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丘 Ⅵ、Ⅶ波 下丘
15
❖ 各波出现率
听力正常者Ⅰ、Ⅲ、Ⅴ 3个波较稳定,
而波Ⅴ为最稳定,出波率最高
其次为Ⅲ、Ⅰ波,再其次为Ⅱ、Ⅳ波
Ⅴ波的反应阈与主观听阈较接近,一般
为主观听阈上0~20dB。临床上常以Ⅴ
波
来判定反应阈。
据报道Ⅳ-Ⅴ波复合体的形状有6~8种,
要注意辨认。
16
正常听力,70dB SL短声诱发的ABR,20次/s,1024次叠加
8
❖电极
常用盘状或杯状银-氯化银电极 电极放置部位需用酒精或乙醚擦洗、脱脂。
必要时可用磨擦剂或小块纤维片擦去皮肤 表皮。然后涂以电极膏,固定电极。 测量电极皮肤电阻最好 <1000欧姆。极间 电阻最好 <3000欧姆。
9
电极位置
非反相电极
颅顶正中或前额发 际
反相电极
耳垂内侧或乳突
公共电极
❖ 如听神经病患者, ABR引不出,纯音听阈 高频可正常,DPOAE可正常引出。
30
❖ 检测中发现,随短声刺激强度加大,潜 伏期趋近正常,表明有复响现象。
❖ 阈值由于受刺激声种类、听力损失类型 及程度影响,且短声刺激主要反映耳蜗 基底区域的功能状态,在对听力状态作 出解释时,必需结合其他听力学测试结 果。
6
• 叠加平均次数 1000次,必要时2000次
• 扫描时间 成人为10 ms,新生儿为15~20 ms
❖记录
习惯上单侧二次记录。测试时应重复记录 两次,以比较两次测试结果的重复性,尤其 是接近反应阈的低刺激强度要重复记录,以 确定是否为诱发电位。
7
刺激声
短声(click)
▪脉宽0.1~0.2 ms 的矩形波脉冲,经耳机 而转换成瞬态声,因其时程短,可诱发 出良好的同步神经电活动,波形分化好 ▪其频谱较宽,可使耳蜗较宽范围受刺激 而兴奋,但频率特性差,其频谱能量主 要集中在2~4 kHz。常用于ABR 测试
1.58ms 2.74ms 3.78ms 4.98ms 5.83ms 7.20ms 8.62ms
14
根据人类神经外科手术直接记录的结果
Ⅰ波 听神经近末梢处 Ⅱ波 听神经的近中枢部分 Ⅲ波 同侧耳蜗核,并有小部分第八脑神经
纤维参加 Ⅳ波 上橄榄复合体,有蜗核及外侧丘系核
参加 Ⅴ波 正成份源自外侧丘系,其负成份源自
27
男,46岁,10天前被打伤右耳听不见,主观听阈左側10dB ,右側105dB;`ABR左側 25 dB,右側 65 dB
28
冯树洲,男,45岁,功能性聋,ABR右側35dB
29
❖ 必需指出,ABR 阈值并不等于纯音阈值, 而是反映了听神经至外侧丘系处的神经 功能是否完整。
❖ 如多发性硬化病人,ABR引不出,纯音 听阈却正常。
随声强降低波幅减小
20
潜伏期
指剌激与某一波峰顶点之间时间的间隔, 为各波的绝对潜伏期。
波间潜伏期指波峰与波峰之间间隔,一般 以ms为单位。
各实验室应有自己的正常值。 ABRⅠ波潜伏期约1.5-1.7 ms,以后每一波
依次递增约1 ms。
21
22
波间期
波间潜伏期
23
波间期
❖ 双耳Ⅰ-Ⅴ波间期差(IWI) >0.4 ms为异常(0.02)
❖ Ⅰ-Ⅲ波波间期差 >2.5 ms为异常(2.20) ❖ Ⅰ-Ⅴ波波间期差 >4.5 ms为异常(4.06) ❖ 双耳Ⅴ波潜伏期差(ILD)
>0.4 ms为异常(0.05) ❖ IWI较ILD的诊断意义大
24
小儿ABR的评估
▪ 需注意发育因素的影响 ▪ 听系外周段发育成熟较快,越近中枢段发
育越迟缓,表现在Ⅰ波出生后2周,即与成 人接近,而Ⅴ波需12~18周才达到成人水 平。新生儿振幅为成人的1/2。这在分析结 果时应加以注重。
▪ 采用测试系统,通过位于耳部或颅顶的电 极所记录到的AEP,以了解听觉系统的功 能状态及病变的技术,称电反应测听 (electric response audiometry,ERA)
4
▪ ERA 为听力学及神经耳科领域提供一客观 测听工具
▪ 对不合作患者、婴幼儿、功能性聋及伪聋 等的听力检查有独到之处
▪ 对耳聋病损部位于耳蜗抑蜗后的鉴别诊断 及神经科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5
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
耳科称ABR,神经内科多称脑干听诱发电 位(BAEP)
❖测试参数选择
• 滤波调节 耳神经学诊断常用100~3000 Hz,也可用
150~2000 Hz。阈值测定用30~3000 Hz。
对侧耳垂或乳突、 太阳穴、鼻尖
电极位置
10
❖ABR各波的可能来源及潜伏期
ABR测试时其记录电极位于神经源的远处, 故称远场电极。
正常人记录到的脑干电反应通常由七个波 组成。现多以Jewett的波Ⅰ-Ⅶ命名。
11
ABR各波来源示意图 12
ABR各波来源示意图
13
❖ ABR各波的潜伏期
根据动物实验 Ⅰ波 听神经动作电位 Ⅱ波 耳蜗核 Ⅲ波 上橄榄核 Ⅳ波 外侧丘系 Ⅴ波 下丘 Ⅵ波 内膝状体 Ⅶ波 听放射
17
ABR 波V 6种正常变化波形
18
❖ ABR波形测量
对ABR波形的测量主要有两部分: 波幅及潜伏期
波幅 测量波幅用相对波幅,Ⅳ-Ⅴ/Ⅰ波的波幅比
正常者应大于1 如波幅比率小于0.5,提示中枢传导异常 波幅测量远不如潜伏期重要
19
Ⅰ波的检出率远不 如Ⅴ波高,影响其 诊断价值,因而采 用ABR与耳蜗电 图同时描记法解决, 或通过前额发际、 鼓膜电极配对记录 法,使Ⅰ波振幅加 大而识别。
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的 临床应用
1
耳的构造
耳廓
听小骨
外耳道
鼓膜 蜗窗
半规管
前庭神经 蜗神经
耳蜗
2
听力障碍
传导性聋
外耳道 鼓膜
中耳
内耳听器
感音Leabharlann Baidu经性聋 听神经 听觉中枢
颅骨振动 耳蜗振动
混合性聋
3
前言
▪ 听诱发电位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EP)是指声刺激后在听觉系统中不同平 面(自耳蜗至听皮层)诱发的一系列电活 动
25
新生儿、5月、7月至成人引出的ABR波形潜伏期
26
器质性聋与功能性聋鉴别
Kavanagh认为以下两点可诊断功能性聋: ❖ 正常人或器质性聋者,其短声听阈均较脑
干反应阈低,而功能性聋者却相反,其脑 干反应阈较其短声行为阈低。 ❖ 功能性聋者,在阈强度短声刺激时,脑干 反应正常,波Ⅴ潜伏期无明显改变;而器 质性聋者波Ⅴ潜伏期延长;有轻度高频听 力损失者,其潜伏期明显增加。
15
❖ 各波出现率
听力正常者Ⅰ、Ⅲ、Ⅴ 3个波较稳定,
而波Ⅴ为最稳定,出波率最高
其次为Ⅲ、Ⅰ波,再其次为Ⅱ、Ⅳ波
Ⅴ波的反应阈与主观听阈较接近,一般
为主观听阈上0~20dB。临床上常以Ⅴ
波
来判定反应阈。
据报道Ⅳ-Ⅴ波复合体的形状有6~8种,
要注意辨认。
16
正常听力,70dB SL短声诱发的ABR,20次/s,1024次叠加
8
❖电极
常用盘状或杯状银-氯化银电极 电极放置部位需用酒精或乙醚擦洗、脱脂。
必要时可用磨擦剂或小块纤维片擦去皮肤 表皮。然后涂以电极膏,固定电极。 测量电极皮肤电阻最好 <1000欧姆。极间 电阻最好 <3000欧姆。
9
电极位置
非反相电极
颅顶正中或前额发 际
反相电极
耳垂内侧或乳突
公共电极
❖ 如听神经病患者, ABR引不出,纯音听阈 高频可正常,DPOAE可正常引出。
30
❖ 检测中发现,随短声刺激强度加大,潜 伏期趋近正常,表明有复响现象。
❖ 阈值由于受刺激声种类、听力损失类型 及程度影响,且短声刺激主要反映耳蜗 基底区域的功能状态,在对听力状态作 出解释时,必需结合其他听力学测试结 果。
6
• 叠加平均次数 1000次,必要时2000次
• 扫描时间 成人为10 ms,新生儿为15~20 ms
❖记录
习惯上单侧二次记录。测试时应重复记录 两次,以比较两次测试结果的重复性,尤其 是接近反应阈的低刺激强度要重复记录,以 确定是否为诱发电位。
7
刺激声
短声(click)
▪脉宽0.1~0.2 ms 的矩形波脉冲,经耳机 而转换成瞬态声,因其时程短,可诱发 出良好的同步神经电活动,波形分化好 ▪其频谱较宽,可使耳蜗较宽范围受刺激 而兴奋,但频率特性差,其频谱能量主 要集中在2~4 kHz。常用于ABR 测试
1.58ms 2.74ms 3.78ms 4.98ms 5.83ms 7.20ms 8.62ms
14
根据人类神经外科手术直接记录的结果
Ⅰ波 听神经近末梢处 Ⅱ波 听神经的近中枢部分 Ⅲ波 同侧耳蜗核,并有小部分第八脑神经
纤维参加 Ⅳ波 上橄榄复合体,有蜗核及外侧丘系核
参加 Ⅴ波 正成份源自外侧丘系,其负成份源自
27
男,46岁,10天前被打伤右耳听不见,主观听阈左側10dB ,右側105dB;`ABR左側 25 dB,右側 65 dB
28
冯树洲,男,45岁,功能性聋,ABR右側35dB
29
❖ 必需指出,ABR 阈值并不等于纯音阈值, 而是反映了听神经至外侧丘系处的神经 功能是否完整。
❖ 如多发性硬化病人,ABR引不出,纯音 听阈却正常。
随声强降低波幅减小
20
潜伏期
指剌激与某一波峰顶点之间时间的间隔, 为各波的绝对潜伏期。
波间潜伏期指波峰与波峰之间间隔,一般 以ms为单位。
各实验室应有自己的正常值。 ABRⅠ波潜伏期约1.5-1.7 ms,以后每一波
依次递增约1 ms。
21
22
波间期
波间潜伏期
23
波间期
❖ 双耳Ⅰ-Ⅴ波间期差(IWI) >0.4 ms为异常(0.02)
❖ Ⅰ-Ⅲ波波间期差 >2.5 ms为异常(2.20) ❖ Ⅰ-Ⅴ波波间期差 >4.5 ms为异常(4.06) ❖ 双耳Ⅴ波潜伏期差(ILD)
>0.4 ms为异常(0.05) ❖ IWI较ILD的诊断意义大
24
小儿ABR的评估
▪ 需注意发育因素的影响 ▪ 听系外周段发育成熟较快,越近中枢段发
育越迟缓,表现在Ⅰ波出生后2周,即与成 人接近,而Ⅴ波需12~18周才达到成人水 平。新生儿振幅为成人的1/2。这在分析结 果时应加以注重。
▪ 采用测试系统,通过位于耳部或颅顶的电 极所记录到的AEP,以了解听觉系统的功 能状态及病变的技术,称电反应测听 (electric response audiometry,ERA)
4
▪ ERA 为听力学及神经耳科领域提供一客观 测听工具
▪ 对不合作患者、婴幼儿、功能性聋及伪聋 等的听力检查有独到之处
▪ 对耳聋病损部位于耳蜗抑蜗后的鉴别诊断 及神经科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5
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
耳科称ABR,神经内科多称脑干听诱发电 位(BAEP)
❖测试参数选择
• 滤波调节 耳神经学诊断常用100~3000 Hz,也可用
150~2000 Hz。阈值测定用30~3000 Hz。
对侧耳垂或乳突、 太阳穴、鼻尖
电极位置
10
❖ABR各波的可能来源及潜伏期
ABR测试时其记录电极位于神经源的远处, 故称远场电极。
正常人记录到的脑干电反应通常由七个波 组成。现多以Jewett的波Ⅰ-Ⅶ命名。
11
ABR各波来源示意图 12
ABR各波来源示意图
13
❖ ABR各波的潜伏期
根据动物实验 Ⅰ波 听神经动作电位 Ⅱ波 耳蜗核 Ⅲ波 上橄榄核 Ⅳ波 外侧丘系 Ⅴ波 下丘 Ⅵ波 内膝状体 Ⅶ波 听放射
17
ABR 波V 6种正常变化波形
18
❖ ABR波形测量
对ABR波形的测量主要有两部分: 波幅及潜伏期
波幅 测量波幅用相对波幅,Ⅳ-Ⅴ/Ⅰ波的波幅比
正常者应大于1 如波幅比率小于0.5,提示中枢传导异常 波幅测量远不如潜伏期重要
19
Ⅰ波的检出率远不 如Ⅴ波高,影响其 诊断价值,因而采 用ABR与耳蜗电 图同时描记法解决, 或通过前额发际、 鼓膜电极配对记录 法,使Ⅰ波振幅加 大而识别。
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的 临床应用
1
耳的构造
耳廓
听小骨
外耳道
鼓膜 蜗窗
半规管
前庭神经 蜗神经
耳蜗
2
听力障碍
传导性聋
外耳道 鼓膜
中耳
内耳听器
感音Leabharlann Baidu经性聋 听神经 听觉中枢
颅骨振动 耳蜗振动
混合性聋
3
前言
▪ 听诱发电位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EP)是指声刺激后在听觉系统中不同平 面(自耳蜗至听皮层)诱发的一系列电活 动
25
新生儿、5月、7月至成人引出的ABR波形潜伏期
26
器质性聋与功能性聋鉴别
Kavanagh认为以下两点可诊断功能性聋: ❖ 正常人或器质性聋者,其短声听阈均较脑
干反应阈低,而功能性聋者却相反,其脑 干反应阈较其短声行为阈低。 ❖ 功能性聋者,在阈强度短声刺激时,脑干 反应正常,波Ⅴ潜伏期无明显改变;而器 质性聋者波Ⅴ潜伏期延长;有轻度高频听 力损失者,其潜伏期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