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粉刺(痤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刺(痤疮)中医临床路径(门诊)

一、粉刺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粉刺(ICD10编码:L70.901痤疮;TCD编码:BWP200粉刺)。

2、患者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痤疮专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西医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2、证候诊断(具体见附件)

(1)肺经风热证

(2)脾胃湿热证

(3)痰瘀互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粉刺(痤疮)的中医治疗方案。(具体见附件)

1、内治法:辨证分型论治

2、外治法

(1)中药面模

(2)外洗

(3)外搽

3、其他

(1)针灸治疗

(2)自血疗法

(3)物理治疗

(四)标准门诊治疗周期

对肺经风热证、脾胃湿热证,门诊治疗周期为4-6周;对痰瘀互结证,门诊治疗周期为8-1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TCD: BWP200粉刺疾病编码;

2、皮肤科门诊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纯中医治疗。

5、以下任一情况下不进入路径

(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

(2)、患有精神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者;

(3)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4)、暴发性痤疮,或患者有高热;

(5)、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六)中医征候观察指标: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的不同证型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

1、皮损颜色

2、皮损数量

3、其他:颜面油腻度、消化系统症状、女性月经和舌苔等

(七)检查项目:

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检查

1.血常规;

2.肝肾功能;

3.血脂分析;

4.性激素水平检测;

5.子宫附件B超。

(八)就诊后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首诊检查有异常者。

(九)完成路径标准

临床治愈或显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合并严重的细菌感染:皮疹处剧烈疼痛,大量黄白色分泌物,或伴高热等,退出路径

2、经检查发现伴发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需转至其他相应科室、医院诊治。

3、常规治疗疗效欠佳,需转入其他路径。

二、粉刺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粉刺(TCD: BWP200 ICD10:L70.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日期:年月日

重要数据记录单

病案首页粘贴处(可复印)临床医师签名: 2 0

附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

粉刺(痤疮)中医诊疗方案

粉刺是青春期常见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一般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皮损为毛囊性丘疹、白头黑头粉刺、脓疱、结节、囊肿和疤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

一、诊断

参照国家中管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痤疮协作组制定的粉刺(痤疮)诊疗方案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

(1)一般青春期开始发病,呈慢性经过。

(2)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皮损为白头黑头粉刺、毛囊性红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疤痕,常伴有皮脂溢出。

2、证侯诊断:具体见后

二、治疗

1、内治法

(1)、肺经风热证:

主症:黑头或白头粉刺居多,伴红色丘疹。

次症:①颜面潮红,皮肤烘热或灼热,②鼻息气热,③可有痒痛。④舌红,苔薄黄,⑤脉浮或数。

治则: 疏风清肺

方药: 枇杷清肺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枇杷叶10g 桑白皮10g 黄芩10g 赤芍10g

野菊花10g 白茅根30g 天葵子15g 生地20g

薏苡仁30g 甘草10g

加减:有脓疱加蒲公英15g、地丁15g;口臭加生石膏30g、栀子10g;便干加草决明10g,仍便干者加芦荟1g;皮脂溢出明显者加侧柏叶10g。

中成药:可选清肺抑火丸或当归苦参丸或金花消痤丸

(2)、脾胃湿热证:

主症:皮肤油腻,以疼痛性丘疹和脓疱为主。。

次症:①间有结节,②或伴口臭,③便秘、④尿赤。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⑥脉滑。

治则: 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茵陈蒿15g 栀子10g 赤芍9g 白芷15g

双花15g 连翘15g 黄芩10g 生地15g

黄连10g 薏苡仁30g 甘草10g

加减:伴脓疱较多者加紫花地丁10g 、败酱草15g;服用两周后加用陈皮6g、厚朴10g、淮山15g;若服用后出现月经延迟或月经量减少加当归10g、香附10g、益母草30g。

中成药:连翘败毒丸

(3)、痰瘀互结证:

主症:皮损主要为结节及囊肿,反复发作,容易形成疤痕。

次症:①大便干结,②舌质暗,或有瘀斑或瘀点;③苔腻④脉滑或脉涩

治则: 清热散结,化瘀祛湿

方药: 海藻玉壶汤合桃红二陈汤加减

双花10g 公英20g 黄芩12g 山栀10g,天花粉10g

生地15g 丹皮15g 旱莲草12g 桃仁10g 赤芍15g

夏枯草20g 薏仁30g 橘核15g 大贝12g

山慈姑12g 皂刺12g 甘草6g

伴囊肿成脓难消者,加穿山甲6g。

中成药:丹参酮胶囊或大黄蛰虫丸

2、外治法

(1)、外用药:如意金黄散等

用于炎性丘疹和结节囊肿。

(2)、外用面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