为 ( C ) A. 切削平面 B. 进给平面 C. 基面 D. 主剖面 9. 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 ( A ) 。 A. 前角 B. 后角 C. 主偏角 D. 刃倾角 10. 刃倾角是主切削刃与 ( B) 之间的夹角。 A. 切削平面 B. 基面 C. 主运动方向 D. 进给方向 11. 车削加工时,车刀的工作前角 ( A ) 车刀标注前角。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有时大于、有时小于 12. 用硬质合金刀具对碳素钢工件进行精加工时,应选择刀具材料的牌号为 ( A ) A. YT30 B. YT5 C. YG3 D. YG8 13. 有刻度,能量出一定范围内几何量的具体数值的量具为 ( C ) 。 A. 游标卡尺 B. 专用量具 C. 通用量具 D. 千分尺 14. 影响切削层公称厚度的主要因素是 ( C ) 。 A. 切削速度和进给量 B. 背吃刀量 ( 切削深度 ) 和主偏角 C. 进给量和主偏角 D. 主后角 15. 确定刀具标注角度的参考系选用的三个主要基准平面是 ( C ) A. 切削平面、 已加工平面和待加工平面 B. 前刀面、主后刀面和副后刀面 C. 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 (主剖面 ) D. 笛卡儿坐标平面 16. 通过切削刃选定点的基面是 ( A ) 。 A. 垂直于假定主运动方向的平面 B. 与切削速度相平行的平面 C. 与过渡表 面相切的表面 D. 垂直于刀杆的平面 17. 刀具的主偏角是 ( A ) 选择题 A. 砂轮的回转运动 B. 工件的回转运动 C. 砂轮的直线运动 D. 工件的 分别由工件和刀具来完成 ( D ) 。 正交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 C.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复习题 第1章 切削与磨削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屑的形成主要是( 1 )的材料剪切滑移变形的结果。 ① 第Ⅰ变形区 ② 第Ⅱ变形区 ③ 第Ⅲ变形区 ④ 第Ⅳ变形区 2、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 1 )。 ① 前角 ② 后角 ③ 主偏角 ④ 刃倾角 3、切屑类型不但与工件材料有关,而且受切削条件的影响。如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加大前角,提高切削速度,减小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 1 )。 ① 带状切屑 ② 单元切屑 ③ 崩碎切屑 ④ 挤裂切屑 4、切屑与前刀面粘结区的摩擦是( 2 )变形的重要成因。 ① 第Ⅰ变形区 ② 第Ⅱ变形区 ③ 第Ⅲ变形区 ④ 第Ⅳ变形区 5、切削用量中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是( 2 )。 ① 切削速度 ② 背吃刀量 ③ 进给量 ④ 切削余量 6、精车外圆时采用大主偏角车刀的主要目的是降低( 2 )。 ① 主切削力F c ② 背向力F p ③ 进给力F f ④ 切削合力F 7、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切削温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 )。 ① f a v p c →→ ② p c a f v →→ ③ c p v a f →→ ④ c p v f a →→ 8、在切削铸铁等脆性材料时,切削区温度最高点一般是在( 3)。 ① 刀尖处 ② 前刀面上靠近刀刃处 ③ 后刀面上靠近刀尖处 ④ 主刀刃处 (加工钢料塑性材料时,前刀面的切削温度比后刀面的切削温度高,而加工铸铁等脆性材料时,后刀面的切削温度比前刀面的切削温度高。因为加工塑性材料时,切屑在前刀面的挤压作用下,其底层金属和前刀面发生摩擦而产生大量切削热,使前刀面的温度升高。加工脆性材料时,由于塑性变形很小,崩碎的切屑在前刀面滑移的距离短,所以前刀面的切削温度不高,而后刀面的摩擦产生的切削热使后刀面切削温度升高而超过前刀面的切削温度。) (前刀面和后刀面上的最高温度都不在刀刃上,而是离开刀刃有一定距离的 地方。切削区最高温度点大约在前刀面与切屑接触长度的一半处,这是因为切屑在第一变 形区加热的基础上,切屑底层很薄一层金属在前刀面接触区的内摩擦长度内又经受了第二 次剪切变形,切屑在流过前刀面时又继续加热升温。随着切屑沿前刀面的移动,对前刀面 的压力减小,内摩擦变为外摩擦,发热量减少,传出的热量多,切削温度逐渐下降。) 9、积屑瘤是在( 1 )切削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 ① 低速 ② 中速 ③ 高速 ④ 超高速 10、目前使用的复杂刀具的材料通常为( 4)。 ① 硬质合金 ② 金刚石 ③ 立方氮化硼 ④ 高速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