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高4倍
• 3 吸烟:
(1)使血CO浓度升高
内皮C损伤
(2)使血LDL易氧化 单核 C 迁入内膜
泡沫细胞形成
(3)含有糖蛋白
激活Ⅷ
(4)含有某些致突变物质
SMC增生
• 4 能造成血脂升高的疾病:
(1)糖尿病:VLDL、 TG HDL ; LDL氧化
(2)高胰岛素血症: A壁SMC增生
平滑肌细胞 弹力纤维 基质(蛋白聚糖)
纤维帽下:可见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炎 细Leabharlann Baidu。
3 粥样斑块期(粥瘤)
肉眼观:动脉内膜上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 切面:纤维帽下方有黄色粥糜样物质。
镜下 (1)表层纤维帽玻璃样变 (2)深部见大量无定形坏死物质,其中 含有大量胆固醇结晶及钙化 (3)底部和边缘可见 肉芽组织 泡沫细胞(少量) 淋巴细胞浸润。 (4)中膜受压、萎缩变薄。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微循环和静
脉。它是维持血液循环、血液和细胞间物 质交换及传递体液信息的结构基础。
• 心血管疾病是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的
一类疾病,在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中,心血管疾病占第一位。
• 本章主要讨论风湿病、心瓣膜病、原发性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 系统的常见疾病。
破裂造成致命大出 血
血管管腔狭
窄
中等动脉
器官缺血性病变
四、主要动脉的粥样硬化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详见本章第2节。 2主动脉粥样硬化 :
部位:腹主动脉病变为重。 病变(1)可见各期斑块、溃疡、出血及钙化。
(2)也可形成主动脉瘤及主动脉瓣膜病。 3脑动脉粥样硬化 :
部位: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Willis环。 病变:
• 病变:间歇性跛行
•
肢体萎缩
•
肢体干性坏疽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及冠心病
一、概述
• 1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简称冠心病。是冠状动脉 狭窄所致心肌缺血的心脏病,也称缺血性 心脏病(IHD)。
• 2 大约95%的冠状动脉疾病为冠状动脉粥
(1)脑动脉内膜可见成串斑块 管腔狭窄 (2)脑萎缩、脑梗死和脑出血。
•4 肾动脉粥样硬化
• 部位:肾动脉开口处及主干近端,弓形动
脉和叶间动脉。
• 病变(1)肾血管性高血压。
• (2)肾萎缩
• (3)肾梗死(形成较大瘢痕,使肾脏
体积缩小,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5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 部位:下肢动脉(髂A、股A 及前后胫A)。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 心绞痛
1 定义: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 氧量骤增致使心肌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 临床综合征。
SMC源性泡沫C
2 脂质渗入学说:
血浆中高脂质 沉积A内膜 刺激结缔组织增 生
机制:高脂血症 内皮C损伤 通透性
血脂沉积A内膜 应
巨噬细胞清除反
中膜SMC增生
形成AS
3 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1)巨噬作用:AS早期病变中泡沫C
单核C 进入内皮下 转为巨噬C
体+ox-LDL 摄入TC
泡沫C
多来自 经受
• 肉眼观:动脉内膜上长短不一、宽约
1-2mm的条纹或针头帽大小的斑点,平
坦或稍微隆起。
• 镜下:脂纹主要位于动脉内膜,由大
量泡沫细胞聚集形成。
• 泡沫细胞来源:①单核细胞
•
②平滑肌细胞;
2 纤维斑块期
脂纹进一步发展就演变成纤维斑块。 肉眼观:隆起于内膜的散在、不规则的斑块,色
浅黄/灰黄 瓷白色,略带光泽 镜下:斑块表层为纤维帽 大量胶原纤维
(3)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高TC血症
LDL
• 6 遗传因素(危险因素):
• 可能与遗传性基因变异有关。
• LDL受体基因突变
LDL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多个基因的改变有关。
7 其他因素:
(1)年龄:
(2)性别:绝经前女低于男,绝经后无差别
原因: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E 降低胆固醇(TC)水平的作用
(2) 增殖作用:激活巨噬C 释放 中膜SMC迁移、增生
生长 因子 细胞因子
(3)参与炎症与免疫过程:
AS病变中 Tc浸润
通过巨噬C相互作
用
参与AS病变形成。
三、病理变化
部位:大、中动脉 典型的病变可分三期:
• 脂纹期 • 纤维斑块期 • 粥样斑块期 • 继发改变
1 脂纹期
• 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早期阶段。
老年人,但以40-49岁发展快。是严重危 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 1 高脂血症 • 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 • LDL、乳靡颗粒、VLDL和载脂蛋白apo B升 •高
HDL和载脂蛋白apo A-Ⅰ的降低 对 AS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2 高血压 • 高血压的患者与同年龄、同性别的血压正常者相
样硬化,因此习惯上将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同义词。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1 * 部位: 左前降支>右主干>左主干和左旋支
2 * 病变特点:斑快呈节段性,多位于心壁侧, 横切面呈新月形,使管腔呈偏心性狭窄。
3 病变分级: Ⅰ级:管腔狭窄≤25% Ⅱ级:26%-50% Ⅲ级:51%-75% Ⅳ级:>76%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AS)
一、概述
• (一)动脉硬化:泛指动脉管壁增厚并失去
弹性的一类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细 动脉硬化和动脉中膜钙化。
• (二) AS定义: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有
关的全身性疾病,其病变特点是血液中的 脂质进入动脉管壁并沉积于内膜形成粥样 斑块,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
• (三)发病情况:呈上升态势,多见于中
(3)肥胖:间接促进AS的发生。
(二)、发病机制
1损伤应答学说:
(1)各种病因 内皮C损伤 分泌生长 因子
吸引单核C聚集 迁入 内皮下 受体介导
摄取 ox-LDL
单核C源性泡沫C
(2)内皮C增生、分泌生长 因子
激活中膜
SMC迁入 内膜 增生、转化、分泌 C因子、
合成C外基质 LPL受体介导 吞噬脂质
4继发改变 (复合病变)
继发性改变 成因
后果
斑块内出血 斑块内新生毛细血管破 动脉管腔阻塞程度
裂
加重
斑块破裂
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
形成粥瘤溃疡和附 壁血栓
血栓形成
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 阻塞血管管腔、脱
暴露内皮下胶原
落形成栓塞
钙化
钙盐沉积于坏死物中 动脉壁变硬、变脆
动脉瘤形成
中膜萎缩,弹性下降在 血管内压力作用下发生 病理性膨出
• 3 吸烟:
(1)使血CO浓度升高
内皮C损伤
(2)使血LDL易氧化 单核 C 迁入内膜
泡沫细胞形成
(3)含有糖蛋白
激活Ⅷ
(4)含有某些致突变物质
SMC增生
• 4 能造成血脂升高的疾病:
(1)糖尿病:VLDL、 TG HDL ; LDL氧化
(2)高胰岛素血症: A壁SMC增生
平滑肌细胞 弹力纤维 基质(蛋白聚糖)
纤维帽下:可见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炎 细Leabharlann Baidu。
3 粥样斑块期(粥瘤)
肉眼观:动脉内膜上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 切面:纤维帽下方有黄色粥糜样物质。
镜下 (1)表层纤维帽玻璃样变 (2)深部见大量无定形坏死物质,其中 含有大量胆固醇结晶及钙化 (3)底部和边缘可见 肉芽组织 泡沫细胞(少量) 淋巴细胞浸润。 (4)中膜受压、萎缩变薄。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微循环和静
脉。它是维持血液循环、血液和细胞间物 质交换及传递体液信息的结构基础。
• 心血管疾病是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的
一类疾病,在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中,心血管疾病占第一位。
• 本章主要讨论风湿病、心瓣膜病、原发性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 系统的常见疾病。
破裂造成致命大出 血
血管管腔狭
窄
中等动脉
器官缺血性病变
四、主要动脉的粥样硬化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详见本章第2节。 2主动脉粥样硬化 :
部位:腹主动脉病变为重。 病变(1)可见各期斑块、溃疡、出血及钙化。
(2)也可形成主动脉瘤及主动脉瓣膜病。 3脑动脉粥样硬化 :
部位: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Willis环。 病变:
• 病变:间歇性跛行
•
肢体萎缩
•
肢体干性坏疽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及冠心病
一、概述
• 1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简称冠心病。是冠状动脉 狭窄所致心肌缺血的心脏病,也称缺血性 心脏病(IHD)。
• 2 大约95%的冠状动脉疾病为冠状动脉粥
(1)脑动脉内膜可见成串斑块 管腔狭窄 (2)脑萎缩、脑梗死和脑出血。
•4 肾动脉粥样硬化
• 部位:肾动脉开口处及主干近端,弓形动
脉和叶间动脉。
• 病变(1)肾血管性高血压。
• (2)肾萎缩
• (3)肾梗死(形成较大瘢痕,使肾脏
体积缩小,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5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 部位:下肢动脉(髂A、股A 及前后胫A)。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 心绞痛
1 定义: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 氧量骤增致使心肌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 临床综合征。
SMC源性泡沫C
2 脂质渗入学说:
血浆中高脂质 沉积A内膜 刺激结缔组织增 生
机制:高脂血症 内皮C损伤 通透性
血脂沉积A内膜 应
巨噬细胞清除反
中膜SMC增生
形成AS
3 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1)巨噬作用:AS早期病变中泡沫C
单核C 进入内皮下 转为巨噬C
体+ox-LDL 摄入TC
泡沫C
多来自 经受
• 肉眼观:动脉内膜上长短不一、宽约
1-2mm的条纹或针头帽大小的斑点,平
坦或稍微隆起。
• 镜下:脂纹主要位于动脉内膜,由大
量泡沫细胞聚集形成。
• 泡沫细胞来源:①单核细胞
•
②平滑肌细胞;
2 纤维斑块期
脂纹进一步发展就演变成纤维斑块。 肉眼观:隆起于内膜的散在、不规则的斑块,色
浅黄/灰黄 瓷白色,略带光泽 镜下:斑块表层为纤维帽 大量胶原纤维
(3)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高TC血症
LDL
• 6 遗传因素(危险因素):
• 可能与遗传性基因变异有关。
• LDL受体基因突变
LDL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多个基因的改变有关。
7 其他因素:
(1)年龄:
(2)性别:绝经前女低于男,绝经后无差别
原因: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E 降低胆固醇(TC)水平的作用
(2) 增殖作用:激活巨噬C 释放 中膜SMC迁移、增生
生长 因子 细胞因子
(3)参与炎症与免疫过程:
AS病变中 Tc浸润
通过巨噬C相互作
用
参与AS病变形成。
三、病理变化
部位:大、中动脉 典型的病变可分三期:
• 脂纹期 • 纤维斑块期 • 粥样斑块期 • 继发改变
1 脂纹期
• 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早期阶段。
老年人,但以40-49岁发展快。是严重危 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 1 高脂血症 • 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 • LDL、乳靡颗粒、VLDL和载脂蛋白apo B升 •高
HDL和载脂蛋白apo A-Ⅰ的降低 对 AS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2 高血压 • 高血压的患者与同年龄、同性别的血压正常者相
样硬化,因此习惯上将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同义词。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1 * 部位: 左前降支>右主干>左主干和左旋支
2 * 病变特点:斑快呈节段性,多位于心壁侧, 横切面呈新月形,使管腔呈偏心性狭窄。
3 病变分级: Ⅰ级:管腔狭窄≤25% Ⅱ级:26%-50% Ⅲ级:51%-75% Ⅳ级:>76%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AS)
一、概述
• (一)动脉硬化:泛指动脉管壁增厚并失去
弹性的一类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细 动脉硬化和动脉中膜钙化。
• (二) AS定义: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有
关的全身性疾病,其病变特点是血液中的 脂质进入动脉管壁并沉积于内膜形成粥样 斑块,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
• (三)发病情况:呈上升态势,多见于中
(3)肥胖:间接促进AS的发生。
(二)、发病机制
1损伤应答学说:
(1)各种病因 内皮C损伤 分泌生长 因子
吸引单核C聚集 迁入 内皮下 受体介导
摄取 ox-LDL
单核C源性泡沫C
(2)内皮C增生、分泌生长 因子
激活中膜
SMC迁入 内膜 增生、转化、分泌 C因子、
合成C外基质 LPL受体介导 吞噬脂质
4继发改变 (复合病变)
继发性改变 成因
后果
斑块内出血 斑块内新生毛细血管破 动脉管腔阻塞程度
裂
加重
斑块破裂
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
形成粥瘤溃疡和附 壁血栓
血栓形成
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 阻塞血管管腔、脱
暴露内皮下胶原
落形成栓塞
钙化
钙盐沉积于坏死物中 动脉壁变硬、变脆
动脉瘤形成
中膜萎缩,弹性下降在 血管内压力作用下发生 病理性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