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家庭处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近年来不主张冷水或酒精擦浴,因为这样 违反了生理机制,且疗效不佳,还会经皮 肤吸收引起酒精中毒
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 一般在体温达摄氏38.5℃以上时才开始 服用,而且每次服药要间隔4~6小时。 但对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可适当积极退 热。 退热药的剂型很多,包含片剂、水剂、 栓剂和针剂,可根据孩子的年龄选用适 当的剂型。但打针是最不安全的方法, 容易发生不良反应,除非过高的体温, 一般不用。
高热惊厥
典型的高热惊厥表现:
• ⑴ 年龄见于6个月~5岁小儿,6岁以后罕见。 • ⑵ 患儿一般体质较好,多于病初体温骤升时出现
惊厥, • ⑶ 原发病以上呼吸道感染时多见(轻病)。 • ⑷ 惊厥一般呈全身性发作,次数少、时间短、恢
复快,一般持续数秒至几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 惊厥停止后神志即可恢复正常。
• 20世纪以来,独生子女比率越来越高, 由于家庭成员对儿童的娇惯、宠爱,一旦出现 儿童发热,通常是家长异常焦急,提出尽快给 孩子降温的急切要求,常易产生纠纷,故在儿 童发热后,医护人员要向家长耐心解释,依据 病情正确处理。如有严重肺或心血管疾病患儿, 降低体温有助于减少氧的消耗和心输出量,
5岁以下有发Hale Waihona Puke Baidu惊厥史者,应积极退热治疗。
• ⑸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也查不 出神经系统异常体征,预后良好。发病或发 病1周脑电图正常。
• 30%~50%的患儿以后发热时亦易出现 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再发生。在同一疾病 过程中,很少发作两次以上。若高热不退, 反复惊厥或持续惊厥不止,应注意排除中枢 神经系统或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
• 家庭处理
主要有产热、散热的内调节系统(物理、化学) 及随时采取的防御寒冷和炎热的措施。 物理调节:散热、保温 ⑴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扩张可减少或增 加皮肤循环血容量,即保温或散热 ⑵皮下脂肪:厚、薄影响散热、保温 化学调节:体内产热调节如摄入的糖、脂肪 蛋白质 ,经氧化产热。
影响体温的因素
• 季节、昼夜、进餐、运动、情绪、年龄、妊娠、月 经周期、基础体温(如正常36 ℃, 37.2 ℃即发热) 等
发热的概念
人体的下丘脑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作用就像空调机 的温度设定。人体通过产热、散热来调节体温,使其相对 稳定。温度受许多因素影响。婴幼儿温度上下波动不超过 1℃。 正常值:正常小儿肛温波动于36.5℃~37.5℃,
腋下温度为36℃~37℃ 儿童口温大约36.3~37.2℃ 腋温较口温大约低0.3~0.5℃, 临床上常把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0.5 ℃或≥ 37.4℃为发热 低体温﹤36.1 ℃,体温﹤35 ℃为体温过低或体温不升,须 保暖措施
• 常用的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百服 咛、泰诺林、扑热息痛等)、布洛芬 (臣功再欣、美林)。这些药物对胃 肠都有些刺激,应予注意。
•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每次10~15mg/kg,q6h,口服30~ 60min血药浓度达高峰,吸收迅速 , 且安全,副作用小
• 贝诺酯为阿司匹林与醋氨酚的酯化物, 口服易吸收,并迅速达到有效浓度,不 良反应较阿司匹林少。
• 赖氨匹林为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的复盐, 用于肌注或静点,起效快,血浓度高 (为口服1.8倍),毒副作用小,无胃肠 刺激作用,每次10~20mg/kg。
• 安痛定又名复方氨基比林(2ml含氨基比
林100mg、安替比林40mg、巴比妥 18mg)氨基比林可致急性粒细胞性白细胞 缺乏,发生率远远高于氯霉素,有致命危险; 安替比林易产生皮疹、发绀、虚脱等严重毒
• 多喝水:有助于出汗散热,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 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机体丢失 的水份。 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孩子衣物解开,用温水 (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可使皮肤血管 扩张,增加散热;另外水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 散失一部分热量。 。
• 温水擦浴:水温37~40℃。擦浴时将门窗 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擦患儿腋窝、颈 部和上臂内侧和大腿根部,再擦拭四肢及 背部。
• 发热分类:四个等级(测体温3~5分钟)
低热: 37.4~38℃ ﹥4周为长期低热 中等热: 38.1~38.9℃ 高热: ﹥ 39℃ ~39.9℃ 超高热: ﹥ 40℃ 测量时间:腋下以5分钟为准(5,3,2分钟差异少)
• 引起发热的原因
1、非疾病因素: 儿童体温容易受外界环境影 响,气温过高(中暑)、穿衣太多(捂被综合 征)、喝水过少、水份丢失(流汗、腹泻)、 房间空气不流通、剧烈运动前后,其它如预 防注射也可能引起发热。
• WHO规定肛温39℃以上方可应用解热剂。
• 国内体温﹥38.5 ℃.用解热剂。此外可根据 患儿是否在发热时有明显不适或痛苦而用 否。
• 传统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方面。
• 非药物退热方法:
• 减少衣被:发热时切记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 盖太厚的被子。这种传统“捂汗”的方法不利于 散热退热,反而会因过热导致高热惊厥。
副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虽可抑制致
热原释放,但是非特异性的,且可能使感染 播散,所以不可滥用。必须是在高热、其他 治疗无效,并且在有效抗生素控制细菌感染 的同时方可应用,病毒感染者禁用。
例如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引起白血球反应↑, 产生“致热原”,就会刺激下丘脑的体温 调节中枢,使设定温度提高。当设定温度 被调到39℃时,人体增加肌肉收缩产热, 或者减少出汗散热,将体温提升到39℃为 止。所以发热前,可能会发冷发抖,再突 然高热,某些细菌产生毒素时,这种现象 特别明显。
正常体温调节
• 2、疾病因素: 以病毒和细菌感染最常见,如呼吸 道、胃肠道、泌尿道感染等。除发烧外,还伴有各 系统的症状。如呼吸道感染时,可有流涕、咽痛、 咳嗽;胃肠炎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在泌尿道 感染时可能出现尿频、尿痛、腰痛的现象。而小婴 儿各系统的伴随症状不典型,可能只有厌食、吐奶、 腹泻等现象,所以年龄越小的孩子发烧越要去看医 生。 引起发热的疾病还有很多,如长期发热可见于 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 应注意观察孩子发热的规律和伴随症状,及时到医 院检查,以及早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