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培训教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培训教材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简称"ISO9001"。ISO9001:2008标准是根据世界上170个国家大约100万个通过ISO9001认证的组织的8年实践,更清晰、明确地表达ISO9001:2000的要求,并增强与ISO14001:2004的兼容性。

目前,2008 版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国际标准于 2008 年底发布 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

ISO9001:2008标准发布1年后,所有经认可的认证机构所发放的认证证书均ISO9001:2008认证证书。

按照ISO9001:2008新标准的要求,凡是推行ISO9001:2008新标准的组织每年至少需进行一次内部质量审核。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特点

(一)它代表现代企业或政府机构思考如何真正发挥质量的作用和如何最优地作出质量决策的一种观点。

(二)它是深入细致的质量文件的基础。

(三)质量体系是使公司内更为广泛的质量活动能够得以切实管理的基础。

(四)质量体系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整个公司主要质量活动按重要性顺序进行改善的基础。

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当管理与质量有关时,则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它可以有效达到质量改进。ISO9000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优点

一般说来,好处分内外部:内部可强化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外部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份额。具体内容如下:

一、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客户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二、获得了国际贸易绿卡——“通行证”,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三、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四、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五、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稳定经营运作,减少因员工辞工造成的技术或质量波动。

七、提高企业形象。

为什么要进行质量管理培训

无论是质量经理还是高级经理负责实施体系,都需要提高

ISO9001:2000,总体意识。小组活动,研讨会和培训课可以起到帮助作用。实施你的质量管理体系

实施的关键是沟通和培训。在实施阶段,所有执行程序的人都要收集记录已证明;规定的做到了,做到的符合规定。

教育培训,统一认识

质量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层次为决策层,包括党、政、技(术)领导。主要培训:

1.通过介绍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发展和本单位的经验教训,说明建立、完善质量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通过ISO9000族标准的总体介绍,提高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认识。

3.通过质量体系要素讲解,明确决策层领导在质量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

第二层次为管理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质量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

这二层次的人员是建设、完善质量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他们全面接受ISO9000族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在方法上可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

第三层次为执行层,即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

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体现了一个组织对质量的追求,对顾客的承诺,是职工质量行为的准则和质量工作的方向。制定质量方针的要求是:

1.与总方针相协调;

2.应包含质量目标;

3.结合组织的特点;

4.确保各级人员都能理解和坚持执行。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可行;

(2)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所有主要质量活动,各文件之间的接口是否清楚;

(3)组织结构能否满足质量体系运行的需要,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职责是否明确;

(4)质量体系要素的选择是否合理;

(5)规定的质量记录是否能起到见证作用

(6)所有职工是否养成了按体系文件操作或工作的习惯,执行情况如何。

质量管理八大原则

原则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原则2. 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原则3. 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获益。

原则4 .过程方法:

将相关的活动和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原则5. 管理的系统方法:

识别、理解和管理作为体系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

原则6. 持续改进:

组织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应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原则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

原则8. 互利的供方关系:

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