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公路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公路景观设计浅析

摘要:本文从公路景观的设计的发展、旅游公路景观设计的要求等巧几方面进行对公路景观设计进行多面的介绍。并以国内先进公路景观设计技巧为例子,强调了公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理念。

关键词:公路景观现状公路景观设计的技巧

在世界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旅游公路作为连接城市及景区间的通道,它的建设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其蓬勃建设对景区观光旅游的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同时,由于公路的走向不仅要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要,而且要求一定的线形标准,以保证车辆安全高速行驶的技术要求,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高填深挖路段,这样对道路景观建设往往只提出大的绿化框架,多在道路景观建设中采取人工建植植被的技术,即播撒草种、移植树木等方法,难以构建自然生态植物群落,类似的景观建设技术往往投入很大,效果并不理想,既不科学也不经济。造成这种状况正是对公路景观建设没有进行总体的、科学的规划,没有采取完善的景观建设技术,所以通过研究制定旅游风景区的道路景观建设技术,指导道路景观设计和建设,成了公路建设中出现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国外的公路建设历史长,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道路景观美学的技术研究,尤其对位于风景区和具有人文特色区域的道路,技术经验丰富,有着成熟的道路建设技术体系,其中对于道路景观建设技术以保护和修复自然植被为主要技术指标要求,综合考虑了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处关系,运用自然的、恢复的绿化来缓解道路与环境的交集,弥补公路对生物自身生活环境的破坏,其经验主要是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路使用者和公路沿线居民的视觉美感度、注重景区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中文化价值的体现和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注重环境以及区域生态敏感动物的保护、为用路者创造欣赏自然风景和娱乐休憩的条件。概括来讲,就是“注重公路与自然和谐”,让公路与自然协调共生技术。

在德国,景观建设技术与公路的总体建设有机地协调,使其周围原有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程度。从道路规划、道路设计、自然系统和人文景观现状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采取回避、减缓、补偿的景观保护技术。然后是景观建设规划,确定了景观建设技术所开展的具体工作,从景观、动物、植物、水等自然系统的角度分析,针对公路建设中的各种情况采取相应的景观建设技术。只要碰到敏感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设计阶段开始,就必须保证各方面的利益,权衡考虑自然和景观问题。如遇到成片林地无法避让时,建设中将考虑湿地补偿的技术原则,以求做到公路建设中占多少林地,补偿多少林地的措施。当公路建设中的废弃土方运到指定地方堆放后,马上进行土地整治,紧接着就进行景观恢复工程。

在美国,旅游公路景观建设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与自然和谐共存。对公路美学综合计划、公路不同区域绿化栽植标准、自然景观保护、景观美化与公路设施的协调以及植物种类的选择、配置、栽培和养护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美国黄石公园景区

道路就是成功典范之一,黄石公园在长期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始终遵循着“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的原则,提倡在设计上最大限度地保护,实施中最小限度地破坏,且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然环境。全过程贯彻落实环境友好的建设技术理念,真正实现了对自然资源最大程度的保护。同时,注重路内景观的整理和营造,强调线形的流畅、标线的清晰、构筑物的隐蔽和自然等,努力为游客提供了最优质的公路环境景观。

在众多道路景观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旅游公路的景观建设也有新的突破,已经建成通车的川九路、思小线就是其中的代表。

川主寺至九寨沟公路是一条位于高海拔地区的旅游公路,公路两侧植被覆盖度较高,自然景观优美,但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受破坏将很难恢复原状。为了落实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安全、舒适、环保、示范”的方针,在川九路进行景区软、硬件建设过程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通往景区的旅游公路进行生态景观建设技术上:景观建设技术上坚持“露、透、封、诱”相结合的原则。近景好的让其“露”出来;远景好的让其“透”出来,不种植高大乔木遮挡视线;景色不好的通过绿化“封”;景色不好又无法“封”的则设法“诱”开视线;采用常规和创新的景观生态恢复技术,使路基平台、取弃土场,拌合场,施工营地和边坡均得到绿化,为国内旅游区公路建设和生态脆弱区项目建设生态保护提供了景观建设技术的模板,走出了一条高标化建设生态旅游公路的新路子。

思小高速公路在整体设计上引入了“宁桥勿填、宁隧勿挖”的理念,使桥梁和隧道服从和配合线路,尽量减少了开挖,保护了周边环境。景观建设技术中坚持“保护自然、回归自然、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的思路,在人文景观技术中,把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符号融入到工程中,以展现当地的文化底蕴;在景观恢复技术中,充分利用边坡生物恢复课题研究成果,从140多种本地植物中筛选出49种植物作为思小高速公路的景观植物,保证了物种的本土化和多样化;景观建设技术中加大对周边环境的保护,采用人工挖孔,保护了桥下林木景观面积达10万平方米。

我国旅游公路景观建设技术,通过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公路景观理念及景观建设成功经验,“保护、恢复、自然”是目前常用的公路景观建设方法。其中“保护和恢复”侧重对环境的尊重,并且应努力贯彻“先保护、再恢复”的工程建设理念,“自然”则侧重景观设计的技术手段。但是普遍缺少根据旅游公路自身特点对其所在区域进行针对性研究,大量存在着丧失地域个性和就道路景观论道路景观的现象,以至于依据此规划景观建设技术的旅游公路,没有形成与所在景区相呼应的独特景观,也给一些地区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且对地方人文景观造成了冲击,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寻求解决旅游公路的自身景观、两侧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协调的景观建设技术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张艳民.浅谈道路线形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协调[j].山西建

筑,2007,33(31):288-289.

[2]白成玉道路景观设计研究综述[j]. 科技信息,2010(17):342,360.

[3]张阳.公路景观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4]李士青李乐超浅谈道路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08(10):275-276.

[5]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