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新思考-新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考\新实践

摘要:精心设计导语,诱发学习兴趣;科学指导学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注重积累和运用,是当今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新方法。教师进一步努力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就一定能达到教学文言文的目的。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新法;新思考和新实践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古诗词教学提出的具体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以往固定的机械的教学模式,主动投身于文言文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学新法,真正实施创新教育。

一、精心设计导语,诱发学习兴趣

上好一节文言文课,导语的巧妙设计和运用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新课开头开得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导语,努力创造良好的文言文学习情境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定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产生有想学这节课的欲望。这样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表现积极,能更好地掌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譬如,在学习《孙权劝学》一课时,为了突出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这个重点,在导入前我先用多媒体音频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曲并

显示歌词。然后又出示了三幅插图,接着问:图片上的这三位人物分别是三国时期的谁?吊起学生的“胃口”后,我就不失时机地这样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在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相容。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如此赞誉。对于孙权,我们了解更多的是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再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孙权劝学》。这样的导入能使学生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到孙权这个人物的形象,为课堂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指导学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一,重视阅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习文言文的课堂中,教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使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由此可见,阅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法宝。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人的学习规律上讲,“读”是学好文言文的第一步,它有利于理解课文、掌握语言的运用和体会作者的情感。为此,在讲授文言文的前两三个星期就应要求学生阅读,具体做法是: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当然,读的形式也要多样,每次读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如初读(三遍),消灭文字障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基本读出句读;再读(三遍),明确大意,整体把握;品读(三遍),赏析语言,读出感情;诵读(三

遍),读出韵味,挖掘意蕴。再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或名家录音范读并领读、齐读、轮读、自由读、配乐读、分组读、个别读、交叉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学生就很容易把一篇篇幅较长的文言文背熟。如果文言文教学在课堂上经常反复进行这样的朗读训练,自然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久而久之,必然能培养出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

第二,教学贵在教给方法,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是永远讲不完的,只有注意学法的指导,授之以法,才能让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课前指定四位同学(课桌前后,便于讨论)成立备课小组,通过找资料、翻阅工具书、互相讨论等形式充分备好课,准备同学提问。其他同学也要在课前作认真预习,摘抄出疑难点,以便提问。上课之前,我抽样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看了他们的预习笔记、摘抄出的疑难点,翻阅了书中的点划批注情况,认为预习差不多了,才开始提问和讨论。其他同学把预习中碰到的自己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按一定顺序向备课小组提问、质疑,由备课小组逐个回答,备课小组不能解答的问题,交给全班讨论或老师解决。譬如:《〈孟子〉两章》一文,共提问、讨论了三课时,学生共提了四十多个问题,而字词方面的提问占三分之一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要求解释字词含义的;如“故”“于是”“苦”“劳”等;要求说说词类活用的;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的“域”,“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的“空乏”等;要求比较同一词的不同用法的,如:“环而攻之”和“而不胜”中的“而”,本文中有许多“以”“之”“于”字等;还要求说出某些句子的句式,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就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等进行了提问、答辩与讨论。提问基本遵循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原则。从提问的质量来看,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小组答辩的情况来看,因为准备充分,所以大部分提问,他们都能自如解答,有些提问比较意外,待他们商量一番后,也能很快做出反映。但有时也有答不全面、答不准确或有分歧,教师就随时做好纠错、点评、补充、归纳、引导的工作。只有在教师有的放矢的指导中,讨论才得以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才能使学生鉴别结论的真伪优劣,使答辩讨论沿正确的轨道前行。

三、注重积累和运用

文言文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有计划的积累,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知识,而且可使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文言文的自学能力。我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建立“文言文知识”积累库。讨论的每一阶段,都要口译这段古文,讨论结束后,教师都要作小结,并请备课小组课外将文本中重要的词语和典型句子翻译出来,教师过目,最后要求学生把这些重要的知识点都记录在“古汉语知识”积累本上,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积累不能只限于该篇,需回顾以前的知识,举一反三,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

回顾,不仅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古汉语语言材料和知识,使文言文知识系统化。与此同时,对课文中的成语典故、名言佳句、优秀诗词、章篇段句等均要学生摘抄在“古汉语知识”积累本上,既方便熟记背诵,防止遗忘,又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口语、习作、生活中灵活引用或参考提供准确、丰富的资料,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整体水平。

以上是我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及实践,当然,在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今天,为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要求,我们还将努力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