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30年间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卷第5期2016年10月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Vol. 35 No. 5
Dec.2016
文章编号:1001-4373(2016)05-0028-04 D O I:10. 3969/j. issn. 1001-4373. 2016. 05. 007国内30年间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综述
赵娟丽
(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有学者从事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到了新世纪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研究多以论文
的形式出现,鲜有专著问世.本文主要从八个方面展示了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在这一领域可以进行深入研究的论题。

关键词:儿重文学翻译;翻译研冗;儿重特征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Review of Children^ Literature Translation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in China
ZHAO Juan-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Since 1980s experts in translation began to study children's literature translation.Until
the new century it has sprung up and attained primary achievements in this field.Among these
studies,the most are published in journals,only a few appear in the way of book.Eight different directions in regard of articles are categorized and analyzed respectively with descriptive method.
At last problems and some possible subjects in future study are mentioned.
Key words:children^s literature translation;translation studies;children characteristics
_、弓l言
国内的儿童文学翻译始于清末民初,当时像林 纾、周作人、鲁迅等大作家和翻译家都曾翻译过国外 的儿童文学作品,但是这一方面的研究却是寥寥无 几。

随着全球化的深人,各国都在大规模引人别国 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也以每 年呈递增的态势。

“让中国孩子和世界同步阅读”[1]是我们的宗旨。

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大力宣传,对儿 童阅读甚至是婴幼儿早期阅读也越来越重视,儿童 文学翻译研究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因此,本 文主要探讨改革开放以来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旨在总结研究的共同点和热点,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 和有待深人研究的领域。

二、研究方向
笔者分别使用“儿童文学翻译”作为关键词、篇 名和主题通过知网搜索,其中从1985到2014年相 关论文有200多篇,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以 下八个方面,笔者在下面将逐一呈现。

1.翻译标准研究
翻译标准是翻译研究中最古老的课题之一,“居 于译学理论的中心地位”[2]。

早有泰特勒的翻译三 原则,严复的信达雅,今有图里、赫曼斯、切斯特曼等 学者对翻译标准或翻译规范的描述型研究。

尽管如 此,囿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独特性,儿童文学翻译标准 成为研究此领域的一个必要课题。

徐德荣(2004. 6) 从语体、儿童特征、文化交际三个方面阐述了儿童文
收稿日期:2016-08-10 学报网址:h ttp://x b. lzjtu. edu. cn
作者筒介:赵娟丽(1980-),女,陕西渭南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E-mail :zhaoli-627@163. com,qq: 50276427
第5期赵娟丽:国内30年间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综述
学翻译中应该遵从的标准。

原明明(2008. 6)指出儿 童文学翻译应以忠实为先,“通俗晓畅”等不宜作为 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原则。

徐德荣,江建利(2011.
6)通过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不同版本的研究指出 翻译规范与译者所处的时代,译者自身等有关系。

赵娟丽(2014. 4)结合佐哈尔•沙维特提出的翻译儿 童文学作品的两条原则阐发、细化、构建出更加具有 广泛适应性的儿童文学翻译标准。

高存,张允 (2014. 4)以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德亚 德•吉卜林的儿童作品Captains Courageous(《勇敢的船长》)为例,提出在翻译儿童文学时应以通晓、流畅作为一条切实可行的原则。

从这些论文中我们 可以看到研究者都将儿童作为研究翻译标准的出发 点。

但是这些标准太空泛,不便于实际操作,因为影 响儿童读者的因素太多,性别、年龄、爱好、经历等 等,“就是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常常有不 同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的审美要求”[2]。

如何能将这 些因素都考虑到并且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翻译标 准的确不易,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2•翻译方法(策略)研究
张今从理论上高度概括过翻译方法问题,他说 “在翻译方法问题上,历来是三家争鸣:自由主义的 翻译方法、现实主义的翻译方法和形式主义的翻译 方法” [3],而“具体译者的具体翻译方法往往是几种 翻译方法的结合” [3]。

就收集到的论文来看,有从 译者的角度分析,如译者对作品中文化因素、人名地 名的处理;有从读者接受,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有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切人点不拘一格。

袁毅 (2006. 4)调查分析了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的现状,指 出儿童文学翻译应以目标语读者为中心,应在忠实 于原文文本的基础上,以归化为主。

张鲁艳(2008.
3)指出在处理文化因素时,译者应当选择异化为主 的翻译策略,但在语言使用上,应采用规范化的汉 语,避免过多欧化语言及不连贯、不流畅的句子。

杨 巧南(2009. 6)分析了几部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翻 译实例,并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归化 法在英语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3.儿童文学复译研究
改革开放后的八九十年代,译介西方儿童文学 作品是继五四时期的又一次热潮,经典儿童文学作 品的复译引领着这一潮流,有些作品的译本有200 本之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儿童文学复译研 究。

张景华(2006. 8)从文学翻译的历史性和特定读 者群的需求出发探讨了复译的必要性。

李新朝,张璘等(2006. 4、2007. 4、2008. 4、2008. 6)先后以马克 •吐温的经典作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各种 译本为例,研究了复译的必要性、复译是操纵的结 果、复译中存在的误读和误译等。

丘晓媛(2010. 6) 以《快乐王子》不同译本为例,指出儿童文学各种重 译本的产生是社会诗学不断变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李双玲(2012. 5)讨论了重译时借鉴、创新、超越须以 翻译伦理为基础和以读者为出发点。

李双玲(2012.
8)运用接受美学理论阐述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译。

复 译研究中文本的比较很有必要,但决不是唯一。

“我 们应该广泛应用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文学、美学 (包括接受美学)、文化学、心理学等以及各相关学科 的研究成果,对复译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考查和研 究”,“我们还需要更好地解决多元性和同一性的关 系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研究更具构建性。

”[4]
4. 一般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当今,任何学科的研究都是跨学科的,儿童文学 翻译研究也不例外。

在笔者搜索到的儿童文学翻译 研究中,有儿童文学、语言学、文学理论、心理学等在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袁晓(2009. 7)运用接 受美学的观点,提出译者应该在保留原作风格特点 的同时,采用合适的方式来最大地满足特定目标读 者的需要。

谭敏,赵宁(2011. 5)从多元系统理论出 发,将儿童文学翻译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考察。

赵秀芳,苏俊(2012. 10)借鉴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 论,探讨其对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的指导作 用。

张蕾(2011. 3)以保持儿童童趣和文化因素的传 递为切人点,认为译者应从文化翻译观的视角来鉴 赏和体会原作,寻求最佳翻译策略。

滕梅,颛宇 (2 011. 5 )以改写理论为基础,梳理了《格列佛游记》在中国的译介情况。

郑洪波(2013. 5)通过以《海的 女儿》任溶溶译本和叶君健译本为研究个案,采用语 料库研究方法,从句长、词类、标点等微观层面考察 译者风格。

魏乐琴(2014. 3)引人“双性同体”翻译 论,它强调在儿童文学翻译活动中译者要同时具有 男性和女性的视角,能根据原文语境的变化灵活地 转换视角。

一般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是儿童文学翻 译研究中阵容最强大的一部分,只是我们目前的研 究模式相似:一种理论+个案研究/文本比较,研究 流于表面,缺乏深度。

5. 译者主体性研究
译者主体性是近年来翻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 话题,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深人研究不可避免的将研 究者带人到译者主体性这一视角。

付玉群(2009. 1)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第35卷
从儿童读者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化功 能,以及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的传输三方面探 讨了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引人译者主体性的必要性。

胡波(2012. 3)探讨了文化因素、译者的价值观和对 目的语的把握能力等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

曹丽霞 (2012. 7)认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若具备双性 同体(Androgyny)意识,就能更好地调和阴性气质 和阳性气质,其译作会更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正从译者自身研究到译者——读 者双重身份研究转变,对翻译主体及接受主体的深 切关注应是今后研究的立足点。

6. 翻译史研究
穆雷[5]指出翻译史研究是翻译研究的一个组成 部分,对于译学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文学翻译 最早可以追溯到晚清及民国时期,儿童文学翻译史 的研究也始于清末民初。

秦弓(2004. 4、2014. 5、2014. 6)不仅研究了五四时期国外儿童文学的译介 情况和主要特点,而且分析了当时译者主要使用的 翻译方法。

文军,王晨爽(2008. 4)系统研究了抗战 时期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译介情况,包括考察译介 数量、译介种类和出版情况及产生的影响。

赵国春 (2010. 3)以改写理论为视角,从意识形态和诗学两 方面研究晚清到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状况。

目前的儿童文学翻译史研究主要是研究某一时期的翻 译现象,如五四时期,抗战时期。

“不过还有一些时 间段尚未得到重点讨论,如建国后到文革开始、文革 期间、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儿童文学翻译史研究。

尤 其是现当代的儿童文学翻译和儿童文学翻译家还没 有得到重视。

”[6]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翻译史研究 视角,比如“文体类型视角”、“跨文化视角”、“统计学 视角”[7]都值得研究者去探索。

7. 译者研究
“译者研究自古有之,今日更盛”[8]29。

金燕玉 (1986. 1)评论了文学巨匠——茅盾的文学才能在翻 译领域的表现。

张道振(2006. 3)研究了周作人倡导 异化翻译的翻译思想。

程银春(2010. 4 )主要从儿 童心理、爱好、审美情趣人手,结合翻译作品的题材、语言等,详细地分析了鲁迅翻译儿童文学时采取了 一贯坚持的“意译”法的深刻原因。

李明(2011. 3)分 析了鲁迅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指出他的译作富含 成人因素,其翻译方法为直译加意译,以直译为主。

王爱琴(2012. 3)从生态翻译学角度考察了任溶溶的 译作风格。

滕梅(2013. 1)从鸦片战争以后到五四运 动以前这一时期大的背景人手谈论了林纾一生翻译的十四部儿童文学作品及他的儿童观、翻译观和文 学观产生的主要原因。

秦弓(2013. 4)从时代背景出 发考察了鲁迅对翻译主题与题材的选择、翻译风格、话语语调的选择、插图的配置。

江建利,徐德荣 (2014. 8)探讨了译者的基本素养,在此基础上针对 儿童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儿童文学翻译者应该具备的 核心素养。

对儿童文学翻译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 国时期几位大家及翻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任溶溶身 上,象夏丐尊、巴金、杨静远等许多儿童文学翻译家 也为儿童文学翻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且当代是 儿童文学翻译最活跃的时候,现当代译家的研究仍 然是空白。

8.儿童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翻译批评具有“导读功能”、“评价功能”和““引导功能”[9]。

近年来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如春笋般出 现,面对一本原著有几十本甚至上百本的译作时,普 通读者很难作出选择,这就需要译界人士介人。

文 学翻译批评一直存在,它是翻译发展的必然结果,但 是“批评的是否合理,有价值,有启发意义,则不是必 然”[1°]。

要避免文学翻译批评中出现的“过死”或 “太活” [1°]现象需要有合理的批评标准、批评方法、批评工具等。

换言之,我们的批评需要引人科学的 批评机制。

肖洪林(2006. s i)提出了儿童文学的翻 译批评应该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待译本,才能公正、客 观的对儿童文学译作进行批评和监督。

徐德荣,江 建利(2014. 5)尝试建立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操作 性强的儿童文学翻译批评框架。

此文是目前为止唯 一一篇有高度参考价值的儿童文学翻译批评论文,不仅对我们今后研究儿童文学翻译及儿童文学翻译 批评有巨大的帮助,而且能促进儿童文学翻译实践 发展。

作为儿童文学翻译中一块重要阵地,儿童文 学翻译批评研究仅此两篇论文,就数量来说,我们不 得不指出儿童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相比其他方面更加 滞后。

三、结论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者的队伍在壮大,研究的范 围也越来越广,维度越来越多。

从普通的理论如目 的论、顺应论、接受美学等到翻译学中新理论的借鉴 如“生态翻译”、“双性同体”以及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的语料库途径,这些新理论的应用给儿童文学翻译 研究带来了新视角,注人了活力。

发表的论文从一 些不知名、毫无影响力的期刊到在一些重要刊物上 刊登。

我们欣喜的看到仅2014年一年,不仅有一篇
第5期赵娟丽:国内30年间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综述31
文章发表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类重要 期刊,而且有两篇文章刊发在CSSCI(《外语研究》《外国语》)上。

欢欣之余,我们要认清现实,这几篇文章的影响 十分有限。

目前的研究低层面重复性的东西仍然较 多,缺乏学术性和影响力,翻译研究领域相关大家基 本没有介人到这一领域。

几十年来研究儿童文学翻 译的论文区区200来篇,仅“2010年,《中国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和《东方翻译》所刊发 的文章数合计为359篇,占全年总数的
2004年徐德荣[12]提到“儿童文学的译作层出不穷,而针对儿童文学翻译的专门研究却少得可怜,对儿 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在国际上已经起步,但在中国这 一领域的研究还暂付阙如”。

可见十年后这一状况 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国 内仍然处在一个边缘的地位,研究队伍还非常薄弱,它的发展需要学界更多地投人与关注。

同时相关著 作只有一部,而且是断代史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到 21世纪大规模的儿童文学作品译介到中国,这里面 肯定有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作品,所以实践水平的 提高有赖于理论的指导。

Lathey[13]提到今后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两大 趋势。

他说今后我们需要研究儿童在多大程度上决 定着译者的想法和翻译过程以及大规模的使用语料 库分析现有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中的文化趋势和语 言模式。

所以,今后我们可以以此为指导加大研究 的深度和广度。

“全球范围内儿童文学研究稳步上 升,现已经成为一个兴盛的学术领地”[6],希望在这 样一个时代,我们国内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不久也 会迎来它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喻珮.中国儿童图书市场潜力巨大[E B/O L]. [2014-04
-02]. h ttp://n e w s. xinhuanet. com/po litics/2014 - 04/
02/c—1110075191. htm.
[2]张柏然,许均.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C]//杨自俭.
关于译学研究的一些想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
18.
[3]张今.文学翻译原理[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7:201-203.
[4]郑诗鼎.论复译研究[J].中国翻译,1999(2):43-47.
[5]穆雷.重视译史研究推动译学发展一中国翻译史研究
述评[J].中国翻译,2000(1)
[6]李宏顺.国内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及展望[J].外国语,
2014(5):64-72.
[7]许钧,朱玉彬.中国翻译史研究及其方法初探—兼评
五卷本《中国翻译通史》[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9
(6)=451-455.
[8]胡庚申.从“译者中心”到“译者责任”[J].中国翻译,
2014(1):29-36.
[9]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6:5.
[10]许均.文学翻译批评研究[M].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2:33.
[11]穆雷,蓝红军.2010年中国翻译研究综述[J].上海翻
译,2011(3):23-28.
[12]徐德荣.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中国翻译,2004(6):
33-36.
[13] G illian L athey. T he T ran slation of C h ild re n's L itera­
tu re :A R eader [ C]. T o ro n to:M ultilingual M atters
L td,2006:1-13.
(责任编辑^长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