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输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输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输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Pres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Transmission Technique

【摘要】介绍日本输电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经验。着重阐述超高压和特高压输电工程中解决线路走廊、杆塔基础、导线选择、绝缘水平及环保所涉及的电视图像干扰、风噪音和景观等问题的具体措施。文章最后介绍了日本东京地区500kV 地下输配电工程。

【关键词】超高压输电 特高压(U HV )输电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 GW ) 分裂导线

低风噪音导线

1概况

在日本,60kV 电压等级的长距离输电线路始于1907年,6~7年后又实现了100~150kV 电压等级、距离为200~300km 的输电线路。270kV

的超高压线路在1952年作为关西电力公司的新北陆干线最先投入运行。在1966年,第一条500kV 线路在

东京电力公司的房总线开始建设。建设初期以270kV 运行,至1973年升压成为最早运行的500kV 线路。此后,各电力公司

都以500kV 线路作连络干线

。目前,

东京电力公司正在建设一条1000kV 的特高压(U HV ,Ultra High Voltage )输电线路。从1992年至1996年建成3个线段,

全长310km ,先以500kV 投入运行。架空输电线路的历史就是在需求增加、容量加大、电源地点分散、输电距离加长等情况下,相应解决稳定供电问题的历史。

另一方面,最早的地下输电线路是从1903年、铺设在东京市内的一条6kV 电缆开始的。在

1928年和1958年又分别铺设了60kV 和150kV 的两条充油电缆(Oil Filled Cable )。东京电力、关

西电力、电源开发等三个公司于1960年和1974年分别铺设了270kV 、500kV 的充油(OF )电

缆。然而,这些都只局限于在电厂出线,没有中间电缆接头的短距离内使用。但说明地下输电线路的高压化可以靠充油电缆来实现,但另一方面,也在加快开发不需要油罐等附加设备的、维护方便的交联聚乙烯绝缘(CV )

8

3—国际电力1998年第3期

电缆(Crosslinked polyethylen in2 sulated poly-vinyl-chloride sheathed cable),目前已推广应用到了270kV的电压。东京电力公司目前正在进行500kV交联聚乙烯电缆的铺设。

下面介绍的是500kV房总线路建成后的特高压(U HV)架空输电线路技术,以及从城区270kV~500kVCV地下电缆输电技术的应用情况。

2架空输电线路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2.1第一条500kV输电线路

由于60年代的用电需求增长率一直维持在8%~15%,因此,寄希望于电厂的容量增加和有效地输电。所以,提高输电电压和容量已成为当务之急。在50年代中期曾就下一阶段的输电电压进行了探讨。东京电力公司为实现升压至500kV的设想,于1966年开始建设房总线路(东东京(变)~房总(变),全长63km)房总线路于1973年5月升压,当时是日本第一条500kV 输电线路。

房总线路的导线采用的是钢心铝绞线(ACSR),截面为410mm2的4分裂导线。其输送容量相当于过去270kV输电线路的两倍(每回线可输送2700MW)。

2.2大容量输电技术的发展

进入70年代中期,在火电厂、核电站的装机容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可选厂址离负荷中心也越来越远。因此,需要加速开发大容量输电技术。另外由于输电

线路路径选择受环境的制约,所

以,为适应线路路径山地化的要

求,在输电线路设计、施工方法

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技术开发。

2. 2.1多导线、大截面

初期的500kV房总线路,福

岛干线所采用的导线均为ACSR

410mm2的4分裂导线,后来又

采用了耐热导线(TACSR)。这

种导线是铝锆合金线,加锆可以

抑制因长期受热导致的强度下

降,可使导线连续容许温度从

90℃提高到150℃,输送容量提

高60%左右。其导线截面也由

610mm2、810mm2逐渐扩大到1

520mm2。1980年7月,TACSR

810mm2的6分裂导线、输送容

量为10000MW级的新秩父木线

路投入运行。这种6分裂导线的

线间间隔为500mm,排列成正六

边形。中部电力公司于1986年

在所建的伊势干线上为使线路电

感降低、稳定地增加输送容量,

采用的线间间隔为800mm的6

分裂导线束,其直径为1

600mm。

而支持导线的绝缘子的强度

也在逐渐加大。房总线使用的绝

缘子抗拉力为21t,从1972年

后,开发使用抗拉力为34t、42t

的高强度绝缘子。1981年10月

投入运行的新新泻干线(TACSR

1520mm2×4分裂导线)采用的

绝缘子抗拉力为54t。同时,还

在绝缘子陶磁材料中加入矾土粉

末,开发出了高强度的抗电弧绝

缘子,能耐受闪络时电弧产生的

热量。

在耐张铁塔上的跨接线一般

采用的连接方法是将铁塔上的4

分裂导线在现场加工成绞合式跨

接线。但由于分裂导线的截面很

大,使得在塔上加工十分困难。

东京电力公司在1972年以后采

取了铝管式的预制跨接线(图

1)。

其方法是在绝缘子串的端部

用线夹固定,吊起的铝管作为跨

接线。这样不但能使安装作业省

力,而且还能抑制导线的垂度以

及大风引起的侧面振摆。因此,

有助于铁塔结构的紧凑化。

图1 铝管式预制跨接线

2. 2.2铁塔大型化技术

在铁塔的材料方面,50年代

一般采用强度为41kgf/mm2和

50kgf/mm2的钢材,房总线使用

了55kgf/mm2级的高强度钢材。

由于输电容量增大使铁塔载荷增

大,角钢尺寸也随之增大。至60

年代中期后,以往在线路上使用

很少的钢管被正式用于500kV铁

塔上。1981年在新新泻线的铁塔

横担上首次使用了钢管,将其结

构做成三角形断面,这样既可保

证强度、又可减轻杆塔重量。

9

3

国际电力1998年第3期T输配电

ransm ission&dist ribution

铁塔的基础大多采用的是倒T 型基础,但针对500kV 大容量

线路的走廊多在山地这一特点,正式采用了能适应山地斜面的圆筒型深埋基础,在土质较软的农田中,承压层较深的地方开始采用混凝土桩基础。2. 2.3在山地的施工技术

在施工方面,为适应设备的大型化,从1979年建设的新所泽线起,500kV 工程正式采用了预布线架线方法。这种方法是用光学测量仪准确地求出铁塔间距离,在精确算出导线的实际长度后,将导线在地面上截断,并进行压接。与过去在塔上一边观测最大弛度的同时截断导线,

并进行压接的方法相比,这一方法能减轻塔上作业强度,并大大缩短作业时间。此外,还推广应用直升机运送器材,牵引钢丝绳,应用浮动扒杆组装铁塔(图2)等机械化施工方法。

图2 用浮动扒杆组装铁塔为适应高电压、大容量输电线路的维护,开发了500kV 级的

验电器、接地工具、带电作业服等。

2. 2.4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应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从1979年起,光缆被引入电力通

图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 500mm 2

)

讯。为了确保传输通道的畅

通,开始研究将光纤装进输电线的架空

地线中。1981年光

纤复合架空地线(OP GW )(图3),已

达到实用

化程度。从当初只

装入少量小容量的光纤芯线,发展到了目前装入几十根大容量的光纤芯线,不仅能用于监视、测量,还可用于保护、控制等,担当起了高速信息公路的部分任务。

此外,U HV 输电线路投运以后,安装有OP GW 的输电线

上的安全监视系统也正式起用。它可以对山区地带难以靠近的地方进行监视,测量线路周围的气象参数及设备状况,同时还能把信息传输给维护部门。2.3市区的输电线路建设技术

输电干线的走廊向山区扩展

的同时,输电线的改建、扩建也

因周边城市化而变得越来越困难。被迫在狭小空间进行施工的情况越来越多。针对这个问题,正在开发能有效地利用原有设备

和扩充新设备的技术。2. 3.1各种改建方法

一般来说,在原有位置更换铁塔时,由于要将现有的铁塔、导线全部拆除,必须进行改建用的临时工程,必须有架设临时线

路和相应的施工用地。在改建工程中达不到这点的情况下多采用典型的包围方法。就是把现有塔

身包起来作为新塔的部分塔体,导线临时就位,或是把现有铁塔图4 杆塔倒装法施工原封不动地抬高,连接下部新塔身或是拆去旧

塔用新塔替换。为使施工用地更加减小,最近又开发出了用千斤顶倒装铁塔法,或是在现有

铁塔的内部竖起管

柱式铁塔的方法(图4)

等。使用时可根据施工条件适当加以改良。

2. 3.2铸铁块基础施工法

4—国际电力1998年第3期

T

输配电

ransm ission &dist ribution

对在施工期间要求继续供电的系统来说,要进行临时架线。市区临时架线工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在拆除混凝土基础时产生的噪音、振动、尘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目前正在开发将铸铁块(CIB )用于基础施工的方法(图5)。这种方法在组装、拆除

时都很方便,还能防止拆除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等问题。而且铁块还可以重复利用,减少工业废弃物,还有利于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2. 3.3增容导线的开发

为适应城市周围的输电线路增容的需要,开发出了一种增容导线,既不用更换,也不用加高现有铁塔。这种导线用铁镍合金芯线代替以往的钢芯线,在其外层使用超级耐热铝合金绞线。这一铁镍合金中含镍36%~38%,线膨胀系数比钢低1/3~1/4。通电后导线温度升高时,其延伸率也很小。因而可起到控制输电线路弛度的作用。由于铁镍合金芯铝绞线具有上述特性,以同样的导线截面,其输送容量可比钢芯铝绞线高两倍。前述的500kV 房总线目前正在用这种导线进行增容。

2.4环保技术

图5 铸铁块基础

图6 螺旋形减噪间导线和各种低噪音输电线

2. 4.1防止电视图像被干扰的

措施

导线和铁塔都会使电视波产生反射,以及由于屏蔽所带来的电视接收性能变差的问题,早在1956年下半年就已发现。因此,

从1964年起,便开始了理论分

析和实测检验。探明了电视波干扰的发生及衰减的机理,并且开发出了预测障碍范围的计算方法。在初期阶段,为防止电视波被干扰,将每户的电视接收天线都换成高性能的,并改变天线的高度及位置,但由于城市高层建筑的发展,以及大型输电铁塔和分裂导线的增加,使干扰范围不断扩大。因此,进入70年代以后,防干扰措施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目前能有效防止干扰的城市有线电视(CA TV )事业正在不断发展。

2. 4.2防止风噪音的措施

随着输电线路截面的加大、线分裂的根数增多,从1965年下半年开始,对输电线路的风噪音问题倍加重视。风噪音是由于强风与导线迎面相遇时,在风下方产生空气压力波动后转变成声波传播而产生的。所以这种噪音和配电线遇风时发出的声音不一样,而是类似喷气式飞机的那种低频噪音。

直至1978年左右,探明了风噪音发生的机

理,同时提出了防范措施,即在铝导线周围缠绕螺旋形铝线(图6)。就是靠绕在外表的螺旋形铝线来扰乱导线周围的风向,消除造成噪音的均匀的

压力波动。目前,

这一措施仍在输电线路上使用。

由于探明了风噪音发生的机理,同时也有预测的方法。因而开发出了加有抑制风噪音线股的低风噪音导线。1978年关西电力公司第一次将810mm 2的这种导线用于西京都新生驹线路。目前已使用的有410~1160mm 2的各种截面的这种导线。2. 4.3保护景观的措施

随着输电系统的扩大,占用一些自然风景区、观光胜地等作为输电线路走廊的情况时有发生。为妥善解决影响景观问题,目前正在开发能将这种影响控制

在最小范围的技术。主要内容

是:按照地形数据描绘出三维图像,然后在其上加入输电线路图

1

4—国际电力1998年第3期

T

输配电

ransm ission &dist ribution

形成复合图像加以评价。而最近利用计算机成像(CG )使绘画技术进一步提高。它可假设各种情况构成图像,对完工后的景观进行预测。(图7)。

为使输电线路与景观协调,过去采取的措施是给铁塔涂上茶色或绿色。从各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减小不协调感的办法是以钢材的灰色为基调,使输电线路的设施融合于背景之中,其主要措施应放在表面处理技术上,以便抑制阳光的反射,这种技术目前已在使用。对导线和铁塔表面分别用热水、蒸汽或磷酸进行化学处理,以减少表面光泽度等措施还在继续开发。2.5特高压输电线路

图7 用计算机成象预测景观

作为下一代输电干线,东京电力公司正加快建设1000kV 输电线路。在电源远离负荷中心的情况下,要想从相距200多km 电厂稳定地送出10000MW 左右的电力,就必须建设3~4回500kV 输电线路。而在国土面积

狭小的日本,如果同时建设多条平行的输电线路,除了需要巨额

投资外,在选择输电走廊和环保方面也是非常困难的。鉴于这种情况,在努力减少线路回数的同时,还在研究解决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所带来的系统稳定性和短路电流等技术问题的有效方法。

实现U HV 输电的又一大课题是设备紧凑化问题。由于在U HV 情况下,空气绝缘的耐压

水平已呈饱和趋势,因此担心绝缘间隔会显著扩大,随着电压增加,铁塔的规模也要加大。此外,还有山地施工问题。能否紧凑化,已成为关系到该项目成败的大问题。因此,在输电线路两端的变电所安装高性能氧化锌避雷器的同时,还利用断路器的电阻投切方式将对地开关冲击电压水平从500kV 的210pu (最高运行电压的倍数)降到116~117pu 。为此,用实际规模的电

极返复进行放电实验。结果表明,导线-铁塔间距离原要求

9m 以上的,可减小到6m 左右。对于500kV 的铁塔,其高度原要求为143m 的可减低到110m 。

在选定1000kV 输电线路的导线型式时,在导线表面因雨天电晕放电产生的可听噪音是决定因素。而电晕放电噪音水平,从国内外实际情况和在电晕放电室的试验结果看,可认为50dBA 的噪音对环境几

乎没有影响。以此噪音为基准,讨论了输电线

路的机械特性和经济

性。将ACSR 810mm 2

型的或ACSR 610mm 2型的8分裂导线

作为标准型式。当初计划采用10分裂导线,通过实际规模的试验,弄清了电晕放电噪音水平明显降低的途径。最近,为降低风噪音同时又能抑制电晕放电噪声水平,开发出了表面带凸起螺形线的低噪音导线(图8),现已用于平原地区。

图8 低噪音特高压输电线

在工程建设方面,迄今为止已建成的西群马干线及南新泻干线(柏崎刈羽核电站-东山梨变

电所间的250km )、北木干线

(西群马开关站-新今市开关站

间110km )都是以500kV 运行。而第4条线即南岩木干线(南岩木开关站-新今市开关站间130km )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将

于1999年投入运行。2.6对架空输电技术的展望

目前,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大,架空输电线正向着大容量、高电压方向加快其技术开发。并且为克服山区线路走廊等困难条件正不断加大研究、改进设计、施工技术的力度。这方面的技术在U HV 输电线路建设上

2

4—国际电力1998年第3期

T

输配电

ransm ission &dist ribution

反映出许多例子。另一方面,线路的走廊已经面临较困难的时代。要靠输电设施紧凑化将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时还要将降低造价作为今后要解决的首要课题。

因而目前正加快紧凑型输电线路(图9)的开发。努力将60kV 输电线路升压为150kV 输

电线路。使用绝缘子作为横担,用相间间隔棒抑制档距内导线的横向摆动

,以此来确保绝缘间距。目前,正在用实际规模的试验线路进行强风验证试验。

图9 紧凑型输电线

对于500kV 输电干线来说,今后要确保在平原居民生活区的线路顺利通过和改造,所以要求有灵活的设计技术以适应各种线路走廊条件。为了加强这一适应性,最重要的是使线路更紧凑,与环境更加协调。

3地下输电技术的发展及展

3.1270kV 市区线路的建设

1965年,东京电力公司铺设

了第一条市区超高压270kV 长距离地下输电线路。此后,各电力公司也相继铺设了一批长距离超高压地下输电线路。

早在40年代初,东京电力公司就完成了60kV 系统,至40年代中期又完成了150kV 系统,于60年代中期又完成了东西横跨市中心的270kV 新宿线(POF 电缆)、新宿城南线、城南线(全部为OF 电缆),以便在满足

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因东京地区线路密度加大,难以保证地下线路的建设。同时,估计到电力需求还会不断增大,因此,确定了超高压线路引入市中心的计划(拟建设13条线路)。根据此计划推动了地下输电设备的发展,建成了目前的超高压地下输电系统。这一系统以围绕市区的500kV 外环系统为起点,建设尽可能靠近市中心的270kV 地下输电线路。同时使各

处的地下系统相互连接,确保供

电的高度可靠性。

在不断加快建设地下超高压输电线路时,因地下管线越来越

多,给线路建设带来一定困难。加之又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

要求逐步实现输电大容量化。1987年投运的纵贯市区南北的线

路,即从高滨变电所-南川崎变电所的南川崎线路(OF 电缆),导线截面为2000mm 2,电缆采用间接水冷,分相铺设,每一条电缆的输送容量为660MW (3条电缆共2000MW )。

各电力公司采用的输电电缆最初都是采用油、纸绝缘的OF 、POF 电缆。但这种电缆必须附带

油槽等设备,存在占地和维修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开发了固体绝缘的CV 电缆。东京电力公司在南川崎变电所至池上变电所的南池上线采用了CV 电缆(1988年投运),在当时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将CV 电缆用于270kV 长距离线路。

在此以后,日本的超高压地下输电线路基本上都采用CV 电缆。目前已有9条线路(20条电缆,线路总长277km )投入运行。计划到2000年再建6条(12条电缆,全长115km )。目前

其它国家也计划把CV 电缆用于地下输电线。

312500kV 地下输电技术的开发

图10 500kV 的CV 电缆

东京电力公司为保证在21世纪初稳定地向市内供电,计划采用500kV 地下输电系统。另外,中部和关西电力公司今后也打算采用这一电压等级地下输电系统,所以这3家电力公司以及一家电缆制造厂正在共同进行500kV 的CV 电缆(图10)和电

缆头的开发。此次开发并不是现有270kV

电缆的改进,而是新设计电缆。

也就是说,270kV 电缆是在原有的低压

3

4—国际电力1998年第3期

T

输配电

ransm ission &dist ribution

电缆的基础上加厚绝缘而成的。如果将这种加厚绝缘的方法用于500kV 的话,电缆就会过粗而难

以实用。因此,从绝缘材料的选择到制造工艺都在重新研究。

对用作绝缘的聚乙烯来说,混进其中的微小金属异物会对绝缘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首先研究清除有害异物的方法,使生产的聚乙烯具有极高的绝缘性能。

另外,就电缆头来说,与270kV CV 电缆采用的方法相同,

在现场将聚乙烯压进模具内,就可形成绝缘的模压定型电缆头(EMJ )。为改进防止异物进入的

措施和彻底检测聚乙烯中异物含量,采用了X 光聚焦透视的精确检测方法,可彻底查出电缆头绝缘材料中有害异物和气泡的有无。

图11 东京电力公司地下输电系统利用上述研究成果可制造出与270kV 、截面几乎相等而能承

受500kV 电压的紧凑型电缆。1994年在日本中央电力研究所完

成了现场试验,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条500kV CV 电缆及其电

缆头。东京电力公司把500kV CV 电缆用于新京叶变电所和新丰洲变电所的新京叶丰洲线,全长约40km 。

新京叶丰洲线为两回线,输送容量为1800MW (最终为3回线3600MW )的输电线路。此工程完工后,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条长距离的500kV CV 电缆地下输电线路。

3.3电缆通道建设技术的发展

东京电力公司的地下输电系统(图11)的隧道工程是在1964年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前后

开始的。目前施工长度已达2800km 左右。

由于地下埋设物较多,因此,施工方法以盾构掘进法为主,并采用了一些新技术、新工艺。

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方

法。(1)两段式盾构掘进法

两段式盾构掘进法是用一台

隧道挖掘机对不同直径的隧道进行施工。用内装小直径挖掘机的大挖掘机挖出大断面后,再将小挖掘机分开,挖掘小断面。

(2)新型拼装衬块

主要是采纳施工单位提出的V E (Value Engi 2neering )方案,使用了

有新接头构造的新型拼装衬块。目前用于施工

的有蜂窝式、榫接式、

螺栓快接式、调芯销接式、楔型销接式、螺栓式等各型拼装衬块。

(3)高流动性混凝土拼装衬

使用比过去混凝土流动性好的混凝土制造拼装衬块。这种衬块的制作是用高流动性的混凝土在密闭式型箱内流动填充成形。因此,可以省略振动捣实和表面精加工,所用型箱结构也较简易。

3.4地下输电技术的展望

由于500kV CV 电缆及电缆头已达到实用程度,可以说地下输电线的高电压化的努力已告一段落,今后的课题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地下狭小的空间,使电缆的铺设更紧凑。

在电缆隧道建设方面,今后将继续努力降低成本,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扩大其使用范围。

例如,挖掘机合理的设计及盾构形状的优化,准确测定地下埋设物位置,以及测定施工对近傍建筑物影响的方法等的开发。

33

3

作者:

中岛立生

—东京电力公司理事 输变电建设本部部长

文章编号:A06

4

4—国际电力1998年第3期

T

输配电

ransm ission &dist ribution

浅谈输电线路施工技术

浅谈输电线路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9-05-20T10:30:40.8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4期作者:高哲 [导读]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电网建设也成了我国当前所必须进行的重要任务。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电业局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电网建设也成了我国当前所必须进行的重要任务。电力工程输电线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做好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管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输电线路;施工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用电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对电力工程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正常生活,确保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实际的电力工程输电施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问题、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技术应用问题等。因此,为了充分提高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应不断改进创新传统的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1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能够有效提高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 对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进行管理,能够进一步规范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技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目前,国家针对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其对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正常展开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由此看来,对输电线路技术进行质量管理工作,对提高输电线路施工工程中的施工质量乃至提高整体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2能够缩短施工工期 对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施工过程中各个层面的技术之间的相互协调,避免不同的技术因不协调在施工过程中对彼此产生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体施工的进程。通过对不同技术之间进行调节,能够降低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问题产生浪费时间等延误工期的现象,以此来确保施工进程可以在预期的工作计划的顺利竣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进行管理有效缩短了电力工程的施工工期。 2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分析 2.1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 2.1.1桩基础技术 桩基础技术是输电线路基础工程中最基础的一种方法。此类方法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钻孔,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对钻孔是否出现跑偏现象进行监督,而一旦出现钻孔跑偏问题,就要利用钻头对偏差部位进行扫孔处理,以此确保不会因为钻孔偏差问题阻碍了埋桩。 2.1.2掏挖施工技术 掏挖施工技术是多运用于对软土和黏土的施工中。因为软土或黏土此类的土层的坚硬度不高,为了确保杆塔建设的稳定性,可先在土层内进行掏挖点的确定,而后进行掏挖工作。在掏挖的过程中还要配合着混凝土的浇灌。混凝土的浇灌需要注意浇灌的土坑要确保清洁;检测混凝土的质量,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混凝土在浇灌完毕后,对其振捣工作要细致,以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 2.2杆塔施工技术 在平原或者是丘陵条件下,多数施工单位都会采取钢筋混凝土或者是预应力混凝土材质的杆塔结构,能保证传输效果和整体质量水平,确保杆塔管理体系的实效性。若是在高原地区,或者是塔斯特地区,其自身的地理性质较为特殊,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杆塔技术的质量效果,就要对地理效果予以全面统计,结合地貌环境,对运输过程以及跨越结构进行分析。只有利用铁塔结构,才能保证整体输电线路的运行稳定性以及线路质量管理安全性,维护管控措施的全面优化。技术人员要对杆塔的阻力参数进行集中管理,结合实际情况主要分为整体性杆塔结构和分解性杆塔结构,从其组合形式以及材质等条件的差异性出发,对实际强度和相关参数予以统筹和控制,确保关键性因素的有效性和维护效果的系统性。也就是说,技术人员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切实有效的杆塔模型。 2.3架线施工技术 在紧线施工操作开始前,要积极落实相应的准备工作,确保子导线管理工作和检查项目的维护效果贴合实际水平,也要集中处理跳槽现象,保证子导线纹劲参数的稳定性,对线路进行统筹分析和检验后进行集中的紧线操作。除此之外,也要对直线压接管的实际位置进行判定,确保处理效果和整合机制的实效性。第二,要对架线施工项目和布线体系予以分析,确保布线施工结构和相关对象处理层次的稳定性,真正落实具有实效性的管理机制。相关技术人员要结合电力施工项目技术和质量控制重点,需要对拖地展放项目予以较高的关注,尤其是其基本运行过程。尽管项目技术对设备的要求较低,但是由于导线会出现严重磨损,也需要技术人员对具体问题展开深度整合和系统化剖析,确保技术的实效性贴合具体要求。 2.4光缆线路施工技术 对于电力工程建设中输电线路的光缆工程来说,由于在光缆当中具备众多的金属物质,所以比较容易吸引雷电,它的技术控制重点在于能够很好防雷避雷,减少雷击带来的危害。在施工过程当中,不但需要结合技术规定开展有关的配盘、熔接以及架设工作,还应该合理的使用科学的避雷方法,尽量防止雷电的攻击,与此同时还需要将接地工作做好。在施工以前,要仔细的检验光缆的功能。光缆卷盘的长度不能超过3km,在光缆绕曲的时候,光缆外径跟卷盘的半径比值是1:15。在施工过程当中,光缆的展铺与拖拉应该由专门的人员负责,一定要防止光缆产生打结的状况。 2.5检修工程施工技术 为保证输电线路的机械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需要对输电线路进行经常性检修工作。由于对于输电线路来说,其经常受到由于一些恶劣天气造成的输电线路损坏的现象,塔杆倒塌以及电线掉落等现象,会引起一些输电问题,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铁路施工维修检修人员需要对事故进行及时的处理,对于事故原因进行及时的排查,从而有效的保证整个施工线路的安全畅通,如果产生的故障范围不大,需要及时的处理,保证整个设备的正常运行与顺利实施,对于故障范围较大的地区,需要对维修管理部门进行及时联系,并进行上报,从而制定排除故障的有效方案,并及时的有效解决,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处理,保证整个施工顺利运行。

我国能源状况浅析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崛起的动力。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刚性约束问题,如何正视我国能源消费现状,科学制定节能规划目标,构建起能支撑我国经济适度发展的能源保障体系,以实现能源、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能源供应国际化所面临的地域政治控制威胁也在加剧。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一些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能源紧张局面。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建设的中期阶段,是世界第二位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供应的保障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对能源危机的认识和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一次能源的储量和生产量可以满足需要,但由于能源的生产分布并不均衡,能源价格正日益成为改变世界财富分配的重要因素,资源控制导致的能源危机是主要的表现形式。我国能源资源可利用总量比较丰富,结构以煤炭为主,一次能源的生产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长足发展,基本满足和支持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不同的人类文明时期拥有不同的物质生产方式,使用的主导能源也不相同。主导能源从化学(矿物)能源向物理能源转换,是当前世界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从全球时代背景和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我国现代化建设应确立由初级战略——传统能源发展战略和高级战略——新能源发展战略组成的复合型的能源发展战略。

近年来,资源的日益枯竭导致国际之间的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能源甚至成为发动现代战争的根本目的。而20世纪的两次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寻求和发展可以替代化石能源的其它能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长期使用煤炭等污染的能源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困扰,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能源短缺、油价飙升,已成为笼罩在人们心头的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要靠能源技术的改进,更要靠正确的能源理论来支撑。就是说,树立科学的能源观,努力把握能源演进的历史及其规律,是深入认识能源问题的实质、切实把握能源问题的发展趋势、探寻能源问题解决方案的关键。而全球性的能源短缺乃至危机,恰好发生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时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极其严重的瓶颈。 一、我国的能源结构现状 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主要靠国内供应,能源自给率为94% 。其中煤炭的消费已经占76% ,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同时石油和天然气所占能源的消费比例也开始慢慢上升,出现了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步加大。虽然我国的水利资源丰富,但水电也只占到6%,炭、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能源枯竭,势必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的运行。 二、我国能源结构出现的问题 我国供需出现很大的缺口,按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缺口将会越来越大。近几年,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大增,油价一直攀升,这即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的需要,但也从侧面反映我国的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煤炭是主导能源,但据预测,如果按现在的开采速度,我国的煤炭的供

国内外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情况综述

国内外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情况综述 (一) 调研题目:关于特高压输电技术国内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通过认真分析和研判从检索、查询、索取等多渠道获得大量的技术文献,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据此完成本调研 报告,为我省未来特高压的规划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编写人员:何旭东、王瑗、刘斌蓉 调研时间:2005.4. ~2005.9 调研地点:成都 1.背景 自从电能作为人们生活中廉价而又清洁的能源以来,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壮大,输电电压经历高压、超高压两个发展阶段,目前又跨入了特高压输电的新的历史时期。这种发展标志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电力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近来,由于石油价格的暴涨,1993年11月在宜昌召开的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与电网技术综合学术年会上发表《关于着手开展特高压输电前期科研的建议》以来,各方面的人士对特高压输电技术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那么何谓特高压输电呢?特高压输电系指比交流500kV输电能量更大、输电距离更远的新的输电方式。它包括两个不同的内涵:一是交流特高压(UHC),二是高压直流(HVDC)。具有输电成本经济、电网结构简化、短路电流小、输电走廊占用少以及可以提高供电质量等优点。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定义:交流特高压是指1000kV以上的电压等级。在我国,常规性是指1000kV以上的交流,800kV以上的直流。 我们国家是在何种情形下进行特高压研究的呢?不妨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 从能源利用上来说,看国际上常以能源人均占有量、能源构成、能源使用效率和对环境的影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目前我国人均年消耗的能源水平很低,如果在21世纪中叶赶上国际中等发达水平,能源工业将要有大的发展。据最近召开的世界能源第十七次会议预测,世界能源工业还要进一步发展,到2030年,世界的能源产量将翻一番;到21世纪末再翻一番,其中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印尼等发展中国家。我国电力将在未来15~20年内保持快速增长,根据我国电力发展规划,到2003年、2010年、2020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 【摘要】直流输电是目前世界上电力大国解决高电压、大容量、远距离送电和电网互联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特点,问题,必要性,发展前景 0.引言 特高压电网是指由特高压骨干网架、超高压、高压输电网、配电网及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共同构成的分层、分区,结构清晰的大电网。其中,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是指由1000kV级交流输电网和±600kV级以上直流输电系统构成的电网。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瑞典Chalmers 大学1966 年开始研究±750kV 导线。1966 年后前苏联、巴西等国家也先后开展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研究工作,20 世纪80 年代曾一度形成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热潮。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均在80 年代末得出结论:根据已有技术和运行经验,±800kV 是合适的直流输电电压等级,2002 年Cigre又重申了这一观点。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国用电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的自然条件以及能源和负荷中心的分布特点使得超远距离、超大容量的电力传输成为必然,为减少输电线路的损耗和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需要一种经济高效的输电方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恰好迎合了这一要求。 1.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特点 1.1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系统组成形式与超高压直流输电相同,但单桥个数、输送容量、电气一次设备的容量及绝缘水平等相差很大。换流站主接线的典型方式为每极2组12脉动换流单元串联,也可用每极2组12脉动换流单元并联。特高压直流输电采用对称双极结构,即每12脉动换流器的额定电压均为400kV,这样的接线方式使运行灵活性可靠性大为提高。特高压直流输电的运行方式有:双极运行方式、双极混合电压运行方式、单击运行方式和单极半压运行方式等。换流阀采用二重阀,空气绝缘,水冷却;控制角为整流器触发角15°;逆变器熄弧角17°。换流变压器形式为单相双绕组,油浸式;短路阻抗16%-18%;有载调压开关共29档,每档1.25%。换流站平面布置为高、低压阀厅及其换流变压器采用面对面布置方式,高压阀厅布置在两侧,低压阀厅布置在中间。 1.2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主要特点 (1)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间不落点,可点对点、大功率、远距离直接将电力送往负荷中心。在送受关系明确的情况下,采用特高压直流输电,实现交直流并联输电或非同步联网,电网结构比较松散、清晰。 (2)特高压直流输电可以减少或避免大量过网潮流,按照送受两端运行方式变化而改变潮流。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潮流方向和大小均能方便地进行控制。 (3)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电压高、输送容量大、线路走廊窄,适合大功率、远距离输电。 (4)在交直流并联输电的情况下,利用直流有功功率调制,可以有效抑制与其并列的交流线路的功率振荡,包括区域性低频振荡,明显提高交流的暂态、动态稳定性能。 (5)大功率直流输电,当发生直流系统闭锁时,两端交流系统将承受大的功率冲击。 1.3 与超高压直流输电比较 和±600千伏级及600千伏以下超高压

最新-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精品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各个角度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格局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了有正面意义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对策近年来,在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引导下,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 十八大以后,在新的北部丝绸之路规划之下,我国与俄罗斯、蒙古国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阶段,在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内蒙古自治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首先实现呼包鄂地区发展,紧接着在国家振兴东北经济的规划下,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塑造东西互动、内外结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国内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地域差异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之间的自然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各有不同优劣势,充分了解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发展前景有利于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区域要素的优化配置。 1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最好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 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 近几年,各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有了明显的差异,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是蒙中地区呼包鄂,相比之下蒙东地区相对慢一些。 由于各地区间自然资源禀赋不同,每个地区都形成了优势特色产业。 比如,蒙中地区的包头市以钢铁产业为主,鄂尔多斯是以煤炭和羊绒产业为特色产业,为本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蒙东地区中呼伦贝尔地区形成了乳制品产业群,通辽、赤峰地区牛羊肉产品加工产业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内蒙古自治区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呼包鄂地区,有27家,而蒙东地区总共

中国清洁能源现状分析及发展中存在问题

1 清洁能源概念 传统意义上,清洁能源指的是对环境友好的能源,意思为环保,排放少,污染程度小。但是这个概念不够准确,容易让人们误以为是对能源的分类,认为能源有清洁与不清洁之分,从而误解清洁能源的本意。 清洁能源的准确定义应是:对能源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含义有三点:第一清洁能源不是对能源的简单分类,而是指能源利用的技术体系;第二清洁能源不但强调清洁性同时也强调经济性;第三清洁能源的清洁性指的是符合一定的排放标准。 2 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清洁能源在我国发展至今,主要有如下几种: 1.洁净煤技术 由于我国煤炭在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今后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煤炭的清洁燃烧。目前比较成熟的的洁净煤技术主要包括:型煤、洗选煤、动力配煤、水煤浆、煤炭气化、煤炭液化、洁净燃烧和发电技术等。 2.核电 核能是清洁的能源。我国已经建有的核电站分别有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等,运行情况良好。目前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来源之一,地位仅次于煤炭和水电。根据新浪网消息,我国政府近期规划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将积极发展核电,重点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远期规划是到2020年,每年核发电能力,从目前的8700兆瓦,增加到4万兆瓦,意味着2006~2020年的14年里,中国将增建30座核电厂。 3.太阳能 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目前已在我国得到较大范围的使用,主要体现为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使用。在山东等地,太阳能产业正得到快速发展,许多技术如太阳能电池等也日臻成熟。 4.生物质能 是指由生命物质排泄和代谢出的有机物质所蕴含的能量,我国生物质能储量丰富,70%的储量在广大的农村,应用也是主要在农村地区。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地区正在推广和示范农村沼气技术,技术简单成熟,正在逐步得到推广。我国在生物柴油研究方面也得到快速发展,在福建、四川等地已经建有小规模的生物柴油生产基地,但是目前并未形成产业化。 5.水能 水能在我国早已得到大规模的使用,主要用途是发电。较早期的有小浪底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规模较大的如三峡水电站等。这些水电站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能源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 6.风能 我国风能资源较为丰富,风能在我国的利用也较为成熟。据中国风电发展报告指出,如果充分开发,中国有能力在2020年实现4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风电将超过核电成为中国第三大主力发电电源。在我国甘肃等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有较大规模的应用。 7.地热能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已发现温泉有3000多处。地热应用前景广阔,主要指的是有效利用地下蒸汽和地热水,用途可以发电、供暖等。受资源所限,地热发电站主要集中在西藏地区。在其他地区,地热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山东省商河县已经建成的温泉别墅就是利用地热供暖,效果良好。

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现状与前景

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现状与前景 作者:刘蒙蒙 (陕西理工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物理学专业2011级2班,陕西汉中723000) 指导教师:陈德胜 [摘要]高压输电技术是指在输电过程中提高输电电压,减小输电电流,从而减少输电过程中电能损耗的技术。输电电压越高,电能损耗减少的越多,目前输电电压等级最高的是特高压输电。本文阐述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原理,分析了特高压输电的主要方式和分类,研究了我国特高压输电的现状,探讨了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特高压输电;现状;前景;高压电网;智能电网 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需要,如意大利、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家都在致力于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所谓特高压是指交流1000kV、直流±800kV及以上的电压等级。特高压输电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为当今世界输电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已经进入了大电网、大机组、高电压、高自动化的发展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特高压输电逐渐进入到我国电力的建设当中。特高压输电能同时满足电能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低损耗、低成本输送的基本要求,而且能有效解决目前500kV超高压电网存在的输电能力低、安全稳定性差、经济效益欠佳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建设特高压电网已经成为我国电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1特高压输电技术及其原理 1.1特高压输电概述 特高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交流输电电压一般分为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国际上,高压(HV)通常指35—220kV电压;超高压(EHV)通常指330kV及以上、1000kV以下的电压;特高压(UHV)定义为1000kV及以上电压。而对于直流输电而言,高压直流(HVDC)通常是指±600kV 及以下的直流输电电压,±800kV(±750kV)以上的电压则称为特高压直流(UHVDC)。表1所示为交、直流输电电压分类表。 表1 交、直流输电电压分类表 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指的是在现有500kV交流和±500kV直流之上采用更高一级的电压等级输电技术,包括1000kV级交流特高压和±800kV级直流特高压两部分,简称国家特高压骨干电网。特高压输电是在超高压输电的基础上发展的,其目的仍是继续提高输电能力,实现大功率的中、远距离输电,以及实现远距离的电力系统互联,建成联合电力系统。为了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电力需求的快速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在2004年底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以百万伏级交流和±800千伏级直流系统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的战略目标。 特高压输电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据估计,1条1150千伏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可代替5~6条500千伏线路,或3条750千伏线路;可减少铁塔用材三分之一,节约导线二分之一,节省包括变电所在内的电网造价10~15%。1150千伏特高压线路走廊约仅为同等输送能力的500千伏线路所需走廊的四分之一,这对于人口稠密、土地宝贵或走廊困难的国家和地区会带来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2 特高压输电的原理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的工艺流程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的工艺流程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的工艺流程输电线路施工可分为准备工作、施工安装和启动验收三大部分。工艺流程可分为现场调查、备料加工、复测分坑、基础施工、材料运输、杆塔组立、导线及避雷线架设、接地装置、线路防盗、分项工程检查、竣工验收和资料移交等12个环节。 一、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现场调查、备料加工、复测分坑3个环节。 1.现场调查 工程公司(处)在接受输电线路施工任务后,应了解有关设计的图纸及工程概算,并进行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内容包括:沿线自然状况、地形、地貌、地物、自然村的分布,居民风俗习惯及劳动力情况;沿线运输道路及通过的桥梁结构、交叉跨越结构;材料集散转运的地点及仓库;生活医疗设施及地方病情况;指挥中心及施工驻地的选择等。填写表格,编写调查报告。 根据现场调查内情况、施工力量及工程实际状况,公司(处)应确定施工方案,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预算,制定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提出施工综合进度的安排,制定劳动力供应计划,提出并落实材料及加工订货计划。 2.备料加工 现在施工单位都以效益为中心,人工费用所占比例也较大,如果工器具、材料跟不上而造成窝工,其损失十分大。虽然现在基本上不是买方市场,但各厂的产品质量、价格、工期、技术水平、售后服务

有一定差距,要经过仔细比较,货比三家。需要加工的部件,也要及早落实材料,整理好图纸,落实好加工单位。 制定好物资供应计划,按各施工阶段及时将材料加工统一平衡分配到施工队,应规定出物资、材料和加工供应时间表。 3.复测分坑 输电线路的设计工作,由设计单位承担,设计中的现场选线定位工作,通常邀请施工单位及运行单位共同参加,以便对线路走向等重要问题共同研究,选择合理的线路方案。施工人员从施工角度提出具体意见。 (1)、交接桩。设计单位在线路设计完毕交付施工时,除交给设计图纸外,还应将选定的线路桩位及走向,向施工单位人员逐桩交代清楚。施工人员在“交接桩”工作中应认真负责,详细了解桩位情况。 交接桩中应注意核对各桩位地质资料,检查塔位有无外力破坏的可能;沿线有无与终堪时不一样的地方,有无新开挖的沟渠、房屋建筑等;当线路通过特殊地形(如山顶、深沟、河岸、堤坝、悬崖等)时,是否尽量避开使塔杆及线路位置处于不利状态的因素;了解塔杆位置的地质、地形。是否有使基础施工困难的因素,是否避开地下管道、洼地、泥塘、冲沟、断层等不良地段;塔位处有无组立杆塔的施工条件;杆(塔)位桩及方向是否埋好,桩位附近是否有明显标志。接桩时,对某桩位提出移动或其它意见,应与设计单位协商,取得一致意见。现场决定的杆塔位置,如与图纸不符,应详细记录并要求设计单位补发正式通知。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俞广霄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 要: 除了台湾,我国领土在广义上可以分为四大板块,即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东北3省,中部6省和东部沿海10省。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不断演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是相当滞后的。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资源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扬长避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西部地区 人口 资源优势 问题 引 言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1]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1. 西部地区人口 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总数约为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左右。该地区虽然地域相当辽阔,但是人口密度却相对稀疏。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比较差,其中土地资源中平原,盆地面积不到10%,约有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且年平均气温偏低,大部分省区市在10摄氏度以下,有近一半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使得西部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有50多人,远远低于全国每平方公里人数的平均水平,而这一规律与胡焕庸当年提出的黑河-腾冲人口分界理论相符。 除汉族以外,西部地区有44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傈僳、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羌、布朗、撒拉、仡佬 、锡伯族、裕固、保安、俄罗斯、塔塔尔、乌孜别克、普米、怒、阿昌、崩龙、

电气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电气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 趋势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电气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班级:电气1302 学号:08 姓名:储厚成 一.电气工程的发展现状: 概论:我国电力工业正以“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高参数,高度自动化”等“三大三高”的现代电力系统的模式超长规模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对工程技术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几十年,我国电力系统和电气工程会依然保持较快发展趋势,核能和其他可再生资源将得到快速发展新的电力电子技术,电工材料,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控制与管理手段具有巨大影响潜力。 1.电机的驱动及控制: 一个多世纪以前电动机的发明使其成为工业革命以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它在各种机械运动中的广泛应用使生活变得简单并最终推动了人类的进步。逆变器的出现推动了交流电机速度和转矩控制的发展,这使得电机在仅仅30年就应用到了不可思议的领域。功率半导体元件和数字控制技术的进步使得电机驱动具有了鲁棒性并且能够实现高精度的位置和速度控制。交流驱动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能源节约和系统效率的提高。 电机本体及其控制技术在近几年取得相当大的进步。这要归功于半导体技术的空前发展带来的电力电子学领域的显著进步。电机驱动产业发展的利处已经触及各种各样的设备,从大型工业设备像钢铁制造厂、造纸厂的轧钢机等,到机床和半导体制造机中使用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交流电机控制器包括异步电机控制器和永磁电机控制器,这两者在电机驱动业的全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目前,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技术、直接转矩控制技术乃至无传感器的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已实用化,人工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状态观测器等方法已得到广泛采用。 2.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半导体的出现成为20世纪现代物理学的一项最重大的突破,标志着电子技术的诞生。而由于不同领域的实际需要,促使半导体器件自此分别向两个分支快速发展,其中一个分支即是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器件,而另一类就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要点 段文刚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要点段文刚 发表时间:2017-11-14T09:40:45.19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0期作者:段文刚 [导读] 摘要:现阶段,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力工程的安全开展是顺利送电的必要保障,在电力工程建设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是整个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至关重要。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肃北县供电公司甘肃酒泉 735000) 摘要:现阶段,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力工程的安全开展是顺利送电的必要保障,在电力工程建设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是整个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只有加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才能确保输电线路安全稳定的输送电力,保证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本文主要介绍加强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解决好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问题提出意见。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1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内容 在对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进行深入研究中,了解到现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大多数是埋在地下部分的,因此在施工的时候还要对埋输电线的地理位置和地下结构等方面有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在进行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的时候,优先考虑地下杆塔的稳定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地下杆塔对整个输电线路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对杆塔发生倾斜的现象进行有效控制,借以减少在进行输电线路施工的时候杆塔因为整个工程的外力作用发生下沉现象。总的来说在进行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的时候,对杆塔施工起到高度重视,不仅仅能够保证输电线路施工顺利进行,对于提升输电线路自身质量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输电线路施工中的杆塔进行选取的时候,还要对整个输电线路施工自身需求进行全面考虑,保证选取的杆塔能够达到合理性需求。目前在电力系统施工中选取的杆塔主要有两种,即直线型和耐张塔两种杆塔形式,在进行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时所选取的杆塔大多数是直线型。这是因为在这一过程中选取直线型杆塔能够全面提升输电线路的输电速度,而且在后期发生故障进行维修的时候还很方便。因此在进行输电线路施工的时候经常采用直线型杆塔结构,并保证杆塔工程归属于整个电力工程输电系统。在实施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的时候,还应该对其中涉及的设备进行全面分析,保证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更好的进行。另外在输电线路安装完毕后,还要定期进行检修,有效预防输电线路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 2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要点 2.1技术工程施工 对于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来说,其对于保障整个输电线路自身施工质量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进行这项施工的时候还要对输电线路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其他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根据相应了解选取有效施工技术,有效提升输电线路自身质量。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还要进行有效的基坑开挖,并按照规定的工序进行施工,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基坑开挖这一过程来说,主要方法包括人力、机械和爆破这三种方式,目前在进行输电线路施工中采取的基坑开挖方式主要是人工开挖,并在这个过程中选取合理的开挖工具和保护桩等对基坑进行全面保护,减少在进行基坑开挖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在进行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的时候,还要对规定的数据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数据能够与相关规定全面衔接,减少其中存在的差异,有效提升高压输电线路自身质量和安全性。在施工完毕进行填土处理的过程中还应该保证填加的土壤能够与原土壤保持一致,并且每层厚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借以达到密实标准。 2.2杆塔工程施工技术 现阶段一般在运送、施工环境比较理想的地貌环境,如平原、丘陵选择使用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原料的杆塔;而在不利于运输施工或跨过、垂直档距过大的地貌环境,如高原、塔斯特地貌,通常选择铁塔,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中为确保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一般选择杆塔组立的办法,现阶段杆塔组立又被分为整体和分化两种方法。杆塔的原料、受力方法、结构方法都会影响到杆塔的实践强度,而杆塔支持导线和避雷针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受其强度的决定,所以在杆塔工程中选择杆塔至关重要。 2.3架线工程施工技术 以展放办法作为区分规范,架线施工可以分为拖地和张力展放两种,拖地展放即不对线盘制动,跋涉中不采用设备直接人工拖动的办法,这种办法虽操作容易,但对导线会造成一定的磨损,影响其使用寿命,并且彻底依托人工劳动功率较低;而张力放线是使用牵张机械使导线以安全间隔通过穿插物,此种办法的功率较高,并且放线的质量愈加有确保,但牵张机械的使用对施工本钱和施工环境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两种办法都需求使用放线滑车,现阶段所使用的放线滑车的直径一般在导线直径的10倍以上,以此确保对导线减小磨损和曲折应力;在架线工程中紧线必不可少,这不仅对削减不必要的浪费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可提高输电线路整体的使用性能,其应以混凝土基础工程强度彻底达到规划请求且杆塔工程完成,杆塔和基础工程的固定性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在针对耐张塔进行紧线时应在其张力的相反方向建立临时拉线,避免作用力过大或塔身变形影响后期的驰度观测。在架线工程中会涉及到光纤,由于光纤不具备引雷功能,但光缆中存在金属原料,避雷工作不容忽视,在装置光缆前,必须检查规划材料、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等,严格依照技术阐明书与装置辅导手册进行施工,检查光缆的技术功能时必须执行单盘测验,现阶段输电线路中使用的光缆的卷盘长度在2~3km左右,其原料决定曲折半径必须超越外径的15倍,所以在架线工程中应避免猛拉和扭结操作,拖放光缆时必须重视整体的和谐,进行光缆接续,必须重视合理配盘、断定连接方位、选择适宜的接头盒、交通和熔接环境等各方面影响因素,施行熔接前要以圆形或椭圆形走向对余纤进行熔盘内的模拟盘绕,曲线半径应控制在35mm以上,详细数值以熔接盘的巨细为规范,长度应控制在盘3圈左右;熔接后严格依照装置阐明密封接头盒,并将其挂在吊线上,整理余缆时以接头盒处向外收缆的次序进行避免盒内盘好的光纤发生变形。 3输电线路工程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电缆沟及明沟施工保证沟底排水坡度,禁止积水。沟底标高及墙体砌筑符合设计要求,基底用立式打夯机夯实,两侧回填土分层压夯实;沟中预理件应先焊后埋,位置准确,沟线笔直、平整,阴阳角方正,无任何开裂现象沟盖板表面光洁,四棱四角厚薄均匀,施工时制定专门措施。特殊季节和天气措施应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如防水、防雷、防冻等)。设备材料到达现场后,一定要有专人负责接管,放置在场地平实可靠的地方,防潮设备,元件应有防雨、风、日晒的措施。对到达现场的设备、元件、材料记录、标示的型号、规格、数量应一一与施工图核对,并对其外观认真检查。材料必须有材质证明,并经核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设备开箱时,应再一次核对实物规格、型号、数量,对备品、备件、专用工具、说明书、合格证(产品试验报告)应与产品装箱清单、设计施工图一一对照清点。作好设备、材料

输电运检新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探究

输电运检新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探究 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基于输电线路系统,分析了输电线路运维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研究了目前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中存在的自然因素、专业知识受限、线路外破隐患等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标签: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 引言 根据输电线路运行状况及电力生产要求,注重其运维风险及其解决措施探讨,可使输电线路的运行质量更加可靠,有利于实现电力企业生产成本最低化及效益最大化的长远发展目标,避免对输电线路的应用价值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对输电线路方面进行研究时,应给予其运维风险更多的关注,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科学应对,确保输电线路应用效果良好。 1输电线路运维重要性分析 为了使输电线路运维工作得以高效开展,则需要对其重要性有所了解。具体表现为:一是在运行维护工作的支持下,有利于消除输电线路运行中的安全性能,为其性能优化及使用年限延长提供专业保障;二是关注输电线路运维,实施切实有效的工作计划,有利于提升这类线路的潜在应用价值,增加电力企业在生产实践中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满足供电质量可靠性要求;三是运维工作实际作用的发挥,也能增强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效果,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分析输电线路运维检修的问题 2.1资源问题 随着现代节能建设和发展,架空输电线路的建设面临着一定机遇和挑战。结合目前架空线路运维和检修管理来看,整个架空输电线路的运维以及资源管理之间都存在很多问题,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有限,架空线路运维和检修工作并没有得到全面的保障,久而就是,电力企业的经济建设以及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对整个企业的工作人员带来一定威胁。分析资源问题的原因,和架空电力线路的建设长度,地形地貌、环境资源局限性有关。 2.2线路检查工作问题 随着架空线路的检查和维护存在一定局限性,通过有效的运营管控可以提升架空线路的运输管理质量和线路的耐久性,但是因为现场线路工作长度以及人力资源有限,仅此,维护人员会承受较大的工作量,长此以往可能会发生消极怠工的问题,导致架空线路的检查和维护不到位,最终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现状与展望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特高压直流输电大多用于长距离输电,例如海底电缆、大型发电站输电等,在我国,其是指通过1000kV级交流电网和±600kV级以上直流电网要求构成 的电网系统。放眼现在,直流输电在电力传输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尤其在结合计 算机等技术后,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整体调控更加可靠。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现状,以及探究今后发展的展望,讨论特高压直流输电如何在 个别恶劣环境中进行应用的问题。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现状;展望 1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现状 1.1 发展速度快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由于部分发达国家需要向部分地区进行远距离、大 容量输电的需求,开始了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研究。从开始阶段的不到一千公里,五十万千伏直流输电电压,输电功率六百万千瓦,到如今的上千公里,八十万千 伏直流输电电压,其中的发展速度无疑是飞快的。除此之外,由于现代科技更为 发达,再加上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地检测,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调节方面 的优化,可谓是跨越了一大步。此外,相较于以往的电线,光纤的使用也使得特 高压直流输电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得以提高,大大提高了其输电效率。并且,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应用范围也大大扩增,不再局限于几个发达国家。 1.2 效率更高 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方面,相较于交流输电,或者是超高压输电方式,特高 压直流输电通常会是更好的选择,其在经济投资、能源损耗以及工程规模方面都 要优于交流输电和超高压输电。例如,在特高压和超高压两种方式之间,面对相 同的输电工程,姑且定为10GW的输送功率,2千米的输送距离,超高压输电需 要240亿元的投资,在输电过程中有将近1.15GW的损耗,其工程规模为135米,而特高压输电只需要200亿元的投资,在输电过程中只有1GW的损耗,工程规 模也只有120米;而相等电压等级情况下的交流输电方式,需要315亿元的投资,在输电过程中更是有1.7GW的线损,工程规模也远远大于前面两种方案。所以, 在远距离大容量电力输送过程中,特高压直流输电的输电效率更好。 1.3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尝试建设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即葛洲坝直流 输电工程,虽然开始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经过这些年的技术积累,我国现已 具备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技术,并于2010年,完全通过我国自主研发, 成功建造了在当时而言,技术领先全球、输电能力最大的±800kV的向家坝特高压 直流输电工程。在今后3~5年中,我国还将在其他地区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预计将会达到二十个左右。 2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 2.1 技术性能更加稳定 直流输电技术基本不存在系统稳定的问题,可以实现电网的非同期互联。简 单来说,就是指直流输电在连接连两个交流系统时,可以在非同步时期运行,在 效果方面,通过交变直,直变交,将两个直流系统隔离,使得两边能够独立运行。除此之外,在运行期间,如果线路发生短路,直流输电能够及时地进行调节,恢 复时间也很短,例如直流输电单极故障的恢复时间一般不超过0.4秒,除此之外,还可以抑制振荡阻尼和次同步振荡的影响。

输电线路施工的技术管理分析

输电线路施工的技术管理分析 【摘要】输电线路工程在基础建设行业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其不仅施工条件恶劣,而且施工线路多在地形复杂、位置偏僻的地区。输电线路工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施工困难,施工材料运输不便,工程施工人员经常在深山密林中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因此,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本篇文章针对当前输电线路施工的原则和内容,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输电线路施工的技术管理措施。 【关键词】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电力工程的质量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输电线路工程是电力行业的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当之无愧是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要想在保证电力行业稳定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用电提供保障,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必须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把工程施工质量放在工程施工的首要地位,加强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 1 输电线路施工的技术管理原则 (1)安全第一。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中,要建立安全管理机构,积极落实安全责任制度,保证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顺利进行。在工程的施工中,要严格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政策。安全管理机构在进行工程的管理时,要着力于控制和预防工作,堵塞一切安全漏洞,而且要分析研究科学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积极动员所有人严抓安全。 (2)控制人的工作。在进行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时,要坚持把人的工作放在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位置,要在保证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同时,加强电网安全与电力设备的维护工作。不仅要科学的管理工程项目中的人,而且要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3)以法施工。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安全管理要被提到法制的高度来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安全生产的相关软件,并且能够在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中严格执行。与此同时,还要科学处理安全与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效益的关系,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要能够依据相关规定及时处理。 2 输电线路施工的技术管理内容 输电线路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在整个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中,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具体方法都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人员要在认真学习、掌握施工技术的同时,严格执行工作要求。要想保证输电线路的质量,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