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疾病56例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疾病56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患儿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分析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该疾病的效果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呼吸道疾病患儿设为治疗组,采用双黄连口服液进行治疗,选取40例该疾病患儿设为对照组,采用病毒唑口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细茵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对小儿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细菌的清除,不良反应少,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双黄连口服;急性呼吸道疾病;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25—02
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严重程度加深,临床上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案例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而小儿患者的抵抗力较弱,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注重提高治疗效果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才能有效保证临床整体治疗质量[2-3]。
本文根据此问题,对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患儿,分组分别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与病毒唑口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取得显著的结果,具体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呼吸道疾病患儿,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组与病毒唑口服对照组,例数分别为56例与40例。
其中治疗组男性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30例与26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10岁,平均年龄为(4.5±
2.3)岁,上呼吸道感染30例,喘息性肺炎1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16例;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8例与22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10岁,平均年龄为(4.9±2.3)岁,上呼吸道感染20例,喘息性肺炎1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1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患病程度均无可比性差异,且本次研究均已排除患有严重心、肝等重要器官疾病患儿、氟喹诺酮类药物过敏患儿。
1.2方法两组患儿在各自治疗前的48h内,均停止使用其他抗菌类药物。
治疗组56例患儿,使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年龄在5岁以下的患儿每次用量为1/2支,5岁及以上的患儿每次用量1支,每日口服2次;对照组40例患儿,采用病毒唑10mg/kg。
d口服治疗。
两组患儿的其他基础治疗方法相同。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两组患儿于治疗前后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胸片检查,并观察痰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以确定细菌清除情况以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4]。
治疗结果分为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进步:病情好转不明显;无效:病情未改变或加重。
治
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各组总例数
1.4 数据处理对两组患者所观察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后,使用数学统计软件spss17.0分析,组间差异对比方法使用t与x2检验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细菌清除率对比情况两组患者经各自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细菌清除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对比差异显著,不良反应症状主要为皮疹与恶心,经进一步处理治疗后,均得到治愈,具体对比情况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情况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对比情况见表2。
3讨论
小儿急性呼吸道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往往由于多种病毒感染而致病,目前,临床上,仍然未出现有一种疗效十分理想的抗病毒药物[5],在治疗该疾病上,传统治疗方法,采用的多位抗生素药物,且使用的药物均以预防为主,这将显著降低了临床上抗生素的抵抗病毒的敏感性水平,此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病毒对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水平,最终造成治疗效果不佳[6]。
而双黄连口服液是一种中成药物,主要成分包括黄芩、金银花以及连翘等,具有清热、解毒、抗炎[7]以及抗病毒功效,主要通过增强患儿的免疫力水平,发挥抗炎、抗过敏等作用,进一步抑制病毒或细菌的生长[8],而起到治疗的效果。
本组资料研究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使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疾病,与病毒唑口服治疗方法相比,效果更好;而治疗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双黄连口服液的安全可靠性高,本次的研究中,治疗组56例患儿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症状,且细菌清除率高,可以作为抗炎、抗过敏的药物之一。
此外,据有关研究资料[9]发现,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该疾病,可显著加速患儿病情的缓解,进一步减轻患儿的呼吸道症状和体征,加速退热过程,这一点需要本文进一步取证研究。
综上所述,对小儿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细菌的清除,不良反应少,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方健,宋海燕,吴伟立,等.某部2008-2010年入伍新兵急性呼吸道疾病发病情况调查[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0):1110-1112.
[2] 倪安平.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8):848-852.
[3] 张辉,刘春艳,王燕等.北京儿童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血清腺病毒抗体检测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7):686-687.
[4] 吕敏.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山东医药, 2009,49(25):70-71.
[5] 北京地区picu脓毒症调查协作组.北京地区两家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486例脓毒症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3):178-183.
[6] madden j l,schober m e,meyers r l,et al.successful use of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for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a patient with 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j].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12,47(5):e21-e23.
[7] 张彬,张惠佳,李惠枝等.脑瘫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早期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 2009,24(10):928-930.
[8] 田乐,周伟,狄留庆等.双黄连口服液中主要活性成分体外抗菌效应相关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
89-91.
[9] 李芸霞,彭成.双黄连口服制剂中连翘有效成分吸收调控研究[c].2010年中国博士后学术论坛暨大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战略研
讨会论文集.2010:228-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