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课件第八章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价 – 金币流动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 货币外流 国内物价 水平下降
货币存量减少
出口商品价格下降 贸易收支改善
出口增加
收入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
货币供应量减少
国民收入下降
贸易收支改善
进口减少
总需求下降
利率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
货币外流
国内货币存量下降
国际收支改善
资本流入增加
国内利率上升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价格与弹性分析法
第四节 资产组合分析法 (Portfolio Approach)
资产组合分析法的前提假设
货币或现金仅是一国居民想要持有的各种金融 资产中的一种,还有持有债券的动机。货币和 债券的组合比例取决于债券的收益和风险 在各国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的条件下,人们除 了持有本国货币和债券外,资产组合中还包括 外国货币和以外币计价的债券
金融资产的供给与需求
• 对本国的货币需求函数 • 对本币债券的需求函数 • 对外币债券的需求函数
当金融资产的供给等于需求时,市场趋于稳定。任何 内生或外生的经济变量的变动都会改变不同资产的相 对预期收益率,于是投资者会立即对其所持有的金融 资产组合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在固定汇率制下会对一 国国际收支产生影响,浮动汇率制下会引起汇率波动
第八章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第一节 国际金本位制下的 “物价与金币流动机制”
• 国际金本位制下的黄金输出和输入点 • 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后,如果黄金输出和输入点 之间的汇率变动不足以消除顺差(逆差),那 么黄金开始跨国流动 • 金币流动通过价格效应、收入效应和利率效应 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其中价格效应是最重要 的
E C I G X M [ MPC (1 t ) MPM ] Y
均衡的国民收入的推导
• 国民收入 (Y)= 国民支出 (E)
Y E ( C I G X M ) [ MPC (1 t ) MPM ] Y
Y *
C
I G X M (1 t ) MPM
弹性论的缺陷
• 该理论是建立在局部均衡理论的基础上的,仅研究 了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忽略了资本项目和 社会总收支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同时一些假设(进 出口商品的供给具有充分弹性,两国模型,小国假 设)也与现实存在差异。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收入和乘数分析法
•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等式 E=C+I+G+X–M
马歇尔 - 勒那条件 (Marshall - Lerner Condition)
• 假设条件 – 国内价格不随汇率变动而变动,即不存在 价格传递(pass-through) • 条件阐述 – 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 善,即贬值成功的必要条件是 ︱EM ︱ + ︱ EX ︱ > 1
• 1、对其假设前提的评价
– 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函数
– 货币中性论
• 2、对其货币贬值效应的评价
– 如何解释实践中各国贬值政策偏好(工资与物价的刚性、货币幻觉)
• 3、对其政策主张的评价:
– 第一,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 • 在价格稳定下,紧缩性货币政策调节逆差
– 第二,调节逆差的政策后果
• 其政策后果是牺牲国内实际货币余额或实际消费、投资、收入和 经济增长来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
• 弹性论(Elasticity Approach)着重考虑货币贬 值改善贸易收支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 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
• 弹性的基本概念
– 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M)
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EM =
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 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EX) 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EX = 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贬值与时滞反应 — J曲线效应
• 即使M-L条件成立,贬值在短期内也不能改善贸 易收支。相反,贸易收支在短期会恶化,之后才 会逐步改善。整个过程用曲线表示出来,成字母J 形,故称为J曲线效应
贸易收支盈余
贸易收支平衡 时间 贸易收支赤字
• 原因
– 在贬值之前已签订的贸易合同仍按照原来的数 量执行 – 贬值后签订的合同,出口增长仍受到认识、决 策、资源和生产周期等的影响,可能不会马上 增长 – 进口商可能认为现在的贬值是以后进一步贬值 的前奏,从而加速订货
(五)货币论的政策主张 • 1、国际收支不平衡本质是货币性的,可以通过货 币供给政策解决的 • 2、紧缩性货币供给政策调节国际收支逆差,扩张 性货币供给政策调节顺差 • 3、其他调节政策只有在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提 高价格水平上时才可以改善国际收支逆差,且这 种政策效果是暂时的。
(六)对货币论的评价
贸易流量调整、金融资产存量调整与 汇率的超调
• 所谓“汇率超调”,就是指在较短时期内,汇率运动的幅度总 是会越过其长期均衡的水平,这实际上是汇率在遭受外来冲击 之后逐步恢复均衡过程中的一种暂时的自然现象 。
$/£ $2.32
$2.20
$2.00
0
t (时间)
汇率的动态性变化与汇率“超调”的现象
• ―超调”发生的原因
– 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 SM) 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 SM = 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 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SX)
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 SX = 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贬值会改善贸易收支吗?
贸易收支 = Px ($) 出口商品的 美元价格 × X - 出口数量 Pm ($) × 进口商品的 美元价格 M 进口数量
k
0
1 1 [ MPC (1 t ) MPM ]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的自发性变化都对 国民收入有放大的影响,放大的倍数即乘数
经常账户、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开放经济 乘数的关系
• 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变化会影响到经常账户差额;与 此同时,经常账户差额也对国民收入产生作用 • 由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自发性增长导致的国民收 入的增长,会引起进口的增加,从而恶化经常账户 • 出口的增加不能同等程度地抵消经常账户存在的逆差。 因为出口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进口也相应增加, 抵消掉部分出口增加的作用
C I M C cY
d
I , G M
G , X mY
X
c –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 MPC 边际消费倾向 m – Marginal Propensity to Import – PMP 边际进口倾向
Yd – Disposable Income = Y – tY 可支配收入
1 MPC
• 漏出 = 注入
I G X S M T
I G X C (1 MPC ) (1 t ) Y M MPM Y tY
Y*
C I G X M 1 MPC (1 t ) MPM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乘数
D F D F
M D = pf(y,i) = ep* f(y,i) MS = MD MS
F D
M S=M D=M S + M S
D
D
F
M S 为国内货币供给,中央银行的国内信贷/支持货币供给的国内资产 M S 为来自国外货币供给,是通过国际收支结余获得,以国际储备表示
F
– (三)结论 • 1、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 • 2、国际收支逆差产生于没有被一国货币当局消除的国 内货币的超额供给;国际收支顺差则产生于没有被一 国货币当局满足的国内对货币的超额需求 • 3、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是实际货币余额对名义货币供 给量的调整过程 – (四)货币论对贬值的分析 • 1、货币贬值引起国内物价上涨、实际货币余额减少, 对经济产生紧缩作用 • 2、贬值若要改善国际收支,贬值时国内货币供给量增 加小于货币需求增加
• 实物部门(如对外贸易部门)对汇率所做出的调整是在较长时段 里发生的,换言之,贸易流量调整的影响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 间才能充分显现出来;而在短时期里,汇率调整的负担全都压 在金融市场上。 • 这样,汇率必须“超调”,即超越过其长期均衡水平以便使金 融市场的均衡迅速得以恢复。在这之后,随着一国的进出口贸 易量对汇率变化开始逐渐做出反应,即出口扩大,进口减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自实物市场(主要是贸易部门)的调整日积 月累,它逐渐被感受到,并最终占据了主导地位。于是,汇率 开始作反向运动,汇率从其过分的短期调整的基础上逐渐上浮, 直至长期均衡所要求的水平。届时,超调现象可完全消除。
美元贬值
不变
不变或增加
增加
不变或减少
贸易收支 = ?
不同弹性条件下贬值对出口收入的影响
0 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 汇率 出口商品的英镑价格 出口数量 出口的英镑收入 价格变动率 出口数量变动率 $15 1.5000 £ 10 10,000 £100,000 - - 1 $15 1.7143 £8.75 11,000 £ 96,250 14.29% 10% 2 $15 1.7143 £8.75 12,000 £105,000 14.29% 20%
– 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具有“粘性”(sticky),在汇率 发生变化后,商品市场有一个从短期均衡向长期 均衡过渡的过程 – 资产市场的价格调整则很迅速
―超调”现发生的机制
P A E’ P2 E P1
●
A’ L
OL:实物市场 长期均衡线 AA:资产市场 均衡线
G
A’ A O e1 e2 e3 e
―汇率超调”的作用过程
第三节 货币分析法 (Monetary Approach)
– (一)假设前提条件 • 在充分就业均衡状态下,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 利率等变量稳定函数 • 在长期内,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供给变动不 影响实际产量 • 世界市场决定贸易商品价格,一国长期的物价与 利率水接近世界市场
(二)基本理论
M S (名义货币供给) M (名义货币需求) = D MS = m B B ) MS +MS ( =