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全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H · Na · · Mg · · O· · · (2)离子的电子式:
H+ Na+
· · Cl · · ·
· · : [ O: ]2- · ·
Mg2+ · · : [ Cl : ]- · ·
· ·
(3)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①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
②阴离子的电子式要标 [ 数 ”。
反应吸收能量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一、原电池
1、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工作原理:氧化还原反应
3、正、负极: 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通常是 不活泼金属或石墨电极 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通常是 活泼金属
4、构成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 属导体)做电极 (2)形成闭合回路 (3) 电解质溶液
(2)纵行(18 个)— 族(16个)
主族 (A) Ⅰ A , Ⅱ A , Ⅲ A , Ⅳ A ,Ⅴ A , Ⅵ A , ⅦA 共七个主族
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族
零族: 稀有气体元素
副族 (B) Ⅲ B , Ⅳ B ,Ⅴ B , Ⅵ B , Ⅶ B , Ⅰ B , ⅡB 共七个副族
第VIII 族: 第八、九、十纵行,位于 Ⅶ B 与ⅠB中间
H: 11H C: 12 6C O: 16 8O 35 Cl: 17 Cl U: 234 92U H 13 6C 17 8O 37 17Cl 235 92U
2
1
H 14 6C 18 8O
3 1
238 92
U
4、注意事项:
①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与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无关; ② 核素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与核外电子 数无关; ③ 元素和核素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而原子既论 种类,又能论个数; ④ 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虽然中子数(质量数)不同, 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原因
( 1)宏观:化学反应中,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 的相对大小。 ( 2)微观: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 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反应放出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断键吸收总能量 <成键放出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断键吸收总能量 > 成键放出总能量
周期
长 周 期
不完全周期
每周期可容纳的元素种类
周期 元素 种数 1 2 2 8 3 8 4 18 5 18 6 32 7 32
注意:
①除第1、7周期外,每个周期都是从碱金属元 素开始,逐渐过渡到卤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 结束. ②镧57La – 镥71Lu 共15 种元素称镧系元素, 位于第6周期. ③锕89Ac – 铹103Lr 共15 种元素称锕系元素, 位于第7周期. ④超铀元素: 92号元素铀以后的元素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宏观: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
能 量 反应物总能量高
释 放 能 量
生成物总能量低
瀑布
反应进程
①反应物的总能量 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 放出能量。
②反应物总能量 小于 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能 量
反应物总能量低
生成物总能量高
吸 收 能 量
总反应:
Zn + 2NH4+ + 2MnO2 = Zn2+ + Mn2O3 + 2NH3 + H2O
2、充电电池(1)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工作原理
负极(Pb):
Pb - 2e- + SO42- =PbSO4
正极(PbO2):
铅蓄电池结构
PbO2+4H+ +SO42- +2e- =PbSO4 +2H2O
静电引力 斥力
4.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思考
哪些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 离子键?
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 元素 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如:KCl、Na2O、MgCl2、 NH4Cl 、NaOH等
5、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 ”或“×”来表示原子最外 层电子的式子。
(1)原子的电子式:
4、根据离子的定向移动(内电路)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5、根据方程式判断 Fe+2H+=Fe2++H2↑
(负极)
(在正极)
二、发展中的化wk.baidu.com电源:
锌—锰干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负极(锌筒):氧化反应 Zn -2e‾ = Zn2+ 正极(石墨):还原反应
2MnO2 +2NH4+ +2e‾ = Mn2O3 +2NH3 + H2O
Si
P
S
Cl
Ar
问题讨论
由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分析
1.每一横行有什么相同点?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
2.每一纵行有什么相同点?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He除外)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横行—— 周期(7个)
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短 周 期
第1周期: 2种元素 第2周期: 8种元素 第3周期: 8种元素 第4周期: 18种元素 第5周期: 18种元素 第6周期: 32种元素
化学 必修二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一章 第三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三章 第四节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章 第三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四章 第二节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1-18号元素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能 量
断 键 吸 收 能 量
CaO CO2
CaCO3 反应进程
成 键 释 放 能 量 吸 收 能 量
②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 大于 形成化学键 释放出的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在25℃、101kPa条件下 H2 + Cl2 ═ 2HCl 反应为例
断开1molH-H键和1molCl-Cl键吸收的总能量为(436+243)kJ =679kJ 形成2mol H-Cl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为862kJ 1mol H2和1molCl2反应放出能量(862-679)kJ=183kJ H H Cl Cl
断裂和形成化学键与吸收和释放能量有什么关系 呢? 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能量, 形成生成物中 的化学键释放能量 1mol C +4mol H
能 量
断 键 吸 收 能 量 成 键 放 出 能 量
\KJ
能 量
2mol H
断键吸收能量 成键放出能量
\KJ
4×415KJ
4×415KJ
436KJ
436KJ 1mol CH4 (4mol C-H)
(4)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总结:
原电池正、负极的确定方法:
1、根据电极材料确定 活泼金属——负极 不活泼金属、碳棒——正极。 2、根据电极反应确定 失电子 → 氧化反应 → 负极 得电子 → 还原反应 → 在正极上
3、根据电子或电流方向(外电路) 电子从负极流出 沿导线 流入正极 电流从正极流出 沿导线 流入负极
半 径 逐 渐 减 小 、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主族)最外层电子数 = 最高正价数
8 -最外层电子数= 最低负价数 1、F 没有正价,O 通常不显示正价; 2、金属元素只有正化合价而无负价。
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元素 的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 弱。例如: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 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则金属性强弱顺序为: Na> Mg>Al。
1mol H2 (1mol H-H)
化学键变化与能量变化关系图
1.微观: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断键吸收能量
能 量
Cl Cl H H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音乐喷泉
Cl- Cl H- H
释 放 能 量
成 键 释 放 能 量
反应进程
①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 小于 形成化学键释 放出的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
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单质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 2.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第三节 化学键
化学键
——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概念要点: a. 相邻 b.原子之间 c.强烈作用
2.化学键主要类型: a.离子键 b.共价键
形成2mol H-Cl键 放出2×431 kJ即 862 kJ能量
点燃
能 量
断1molH-H 键吸收436kJ 断1molCl-Cl 键吸收243kJ
Cl- Cl H- H
放出能量183kJ
H-Cl H-Cl 反应进程
小结2
微观: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①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 小于 形成化学键 释放出的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 ②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 大于 形成化学键 释放出的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 及“ 电荷
③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就是由阴、阳离子 的电子式合并而成。
写出下列粒子的电子式:
硫原子, 溴离子, · · · · : : · S· [ Br ] · · · · 氯化钠 · · + : : Na [ Cl ] · · 钾离子 K+
氟化镁 · · · · 2+ : : : : [ F ] Mg [ F ] · · · ·
(4)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 · · Na ·+ Cl · ·
· ·
→
+ : ] Na [ Cl :
· · · ·
用电子式表示溴化钙的形成过程
· · · · : +· +: Ca· Br · Br · · · · ·
→
· · · · 2+ : : : [ Br ] Ca [ Br: ] · · · ·
[ 练习]
⑴ 用电子式表示硫化钾的形成过程
· · S· → 2K·+ · · ·
K+
· · : [ S: ]2· ·
K+
注 箭头左方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 意 箭头右方相同的微粒不可以合并
不能把“→”写成“=”
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区分: 用电子式表示物质 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VIII 族
小结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横,18纵; 三短三长一不全; 七主七副一八零。
2.原子结构与表中位置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②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练习
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判断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3周期ⅦA族
第4周期ⅠA族
复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 1、元素: 一类原子的总称。 2、原子的构成: 质子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钠 在 氯 气 中 燃 烧
现象: 剧烈燃烧, 黄色火焰, 大量白烟。
思考:Na与Cl是如何结合成NaCl的呢?
NaCl形成的微观过程
不稳定 转移1e-
稳定
Na+ Cl-
一、离子键
1. 定义:象Na+与Cl-之间,带相反电荷
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 构成离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3. 作用力:静电作用
原子
核外电子
中子 不带电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因此,原子 呈电中性
三、核素 同位素 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质量数——— A 质子数——— Z
X
——元素符号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 中子的一种原子。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 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原电池反应:
PbO2 + 2H2SO4 + Pb = 2PbSO4 + 2H2O
(2)镍-镉碱性蓄电池 (3)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锂离子 电池
特点:高能电池,电压高,质量轻,贮存 时间长等。
用途:电脑、手表、心脏起搏器等。
3、燃料电池
反应进程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总能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
反应 物总 能量 生成 物总 能量 放出 能量
反应 物总 能量
吸收 能量
生成 物总 能量
化学能
其他形式的能量 其他形式的能量
化学能
小结1
宏观: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 ①反应物的总能量 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 放出能量。 ②反应物的总能量 小于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 吸收能量。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练习:
a b
X
+d
c+ --
a b c d各代表什么?
a——代表质量数; b——代表核电荷数; c——代表离子的电荷数; d——代表化合价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B Al Si Ge As Sb Te Po At ⅥA ⅦA 0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