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词风多样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苏轼词风多样性

摘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豪放派诗句,读来的确豪气逼人;但苏轼同样有不少旷达与婉约风格的作词,相对鲜为人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地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昨雨疏风骤,浓睡不消酒”(《如梦令》)尽是借用外物含蓄表达自己的细腻的感情,这样的为数较多的带有旷达、超然风格的词作,却被读者所忽略;苏轼的词又是婉约的。苏轼为人,情至深,义至重,对宇宙人生万物都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才气过人,内心的感情在他的笔间自然流露,让人深深的感动。“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枝上柳绵”二句是佳句,传说苏轼的妾朝云唱到这里泪满衣襟。本文从苏轼词风的豪放说起,进而论述了苏轼词风的多样性,旷达与婉约风格也是苏轼词风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词风豪放旷达婉约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接触的成就。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他的词,开拓了豪放派的境界,然而从整体上讲,苏词风格的多样性是不容忽视的,纵观苏词,旷达风格和婉约风格也是苏轼词主要的风格特征。(一)苏轼词风以豪放为主

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时《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抒发自己报国杀敌的志向,具有一种英雄气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把酒问青天”,到“欲乘风归去”,再到“起舞弄清影”,真是空灵蕴藉,不知身在人间。进而写月照无眠之人,抒发中秋之夜对弟弟的怀念和人世的感慨。天上人间、虚实并写,飘逸空灵,疏宕洒脱,以浪漫主义手法展示了开阔的胸怀和坚定的生活信念。他豪放词的最突出的代表是题为“赤壁怀古”的《念奴桥》(大江东去)。这首词以夸张的手法从江水的东流,感受到时光的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视野高远,其实恢宏。既正面描摩赤壁的江景,又具体刻画了周瑜的雄姿。这两方面的文字都颇为夸张,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得到形象的表现。结尾又联想到自己志不得伸,早生华发,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这与曹操《短歌行》同样苍凉悲壮,把作者不平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苏轼遇事达观、超脱,心胸狂放开阔,他不管受到多么沉重的打击,面临多么险恶的环境,都没有被压得抬不起头,如《定风波》词形象地体现了这种旷达的襟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突然而来的风雨袭击下,苏轼逍遥自得,安之若素,果然微寒驱散了醉意,前进迎来了日光。他在旅途上如此,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也是这样坦然自处,这种旷达的襟怀,简直可以傲视一切磨难艰危,而达到谈笑生死,履险如夷的境地。正因为苏轼还有这么一股不畏“风雨”的精神,所以他不敢受困厄运摆布。他见到黄州的兰溪竟是从东向西流的,便高兴的唱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抒写了他对所谓命运发生的抗争,表现出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

(二)旷达风格

旷达,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心开阔,想得开。”旷达昭示着格的豪迈阔达,事的落落大方,为的不拘小节,顺境中不浮不骄,逆境中泰然自若。一个要达到此种境界,真的需要经过一番锤炼,而不是天生就可以做到的。历数中文学史的繁家名流,有几个称得做到“旷达”的呢?荀子认为“之,本恶”,世俗的羁绊总困扰着人,自私更潜伏在每个人

的心中,所以要做到旷达,并非易事。闯北走南,历经沧桑的一代文豪苏轼苏东坡,真可算的是位旷达之士。

旷达不是豪放,豪放是一泻千里,所谓雄姿英发、山涛巨、高山伟石,全在势一发不可收拾,旷达则是在雄放时收发自如,经大风而不惊,万壑而不。旷达包含了太多,豪放、大、含蓄、委婉、豁达皆隐含其中,但又不想等同。豪放,苏轼也有大量的词表现,但苏轼的豪放词语辛弃疾有着质的不同。试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气势恢弘,其中表现的是语汉扬,是典型的抒发壮志之词,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虽然也表现驰骋沙场的豪放豁达,但也只是一种理想,词忧郁的情绪却在词中表露无遗,最终在自我慰藉中释然,这便是旷达。含蓄委婉也在苏轼中时有所见,但却不比李清照等婉约派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地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昨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尽是借用外物含蓄表达自已的细腻的感情,可为“女儿之词”是轻盈的委词。苏轼中也有委婉表达感的词,苏轼却把自已的忧愁无奈隐藏于词的背后,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是一种超脱和淡然,是为旷达之境界。词中写他既幻想升天,有留恋人间,由超脱尘世转而面向现实,以达观的态度看待世间的悲欢离合,写的旷达飘逸,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他的人生理念。苏轼的思想是复杂的,但究其主导,是为儒家的“民本”思想,其佛道思想只是遭遇坎坷时候心灵慰藉的衍生物。苏轼一生并不如意,坎坎坷坷羁绊了一生,这种羁绊很多来自其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是,苏轼与别人不同。乌台诗案苏轼几乎难逃一死,幸而他没死,而是被贬黄州。这在任何品行高尚追求生民价值的知识分子来说,可以说人生致命的一击。即使是在这样的孤独痛苦中,苏东坡仍保持了他一贯的旷达的态度。他在寂寞中自我反省,在佛学中安于淡静,在灾难中真正成熟。苏轼的旷达是真的旷达,他畅游山水,在被贬期间写下了许多光彩照人的文字;他关心百姓,在黄州与岭南都勤于政务,深受百姓爱戴,至今两地仍留有纪念他的建筑物。苏轼的旷达,不同于陶渊明归隐,也不同于竹林七贤的狂放,而是在孤独苦痛的精神磨砺中铸就,在感悟生命、融合自然、关照内心、稀释后沉淀,从而形成从容、厚实的生命状态,这才是真正乐观豁达的“旷士”所应具备的姿态。

这样一位豪迈的儒家文士,竟然在一生的颠簸中成就了一世的英明。一次次的获罪遭贬,也没能磨掉这位老诗人的意志,而使他更看开了一切,闲适地享受起周围的一草一木了。

这是苏轼的人生,正因为有了他这样的人生遭遇,以及由此磨练而成的豪迈阔达,才能使得他的诗词文章也带了雄劲苍放之风,岁月的沧桑也使得他的文笔内涵深度,雄浑而意境开阔,豪放而不盛凌。而最能代表苏轼人生态度、人生境界、价值体现和格本的,要数为数较多的带有旷达、超然风格的词作。

旷达不是一味轻狂,不是狂放不羁。“旷”应有感情郁结的陪衬,苏轼的旷达同样隐含了对仕途的无奈、壮志难酬和对现实的不平,只是能拿得起放得下。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写下的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最好的佐证。词中借周瑜赤壁之战建功立业的英雄往事抒发了自己的伟大抱负,但深感自己年岁渐老,功名未就,心中苦恼可想而知,词中虽有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但追求功名的豪迈心态是不可掩饰的,这便是苏轼的旷达所在。又如《定风》(莫听穿林打叶声)这本是一次生活中的小经历,作者却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以生动的笔触道出了眼前景象与感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行路自信、达观的形象。这一类词都以生活片段入词,表现自己虽被贬谪困境,却依然保持达观自持精神,以及不以外力为意的襟怀,具有独特的刚劲、清旷、超脱的味道,可以说是别具一格!(三)婉约风格

苏轼的词又是婉约的。苏轼为人,情至深,意至重,对宇宙人生万物都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才气过人,内心的感情在他的笔间自然流露,让人深深的感动。最能体现这方面的是他的《江城子·记梦》,这首词是他纪念亡妻王弗而写。上片写实,苏轼与亡妻分别十年,一开始便笼罩着十分凄凉伤感的气氛。十年中,苏轼的人生又经历着几番沉浮。几度奔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