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随笔、杂文)
【课标分析】
〈语文应用〉
⒈学习杂文和随笔的相关知识,以及关于欣赏杂文的一般知识。
⒉培养自己的议论能力,议论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会常常用到,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技能。
⒊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
⒋了解杂文、随笔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
⒌学会分析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达到全面把握文章的目的。
〈语文审美〉
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文学性、形象性,领悟其哲理美、语言美,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能力。
⒉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去感知课文,实现其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水到渠成。
⒊品味随笔与一般性散文的区别,它除了抒情和叙事外,还有大量的说理成分,在这一点上,随笔与杂文更为接近。
〈语文研究〉
⒈鲁迅的杂文在写法上如何体现“以小见大,就近取譬”的写作特色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才算“拿来”?
⒉弗洛姆认为,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父母的两个世界。想想你怎样努力在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
⒊联系对生命、生活的认识,谈谈《短文三篇》中的三篇短文分别给你的启示。
【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三篇文章,杂文一篇、随笔两篇。《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社会评论文章,有着丰富的文学性和形象性。其余两篇是随笔,与散文的特点相似,但更注重于说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主要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短文三篇》节选了蒙田、帕斯卡尔、福尔格姆等作家对人、社会等方面的理解。
本单元是杂文、随笔单元,从应用的角度说,都是议论文。所以,学习本单元,可以培养学生的议论能力。议论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时常常用得到的。从审美的角度说,这些课文都具有文学性、形象性,都具有哲理美、语言美,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探究的角度说,这些课文阐述的社会、人生问题都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值得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沟通,去分析、评判这些问题。
【教法分析】
在教学中,要突出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应用、审美和探究的方法,养成应用、审美和探究的良好习惯。在重视过程和方法的同时,挑起两头:一头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头是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头是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寓于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水到渠成地达到目的。至于知识和能力,只要突出了过程和方法,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能够提高和丰富。
【课时安排】
⒈《拿来主义》 2课时
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1课时
⒊《短文三篇》 1课时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