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探讨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可分为理论教学、校内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教学。在分析《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法。基于《药用植物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校园植物资源、药用植物标本馆及野外实习在教学中的作用,鼓励《药用植物学》专业教师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力争形成完整、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推动学科的发展,同时为药用植物分类、鉴定等基层工作人员的培养奠定基础。
标签:《药用植物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引言
《药用植物学》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医药院校的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的生药学、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天然药物学打下基础的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掌握对药用植物的认知技能,主要教学内容是植物形态解剖学和经典分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及认知实践课(野外实习)。在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获取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方法均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本文探讨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整个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药用植物学》教材选择
目前,《药用植物学》教材版本很多,但主要内容均包括药用植物形态、分类和显微构造等相关内容。不同之处是有的版本按药用植物形态学、分类学及显微构造三模块形式排列教材内容,而有的版本则将植物形态和显微构造融合成植物形态构造模块,按照植物形态构造、植物分类两个模块编排教材内容,两种编排体例各有利弊,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更倾向于第二种编排体例,既将植物形态和显微构造两部分内容融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融会贯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由于形态和显微两部分内容学习时间间隔过长而对内容造成遗忘。结合实际教学需要,选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由谈献和、王德群主编的《药用植物学》教材,该教材配套实验指导,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本文中所阐述和分析的《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均在此教材的基础之上展开。
2 多样化模式在教学的应用
2.1 多样化模式在理论教学的应用
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中,植物形态解剖学部分采用墨线图、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分类学部分插图采用上述网络版的照片和教师自拍的写真照片结合使用,达到了不失系统性,又增加了生动性。同时灌输学生教材在高等教学中只是参考
书,让学生大胆怀疑其中的科学内涵及系统性,使单纯的授受模式变为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模式,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2 重视野外实习改革,增加多种实验类型
在野外实习教学中,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多采用研究性实验法,根据各专业性质合理设计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给学生自主发展空间。学生又可以根据教师引导自己设计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方案,教师审阅修正后,学生就可以动手实践。对于分类学部分的实习教学,非常适合采用现场教学法,充分利用校园、药植园、左家山区的植被,教师讲解各科形态特征,在现场学生认真根据教师所讲的特征观察本科的野外药用植物,准确理解植物形态描述的特征,在各种专业术语的基础上对药用植物的主要特征加以记录,加深对植物分类知识的理解。在野外实习教学中增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主要显示学生为主角,教师起到引导、启发和监督作用配角的作用,同时答疑解惑。教师提前精心设置备选研究课题,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参考书熟悉自己准备选的课题。在实习时教师明确教授实习具体要求、实习目的及注意事项,学生按要求规范采集药用植物、压制腊叶标本、使用检索表独立鉴定植物、识别100种药用植物、整理左家植物名录等,在保证完成老师要求的基本实习任务后,以组为单位按照所选择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如左家山区有毒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等,写出课题报告。通过野外实习教学巩固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这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
2.3 智能手机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野外实习的时间较短,不同学校的安排一般在1~2周,要在短时间内记住驻地范围内的200余种植物,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传统的识记方法就是利用给标本换吸水纸的时间学习记忆,但毕竟换纸也只有一天一次,无法做到时时处处学习记忆。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拍摄图片,并及时命名,就可以将采集到和看到的植物随时复习了。其次,野外对植物进行鉴别的难点就是参考资料,出野外不可能携带太多书籍,因此可利用的资料有限。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些APP,在网络上查找植物信息,如中国植物志。但这些APP有一个局限性,就是必须要利用网络,对于学生来说,流量费用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所以,可以将一些离线植物志介绍给学生,如中国高等植物物种检索词典V2.0。该词典可以实现中文名查阅信息,词条信息不仅有植物形态特征、检索表,还附有植物图片,非常适合野外使用。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手段层出不穷,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将先进的科技引入到教学中;也要不断发掘已有的素材,将它们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迁移教学法应用
在学科体系定位中,《药用植物学》是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学等系列专业课的“桥梁”课程,为体现《药用植物学》的桥梁纽带作用,
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的關键知识点进行迁移教学,使学科之间遥相呼应,相辅相成,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例如,维管束是植物组织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常感觉晦涩难懂,无影无形。教师可在讲授过程中迁移到中药鉴定学中何首乌的“云锦花纹”及商陆的“罗盘纹”,二者均是异常维管束构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向学生展示中药材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药材的横断面,找到典型的鉴别特征。如此一来,维管束这一难点便从无影无形转变为形神兼备,使难点不再难,重点记得住。《药用植物学》与《中药鉴定学》之间可迁移的知识点不胜枚举。如分泌组织中的分泌腔可迁移中药材陈皮;茎的次生构造心材可迁移中药材沉香;花冠类型中管状花可迁移中药材红花等等。如此迁移教学,既建立了学科之间的纽带,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
结语
通过实践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一系列的改革尝试,调动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断适应转型背景下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不断尝试,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发明,姚秋阳.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8):2884-2885.
[2]林莺,林海燕,王樱霖,等.中药植物学网络课程建设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0):15-17.
[3]白贞芳,刘春生,石晋丽,等.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课程探究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3,32(06):80-82.
[4]倪梁红,吴靳荣,赵志礼,等.药用植物学拓展性实验初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