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发生及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稻飞虱分布及来源
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是为害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 持续重发,且发生期提早;一般田块减产10—30%,少数严重失防田块减 产超过50%,甚至绝收,严重制约了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 。
稻飞虱发生分布图
一、褐飞虱
褐飞虱,又名褐稻虱,俗称蠓虫等,为水稻的主要害虫。
卵:初呈丝瓜形,后呈弯弓形,
长翅型雌虫:体长44.5mm,体多黄白色, 具浅褐斑
1、危害状:
以成虫和若虫群栖稻株基部刺吸汁液,造成稻叶叶尖退绿变黄,严 重时全株枯死,穗期受害还可造成抽穗困难、枯孕穗或穗变褐色、秕谷 多等危害状。
白背飞虱稻株基本为害
稻叶退绿干枯
2. 白背飞虱发生特点:
白背飞虱属长距离迁飞害虫,我国广大稻区初次虫源 由南方热带稻区随气流逐代逐区迁入,其迁入时间一般早于 褐飞虱,一年发生1-11代不等,新疆、宁夏年发生1-2代,东 北2-3代,淮河以南3-4代,长江流域4-7代,岭南7-10代,海 南南部11代。 白背飞虱在稻株上的活动位置比褐飞虱高。成虫具趋 光性,趋嫩性,生长嫩绿稻田易诱成虫产卵危害;卵多产于 水稻叶鞘肥厚部分组织中,尤以下部第2片叶鞘内居多。若 虫一般生活在稻丛下部,位置比褐飞虱高。3龄以前食量小, 危害性不大,4-5龄若虫食量大,危害重。
10-20粒排列成行,前部单行,后 部挤成双行,卵帽略露出产卵痕
若虫 :初孵时浅黄白色,后
变褐色,近椭圆形。5龄若虫 体长3.2mm,腹部第3、4节腹 节背面各生1个白色"山"字形 纹。前翅芽伸达腹部3-4节处, 前后翅芽的尖端十分接近。
成虫 :长翅型体长4-5mm,体黄褐色至黑褐色。前胸背板、小
1、危害状
成虫和若虫群集于稻株下部刺吸汁液,很少直接导致稻株枯死,严 重时也可能造成枯秆倒伏。晚秋气温下降,会聚集到晚稻穗部危害,影 响千粒重。其主要危害还在于传播黑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等多种病毒 病,对水稻造成更大的灾害。
灰 飞 虱 传 播 的 水 稻 条 纹 叶 枯 病
灰飞虱造成枯穗
2. 发生特点:
我国北方稻区稻作面积常年只有 3千万亩左右,约占 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6%,主要分为: 4、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 关中平原以东, 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 共457个县(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3%。 5、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 大兴安岭以东,包括黑、 吉全部和辽宁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共184个县(旗、市)。 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3%。 6、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 银川平原、河套平原、 天山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 区。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0.5%。
三、灰飞虱
灰飞虱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大麦、小麦,玉米以及取食一 些禾本科杂草。 卵: 初产时乳白色略透明,后期变浅黄色,香蕉形,双行排成块。 若虫: 体长2.7mm,前翅芽较后翅芽长,若虫共5龄。
长翅型成虫体长3.3-3.8mm,短翅 型体长2.4-2.6mm浅黄褐色至灰 褐色,头顶稍突出,长度略大于 或等于两复眼之间的距离,额区 具黑色纵沟2条,额侧脊呈弧形。 前胸背板、触角浅黄色。小盾片 中间黄白色至黄褐色,两侧各具 半月形褐色条斑纹,中胸背板黑 褐色,前翅较透明,中间生1褐 翅斑 。
1、农业防治
选育、推广抗虫或耐害水稻品种,推广水稻健身栽培技术,合理 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的肥、水管理,使水稻群体结构合理,植株健壮 生长,减轻稻飞虱的危害。加强田间管理,一是要合理施肥,氮、磷、 钾肥料比例要适当,特别是水稻中后期不宜施过多的氮肥,防止水稻过 分嫩绿而加重稻飞虱的危害;二是适时烤田,可增强水稻抗倒性,并且防 治褐飞虱或减轻危害
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我国稻区分布情况
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很广,一季稻(中稻)主要种植在东北地区东部、 江淮、江汉和西南地区,双季早稻和晚稻主要种植在江南和华南地区。
中国水稻产区分布图
目前,我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 1.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 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194 个县 (市)(暂不包括台湾省)。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7.6%。 2.华中双季稻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 秦岭、淮河。包括苏、沪、浙、皖、赣、湘、鄂、川8 省 (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豫两省南部,是我国最大的稻作 区, 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7%。 3.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共391 个县(市)。水稻面积 占全国的8%。
4、药剂防治
我公司可有效防治稻飞虱的产品及使用方法如下:
Thanks
2、物理防治
积极推广佳多频振式杀虫灯直接诱杀成虫,使其无法繁殖后代, 减少褐飞虱种群数量。
3、生物和生态防治
褐飞虱有较多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要注意保护天敌。若天敌能控 制褐飞虱的危害,可不用药;必须打药时,尽量选择对天敌毒性低的选 择性药剂。在生态防治区可采用养鸭治虫、稻田养殖来控制褐飞虱的危 害。
一年发生4-8代,主要以3-4龄若虫在麦田、草籽田以及田边、沟边 等处的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上越冬。长翅型成虫有趋光性,但较褐飞虱 弱。成虫寿命在适温范围内随气温升高而缩短。雌虫将卵产于稻株下部 叶鞘及叶片基部的中脉组织中,抽穗后多产于茎腔中。
四、防治方法
推广抗耐虫品种,实行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物理防治和药剂防 治相结合,采取综合防控技术,控制褐飞虱大发生年份的危害。
二、白背飞虱
白背飞虱,又名白背稻虱。除危害水稻外,还能取食麦子、 甘蔗、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也取食看麦娘、稗草等禾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杂草。
卵:新月形,长0.7-0.8mm,
椭圆形稍弯曲
若虫:共5龄,末
龄若虫灰白色,长 约2.9mm
长翅型雄虫:体长3.2-3.8mm,浅
黄色,有黑褐斑。头顶前突,前 胸、中胸背板侧脊外方复眼后具1 新月形暗褐色色斑,中胸背板侧 区黑褐色,中间具黄纵带,前翅 半透明,端部有褐色晕斑;翅痣、 颜面、胸部、腹部腹面黑褐色 。
盾片上具明显的3条凸起纵线。短翅型体长3.5-4mm,与长翅型 相似,但翅短,长度不达腹部末端。
1、危害状
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茎基部刺吸汁液,并产卵于叶鞘组织中,致叶 鞘受损出现黄褐色伤痕,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轻者,水稻下部 叶片枯黄,影响千粒重;重者,生长受阻,叶黄株矮,茎上布满褐色卵 痕,甚至死苗,形成枯孕穗或半枯穗,产量损失很大
褐 飞 虱 为 害 水 稻 基 部
2、褐飞虱发生特点:
褐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自北向南递 增。北纬25度以北的稻区不能越冬,因此我国广大稻区的 初次虫源均随春夏暖湿气流,由南向北逐代逐区迁入。长翅 型成虫具趋光性,对嫩绿水稻趋性明显;成、若虫一般栖息 于阴湿的稻丛下部;成虫喜产卵在抽穗杨花期的水稻上,产 卵期长、卵,多产于叶鞘中央肥厚部分,少数产在稻茎、穗 颈和叶片基部中脉内。该虫生长发育适温为20--30℃,26℃ 最适,褐飞虱迁入的季节遇有雨日多、雨量大利其降落,迁 入时易大发生,田间阴湿,生产上偏施、过施氮肥,稻苗浓 绿,插植密度大及长期灌深水,利其繁殖,受害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