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共性研究

翻译共性研究
翻译共性研究

翻译共性(Translation Universals)

1.定义:翻译文本的普遍特征,即在译文而非原文中产生的典型的语言特征,这种特征被认为与翻译过程所涉及的特定语言对无关。Baker《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暗示与应用》(1993)

2.理论源流

A.将翻译视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语言形式。(有很大争议)

B.探寻翻译行为的普遍法则和规律。

3.第一代翻译共性假设

A内容:Baker和Laviosa提出了第一代翻译共性假设:显化、简化和传统化(或规范化)。即与原创文本相比,翻译文本更简单、可读性更强;歧义更少、表达更清楚;更符合译入语传统,独创性更低。

B缺陷:假设概念界定模糊不清,相互重叠。相比较而言缺乏对另一个重要的翻译共性—隐性的研究基本没有提及。

4.第一代翻译共性理论后新的共性假设

翻译共性既可指翻译过程中特定的方法,也可指翻译产品相对于非翻译文本的语言特征。对此,Chesterman(2004)提出了“S共性”和“T共性”的区分,前者指从原语到译入语的翻译过程中的共性;后者指翻译文本与译入语非翻译文本相比的共性。根据后来黄立波对黄立波(2008)对语际显化和语内显化的划分,这对翻译共性也不妨译为“语际共性”(S-universals)和“语内共性”(T-universals)。

综合来说,目前的翻译共性研究仍然处于发展阶段。

前语料库时期的翻译共性研究(pre-corpus)

普遍认为,前语料库时期的翻译共性研究与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是以Baker的《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暗示与应用》(1993)为标志划分的。

定义:是指大规模机读翻译文本用于翻译研究之前,通过人工采集原文与译文文本,并对与翻译有关的语言现象进行人工对比、分析和统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翻译共性研究主要表现为从词汇、句法和文体等角度关注简化、显化和范化三方面问题。

1.简化

A定义:指译者在目标语文本中对原语文本中的“语言/信息下意识地简单化”处理的倾向。(Baker “Corpus_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The challenges that lie ahead”)内容主要涉及对词汇、句法和文体的简化。

B分类:可分为由两种语言系统差异所造成的强制性简化(obligatory simplification),和由翻译过程本身、译者偏好、目标语语文规范等因素造成的非强制性简化(Optional simplification)两大类.

C发展:语料库翻译研究途径正式提出之前对简化现象的探讨主要有Blum Kulka&Levenston、Vanderauwera、Baker等,其中,Vanderauwera的研究可以说具备了语料库翻译共性研究的雏形,她所论及的简化手段大都属于非强制性简化的范畴,缺点:但在讨论中句法与文体之间的界限不甚清楚,总体上看只是翻译实践

中译者遵循目标语语言使用规范的一些归化手法。

2显化

A定义:显化的概念最早由Vinay&Darbelnet作为一种文体翻译技巧提出,是指将原语中隐含的信息在目标语中加以明示,此类信息在原文本中可以根据语境或情境获得。(Vinay,J.P.&J.Darbelnet.1958/https://www.360docs.net/doc/fb12165672.html,parative Stylistics of French and English-A Methodology for Translation)

B发展

在语料库翻译方法提出之前,有关显化的研究主要有Vinay,Darbelnet、Nida、Nida,Taber、Vanderauwera、Blum_Kulka

、Klaudy

B1:Vinay&Dar-belnet是从对比文体的角度提出这一概念的,他们将显化和隐化视为一组对立的文体翻译技巧,常与信息的获得与损失相联系。所涉及的显化包括词汇显化和信息显化两种。注:这两类显化表面上都是语境或情境要求的结果,但从本质上讲依然是语言系统差异造成的,属于强制性显化的范畴。

著作:Comparative Stylistics of French and English-A Methodology for Translation

B2:Nida&Taber指出好的译文往往多少会比原文长,主要是因为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通过明示原文中的含蓄信息在适当限度内增加译文的冗余度。他主要是从语言文化差异和方便译文接受者理解原作的角度来探讨翻译中的新信息现象.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B3:Vanderauwera指出了译者所采用的各种显化技巧,这些技巧均不在语言系统差异影响之列,但与译者的个人文体偏好不无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用语料库研究译者的文体奠定了基础。

著作:Dutch Novel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The Transformation of a`Minority'Literature

B4:Blum_Kulka从翻译中衔接与连贯的转换入手提出了显化假设(the explicitation hypothesis):翻译过程会使译文相对于原文更加冗长,其表现形式为衔接方式的显化程度提高。这一假设有两个特点:第一,将显化视为翻译过程内在的属性,摆脱了语言系统差异的影响,使显化研究具体化;第二,从句法的非强制性转换入手,将译者的文体偏好作为参数之一。Blum_Kulka的论断为后来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

文章:Shifts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translation

B5:Klaudy将显化分成强制性显化、非强制性显化、语用显化和翻译内在显化四类,各类之间尽管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却让我们认识到显化现象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在此基础上能对翻译共性做出更加全面的认识。

文章:Explicitation

定义:范化是指“遵循、甚至夸大目标语中典型模式和做法的倾向。(Baker 文章Corpus_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The challenges that lie ahead)

发展:Vanderauwera和Toury是前语料库时期范化研究的主要代表。

A:Vanderauwera发现译文语篇在标点、选词、文体、句子

结构以及语篇构建方面的转换均趋向于目标语语言传统规范的特点.

详见著作Corpus_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y,Findings and Applications

B:Toury从描写翻译研究的途径入手提出的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法则既有语际转换基础上的对比,也包括目标语内翻译文本与原创文本的比较,这样的论断拓宽了翻译共性研究的视角,并且为进一步对翻译共性进行解释提供了多重角度。

详见文章:Enriching translations,simplified language?An alternative viewpoint to lexical simplification.

总结:前语料库时期翻译共性研究特点:

每个人的研究都是从不同视角,如对比语言学、文体学或翻译研究的角度出发,在对个别概念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2)在关注焦点上,词汇、句法、文体等层面均有涉及,但不统一;3)对共性的研究主要以语际转换为基础,即相对原语而言译语的普遍特征。

尽管如此,这些前期研究为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

语料库翻译学:

定义:语料库翻译学是指根据特定的研究目标,建立真实翻译语料为主的语料库(包括单语类比语料库(monolingual comparable corpus)和双语/多语平行语料库(bilingual/multilingual parallel corpus)、翻译语料库(translational corpus)等几种类型)。

从本质上讲,语料库翻译学是描写性翻译研究(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与语料库语言学(corpus linguistics)相结合的跨学科产物。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

概况Baker在前人研究成果(Vanderauwera ;Blum_Kulka;Shlesinger 等)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普遍特征(universal features of translation)的假设,包括六个方面:1)译文显化程度显著提高;2)消歧和简化;3)合乎语法性;4)避免重复;5)超额再现目标语语言特征;6)翻译过程往往会导致某些语言特征表现出特定的分布类型,简单总结来说可以大致分为简化,显化,范化,隐化。此外,学者们还提出过整齐化,消歧化、净化、拟化以及译本扩增等呈现出翻译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发展成果

简化:基于语料库的简化研究主要借助计算机统计分析手段,对翻译文本和目标语原创文本从词汇密度(lexical density)、平均句子长度(mean sentence length)、高频词(high frequency words)和最常用词(list heads)的使用方面加以比较。一般地说,翻译文本会表现出:1)词汇密度低;2)高频词使用广泛;3)最常用词重复率高;4)最常用词变化度小等特点。(Laviosa The Corpus-based Approach:ANew Paradigm in Translation Studies 王克非语料库翻译学———新研究范式)

显化:贺显斌认为,只要译文中的词句意义比原文更清楚、明确、具体、易懂,逻辑关系比原文更明晰,或中心意思比原文更突出, 就算发生了明晰化转换。柯飞进一步指出:“作为一种翻译现象,显化(以及隐化)不应只是狭义地指语言衔接形式上的变化,还应包括意义上的显化转换,即在译文中添加了有助于译文读者理解的显化表达,或者说将原文隐含的信息显化于译文中,使意思更明确,逻辑更清楚。”(贺显斌: 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明晰化现象柯飞:翻译中的隐和显)

范化:

1.Kenny以德英文学文本平行语料库(GEPCOLT)为基础,对翻译中的范化和译者创造性加以考察,发现翻译中词汇范化现象的确存在,但原语文本中的创造性词汇大多数情况下却没有发生范化.(Kenny:Lexis and Creativity in Translation:ACorpus-based

Study)

2.Tirkkonen-Condit以翻译芬兰语语料库为基础提出了独特项假说(the unique items hypothesis):目标语语言中的某些语言项/元素在源语中缺少语言对应项,相对于原创文本而言,此类语言项/元素在翻译文本中的频次低。也就是说,如果将目标语原创语言规范视为常态,那么翻译语言特征通常被认为是对常态的偏离(Tirkkonen-Condit),即非标准化或非范化;这一点与上述Baker对范化的定义相背离。(Amyth or an Empirical Fact A Study into the Linguistic Identifiablity of Translated Language)

3.柯飞以英汉/汉英平行语料库为基础对汉语中的特殊句式“把”字句在英汉转换中的分布特点进行考察发现,汉语翻译文本中的“把”字句比汉语原创文本中的“把”字句使用频次高(他因此提出复杂化/拟化假说),这一结果又与Tirkkonen-Condit的独特项假说形成鲜明对比。(文章:汉语把字句特点、分布及英译研究)

隐化

翻译共性之一,亦称隐含化。Vinay&Darbelnet最早将显化和隐化作为一组对立的文体翻译技巧加以讨论,指出它们常与信息的获得或损失相联系.

1定义:将原语中的明确信息在目标语中变成依靠语境或情境来传达的隐含信息。

换句话说,隐化是指文本因素由文本化到情境化的转换过程,原作文本中出现的语言因素在译作中可以根据特定情境加以识别。2发展

Toury认为普遍性概念本身就隐含着二分的原则,如翻译研究中“显化”和“隐化”都应是普遍性的一部分,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其他学者的认同。(文章Probabilistic Explanations in Translation Studies.Welcome as They Are, Would they Qualify as Universals)

关于隐化与显化的关系,Schmied等指出,这样一组对立特征并非一种对称的关系,翻译中的显化往往多于隐化,原因

在于前者的信息处理过程要比后者简单。

Klaudy提出“不对称假设”(theasymmetryhypothesis)也谈及隐化与显化的关系。她指出,L1->L2过程中的显化与L2->L1之间的隐化并不对称.她将隐化从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总结为:词汇笼统化、词汇压缩、词汇省略、语法笼统化、语法降格和收缩以及语法省略等。

柯飞则认为,翻译中的显化与隐化是共存的,显化或隐化的现象和程度可能与语言形式化程度和翻译方向相关,同时还会受到译者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文本因素的影响。

基于语料库翻译共性研究特点:

1)大多数研究都是以共时语料为研究对象,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

分析数据,如平均句子长度、类符/形符比率、词汇密度等手段对词汇多样性、信息负载度等方面进行考察;2)以对共性的验证和描写为主,解释较少;3)理论阐述与实证研究相结合;4)主要以单语类比语料库为基础,探究相对于目标语原创文本而言的翻译文本特征。

基于语料库翻译共性存在的问题和其发展趋势

1存在问题

第一,对方法论的质疑

针对Olohan&Baker采用的类比语料库方法,Kenny以一个德-英文学文本平行语料库(GEPCOLT)对其研究结果进行重新验证后指出:英语译者在say之后使用非强制性that的大多数情况并非为了去对应德语中的daβ,乍看起来这属于语法上的显化,但还需要确认一下原语文本中是否使用了除daβ以外的其它连接词形式来明示从句的叙述性质,如果有的话,就很难断定英语译文中包含that 的做法全都属于显化现象。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基于单语类

比语料库研究范式的翻译共性研究结果在方法上有待于平行语料库研究的进一步验证和补充。

第二,一些实证性个案研究的结果与共性假设相背离。

Laviosa根据自己的研究也指出,通过英语类比语料库所发现的简化证据在各个文本类型中的表现并不完全统一如翻译文本中平均句子长度在新闻和散文两类文本中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前者比原创新闻英语短,而后者明显长于原创散文。这样看来,文体类型不仅是简化研究中的一个变量,而且将平均句子长度作为简化的一个参数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国内一些学者对语料库及翻译共性研究现状

成果:王克非在《语料库翻译学:新的研究范式》一文概括了语料库翻译学的三大应用与理论的研究课题"肖维青介绍了平行语料,指出在翻译教学,翻译批评及其翻译领域的应用成果。秦洪武和王克非评介了《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对比和翻译研究》论文集,指出对比语言学和翻译研究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以相互借鉴各自的研究发现。王克非和黄立波在“语料库翻译学十五年”一文中从翻译共性,翻译文体,翻译过程应用研究等方面评论了语料库翻译学的新视点和新阐释。胡显耀指出翻译共性是语料库翻译学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功”王克非指出近年来对翻译共性的探讨包括显话,隐化,简化,范化,集中化,整齐化,非典型搭配,干扰,独特项等翻译共性的研究往往淡化原文的地位,采用语际,语内或二者结合的对比模式,将翻译文本与原创文本进行比较,并通过概率统计手段,揭示翻译语言的规律性特征。

不足:

A理论研究尚未系统化.虽然理论研究的论文数量上排在第二位,但绝大多数都是沿袭或介绍了国外学者提出的理论,没能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B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学者的实证研究角度单一,缺乏从翻译选材,翻译策略,叙事结构,意识形态等角度出发的研究.

C语料库建设及深层加工有待完善.语料库是翻译研

究的基础,但国内公开使用的语料库特别是双语平行语料

库屈指可数,自建语料库虽多,但由于人力和资源所限,在

规模和加工深度上均不理想.

翻译共性研究新趋势

1译入语独特性降低

“译入语独特性降低假设”(under-represenationoftargetlanguageuniqueitems)是由Tirkkonen-Con-dit在2004年作为一种翻译共性提出的。该假设认为,凡在译入语中属“不可译”的、特有的或在原语中不存在的特征,在译文中通常会呈现不足。从性质上说,这一假设属语内共性,也就是说,和同一语言的原创文本相比,翻译文本的独特性降低。

2原语干扰

原语对翻译语言的干扰(或迁移)是最容易凭常识产生的翻译共性假设。Toury首先用正式的翻译学术语命名了这一假设,即“干扰法则”(lawofinterference):译本中移

植原文关系的趋势———与“标准化法则”相反。如前所述,传统翻译观认为原语对翻译语言产生干扰,会导致“翻译腔”,而翻译腔通常都是带有贬义需要避免的。

3异常搭配

异常搭配是最新提出的一种翻译共性假设,指翻译文本比原创文本存在更多的在译入语系统看来非典型的词语搭配形式。其研究主要是基于可比语料库进行的,属语内共性。该假设由Mauranen正式确定为翻译共性假设之一。异常搭配与原语干扰的区别在于:译入语的搭配形式不仅在译入语中很少见(但不违反语法),而且无法确定原语中对应的干扰源(原语中也少有类似的搭配)。

2011-2015国内学者关于语料库及共性研究方面的研究文献

齐金鑫2015 外语与外语教学“《定量方法在语料库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评析”

姜峰2015 外语与外语教学“中美学生论说文的立场名词表达--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

李焱伟2013 科技风“语料库语言学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王可心2013 科技展望“交替传译中显化现象的研究”

雅各布森翻译理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b12165672.html, 雅各布森翻译理论研究 作者:李静 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01期 一、引言 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1896-1982),是二十世纪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兼文论家,斯拉夫语学者,布拉格语言学派的主要奠基人,结构主义发展的先驱。1896年出生于莫 斯科,后移居捷克斯洛伐克。二战期间移居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先后在纽约高等研究自由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82年在美国波士顿逝世。他博学多才,兴趣广泛。研究领域涉及诗歌语言、儿童语言、音位学和失语症等,同时对韵律学、文学史、文化史、符号学和信息论等也有很深的造诣。作为当代西方译学界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雅各布森的翻译理论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开创性意义。1959年,雅各布森发表了题为《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 Linguistic Aspect of Translation)一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探讨,发前人所未及,因此,对西方翻译理论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影响(申雨平,2002:269),奠定了翻译的语言学理论和符号学理论的基础。本文旨在从雅各布森的这篇文章入手,重点讨论他的翻译理论思想及其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二、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语言的意义 雅各布森吸收了皮尔斯(Peirce)的符号学理论,在文章的开篇就从这一角度阐释了语言的意义问题,他不同意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ell)对语言意义的看法。按照罗素的观点,“人们如果在非语言方面不知道什么是乳酪,就不可能懂得乳酪‘乳酪’(Cheese)这个词”。换言之,只有通过认知经验,才能理解词的意义。雅各布森认为,任何一个词或词组,都是一种符号现象,“没有符号就没有意义。”(There is no signatum without signum)例如,我们从来没有吃过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神仙吃的美食(ambrosia)和美酒(nectar),但我们却懂得这些词,并且知道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同样,要引导出一个生词,就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语言符号。如果不借助于语言符号,是不可能通过对各种具体“乳酪”的认识而推断出来的。由此可见,意义是与符号有关,而不是与所指事物或对象有关。这一观点体现了翻译本身是一个解码过程,奠定了雅氏的翻译符号学理论的基础。 按照雅氏的观点,人们只要使用一种符号去解释另一种符号就能理解一个新事物或者新词。笔者认为,从认知学的角度出发,如果人们的脑海中没有一个与该事物的对应物,哪怕是

新闻英语翻译研究文献综述复习进程

新闻英语翻译研究文献综述 新闻英语,即“新闻报道文章中所使用的英语,具有新闻特性、适合新闻报道要求、适应新闻信息传播需要的语言”(张建,2004),成为了对外宣传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对新闻翻译这一领域的关注日益增强,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逐渐多元化,从现有文献来看,主要集中在新闻本身的文体特点及翻译方法、新闻翻译理论、新闻翻译原则等方面。 1 新闻文体特点及翻译方法的研究文献综述 徐泉、王婷(2001)总结出新闻文体的如下特点:1.用词新颖,精巧别致;2.句式多样富于弹性;3.巧用时态,布局呼应;4.频繁使用被动语态,重点突出;5.结构合理层次分明;6.善用修辞,讲求效果。就语法层面的翻译而言,李侠(2004)分析了英语新闻句子的四大特点:1.信息量大;2.结构简单; 3.语法手段丰富;4.名词修饰语前置。李认为在翻译英语新闻时,必须遵循汉英两种语言的规律和使用习惯,努力增强译作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并提出了英语新闻句子汉译的3种方法: 1.化长为短; 2.调整句子中各部分的顺序与敢减敢删;3.使用四字格结构。曾尼(2010)从新闻英语的标题、词汇和时态及语态的角度,论述了新闻英语的一些文体特征。比如,由于报刊篇幅有限,新闻事件在语法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句型的高度扩展,结构严谨,句式简短精练,语言简洁是受人们称赞并为人们所追求的风格。郑连勋、郑堃(2011)认为新闻英语的问题与其他形式的新闻问题相同,拥有许多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在理解其用词特点的基础上面,代词、复合词、外来词等应用方式,也是新闻英语用词方面的关键,从英语新闻报道展开分析,以借代词、引申词、复合词、外来词、小词语缩略词、临时造词等方面为例探讨了英语新闻当中的用词特点。 不少学者就这些文体特点的翻译进行了单项阐述。王治江(2001)提出了新闻外来词语音译中应注意的原则,即人名和地名中翻译要统一,不仅要译出指称意义,还要译出联想意义,但要避免产生贬义联想。范晓航(2003)

科学美国人的中文翻译

2012年1月4日星期三 雌激素是新的“利他林”吗? ——性激素能让一部分女性思维敏捷,却也让一部分迟钝 大考即将来临?无法集中注意力?尝试一点雌激素吧。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系统科学家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报道称,女性生理周期中的荷尔蒙波动可能会如咖啡因、甲基苯丙胺或最常见的兴奋剂利他林一样影响其大脑。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工作记忆(短期信息处理能力)是依赖于化学物质多巴胺的。事实上,像利他林这样的药物可以模仿多巴胺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在老鼠身上的研究显示,雌激素似乎可以诱发多巴胺的释放。但是伯克利这次的新研究是首次把认识能力和人的雌激素水平联系起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女性会在她们生理周期的不同时间点有着或好或坏的认识能力。 这只研究团队对24名健康女性进行了检测。通过基因测试,她们中有些天然多巴胺水平高,而有些天然低。不出所料,多巴胺水平低的女性对于处理复杂的工作记忆问题有困难,比如将一串五个数字反着背出来。但当测试在排卵期中进行,雌激素水平最高时(一般是月经期的10~12天后)这些女性的表现显著改善,有大约10%的进步。令人惊讶的是,多巴胺水平天然高的女性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却在排卵期中雌激素水平最高的时候有很明显的下降。 根据组织此次研究的Ph.D Emily Jacobs说,脑中的多巴胺是“classic Goldilacks scenario”。对于多巴胺水平最低的25%女性来说,在月经期多巴胺水平的增加会增强她们的认识能力,而对于多巴胺水平最高的25%女性来说,月经期多巴胺水平的增加可能会使她们的多巴胺水平超过一个上限,从而减弱她们的认识能力。而剩下的50%女性都处在这两类女性水平之间,不在研究的范围内。 这项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Jacob说,像咖啡因、利他林这种诱发多巴胺释放的药物对于特定时期的女性是无效,甚至是损害性的。而且,她还希望提醒科学家们注意,在研究脑部疾病时,男女大脑虽然天赋相同但是并不完全一样。 Jacob说,这之间有很大区别,只有我们能知道他们在正常状态下的区别,我们才能预测他们在疾病状态下的区别。 毁约——脑扫描揭示誓言什么时候会不被遵守 新郎说“我愿意”而又和别人有一腿的时候,他脑中发生了什么?朋友承诺还钱却一直不还,他的脑中又发生了什么?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毁约是一项很复杂的神经生物学事件。而且脑扫描可以在毁约发生前预测出谁将要毁约。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科学家运用核磁共振技术把大脑比喻成了一场投资游戏。投资者必须决定是否承诺与受托者分享利益。如果投资,会使得账户中的资金增加,但如果受托者选择不分享,结果也会是投资者受损失。几乎所有投资者都说会把钱给受托者,但最后并不会所有人都守约。 通过核磁共振的扫描,研究者可以在他们有机会毁约前预测出他们会不会毁约。毁约者脑部的一些区域的活动会更加活跃,包括分管在压抑诚实回应时自我控制的前额皮质层,和标志

研究生学术英语翻译

Deciding on a topic 决定一个主题 As a college stud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ou are often required to write a literature review about a certain topic,or a 1500-word term paper.In either case,the writing is a complex process which involves choosing a topic,searching for relevant materials,and compiling a reference list.Hence the first thing you need to do is to choose a research topic. 作为一个研究科学技术学生,你通常需要写一个关于某一主题的文献综述,或一个1500字的论文。不管是哪种,写作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选题,查找资料,编写参考清单。因此,你首先需要做的是选择一个研究课题。 A topic is what the essay or research paper is about.Choosing a topic for your literature review or research paper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A topic that is too specialized or the general may bring many problems in terms of the time you can devote to the research or th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the topic.How do you choose a topic which is possible to research?There are four principles: 主题就是文章或研究论文是与什么有关的。为你的文献综述或研究论文选择一个主题需要仔细考虑。一个太专业或太宽泛的主题可能带来的诸多问题,影响你花费在研究或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上的时间。你怎么选择一种可能的研究课题?有四个原则: 1)Interesting.If a topic holds your interest,you will most likely working on it.However,you should also be aware of the interest of your readers.For example,if your readers are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or academic backgrounds,your topic should not be too specific. 1)有趣.如果一个话题引起了你的兴趣,你将很有可能在它上工作.但是,你也应该知道你的读者的兴趣.例如,如果你的读者是来自不同的学科或学术背景的,你的主题不应该太具体。 2)Important.You also have to consider the value of the topic you are likely to choose,both academic and social.And essay without practical or theoretical value will probably not attract readers. 2)重要.你也需要考虑你可能选择的课题研究的价值,包括学术的和社会的。没有实践或理论价值的论文可能不会吸引读者。 3)Manageable.Narrow down your topic to make your paper manageable.For example,if you want to discuss the history of a disease,it may not be possible for you to cover all the important ideas in a 1500-word essay. 3)可控的.缩小你的主题,使你的论文易于管理。例如,如果你想讨论一种疾病的历史,你或许不可能用一篇1500字的文章来涵盖所有重要的想法。 4)Adequate.You have to ask the question:Can the topic I have chosen be researched?One criterion is that you mast make sure that there are adequate source materials available on the topic.Avoid a topic that has very limited information about it,for it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your research without previous studies. 4)足够的。你必须问这个问题:我选择的话题能被研究吗?一个标准是,你必须确保这个主题有足够的可用的源材料,避免一个仅有非常有限的信息得主题,因为没有以前的研究,你是很难进行你的研究的。 Formulating a research question 制定一个研究问题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中英文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Material Asset Reorganiz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颁布机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Promulgating Institution: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文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09号 Document Number: Order No.109 of the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颁布时间: Promulgating Date: 10/23/2014 10/23/2014 实施时间: Effective Date: 11/23/2014 11/23/2014 效力状态: Validity Status: 有效 Valid 第一章总则 Chapter 1: General Provisions 第一条为了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行为,保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维护证券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Article 1 These Measures are formulated pursuant to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mpany Law, the Securities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for the purposes of regulating material asset reorganiz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protecting the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investors, and promoting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maintaining the order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and the social public interests.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者控制的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之外购买、出售资产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资产交易达到规定的比例,导致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资产、收入发生重大变化的资产交易行为(以下简称重大资产重组)。 Article 2 These Measures shall be applicable to asset trading behaviors, other than the daily business activities, conducted by a listed company or companies held or controlled by it, such as the purchase and sale of assets, or asset trading by other means that reach a specified proportion, thereby causing major changes to the main business, assets, or income of that listed company (hereinafter, "material asset reorganization"). 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应当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Purchase of assets by a listed company by means of issuing shares shall be in compli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se Measures.

科学翻译

第12页 0903060136 梁潇 0903060137 黄浩 0901014108 黄瑞尧 5.3性能分析 通信开销:在和平时期,验证和密钥协商协议的要求只有三路之间的网状路由器和网络用户和双向沟通网络用户之间。这是最低的通信回合要实现相互认证,因此,和平招致降低认证延迟。此外,通过设计,和平带来最低的额外因为它们可能对网络用户的通信开销如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进行的移动客户端比其他笔记本电脑访问无线网状网。这些移动客户端要少得多强大相比,网状路由器考虑到他们的沟通能力。在消息(M.1),(M.1),(M.2),网络用户只需要发送一组签名履行认证功能。作为我们立足本集团上签字的变化计划[8]中提出,签名的包括两个G的元素五个元素的Z带够。当使用[19]中描述的曲线,可以首要采取p到170位并使用G组1,其中每个元素是171位。因此,总群签名的长度为1192位或149字节。有了这些参数,安全性是大致相同作为一个标准的1024位RSA签名,这是128个字节[8]。也就是说,群签名的长度几乎是作为一个标准的RSA-1024的签名相同。 计算开销:在和平,最昂贵的计算操作的签名生成和验证。签名生成需要两个同构的应用中。同构计算,需要大约同时,作为一个在G1幂(使用快速计算的轨迹图)[8]。因此,签名生成需要约八幂(或multiexponentiations)和两个双线性映射计算。验证签名需要六个幂和3+2|网址|双线性映射计算。按照设计,和平采用会话认证的不对称对称的混合方法,降低计算成本。网络实体(Mesh 路由器和网络用户)执行昂贵的组签名操作相互验证,只有当建立一个新的会话,所有同一会话的后续数据交换是通过高效的基于MAC的方法进行验证。 更具体地说,和平需要进行相互认证,为建立一个新的会话时,执行一个签名生成和签名验证的网络用户。由此可以看出,签名验证的实际成本计算取决于一致资源定址器的大小,而签名的发电成本是固定的。和平可以主动控制的一致资源定址器的大小。此外,可以采取一种更为有效的吊销检查算法,其运行的时间是一致资源定址器的独立[8]中描述了对用户的隐私有点牺牲。这种技术可以进一步带来的总成本六幂和5个双线性映射计算的签名验证。另一方面,和平需要一个网状路由器进行相互认证其覆盖范围内的每个网络用户每每灯塔消息不同的会议和标志定期播出。 存储开销:在和平中,网络用户可以携带资源约束的普及设备,如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访问的无线网状网。因此,存储每个网络用户的开销应该是负担得起的现代普及设备。在我们的计划显示说明,在和平中的每个网络用户需要存储两个信息:他的小组的私钥及相关系统参数。该组的私钥为每个用户包含1组元素的G1和2个Z元素。如果我们首要选择p到170位,并使用G组1每个组171位的元素,每个组私钥用户只需消耗511位的内存,这是微不足道的现代普及设备。大多数的内存消耗部分是系统参数,其中可能包括代码来形容双线性组(G

机器翻译研究综述

机器翻译综述 1.引言 1.1机器翻译的历史 现代机器翻译的研究应该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但是早在这以前很多人已经提出了相应的想法,甚至是远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人提出要用机器来进行语言翻译的想法。 在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两位科学家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与此同时,英国工程师同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副总裁韦弗在讨论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时,就提出了利用计算机实现语言的自动翻译的想法。在1949年,韦弗发表了一份名为《翻译》的备忘录,正式提出了机器翻译问题。他提出了两个主要观点: 第一,他认为翻译类似于解读密码的过程。 第二,他认为原文与译文“说的是同样的事情”,因此,当把语言A翻译为语言B时,就意味着从语言A出发,经过某一“通用语言”或“中 间语言”,可以假定是全人类共同的。 在这一段时间由于学者的热心倡导,实业界的大力支持,美国的机器翻译研究一时兴盛起来。 1964年,美国科学院成立语言自动处理咨询委员会,调查机器翻译的研究情况,给出了“在目前给机器翻译以大力支持还没有多少理由”的结论,随后机器翻译的研究就陷入了低潮期。直到70年代以后机器翻译的研究才重新进入了一个复苏期,随后机器翻译的发展又迎来了繁荣期 1.2机器翻译的主要内容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机器翻译领域中出现了很多的研究方法,总结如下:●直接翻译方法 ●句法转换方法 ●中间语言方法 ●基于规则的方法 ●基于语料库的方法 基于实例的方法(含模板、翻译记忆方法) 基于统计的方法 在当前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基于统计的方法进行的,因为基于统计的方法可以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并且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学知识作为支撑,可以让更多的计算机科学家投入到实用系统的研究中,极大的促进了统计机器翻译的发展。 下面对各个方法逐一的进行介绍。

对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思考

对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思考 关键词: 翻译;科学性;艺术性 摘要: 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历来是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西方译学家奈达博士在60 年代曾有过建立翻译科学的设想,试图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说明翻译问题,但未能取得成功。而后,到了90 年代他则断言:翻译不是科学,而是艺术。笔者就奈达博士由科学论向艺术论的转变,对翻译的性质进行了理性思考:翻译中对“忠实”目标的追求体现了翻译的科学精神,而为实现“忠实”又离不开艺术创造,因此科学性和艺术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Philosophic Thinking of the Science and the Art of Translating ———on Nida’s“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ZHANG Rui - qing1 ,ZHANG Hui - qing2 (1. The School of Foreigh L anguages , S hanxi University , Taiyuan , China ; 2. English Department , Northern China Engineering Institute , Taiyuan , China) Key words : t ranslation ;science ;art ;faithfulness. Abstract : What is t ranslating ? Is it science or art ? This has long been one of the focal cont roversies among t ranslatologist s. Dr. Eugene A. Nida attempted to establish a science of t ranslating by applying linguistic theories and approaches to t ranslating problems in the 1960s ,but failed. In the 1990s he claimed conversely that t ranslating was not science ,but skills. His shift prompt s the author of this essay to draw the couclusion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 ranslating ,the pursuit of faithfulness to the original reveals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of t ranslators ,but to attain faithfulness , artistic creation plays an immeasurable role in good t ranslations. “翻译科学”是一门“研究翻译的科学”。怎样才能构成科学? 首先必须要有客观规律正如金堤先生所说:“艺术与科学之争的焦点是一个实质性的问题。翻译这一活动究竟是否受客观规律的支配? 如果受客观规律的支配,那么既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认识这些规律,我们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而如果这一活动主要靠独创,谈不到什么规律,那么我们只能把它当作一门艺术。”因此,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关键就在于其是否具有客观规律。我们在翻译活动中没有探索到客观规律之前,是无法断定翻译是科学的。西方译论家并没有主张建立“翻译科学” ,在他们的译论中,也不用“翻译科学”一词。在西方大学课程中,只有“翻译理论” ,或“翻译研究”,或“翻译学”。唯一用过“翻译科学”一词的,只有奈达博士。60年代,他在“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一书中指出,翻译是科学也是艺术,并试图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原理,通过深层结构的分析,探索语际转换的客观规律,从而建立翻译科学。但这一尝试未能取得成功,语际转换的规律也未能找到。此后,他在1991 年发表的《翻译:可能与不可能》一文中说,我们不能使翻译成为一门科学,出色的翻译是创造性的艺术。可见奈达由科学派转向了艺术派,并从此放弃了建立翻译科学的设想。1998 年,他在答《外国语》记者问时,又重申了这一论点,认为翻译不可能成为科学。 一翻译科学论的困惑 寻求支配翻译活动的客观规律是历代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困扰了几代译学家。只有到了现代,有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才有可能打出翻译科学论的旗号,将侧重点放在科学的基点上。然而,,奈达为何一度认为翻译是科学也是艺术,而后来又说翻译不是科学只是艺术呢?翻译的科学论之所以陷入矛盾,其根源在于翻译对象所涉及的媒介———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任意性特征。这种特性决定了科学无法完成其使命,因而即使很不情愿也不得不转而求助于艺术。首先,大多数人已经接受的一个事实是:虽然科学力图把文本语言中的意义一点一滴地落实,但语言却总是拒绝把它的全部意义交出来。事实上,现代批评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 ——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 熊兵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翻译》2014(3)82-88 摘要:本文对学界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基本概念上所存在的普遍的混淆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对这三个概念进行明确区分。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这三个概念的定义、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各自的分类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混淆;定义;分类 1.话题缘起 在翻译研究中,有一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即为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其中又尤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概念的混淆为甚。一方面,学界对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的讨论虽多如牛毛,但把它们作为一个方法论系统的关键要素进行综合研究,深入考察其各自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分类体系的系统性研究还相当少见。另一方面,学界在对这三个术语的认识和使用上普遍存在着定义不明、分类不当、概念混淆不清的问题。例如,在一些翻译教材中中,“归化”与“异化”一方面被作为“翻译方法”加以讨论(如龚芬,2011:79—81),另一方面又被视为“翻译策略”进行阐述(同上:93—106)。一些翻译论文把本应属于翻译技巧层面的增补型翻译(类似于增译)、浓缩型翻译(类似于减译)划归为“翻译策略”的类别(如李克兴,2004:66—67)。在一些翻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混为一谈的更是比比皆是。甚至翻译专业的老师对此问题也存在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如把归化等同于意译,把异化等同于直译)。 国外学界对此也存在一些模糊或混淆(或未予严格区分。比如Shuttleworth & Cowie (2004:44,59)一方面把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称作是“strategy”,另一方面却又把free/literal translation也视为“strategy”(同上:63,96 )。Vinay & Darbelnet (1958/2000:84—93) 把翻译方法(method)分为两类:直接翻译(direct translation)和间接翻译(oblique translation),前者包括三种处理方式(procedures),即借译,拟译,直译,后者包括四种处理方式,即词类转换,视点转换,等值翻译,顺应翻译。可在论述中却经常把其划分出来的“方法”(methods)和“处理方式”(procedures)混为一谈。另外,他们把“借译、拟译、直译、等值翻译、顺应翻译”和“词类转换、视角转换”划归为一类(同属procedures)也欠妥当,因为前者应属“翻译方法”的范畴,而后者则应属“翻译技巧”的范畴。实际上,这里Vinay &Darbelnet的分类涉及到三个层面: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其划分出来的两大“翻译方法”(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其实应为“翻译策略”(所以Munday说,“The two gener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dentified by Vinay &Darbelnet are direct translation and oblique translation”,见Munday,2008:56),而在其划分出来的七类“处理方式”中,前三类和最后两类属于“翻译方法”,第四、第五类则属于“翻译技巧”。总之,Vinay &Darbelnet在其分类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混淆在一起,这也导致后来很长时间学界在这几个概念上的混淆(Molina &Albir,2002:506 0 关于国外译学界在译学术语,特别是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三个术语上所存在的概念混淆、使用混乱的问题,Chesterman(2005)和Molina & Albir(2002)曾专门撰文予以讨论。如Chesterman指出,学界用于描述文本操作过程的术语除翻译“策略”外,其他还有“技巧、方法、转换、转化、变易”等等(2005:17)。他认为这种众多术语相互混用

研究生学术英语翻译5

Definition 定义 An academic essay,also called a research article,differs from an ordinary essay in that it consists of the re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on a particular topic and one’s own research.In most cases it is a kind of documented report from the writer’s first-hand acquisition,synthe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information,data and findings.A typical academic essay includes five parts,namely,abstract,introduction,body,conclusion and reference. 一个学术论文,也被称为一个研究文章,不同于普通的文章,它由一个特定主题的对前人研究的回顾和自己的研究组成。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一个信息综合、数据和结果都由作家第一手采集和解释的书面报告。一个典型的学术论文包括五个部分,即,摘要,介绍,主体,结论和参考文献。 Two types of research paper 两种类型的研究论文 There are two major kinds of academic paper:primary research paper and secondary research paper.A primary research paper is the study of a subject through firsthand investigation,involving presenting original ideas and information on your own.In most cases you need to conduct a survey or an experiment original ideas to obtain new findings.Hence it is sometimes called “survey-or-experiment-based research”.A secondary research paper,however,involves gathering and analyzing the research findings from other people’s research.To illustrate your argument,you need to borrow and use evidence and findings available on the topic in the library or on the Internet.Hence it is sometimes called”library-or-Internet-based research”. 学术论文主要有两大类:初次研究和二次研究。初次研究是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需要提出您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你需要做一个调查或有创意的实验获得新的发现。因此,初次研究有时也叫“调查或实验研究”。二次研究的论文,但是,包括从其他人的研究中收集和分析研究结果。为了说明你的论点,你需要在图书馆或在互联网上发现相关主题的可借鉴和使用的证据。因此,二次研究有时被称为“图书馆或互联网基础研究”。 Writing an introduction 写一个介绍 The introduction section is the start of a research article and its main purpose is to give a clear picture of what the article is about and what the attitude of the author is.An introduction usual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elements: 引言部分是一篇研究论文的开始,其主要目的是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态度作一个清晰的概述,介绍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Introduce the topic or problem with which the research essay is concerned. 2)Give a clear definition of the topic and of the related key terms. 3)Provide the relevant background information/context of the topic. 4)Review the previous related studies and point out their limitation if necessary.

企业重组【外文翻译】

外文翻译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Material Source:https://www.360docs.net/doc/fb12165672.html, Author:Giuliano Iannotta The Holdout Problem When claimants are unable to find an agreement, they might not approve the restructuring plan, even when this will produce a sub-optimal outcome, such as a liquidation (which will waste the value of the firm “as a going concern”) or a formal bankruptcy procedure (which is more expensive and possibly leads to inferior result for creditors): this is the holdout problem. The likelihood of approval of the restructuring plan will depend on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the number and sophistication of the claimants, the relative cost of the plan relative to other solutions, etc. For example, in the presence of many small bondholders it might be very difficult to get the restructuring plan approved, as some of them might believe they will be better off not approving the proposed plan. In other terms, when there is public debt (i.e., bonds) outstanding the holdout problem can be particularly severe. Scale down, maturity extension, or debt-for-equity swap might be very difficult if every bondholder has to agree to the term changes. Consider for example an exchange offer where outstanding debt is exchanged with equity (debt-for-equity swap): in other words, creditors take over the distressed firm. In such a situation, the bondholders who do not tender might benefit at the expense of those who do. Suppose the firm’s asset value is $100, with public debt outstanding for$120 (10 bondholders, each holding one bond with face value $12). The firm’s asset liquidation value is only$80: there is therefore an incentive to keep the firm doing business. Suppose the exchange offer is contingent on achieving a 50% tendering rate. If all bondholders tender, the firm will have the balance sheet reported in Table 10.1. The value to each bondholder will be $10, with a loss of $2: under liquidation each bondholders would receive just $8. Now suppose that only five bondholders tender: the exchange offer would succeed, but the five “holdout” bondholders will be better off. Indeed, the balance sheet of the firm would be that reported in Table 10.2.

经典翻译段落(一)科学对人体节奏有新发现

经典翻译段落(一) 科学对人体节奏有新发现 你有没有患过时差综合症,即由于长时间坐喷气飞机环球飞行跨越过很多时区而感到疲倦和沮丧?你有没有像北欧国家的很多人一样患过冬季忧郁症,即由于在阴郁的12月和1月老是看到冬日阴沉灰暗的天空而感到郁闷?也许一点点光就能解决你的问题——而且只需要照射你皮肤上一小块地方。实际上,美国科学家已竭尽全力进行研究——用光照射受试者的膝盖后部,试验光在提神方面的作用。 对付时差综合症和冬季忧郁症的东西可能是荷尔蒙褪黑激素。已知荷尔蒙褪黑激素能调节人体节奏。它于夜幕降临时分泌,可用于帮助治疗时差综合症和睡眠紊乱。冬天光线昏暗、白昼时间短,人们褪黑激素分泌较少,据说这就是许多人在天气昏暗时普遍有这种感觉(即冬季忧郁)的原因。 许多年来,专家们一直在试验用光治疗时差综合症和季节性情绪失调(“冬季忧郁证”)。他们建议患者坐在模仿太阳光自然波长的灯光前,以恢复褪黑激素。1996年,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戴安娜·波文及其同事发现即使是昏暗的台灯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动物和人接触光都会引起体内复杂的反应。纽约一个大学的研究小组说他们发现光照射在皮肤上会重新调整体内的生物钟。他们选择了胭窝做试验是因为那儿容易接触到而且远离眼睛,许多科学家认为那个部位决定着人体节奏的周期。 Scientists Shed New Light On The Body's Rhythms Have you ever suffered from jet-lag, the fatigue and depression that comes from long hours spent in a jet aircraft traveling across the world over many time zones? Or like many people in northern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you ever suffered the dark depression of winter blues, the feelings of gloom that comes from facing the somber December and January winter days under dark, cloudy skies? Maybe all you need is a little light -- and merely on a small patch of your skin. In fact, in experiments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light in raising our spirits, American scientists have done all their research using light played on the back of the subjects' knees. What could be a key to jet-lag and winter blues is the hormone melatonin, which is known to regulate body rhythms. It is secreted as night falls and it can be used to help to overcome jet-lag and some sleep disorders. The low level of melatonin we experience in winter when light is dull and daylight hours are shorter is said to be cause of that common feeling many people get in dull weather -- winter depression. For years experts have experimented with treating jet-lag and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winter depression") with light. The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