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匹配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阻抗匹配的研究

信号传输与端接技术

传输线上的阻抗不连续会导致信号反射,我们以图3所示的理想传输线模型来分析与信号反射有关的重要参数。

在图3中理想传输线被内阻为RS的数字信号驱动,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Z0,负载阻抗为RL。理想的情况是当RS=Z0=RL时,传输线的阻抗是连续的,不会发生任何反射,能量一半消耗在源内阻RS上,另一半消耗在负载电阻RL上(传输线无直流损耗)。如果负载阻抗大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那么负载端多余的能量就会反射回源端,由于负载端没有吸收全部能量,故称这种情况为欠阻尼。如果负载阻抗小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负载消耗比当前源端提供的能量更多的能量,故通过反射来通知源端输送更多的能量,这种情况称为过阻尼。欠阻尼和过阻尼都会引起反向传播的波形,某些情况下在传输线上会形成驻波。当Z0=RL时,负载完全吸收到达的能量,没有任何信号反射回源端,这种情况称为临界阻尼。从系统设计的角度来看,由于临界阻尼情况很难满足,所以最可靠适用的方式为轻微的过阻尼,因为这种情况没有能量反射回源端。

反射电压信号的幅值由源端反射系数ρs和负载反射系数ρL 决定

ρL = (RL - Z0) / (RL + Z0) 和ρS = (RS - Z0) / (RS + Z0)

在上式中,若RL=Z0则负载反射系数ρL=0。若 RS=Z0源端反射系数ρS=0。

由于普通的传输线阻抗Z0通常在 50Ω左右,而负载阻抗通常在几千欧姆到几十千欧姆。因此,在负载端实现阻抗匹配比较困难。然而,由于信号源端(输出)阻抗通常比较小,大致为十几欧姆。因此在源端实现阻抗匹配要容易的多。

在高速设计中,阻抗的匹配与否关系到信号质量的优务。阻抗匹配技术可以说是丰富多样,但是在具体的系统中怎样才能比较合理的应用,需要衡量多个方面的因素。例如我们在系统设计中,很多采用的是源端的串联匹配。对于什么情况下需要匹配,采用什么方式的匹配,为什么采用这种方式。例如差分的匹配多数采用终端的匹配;时钟采用源端匹配。

1、终端串联匹配

串联终端匹配的理论出发点是在信号源端阻抗低于传输线特征阻抗的条件下,在信号的源端和传输线之间串接一个电阻R,使源端的输出阻抗与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相匹配,抑制从负载端反射回来的信号发生再次反射.

串联终端匹配后的信号传输具有以下特点:

A 由于串联匹配电阻的作用,驱动信号传播时以其幅度的50%向负载端传播;

B 信号在负载端的反射系数接近+1,因此反射信号的幅度接近原始信号幅度的50%。

C 反射信号与源端传播的信号叠加,使负载端接受到的信号与原始信号的幅度近似相同;

D 负载端反射信号向源端传播,到达源端后被匹配电阻吸收;?

E 反射信号到达源端后,源端驱动电流降为0,直到下一次信号传输。

相对并联匹配来说,串联匹配不要求信号驱动器具有很大的电流驱动能力。

选择串联终端匹配电阻值的原则很简单,就是要求匹配电阻值与驱动器的输出阻抗之和与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相等。理想的信号驱动器的输出阻抗为零,实际的驱动器总是有比较小的输出阻抗,而且在信号的电平发生变化时,输出阻抗可能不同。比如电源电压为+4.5V的CMOS 驱动器,在低电平时典型的输出阻抗为37Ω,在高电平时典型的输出阻抗为45Ω[4];TTL驱动器和CMOS驱动一样,其输出阻抗会随信号的电平大小变化而变化。因此,对TTL或CMOS 电路来说,不可能有十分正确的匹配电阻,只能折中考虑。

链状拓扑结构的信号网路不适合使用串联终端匹配,所有的负载必须接到传输线的末端。否则,接到传输线中间的负载接受到的波形就会象图3.2.5中C点的电压波形一样。可以看出,有一段时间负载端信号幅度为原始信号幅度的一半。显然这时候信号处在不定逻辑状态,信号的噪声容限很低。

串联匹配是最常用的终端匹配方法。它的优点是功耗小,不会给驱动器带来额外的直流负载,也不会在信号和地之间引入额外的阻抗;而且只需要一个电阻元件。

2、并联终端匹配

并联终端匹配的理论出发点是在信号源端阻抗很小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并联电阻使负载端输入阻抗与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相匹配,达到消除负载端反射的目的。实现形式分为单电阻和双电阻两种形式。

并联终端匹配后的信号传输具有以下特点:

A 驱动信号近似以满幅度沿传输线传播;

B 所有的反射都被匹配电阻吸收;

C 负载端接受到的信号幅度与源端发送的信号幅度近似相同。

在实际的电路系统中,芯片的输入阻抗很高,因此对单电阻形式来说,负载端的并联电阻值

必须与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相近或相等。假定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为50Ω,则R值为50Ω。如果信号的高电平为5V,则信号的静态电流将达到100mA。由于典型的TTL或CMOS电路的驱动能力很小,这种单电阻的并联匹配方式很少出现在这些电路中。

双电阻形式的并联匹配,也被称作戴维南终端匹配,要求的电流驱动能力比单电阻形式小。这是因为两电阻的并联值与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相匹配,每个电阻都比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大。考虑到芯片的驱动能力,两个电阻值的选择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⑴.两电阻的并联值与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相等;

⑵.与电源连接的电阻值不能太小,以免信号为低电平时驱动电流过大;

⑶.与地连接的电阻值不能太小,以免信号为高电平时驱动电流过大。

并联终端匹配优点是简单易行;显而易见的缺点是会带来直流功耗:单电阻方式的直流功耗与信号的占空比紧密相关?双电阻方式则无论信号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都有直流功耗。因而不适用于电池供电系统等对功耗要求高的系统。另外,单电阻方式由于驱动能力问题在一般的TTL、CMOS系统中没有应用,而双电阻方式需要两个元件,这就对PCB的板面积提出了要求,因此不适合用于高密度印刷电路板。

当然还有:AC终端匹配;基于二极管的电压钳位等匹配方式。

并联终端匹配电阻改变终端匹配电阻的位置的确会给信号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原因是如果匹配电阻距离接收器很远,将有一段可被视为传输线的PCB 连线得不到应有的阻抗匹配,从而导致信号在接收端产生反射现象,反射到驱动端的信号将再次反射回接收端,这样就会大大降低了接收端信号的质量

匹配电阻位于接收器之后时,接收端的波形非常接近匹配电阻位于理想位置的波形,只是波形的延迟更大,经测量得到这个延迟近似等于这个电阻与接收器之间的传输线的延迟。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将终端匹配电阻放置在传输线之后几乎不会影响其匹配效果。在实际的PCB 设计中,完全可以采取这种做法以尽可能的使匹配电阻的位置接近理想的状态,这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串联终端匹配电阻主要用于吸收从接收端反射回来的信号,由于接收端输入阻抗很大,可以视为开路,所以信号到达接收端时将产生全反射,反射回的信号能量大部分将被驱动端的匹配电阻和驱动器吸收,因而从驱动端二次反射回来的能量很少,故串联终端匹配电阻适当的远离接收端放置,不会严重的影响接收端的信号质量。但对于并联终端匹配来说,如果匹配电阻远离接收端放置,接收端之前将有一段传输线得不到匹配,而且驱动端没有串联终端电阻不会吸收掉从接收端全反射回来的能量,因而信号将来回反射,使得接收端信号的质量大大降低。这是串联终端匹配电阻对位置的要求没有并联终端匹配要求严格的部分原因。

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