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农村人口结构现状和变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 年湖南农村人口结构现状和变迁分析
——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专项分析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作为农业大省,2015 年湖南城镇人口数首超农村人口,实现了一个中部农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城镇化促进了湖南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了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和农村人口结构的变迁,农村的经济结构、社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都将发生重大变化。本文将基于湖南省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解读湖南农村人口结构的现状和发展变迁,预测湖南农村人口结构未来的变化特点及趋势,为实现农村社会科学管理和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一、湖南农村人口现状
2006 年至2016 年间,湖南常住人口稳步增长,2016 年湖南省常住人口6822 万人,与2006 年相比增长了480 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8 万人,年均自然增长率保持在7‰。同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湖南农村常住人口呈持续下降趋势,2016 年农村常住人口[1]为3223.40 万人,比2006 年下降了17.1%。
图1 2006-2016 年湖南农村常住人口
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显示,湖南农村人口[2]主要存在以下特征:
(一)农村人口呈少子化、老龄化
湖南省第三次农业普查涉及农村人口数5218.82 万人,以每10 岁为一个年龄阶段,人口结构大致呈现梯形。如图2 所示,除30-39 岁和50-59 岁外,其余各年龄段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即婴幼儿童、青少年人口数量最少,老年人口数量较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梯形的人口结构顶部的老年人口数将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30-39 岁年龄段人口作为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劳动力缺口,该缺口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向后推移。
图2 湖南农村人口按年龄结构分组
(二)农村常住人口“中间少两头多”,青年人群体长期在外生活居住
湖南农村常住人口[3]为4097.87 万人,占农村人口的78.5%。常住人口总体呈现“中间少两头多”的趋势,即低幼化和老龄化并存,婴幼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人口多数会在本村长期生活居住,但青年和壮年偏爱常年外出。其中,95.8%
的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和90%以上的0 到19 岁的婴幼儿童、青少年年均在本村居住生活6 个月及以上。
常住人口占同年龄段农村人口比重最少的是20-29 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仅
为51.1%,由于这部分青年人口较多地在外求学或工作,导致他们长期在外生活
居住。之后,随着年龄段的增加,农村人口中常住人口的比重逐渐提升(见表1)。
表1 湖南农村人口结构
(三)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长期外出
2016 年,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学历为小学和初中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4.3%,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为3.2%。受教育程度越高,在村内居住半年以上的比重越低。其中,89.8%未上过学的人口居住在村内半年以上,而只有59.5%大专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村内半年以上。文化水平是影响农村人口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程度高则获得就业、学习的机会就大,长期在外地生活就业的可
能性也就越大,因此,农村人口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离开农村去外地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分性别来看,农村男性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为高中或中专、大专以上的男性人口比重分别为 15.3%和 3.2%,而女性人口中高中或中专的比重为 12.3%,大专以上的比重为 3.1%,均低于男性。
表 2 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限分布
表 3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农村人口在本村居住时间分布
(四)农村人口中男性较多,但女性常住比例较大
湖南省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显示,农村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其中男性人口 2755.13 万人,比女性人口多 291.34 万人,男女性别比为 111.82(女性人口 =100)。在各个年龄段中男女性别比均高于 100,其中,0-9 岁及 10-19 岁是男女比例最为不平衡的两个年龄段,性别比分别高达
124.96 和 125.90。
表 4 2016 年农村人口性别结构
合计2755.13 2463.79 111.82
在各年龄段中,女性人口居住在农村6 个月以上的比重均大于男性。0-9 岁和60 岁以上年龄段人口中,男女常住人口的比重最为接近;而20-29 岁和30-39
岁年龄段中,女性常住人口的比重明显比男性高(见图3)。这是由于在该年龄段
男性身心各方面条件均较好,多数长期在外工作和居住;女性则处于结婚生育时期,更多的留在农村的家中生活居住。
图3 农村常住人口按性别分占其相应年龄段农村人口的比重
(五)农村常住人口中有配偶者居多,多数男性趋于晚婚
在20 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中,有配偶者明显多于未婚者,但是女性有配偶的
比率更高。其中,79.7%的20 岁及以上男性农村常住人口有配偶,82.9%的女性
有配偶。此外,20-29 岁男性农村常住人口中,58.3%未婚,只有40.6%有配偶,这意味着大多数的农村男性是在30 岁以后结婚。
二、湖南农村人口结构变化特点及趋势
(一)农村人口规模将逐渐减少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及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以及农村人口大量地迁移到城镇,农村人口数量、户数的减少和家庭规模缩小是必然的趋势。
(二)农村常住人口向老龄化、低龄化变迁
根据湖南省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湖南60 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的比例为
21.16%,0-9 岁人口的比例为12.96%,比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分别高了4.5 个百
分点和1.5 个百分点。这是因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农村人口纷纷向外迁移,导致农村家庭结构、人口结构发生变迁,农村常住人口年龄结构转向老龄化、低龄化,中老年人和儿童成为农村留守人口的主要群体。
(三)农村男性寻找配偶的难度加大
湖南省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在农村人口中,湖南男性人口占较高比重,其中,适婚年龄段20-40 岁的人口性别比达到了111.80,适婚人口的男多女少,将导致农村男性寻找配偶的竞争更加激烈,甚至部分适婚人口难以组建家庭。
三、农村人口结构变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第一,增加收入水平,扩大收入渠道
青壮年外出务工扩大了农村居民收入渠道,带来了收入的稳定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农村居民走进城市所收获的不仅仅是高于农业生产的劳动工资报酬,也不仅仅是传统观念的改变和信息意识、科技意识的增强,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城市的各种非农劳动中,学到许多在田间劳动学不到的科学管理技能和实用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优化他们在城市工作的选择,提高工作的薪资水平,而且他们一旦回到家乡,同样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提高从事农业劳动或非农业劳动的生产效率。
第二,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城镇化进程
通过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思想观念更接近了、城乡交流更密切了,城乡差别的内容、形式也因农村人口向城镇单方面自由流动而缩小。部分已外流的农村外出劳动力在资金、知识和技能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回流到家乡创业,在农业相关领域开拓新的生产服务项目,吸收当地村民为雇员带动当地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积极带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二)不利影响
第一,劳动力老弱化,降低生产效率
大量文化素质较高的年轻劳动力的流向外地导致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严重不足,让农村妇女和老年人从事农业生产势必会降低农业生产效率。目前,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综合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农村人口大量流出,农村缺少懂技术、有文化、素质高的新型农民,还采用比较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一部分耕地闲置、农业生产效率下降,对土地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影响农村生产发展。
第二,引发家庭分居,影响家庭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