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四)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 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为害,使其 为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 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 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
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 种程度,再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 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 防治指标。病虫为害程度低于防治指 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 时机,及时防治。
如生产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 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 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 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 的效果。
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
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
控制了病虫为害,又保护了
人、畜、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பைடு நூலகம்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我国于1974年召开了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总 结了国内外的经验与成就,在此基础上,于 1975年春全国植保会议上,确定了“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指出“以防作为贯彻植保方针的指导思想,在 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因时 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 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 为害的目的”。
1986年11月中国植保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 植保所在成都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农作物病虫害 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
提出综合防治的含义是:“综合防治是对有害 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 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 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 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 益”。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第三章
第一节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概念
很久以前,人们就致力于寻找 一种理想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19世纪末,由于美国从澳大利 亚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获 得成功,引起了人们对生物防 治的极大兴趣。此后,世界许 多国家都开展生物研究,想以 此作为最理想的防治方法。
到20世纪40年代,由于人工合 成了有机杀虫剂,随后相继合 成了杀菌剂等,其使用方便、 价格便宜、效果明显,一时间 化学防治就成为防治病虫害的 主要手段。但经长期大量使用 后,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 污染环境,造成公害,病虫害 产生抗药性以及大量杀伤有益 生物等,导致有些病虫害失去 控制。最后人们终于从历史的 经验得出结论,任何依赖单一 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是 不可能的。
综合治理就是在播种、育苗、移 栽和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 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 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 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孽生和发展的环 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
少病虫的发生与为害。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二)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生态系统里各组 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 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 或几种适合作物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 法。
(三)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 然控制角度出发 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 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 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的选择及合理的使用 农药,应特别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 选择性的农药,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
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
综合治理有如下特点:
(一)从生态全局和生态总体出发,以预防为主, 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 虫发生的目的。
(二)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 长补短,它不是许多防治方法的机械拼凑和综合, 而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 治方案。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但尽量避 免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
三、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
病虫害综合治理作为有害生物管理体系 有一个逐步发展、改进的过程,无论防治对象 是一种害虫(或病害),还是一种作物上的多 种害虫(或多种病害)。都要形成一个较完善 的综合治理体系,一般要经过以下方案:
方案:
(一)调查作物地病虫害种类,确定主要防治对 象以及需要保护利用的重要天敌类群。
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意识的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植物、病虫、天敌三 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 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 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 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 生态系统。
综合治理有如下特点:
(三)综合治理并非以“消灭”病虫为准则, 而是把病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四)综合治理并不是降低防治要求,而是把 防治技术提高到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 准则。
二、综合治理的原则
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 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植物生产过 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培技术,调节 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 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为害标准要求的策略 及措施。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际上兴起一 种新的病虫害防治对策,即有害生物综合 治理,简称IPM。
一、综合治理的含义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 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 达到防治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他的一些不良 反应。
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有害 生物综合治理”会议上,提出IPM的定义为: 综合治理是一种有害生物的管理系统,依据有 害生物的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关系,尽 可能协调地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及方法,将有 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
(二)测定主要防治对象种群密度与为害损失的 关系,确定科学的、简便易行的经济阀值(或 防治指标)。
(三)研究主要防治对象和主要天敌的生物学特 性、发生规律、相互作用与各种环境因子之间 的关系,明确病虫害种群数量变动规律,提出 控制为害的方法。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四)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 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为害,使其 为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 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 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
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 种程度,再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 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 防治指标。病虫为害程度低于防治指 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 时机,及时防治。
如生产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 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 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 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 的效果。
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
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
控制了病虫为害,又保护了
人、畜、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பைடு நூலகம்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我国于1974年召开了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总 结了国内外的经验与成就,在此基础上,于 1975年春全国植保会议上,确定了“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指出“以防作为贯彻植保方针的指导思想,在 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因时 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 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 为害的目的”。
1986年11月中国植保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 植保所在成都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农作物病虫害 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
提出综合防治的含义是:“综合防治是对有害 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 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 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 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 益”。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第三章
第一节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概念
很久以前,人们就致力于寻找 一种理想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19世纪末,由于美国从澳大利 亚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获 得成功,引起了人们对生物防 治的极大兴趣。此后,世界许 多国家都开展生物研究,想以 此作为最理想的防治方法。
到20世纪40年代,由于人工合 成了有机杀虫剂,随后相继合 成了杀菌剂等,其使用方便、 价格便宜、效果明显,一时间 化学防治就成为防治病虫害的 主要手段。但经长期大量使用 后,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 污染环境,造成公害,病虫害 产生抗药性以及大量杀伤有益 生物等,导致有些病虫害失去 控制。最后人们终于从历史的 经验得出结论,任何依赖单一 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是 不可能的。
综合治理就是在播种、育苗、移 栽和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 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 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 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孽生和发展的环 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
少病虫的发生与为害。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二)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生态系统里各组 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 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 或几种适合作物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 法。
(三)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 然控制角度出发 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 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 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的选择及合理的使用 农药,应特别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 选择性的农药,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
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
综合治理有如下特点:
(一)从生态全局和生态总体出发,以预防为主, 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 虫发生的目的。
(二)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 长补短,它不是许多防治方法的机械拼凑和综合, 而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 治方案。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但尽量避 免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
三、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
病虫害综合治理作为有害生物管理体系 有一个逐步发展、改进的过程,无论防治对象 是一种害虫(或病害),还是一种作物上的多 种害虫(或多种病害)。都要形成一个较完善 的综合治理体系,一般要经过以下方案:
方案:
(一)调查作物地病虫害种类,确定主要防治对 象以及需要保护利用的重要天敌类群。
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意识的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植物、病虫、天敌三 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 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 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 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 生态系统。
综合治理有如下特点:
(三)综合治理并非以“消灭”病虫为准则, 而是把病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四)综合治理并不是降低防治要求,而是把 防治技术提高到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 准则。
二、综合治理的原则
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 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植物生产过 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培技术,调节 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 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为害标准要求的策略 及措施。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际上兴起一 种新的病虫害防治对策,即有害生物综合 治理,简称IPM。
一、综合治理的含义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 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 达到防治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他的一些不良 反应。
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有害 生物综合治理”会议上,提出IPM的定义为: 综合治理是一种有害生物的管理系统,依据有 害生物的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关系,尽 可能协调地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及方法,将有 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
(二)测定主要防治对象种群密度与为害损失的 关系,确定科学的、简便易行的经济阀值(或 防治指标)。
(三)研究主要防治对象和主要天敌的生物学特 性、发生规律、相互作用与各种环境因子之间 的关系,明确病虫害种群数量变动规律,提出 控制为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